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娟
中共阜康市委會黨校,新疆 阜康 831500
(一)法治觀念不強,缺乏常態(tài)化。一方面,基層干部中存在干部年齡普遍偏大,法律意識不強,法律知識儲備較少,對具體法條理解有困難,慣性思維定勢固化,實際工作中習慣利用民俗、人情和慣例等經驗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公民主體意識淡薄,多數(shù)干部缺乏發(fā)自內心的法律信仰和法治追求。
(二)法治素養(yǎng)欠佳,缺乏規(guī)范化。一是學法動力不強。部分基層干部主動學法的積極性不高。一方面不愿學。另一方面不會學。再就是不長學。
(三)相關機制欠缺,缺乏制度化。一是缺少基層干部問責機制和激勵機制。二是基層干部隊伍專業(yè)化程度較弱,定崗不定人崗位流動性較大,工作量大。三是權力運行機制不暢制約法治思維養(yǎng)成。
(一)突出“三大建設”適應法治理念培訓新常態(tài)
一是突出思想建設,引領干部形成法治思維。定期組織基層黨校系統(tǒng)進行新課公開招標,圍繞“加強憲法實施和監(jiān)督”“社會主義法治與黨的領導”“提高司法公信力”“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培養(yǎng)造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人才”等,開發(fā)一系列法治專題課。結合基層實際開設“接地氣”的特色課。二是突出能力提升,促使干部靈活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模式??蒲泻徒虒W是黨校工作的兩翼,科研主要通過實地調研,發(fā)現(xiàn)問題,歸納總結,并有針對性的提出解決方案。科研最終是為指導教學服務。通過基層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將法治建設的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案例,可以圍繞當?shù)胤ㄖ谓ㄔO開展專題研討,學員在交流中學習,更有利于其自主學習。三是突出作風建設,形成法治自覺。作風建設最終會影響法治理念教育的效果,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法抓作風建設,實現(xiàn)作風建設制度化、規(guī)范化、常態(tài)化。
(二)借助“三個結合”促進法治理念培訓規(guī)范化
一是努力推動發(fā)展創(chuàng)新依和法治校相結合。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實現(xiàn)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據(jù)、立法主動適應改革和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被鶎狱h校日常工作中更要處理好法治與改革的關系。在法治理念培訓中,基層黨校辦學要按照《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行政學院工作條例》等黨內法規(guī)相關要求進行培訓。
二是努力促進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相結合。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fā)揮作用?!被鶎狱h校來講,要一手抓依法治校,一手抓以德治校。在日常工作中,為了更好地提高制度執(zhí)行效能,要突出制度建設,通過不斷完善相關制度,使教育行為有規(guī)有法可依,真正做到依法、依規(guī)、依制度辦事。相比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更加突出校風、師德建設。大力提倡以德治校,有利于營造風清氣正、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良好氛圍,同時以法治教育實踐活動整改工作為抓手,不斷改進工作作風,借助作風形象的轉變從而促進法治教育各項工作的整體提升。
三是努力推動依法治校與提升能力相結合。學習法律法規(guī),是黨員干部開展工作要做的基本準備,也是很重要的政治素養(yǎng)。特別是基層黨員干部在學法用法上必須與時俱進,法治教育也必須及時跟上。我們要堅持把基層黨校作為主陣地、主渠道,推動優(yōu)質教育培訓資源向基層傾斜,推動法治理論、法律知識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三)依托“三個提升”加強法治理念培訓制度化
一是提升宣傳質量,強化法治意識。對于法治宣傳教育來講,法治教育工作方法模式創(chuàng)新是重中之重。目前主要是構建三種類型的法治教育模式,它主要是依托于法治教育載體創(chuàng)新實現(xiàn)的。一是法治輿論導向型的法治教育模式。它的主要任務是培育引導法治輿論。二是互動型的法治教育模式。
二是提升培訓質量,樹立法治品牌。品牌是代表,是方向,是典型的示范和引領。基層工作千頭萬緒,在基層黨員領導干部法治教育工作推進過程中,涉及面廣,困難多,涵蓋內容多,任務重,可以嘗試試點運行和項目化運作。通過試點運行可以總結出一般性規(guī)律,項目化運作更利于法治教育內容的優(yōu)化。在推進過程中逐步發(fā)現(xiàn)重難點問題,并以項目為抓手,通過以點帶面,最終要在不同領域和層面形成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基層黨員領導干部法治教育工作品牌,更加有利于基層領導干部突破慣性思維,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遇到法律問題更習慣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模式去分析,去解決,存進群眾工作不斷取得實效性。
三是提升人才質量,集聚法治力量。逐漸建立普法講師團,并加強其隊伍建設。建議將律師納入其中,增強法治實效性,不斷充實完善普法講師團人員力量。同時為了在法律服務中不斷提升基層黨員領導干部法治能力,還要繼續(xù)完善政府法律顧問團建設。另外,不斷創(chuàng)新思路、創(chuàng)新舉措,注重法治力量整合,吸納有利于普法工作的社團和組織,最終形成法治宣傳教育專兼職隊伍,從而增強基層黨員干部法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使領導干部習慣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模式解決實際問題和矛盾,使法治切實成為群眾工作實效性的時代力量。
[1]魏淑君.領導干部法制意識培養(yǎng)與黨校法學教育[J].發(fā)展論壇,2002,(06).
[2]邸瑛琪.法治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基礎[EB/OL].正義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