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
時光在那一瞬間定格。
我一直試圖找回自己曾經(jīng)丟失了的東西,比如親情或是友情。我不知道自己現(xiàn)在竟然會那樣疲憊,但那些青春的面孔給我的卻是一種活力。沒有人能夠留住身邊的一切,包括逝去的和即將要上演的。在我眼睜睜看著大嫂留下兩個孩子一個人孤單離開這個世界時,感覺和夢中夢到的一樣真實,而當時我卻哭不出來,心卻一下子像是掉進了萬丈深潭里。大嫂的離去讓我很無奈,似乎命中注定她只有短短人生中36個春秋。36個春秋啊,想想這是怎樣的一個人生歷程,所有的都在平凡中得以終結(jié)。
2005年更像個惡魔,在大嫂離開不到一年的時間,大姥的生命又被迫劃上一個不圓滿的句號,肺癌最終奪走了她的生命,而大嫂是被心臟病吞噬掉的。倘若此刻有人問我什么是幸福,我敢肯定的說是健康,沒有什么大病那才是真正的生活。至于小病在所難免。我不知道還有多少人在忍受著病痛的折磨,我不知道還有多少人的生命在奄奄一息,我不知道還有多少人將要無奈謝世,我不知道還有多少人在經(jīng)受著生與死,愛與痛的煎熬……在我看到大姥每日躺在睡椅上打點滴的時候,那頭上的銀發(fā)與日俱增,皮膚愈顯蒼白,聲音逐漸開始變得微弱,以至于后來發(fā)出“呼嚕呼?!钡捻懧暎炊钸h。最后她像一個乖巧的嬰兒酣眠入睡,靜靜的,直到生命的聲音永遠消逝。
相對于藝術(shù)家叢飛的離逝,她們的離逝顯得更加微不足道,叢飛也是死于癌癥,可他的事跡卻傳遍華夏大地,人人都知道這個世上少了一個藝術(shù)家。而我那令人懷念的大嫂和慈祥的大姥卻是在人群中悄悄的離去,除了院中和村子里的少數(shù)人知道以外,再無他人知曉。病痛的折磨使人知道生活的無奈,同樣使人知道生命的可貴。
我不得不講述自己的事,包括還未發(fā)生的。2006年不知是個什么年,對我來說,意味著成功或失?。欢鴮Χ谈竵碚f則意味著生或離世。同樣還是可怕的癌癥,當姨父覺得咽不下東西的時候,這時他已患上食道癌,做了手術(shù)之后,病情曾有好轉(zhuǎn),而后來卻又開始惡化,和當初大嫂的情形一模一樣。母親說,家里人都瞞著實情,沒有告訴二姨父,而我在想,二姨父可能是知道情況的。家人為了能讓他安心養(yǎng)病,他為了能讓家人安心,彼此互相隱瞞,卻更加突現(xiàn)出生活的真愛。姨父的病情進一步惡化,后來他知道真相了,只是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我不知道當一個人面臨死亡時他的心里會是什么感覺,恐懼抑或泰然處之?在我看來,每個人或多或少對這個世界還是有點兒留戀的。
朱德在《回憶我的母親》中提到:母親現(xiàn)在離我而去了,我將永遠不能再見她一面了,這個哀痛是無法補救的。母親是一個平凡的人,她只是千百萬勞動人民中的一員,正是這千百萬人創(chuàng)造了和創(chuàng)造著中國的歷史。我用什么辦法來報答母親的深恩呢?我將盡忠于我的民族和人民,盡忠于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國共產(chǎn)黨,使和母親同樣生活著的人能夠快樂的生活,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愿母親在地下安息!
看完朱德《回憶我的母親》,我又懂得了一個道理:生活著的人要能坦然面對親人的離去,之后更加快樂的生活,活著,去創(chuàng)造新的生活。
大姥、大嫂先后離去,大哥的精神壓力是巨大的,大伯顯得更加孤單,而兩個孩子則又少了一份親情的關(guān)愛,大哥依然從陰影里走出來,繼續(xù)生活……無疑,他的生活態(tài)度是正確的。
我不知道這是自己第幾次向旁人告知,我是個博愛家,我愛身邊的所有,包括萬事萬物,認識的與不認識的,生活給予我的是眾多的愛,我所能回報生活的也只能是愛。世界是愛著的,相互彼此接受著對方的饋贈。記得有位哲人說過,人類是悲哀的。我不知道這句話的寓意何在,我只知道人類的歷史是漫長的,充滿著歡歌笑語,充滿著坎坷崎嶇……
5月8號那天,我們所有人的青春面孔在照相工作人員的操作下得以成為永遠的歷史,三年的高中生涯預(yù)示著將要在這一刻塵埃落定,定格于時空中?!扒嗄晔亲鎳幕ǘ?,是未來的希望”,這句話現(xiàn)在看來并不那么可笑,而是一項充滿艱辛的工程,更是一種所要擔負的責任?;钪?,就要活得精彩紛呈,光芒四射。我們正在活著,一如既往,信心十足的活著。
七十四張面孔,很難想像,多年以后又不知道會是什么樣子。記得老師曾說過,“等你們畢業(yè)了,一輩子或許都見不著彼此”,畢竟世滄桑多變化?。∥也粩嗟脑噲D用一種深邃的眼光看透生命,但看到的終究還是那么模糊?;叵肫?001年的經(jīng)歷,我是幸運的。
