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鑫
摘要:在梳理總結東北雙匯成功出口經驗的同時,從出口農食產品檢驗監(jiān)管視角淺析中俄貿易機遇,提出了變和建議,以期對日后工作起到指導、啟發(fā)和借鑒作用。
關鍵詞:豬肉;出口;機遇
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4)11-0094-03
歐美和俄羅斯相互制裁升級,俄羅斯已全面禁止從歐盟、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挪威進口牛肉、豬肉、禽肉、魚類、乳制品、水果和蔬菜。為了彌補禁令造成的供應缺口,俄羅斯政府已計劃并開始從非西方國家進口食品,這給國內的農食產品出口帶來了商機。但從實際出口貿易來看,2014年8月份以來,暫時僅有東北雙匯的凍豬肉和山東濰坊的蘋果發(fā)往俄羅斯市場,與此前相比,貿易量并無明顯增長。筆者通過東北雙匯成功對俄出口經驗并經調查認為,要想搶占俄羅斯農食產品市場,即要抓好眼前,更要放眼長遠。
1 東北雙匯凍豬肉成功出口的啟示
1.1 歷程
2012年8月俄羅斯正式成為世貿組織第156個成員國后,俄羅斯迎來了自身經濟發(fā)展和對外經貿合作的新起點,就中俄貿易來說,雙邊活動增多,經貿總量增加,其中黑龍江省連續(xù)多年對俄貿易額占我國對俄貿易總額的25 %以上。作為中國向俄羅斯出口豬肉的代表,黑龍江檢驗檢疫局受國家質檢總局委托,進行了大量的前期調研和準備,反復磋商并交流中俄肉類質量安全要求并達成共識,在知己知彼、相互信任基礎上,黑龍江省近2年連續(xù)向俄羅斯提供其動物疫情疫病控制、監(jiān)督監(jiān)測、防疫屏障等體系建設情況以及保證這些體系正常運轉的法律、行政制度和技術、檔案資料及令人信服、嚴密有效的疫病監(jiān)測證據,承辦人員統(tǒng)計資料累計有2G以上。適逢日前歐美制裁俄羅斯和雙方相互制裁升級之際,俄為滿足國內消費需求,彌補農食產品不足,很自然從中國貿易便利地區(qū)試探性地開放了黑龍江省的豬肉市場,但質量和安全還是其首當其沖要關注的。據悉,僅為豬肉對俄出口,黑龍江檢驗檢疫局已向俄官方推薦了11家屠宰企業(yè),僅公布了望奎雙匯北大荒食品有限公司和寶泉嶺雙匯食品有限公司兩家企業(yè)可以對俄出口凍豬肉產品,陸續(xù)檢查了哈爾濱高金和哈爾濱大眾肉聯公司等3家肉類企業(yè)。
1.2 出口情況
從東北雙匯2家公司被俄批準出口資格后,即按照質檢總局要求,與畜牧部門聯合,擴大了養(yǎng)殖場基地備案規(guī)模。黑龍江望奎雙匯和寶泉嶺雙匯分別在各自工廠舉行了對俄出口首發(fā)儀式,標志著中國雙匯已經正式向俄羅斯出口豬肉產品,也是中國對俄凍豬肉出口中斷10年后正式恢復出口。據雙匯有關人士介紹:望奎雙匯、寶泉嶺雙匯的原料生豬全部來自檢驗檢疫備案的規(guī)模豬場,生產工藝按照歐美、日本標準和肉類屠宰加工行業(yè)及HACCP標準設計,全套引進國際先進的生豬屠宰、分割加工生產線及肉制品深加工設備。產品標準及質量獲得了俄方認同和好評。首批600 t產品在黑龍江檢驗檢疫局和俄方駐廠獸醫(yī)共同監(jiān)管并在獸醫(yī)衛(wèi)生證書上一起簽字確認后,歷經約45d的海上運輸抵達圣彼德堡。
1.3 啟示
(1)肉類出口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涉及政府和畜牧、農業(yè)、環(huán)保、檢驗檢疫等多個部門,尤其是近年河南在迎接歐盟、美國、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認證注冊過程中,均有類似經驗和體會,養(yǎng)殖基地是基礎,工廠硬件是保證,部門管理是關鍵,政府統(tǒng)籌是保障,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紕漏,都可能會造成功虧一簣,前功盡棄。
(2)“基礎不牽,地動山搖”,這個基礎可能會涉及養(yǎng)殖環(huán)境、疫情控制、工廠硬件、生產管理和部門職責履行情況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各方功夫均要下到平常,沒有金剛鉆,真是攬不了瓷器活,“臨陣磨槍”式的應付心理注定很難成功,甚至還會一敗涂地。
(3)規(guī)?;B(yǎng)殖和標準化生產的優(yōu)勢再次凸現,它不僅僅表現在養(yǎng)殖和生產成本上,更多是質量和安全方面,中國豬肉要想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須達到國際標準,對中國來說,最難做到的就是疫情完全凈化,其次是標準化生產和誠信守法經營。未來豬肉發(fā)展方向,可能不單單是成本的競爭,更是質量、安全和信譽的競爭,無論是內銷或是出口,都迫切要求安全優(yōu)質、綠色環(huán)保,無毒害、無殘留、無欺詐。
