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存潔
(廣州博物館,廣州510000)
二十世紀中葉廣州水上職業(yè)人員的變遷
程存潔
(廣州博物館,廣州510000)
通過個案分析,本文認為20世紀中葉廣州水上職業(yè)人員在構成、管理和生活等方面發(fā)生了深刻變化,這些變化體現(xiàn)在:原有水上居民逐步上岸定居,成為城市居民;一批往來穗港兩地的船員、水手選擇定居廣州,繼續(xù)從事水上職業(yè);一批受良好教育的學員被安排到廣州從事水上航運工作,接受廣州港務局的統(tǒng)一管理。這些變化也是廣州社會走向進步的一個縮影。
廣州;水上職業(yè)人員;變遷
本文所述“水上職業(yè)人員”包括兩類人:一類指水上居民,即歷史上稱呼的“疍家”;另一類指從事與水上航運工作有關的人員,如水手、引水員、駕駛員等。新中國成立后,廣州水上職業(yè)人員的構成、管理等均發(fā)生了深刻變化。這些變化具體體現(xiàn)在:(1)原有水上居民逐步上岸定居,成為城市居民;(2)一批往來穗港兩地的船員、水手選擇定居廣州,繼續(xù)從事水上職業(yè);(3)一批受良好教育的學員被安排到廣州從事水上航運工作,接受廣州港務局的統(tǒng)一管理。
珠江是廣州的母親河。自古以來,一批居民世代從事與水有密切關系的職業(yè),長年在水上生活,被稱為“疍家”。這批水上居民在新中國成立后經(jīng)歷了巨大的變化,他們在政府的幫助下陸續(xù)上岸定居。以下結合若干件檔案文書,審視這批水上居民的變化及上岸定居后的管理問題。
(1)文書一:1954年3月1日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安局珠江分局南堤派出所頒發(fā)的一本《船舶戶口簿》。
該份《船舶戶口簿》的封面上,填寫的內(nèi)容:船種:小艇;船名:梁亞地;停泊碼頭:南堤 125 碼頭。
《戶口簿》內(nèi)頁填寫的內(nèi)容:“戶主姓名:梁亞地;原泊地:南堤 125 碼頭;居民登記號碼:0780550;性別:女;年齡:40;1913年10月17日生;籍貫:廣州;文化程度:不識字;婚姻狀況:獨身者;職業(yè):業(yè)別:客艇;職別:艇主;服務處所:本艇;正式或寄宿:正式戶;戶口登記日期:1950年1月;來市日期:世居?!?/p>
該份《船舶戶口簿》內(nèi)所填寫的內(nèi)容符合新中國成立初期《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安局戶籍表冊填寫說明書》的相關要求?!墩f明書》要求:有職業(yè)者:在工人類分產(chǎn)業(yè)工人、手工業(yè)工人、苦力、雇農(nóng)、雇工、船員;在獨立勞動者類,分中農(nóng)、艇主、手工業(yè)者、馬車夫、小商攤販;在工商業(yè)者類,分廠長、店主、船主。廣州解放初期,廣州市人民政府在對水上居民進行了職業(yè)劃分時,是根據(jù)他們是否擁有船、艇而被劃入工人類、獨立勞動者類或工商業(yè)者類。
(2)文書二:1966年9月13日曾耀明填寫的《工會會員登記表》
該份《會員登記表》封面記錄:單位:航道科;職務:航道技工;姓名:曾耀明;會員證:字0283388號。
《會員登記表》內(nèi)頁記錄:現(xiàn)名:曾耀明;性別:男;出生年月:1930年7月;民族:漢;文化程度:初??;1955年參加工會,廣州港務局;籍貫:廣東連縣,無農(nóng)村,水上居民;現(xiàn)在住址:廣州六二三路新興東拾陸號地下;本人成份:工人。
家庭經(jīng)濟情況:(解放前)1938年以前,我一家四口人父母親姐姐本人,住在廣州花地葵逢州,靠父親做戲船梢工,工資收入維持家庭生活。日本帝國侵入廣州,父親失業(yè)。1938年父親攜帶全家走難道曲江縣勒石壩村,居住破小艇。當時父親打船工,母親和姐姐擔煤維持生活。在那時全家生活非常困難。本人讀過幾個月書。(解放后)解放后,我們水上居民,在政治上翻了身,在生活上天天好,工作有了固定,都是共產(chǎn)黨和毛主席帶來的幸福。1958年前有小艇一只,58年后賣給公社,由59年搬遷上街上居住。