那時正值收麥季節(jié),我本不會騎那種三輪貨車,卻不只為什么像著了魔似的坐在上面,還載著兩個人,一個是我侄子,一個是我外甥。當車子從橋頭翻下去的時候,機靈的外甥跳車了,而我和我的侄子則隨車子一塊兒摔了下去。在生命淪陷的剎那,我極度恐懼,想到了家人,我還想活在這個世上,眼前一片黑暗……等我開始醒過來,居然安然無恙,只是受了點兒驚嚇,我發(fā)覺自己還活著,侄兒也一樣沒事,感覺像做了個夢似的。后來認識父親的一個阿姨說“大難不死,必有后福”。我一直在等待那個福的降臨,可至今也沒有發(fā)現(xiàn)。
我的生命仍在時空里延伸。
我和許多人相遇,生活在一起;之后,又和許多人分離,認識更多的人……生活在不斷輪回,升級。
沒有人否認生活的真實,誠然,生活也不需要偽飾,純真的原始般的體驗生命的意義所在。
我無數(shù)次幻想著一種純真的生活,可是每次總是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感覺,我發(fā)覺自己其實一直生活在感覺中,對生活中的一些美好部分有種莫名其妙的偏愛,唯美的愛戀。我對生活不存異議,浪漫的與現(xiàn)實的生活或許并不遙遠,只是沒人能找到二者共同的入口。生活需要我們認真打理,即使在痛苦中。
我至今也沒弄明白為什么有那么多人選擇自殺,更何況這是思想經(jīng)過一番斗爭后做出的果斷之舉。當我得知本校一個高一女生跳樓的消息,我先是一怔,心想這怎么可能,以前這種事只是聽說過,沒想到這回竟然真的在自己的身邊發(fā)生了。那天正好我不在學(xué)校,請假回家了。知道這個消息后,感覺像個沒事人兒似的,我發(fā)覺自己有點兒麻木,一個生命就這樣悄然逝去,而且還是一個處于人生最美麗的青春季節(jié)中的姑娘,我卻一點兒惋惜之情也沒有。我一直在不斷思考這個問題:她為什么要選擇死而不是生呢?她學(xué)習好好的,可她沒有把生活這門課學(xué)好好。她是聰明的又是愚蠢的,她是脆弱的又是堅強的,她是膽小的又是勇敢的……她的心靈脆弱的不能承受生活之重,她膽小的不敢去面對生活中的風浪,但她卻勇敢的選擇了死亡,勇敢的縱身躍了下去……endprint
憫她還是憎恨她,我們是輕視她還是佩服她?憐憫她的不幸?憎恨她的愚蠢?或是輕視她的為人之道?佩服她的勇敢?抑或其它?我想都不是。我只是認為自殺是精神上的自殘,一個人沒有了精神,也就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人了。詩人海涅在《德國——一個冬天的神話》中大聲唱到:“我是劍,我是火焰!”這種精神是何等的富有生命力,那是在向生命昭示靈魂的歸宿,尋找精神的家園。
作家的人生是悲哀的,我總是這樣固執(zhí)的認為,除了擁有藝術(shù)的靈魂,作家別無它物。作家是在生活中生活的,之后又在生活中死亡,去尋找屬于自己的靈魂。海明威,茨威格,伍爾夫……老舍,三毛,海子……為什么有那么多的作家選擇精神自殘,我不得不折服于藝術(shù)的感召力,它將所有的靈魂都召集起來為它獻身。無疑,藝術(shù)與生命是交融互為一體的。
殘疾也只是生理上的缺陷,并不意味生命有所斑點。自從開始接觸到史鐵生的作品,就一直被他深深的感動著,激勵著。在那座歷盡滄桑的古園中,一個大男人坐在輪椅上,車子來回在園中轉(zhuǎn)動,他就是這樣在生與死的邊緣不斷徘徊,最終將事情弄的明明白白: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亡是一個必然會降臨臨的節(jié)日。能這樣豁達的面對死亡,恐怕也只有生活的主人了,而史鐵生就是靠自己的不斷努力成為了生活主人,一個實實在在會生活的人。他一直在用自己心中的文字,憑著那份特殊的經(jīng)歷給我們解釋人生,解釋生命,解釋生活。我在想,生活肯定對他是微笑著的,因為他知道怎樣活著。
因領(lǐng)舞“千手觀音”而家喻戶曉的舞蹈家邰麗華有一次接受采訪時回答記者的提問,“你會不會覺得老天不公平,沒有給你一個健全的身體,讓你聽不到這個世界?”她是這樣回答的:“沒有,我感覺殘疾并不代表缺陷,而是人類多元化的一個點;殘疾并不是不幸,只是不便,其實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樣的,有圓 、有缺 、有滿、有空,這是你沒有辦法選擇的,但是你可以選擇看人的角度,然后帶著一顆快樂而感恩的心去面對人生的不圓滿。這就是我對生活的感悟?!笔裁词巧?,這就是最好的答案。
生命不是一個抽象的符號,也不是一個生僻的隱喻,而是肉體和意識都布滿敏感神經(jīng)的活生生的感知體。肉體和心靈對于疼痛的感知都有承受的極限。如果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肉體臨近著險象環(huán)生萬劫不復(fù)的境地,靈魂只能在無可選擇中選擇。于是,有的藝術(shù)家就讓靈魂升華而出,做了一次生命的轉(zhuǎn)移。對于有生活概念的人,他們屬于后者(靈魂升華而出),而對于連生活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人,他們則屬于前者(精神自殘)。
生活是一門藝術(shù),藝術(shù)是對生活的另一種解釋!
活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