2 機遇
2.1 政治外交環(huán)境向好
隨著俄羅斯國家戰(zhàn)略在烏克蘭危機之后全面轉向亞太地區(qū),俄羅斯西伯利亞與遠東的開發(fā)需求遂顯得迫在眉睫。這不但有地緣政治上的效益,同時也具有經濟上的效益。在此背景下,2014年APEC北京峰會期間,俄羅斯明確在政治經濟外交上的亞太戰(zhàn)略,牽動了世界和國人的目光。不少人認為俄羅斯是歐洲國家,其實它具有地道的“亞太”屬性:俄2012年成功舉辦了APEC符拉迪沃斯托克會議,積極融入亞太地區(qū)一體化進程,大力推動遠東開發(fā),特別重視吸引中方投資參與遠東基礎設施建設;俄3/4領土位于亞洲,近年與亞太國家的貿易增長速度和發(fā)展前景已遠遠超過歐洲國家。
2.2 經貿合作基礎堅實
在俄經濟版圖中,與中國相鄰的廣袤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qū)堪稱“未開墾的處女地”,自然資源豐富,發(fā)展?jié)摿薮?,雙方已發(fā)揮毗鄰與互補條件,利用各自資金、技術和人力優(yōu)勢,加大發(fā)展加工業(yè)和基礎設施建設,帶動遠航運輸和農食產業(yè),實現互利共贏。2014年5月亞信上海峰會雙方達成的“互信、互利、平等、協作、不可分割的新安全觀”和“決定在亞太地區(qū)建立開放、透明、平等的安全與合作格局”即符合亞洲安全觀的核心精神,也符合求和平、謀發(fā)展、促合作的時代發(fā)展潮流,與我和平共處基本原則有異曲同工之處。
2.3 雙方交流頻繁務實
在高水平政治關系引領下,中俄務實合作取得積極進展。2013年3月,俄羅斯中國旅游年成功舉辦,和此前雙方互辦的“國家年”、“語言年”等活動共同把兩國的“人文合作”推向高潮;習近平主席2013年9月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后,俄方反響積極,俄“跨歐亞運輸大通道”構想與我“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對接,無疑將為雙方在亞太地區(qū)開展經貿、物流、互聯互通、基礎設施等領域合作帶來巨大機遇;今年北京APEC會議上普京還提出了中俄之間用本幣結算的構想,不但可以大大影響國際金融市場,還會促使世界金融和能源穩(wěn)定。政治環(huán)境的穩(wěn)定,必將為經濟貿易的順暢進行提供有力保障。
2.4 貿易互補明顯潛力較大
近年來,俄中貿易保持著良好發(fā)展勢頭,雙邊貿易10年增長了3倍,2013年達到900億美元。俄羅斯在中國主要貿易伙伴排名中排第九位,中國一直也是俄羅斯貿易額最高的國家。但從雙邊貿易結構看,中國對俄羅斯的原料商品如天然氣、石油、小麥等能源資源有著很大的需求;俄羅斯對農食及其加工品有很大的需求,但許多年來,兩國相互的檢疫壁壘阻礙了雙方在該領域合作的進程。目前,消除這些壁壘的工作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如今年7月初,中俄兩國農業(yè)部、檢驗檢疫部門等官方機構代表已在中俄農業(yè)合作圓桌會議就恢復我對俄豬肉出口問題進行磋商并達成共識,我凍豬肉出口已邁出實質性步伐。
2.5 雙方貿易前景廣闊
中俄兩大鄰國,有4 300 km的邊界,俄羅斯地大物博,有世界最大儲量的礦產和能源資源,是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輸出國,其擁有世界最大的森林儲備和含有約世界25 %的淡水湖泊,其中,資源總儲量的80%分布在亞洲部分。中國人口眾多,先進經驗和技術的引進、傳統(tǒng)農牧業(yè)和新興產業(yè)技術的出口可謂是突飛猛進,統(tǒng)計顯示,今年以來,中國對俄直接投資繼續(xù)保持快速增長,累計達320億美元,成為俄羅斯第四大投資來源地。與此同時,中國對俄投資領域更加開闊,今年9月,中俄投資合作委員會正式啟動,雙方初步遴選32個大型投資合作項目,總投資額超過1 000億美元。根據相關預測,中俄雙邊貿易額今年有望達到900億美元。這將為實現兩國確定的到2015年雙邊貿易額達到1 000億美元和2020年達到2 000億美元的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3 建議
3.1 搶抓當前稍縱即逝的機遇
