李蕙君
我們常常聽到一句話:好好愛自己,才有能力愛別人。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并不容易。因為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根本不知道要如何愛自己。
最悲哀是不愿做自己
相信有很多人都會盲目而不切實際地羨慕過電視偶像劇,那男女主角多彩多姿、豐富多變的感情生活。其實,每個人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個體,誰也無法被他人復制與取代,如同世上沒有兩個指紋一樣的人。任何一個人都有一條屬于自己的人生軌道,無論你這一路上會遭遇到什么樣的喜怒哀樂,都是經過量身定做,只適合你自己去體會的戲份兒。
愛自己,首先就是不作任何評價或批判的,接受構成我的一切和我所做的一切。學會接受,并慢慢體會、了解自我,這是一段美麗的自我探索之旅。
心理學中常用到一個詞語叫“聯結”,它原指初生的嬰兒和母親之間的一種既是生理更指心理的聯結,當我們不再是嬰兒,長大后的我們最重要的聯結,已不是與母親、父親或者是親密愛人,而是換成了自己。我們要經常與自己親密接觸,有固定而高質量的獨處的時間,和自己呆在一塊兒,聽聽內心的聲音和需求,并滿足它,呵護它。
愛自己的特質是寬恕
有些人總是停滯在老問題上,一而再地感到憤怒,那也許是對自己發(fā)怒,或對一個有負于你的人。如果有任何你堅持不放的憤怒、創(chuàng)傷、對別人的反感,那你就等于是把它保存在你的能量里。你生氣的對象會受影響,但還不如你受到的影響大。你在內心對別人懷抱的任何感覺,都會滯留在你的能量里,而像磁石般地吸引來更多同類。而寬恕會洗凈和療愈你的心靈,并改善你吸引而來的境遇。
愛自己也涉及了謙遜。謙遜是讓你更具接納性的一種特質,只有那些對他們真實的自己感覺很好的人,才能表現謙遜。愛自己的人顯得非常親切、慷慨、仁慈;他們以謙遜、寬恕和接納表現他們的自信。常貶損他人,排斥朋友,使別人覺得自己很差勁的人,不論他們說得多漂亮,或他們表現得多么“高大上”,你都可以很篤定:他們并不愛自己。
不必辛苦取悅別人
我們都有被人接納的強烈渴望,也都有在他人面前留下美好印象的理想化追求。事實上,我們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助人型”的影子,就好像有這樣一個古老的原型住在我們心底。差別在于,在迎合和幫助他人的同時是否能做到尊重自己的內在感受和原則?在悅納他人和過度取悅、喪失自我之間,能不能把握好分寸拿捏的平衡?
只接受、不付出的人,內心充滿了自私。只付出、不接受的人,內心充滿了迷失。最好的辦法是靜下心來,練習付出與獲取的平衡,感覺內在的接受性。靜靜地坐著等待,使自己成為一個容器,成為接受的一端,就好像你在等一通電話,你只是等著。
只有你愛上自己,才不會迷失自己,才會自覺地滋養(yǎng)、培育、呵護你這個獨特的生命,才會自動摒棄一切的煩惱、壓力、負擔,才會自動遠離傷害。只有你愛上你自己,才會聽到內心真實的呼喚。每天和你自己對話,和你自己逗樂,和你自己擁抱。你將看到那個干干凈凈的,無限可能的你,在某一天,某一個時刻,出現在你面前,當你愛上你自己,整個世界就與你無法分割,你也將愛上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