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寶
浙江工商大學,浙江 杭州 310018
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我國經濟發(fā)展迅猛。然而,經濟迅猛發(fā)展的同時生產安全事故和職業(yè)病頻發(fā),勞動者的精神健康得不到應有的關注。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對勞動者從權利的保障方面進行了規(guī)范,但是卻忽視了對勞動者精神健康的法律保護。
在2010年富士康陸續(xù)發(fā)生17 起員工自殺事件之后,2013年4月,富士康員工再現(xiàn)“四天二連跳”。據警方調查,2010年富士康“連環(huán)跳”事件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問題;心理學家指出,勞動者的自殺行為是個人的精神問題惡化到不能自已的地步從而做出的過激行為,富士康員工的連環(huán)自殺大多數是因為員工的精神健康引起的。隨著信息工業(yè)化的發(fā)展,勞動者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然而伴隨著壓力產生的相應解決對策卻并沒有相應的增加,這極大的增加了勞動者患精神疾病的概率。
立足于我國當前的立法與司法實踐,《勞動法》、《工會法》等規(guī)定模糊,忽略了勞動者精神健康的保護;《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則偏重解決現(xiàn)實損害而忽略了勞動者精神健康方面的損害。與此同時,由于司法實踐的缺位,使得勞動者精神健康保護的現(xiàn)實中出現(xiàn)諸如片面強調政府主導,企業(yè)和公眾的優(yōu)先參與、權利救濟途徑下載等等問題。因此當侵犯勞動者精神健康的行為發(fā)生后,受害人往往因得不到有效途徑的救濟而忽視精神的重創(chuàng),這進一步的引發(fā)了勞動者的精神健康問題。
由于當前我國現(xiàn)有法律體系對勞動者精神損害保存存在的種種問題,因此本文針對當前精神損害法律保護的現(xiàn)狀,借鑒國外對于此問題的先進經驗提出以下解決措施。
《勞動法》雖然給予了勞動者權利體系化的保護,但是由于《勞動法》的內容規(guī)定的過于原則、模糊,從而使得勞動者精神健康的保護并不能得到應有的確定保護。為了實現(xiàn)權利和義務的統(tǒng)一,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權利義務體系的構建:首先,應當全面拓展解釋勞動者權利的具體涵義,通過對當前勞動者權利保護存在的問題出發(fā),完善勞動者權利的內涵,從而實現(xiàn)勞動者精神健康的保護;其次,應當強化用人單位相應的義務,由于在具體的勞動關系中,用人單位處于勞動合同的主導地位,因此有必要從立法的角度進一步限制用人單位的權利,從而打破勞動合同關系中的利益失衡,實現(xiàn)對勞動者權利的保護。
“無救濟,則無權利?!狈纱_認了勞動者權利,并不等于勞動者就已經或實際能夠享受到這一項權利。正如坎特羅維其說的:“法律是規(guī)范外部行為并可被法院適用于具體程序的社會規(guī)則的總和。”因此有必要在保障勞動法的基礎上,使其執(zhí)行。這才是研究勞動者權權最終的落腳點。首先,應當確定懲罰性賠償,這是完善勞動者精神健康法律保護的前提。其次,明確用人單位侵害勞動者人格權的刑事責任,由于當前我國刑法體系有關勞動者精神健康保護的罪名不夠完善。因此,有必要促進刑法的修訂和司法解釋的出臺。
在社會的發(fā)展過程中,勞動法在保護勞動者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由于勞動法在社會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并且處于私法和公法之間,因此勞動法應當轉趨“社會本位”價值理念。從這個角度出發(fā),我國應當從立法上確定勞動者的罷工權,從而使得勞動者因被管理者的弱勢地位在申請救濟的途徑中不至于被強化,以此實現(xiàn)保護勞動者權利上的實質公正。確定勞動者的罷工權的同時應當對勞動者保護的相關配套措施進行立法完善,從而拓寬勞動者精神健康法律保護的途徑,實現(xiàn)勞動者精神健康的全面保護。
[1]王永強,張業(yè)軍.富士康員工死傷事件真相[N].中國經營報,2010-04-06(4).
[2]呂斌.富士康多起員工墜樓事件給予我們的心理警示[J].改革與開放,2010(13).
[3]蔡揚眉.21世紀以來我國青年精神健康研究述評[J].青年探索,2009,01: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