俄羅斯是全球重要的食品農產品貿易伙伴國,是歐洲最大的動物、肉類、水果和蔬菜進口國,40 %以上的農食產品均為進口,每年進口額約430億美元。2013年從歐盟進口食品農產品約158億美元,從美國進口約13億美元。進口蔬菜和水果在俄羅斯零售市場所占的比例約為30%和80%,禁令實施后將影響俄羅斯約90萬t蔬菜和160萬t水果的供應來源。我國此前對俄出口量小、產品單一,以農產品出口大省山東為例,2014年1~7月份,對俄出口蔬菜及其制品953批次,貨值2932.3萬美元,同比增長40.35 %和39.17 %;再以波蘭為例,2013年對俄出口蔬菜2.499億美元,占俄年度蔬菜進口總量的8.7%,出口水果4.97億美元,占俄年水果進口總量的7.8%。肉類產品方面:俄羅斯每年從上述被禁國家進口豬肉約45萬t、禽肉33.8萬t、水產45.7萬t。2014上半年,俄羅斯進口各種肉類為56萬t。其中豬肉16.93萬t、牛肉19.6萬t、禽肉為16.68萬t,進口的主要來源是歐美等國。另外,俄是美國雞肉第二大出口市場,2013年進口美國雞肉26.6萬t,價值3.37億美元。目前,俄羅斯僅允許進口我國部分兔肉、豬肉等肉類產品,而且兔肉進口數量較小,豬肉市場目前只開通了東北雙匯2家企業(yè)。分析和數據表明,俄羅斯目前農食產品市場潛力巨大,我蔬菜、蘋果和畜禽肉類產品等可抓住這次稍縱即逝的機會進入并擴大俄羅斯市場。
3.2 研究提高質量和擴大出口政策
從研究和適應俄羅斯食品質量安全新要求著手,及時調整對俄經貿合作內容、結構和方式,嘗試在抓好目前農食產品出口機遇的同時,一要從市場方面長久計議,考慮如何靠信譽和質量來長期占領市場,如發(fā)揮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qū)帶動作用,加強源頭管理;倡導“誠信立企、德先天下”理念,把“做人做事做產品、做好人做好事做好產品”宣傳到企業(yè)心坎里并落到實處。二要設法拓展和擴大輕紡、機電、消費類電子、通信設備、農用機械、包裝加工和部分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努力搭建新的互認互利橋梁,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fā)展。因為,隨著國內農食產品綜合生產成本的提高,我低附加值的初級農產品出口優(yōu)勢不會太明顯,如果沒有高品質、高質量、高附加值的產品作后盾,只靠一年的“制裁”而臨時性的僥幸取勝,恐怕我們自己也會內心感到不安,覺得這樣的市場絕對不會長久。
3.3 加強市場分析,培育新興消費市場、開發(fā)適銷對路產品
組織企業(yè)參加邊貿或俄羅斯展會。對俄羅斯市場的信息做好調研分析,將俄羅斯蔬菜、水果、畜禽肉類等產品需求信息及時反饋給企業(yè);借鑒山東開拓日本、韓國市場經驗,以省政府名譽統(tǒng)一籌備組織農產品出口企業(yè)考察、交流、推介等活動,以充分加強對俄農業(yè)等多方合作,推動企業(yè)赴俄羅斯投資考察,支持農產品企業(yè)“走出去”,在俄羅斯設立種植基地、加工基地和物流中心,從長計議俄羅斯市場。理由是除了中俄地緣優(yōu)勢外,俄羅斯是擁有193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工業(yè)、軍事、科技和經濟基礎雄厚,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等各類運輸方式俱全,但農業(yè)發(fā)展后勁不足,據悉,農業(yè)人口約668萬,占總就業(yè)人口的9.9%,不足以支撐國民基礎消費,但消費者需求潛力巨大。鑒于此,一是可以考慮篩選和引導意向企業(yè)到俄羅斯進行基礎農業(yè)投資,利用我先進的農牧業(yè)成熟技術發(fā)展農牧業(yè),進而又可以解決我土地資源有限、人員就業(yè)壓力趨緊矛盾;二是借鑒日本對我畜禽肉需求和市場培育經驗,來發(fā)展壯大俄羅斯對我農畜產品需求。2001年日本對我熟制豬肉市場“開關”,中國對日推薦35家偶蹄類熱加工肉企業(yè),以雙匯為例,通過在日本設立辦事處開拓市場,邀請日本食品專家來廠研制適合日本口味的香腸、培根等,10年間出口產品增長20多倍,由起初出口400多t,到高峰年分的1.1萬t,累計創(chuàng)匯約5億美元。據商務部網站,2005年我對日本農產品出口86.5億美元,2013年增加到112.3億美元,對促進企業(yè)轉型升級、增加城鄉(xiāng)居民收入起到了巨大作用。而日本人口為1.26億,俄羅斯有1.43億,就中俄關系來講,培育和生產適銷對路產品應該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