本人簡歷:1938年~1939年在曲江縣勒石壩村河邊艇上讀書,1939年~1945年跟隨父母在艇上工作,1946年4月跟伯父來廣州找工作,失業(yè), 1946年9月~12月在和利渡當水手,1947年2月~1948年12月在廣州荔灣區(qū)做汽車搬運沙石工作,1949年1月~1949年5月在如意坊因病其中二個月在曹亞伴船當水手,1949年10月~1949年12月在侯成船當水手,1950年1月~1950年4月在利航渡當水手,1950年6月~1950年10月在陳九船當水手,1950年11月~1952年12月在周汶華穗駁船當水手,1953年1月~1953年12月曾于船及當時在黃埔策港工程公司拾石,合同工,1954年2月參加廣州水泥廠碼頭裝卸工作,1954年4月由廣州搬運公司基建辦事處接收,又改為廣州碼頭管理處,又廣州港務局西村裝卸作業(yè)區(qū),1959年2月由廣州港務局西村裝卸作業(yè)區(qū)調(diào)來廣州港務監(jiān)督航道科,1961年5月來黃埔港務監(jiān)督航道科。
這份文書清楚地講述了一戶水上居民解放前后的生活和工作變化,真實地反映了水上居民的變遷。
通過上述文書,我們看到:(1)水上居民的文化水平低,有相當多的人屬文盲。(2)廣州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幫助下,水上居民開始上岸定居,成為城市居民,并被登記造冊管理,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20世紀50年代以前,海員工人可在穗港兩地靈活工作。廣州解放初期,一些原在香港工作的海員工人選擇離開香港,到廣州,繼續(xù)從事水上工作。以下列舉的馮耀《工會會員登記表》可以說明這一點。
1966年8月21日馮耀填寫的《工會會員登記表》
《登記表》封面記錄:單位:黃埔港務局埔港拖111輪;職務:駕駛;姓名:馮耀;會員證:字0280439號。
《登記表》內(nèi)頁記錄:現(xiàn)名:馮耀;性別:男;出生年月:1935年5月;民族:漢;文化程度:現(xiàn)初小五年;1951年6月在廣州廣茂隆船參加中國海員工會;籍貫:廣東番禺;現(xiàn)在住址:廣州河南小巷路三角地14-1;本人成份:工人。本人簡歷:1945年在家鄉(xiāng)幫母親種田,1945年~1945年12月在潭州維新學校讀書,1945年12月~1946年12月在潭州惠記爐灶店工作,做坭工, 1946年12月~1947年4月在香港跟伯父當散工,學徒,1947年7月~1948年7月在香港維興輪船,當什工,1948年7月~1948年10月在香港鴻新輪當什工,1948年10月~1948年12月在香港失業(yè),1948年12月~1949年5月在香港潮安輪當什工,1949年5月~1949年7月在香港維新輪當生火工,1949年7月~1949年10月在香港洪發(fā)輪當什工,1949年10月~1949年12月在香港失業(yè),1949年12月~1950年6月在香港江南輪當水手,1950年6月~1950年9月在香港鴻興輪當水手,1950年9月~1950年11月在香港永德隆輪當水手,1950年11月~1952年4月在香港廣茂隆輪當水手,1952年4月~1953年12月廣州海運局,53年12月轉(zhuǎn)給黃埔港務局到現(xiàn)在。
該份《登記表》顯示,廣州解放前,會員馮耀一直在香港有關輪船上任職工作;廣州解放后,馮耀因政策原因選擇在廣州任職工作。
在廣州,除上述兩類人員外,還有一種人員是通過學校學習后被安排入職廣州,或入職港務局,或入職黃埔港務監(jiān)督,從事與水上航運有關的工作。這類人員的文化素質(zhì)較高。下面列舉的周必祥《工會會員登記表》和孫守庸《工會會員登記表》可以為證:是艙壁與肋骨相結合的結構,說明清代中國木船采用肋骨框架結構已是相當?shù)某墒?。從船形看,兩船的首尾都很尖瘦,而且細長扁寬,船長與船寬之比很大,應屬快速船無疑,它與廣東地區(qū)曾出現(xiàn)過的“快蟹船”似有類同之處,快速船通常用作海盜船或官方的緝私船。
廣州清代沉船的發(fā)現(xiàn)為研究廣州船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船資料,當前沉船現(xiàn)場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并著手安排測繪研究工作,我們期盼著早日目睹它們的歷史真面貌。
[1]鄺穗雄. 古港山坡上 滿目青花瓷,羊城晚報. 2010-04-23.
[2]鄧媛雯,冒韙.中國保存最完整木制古帆船珠海沉沒.中國新聞網(wǎng),2008-07-14.
[3]許路.晚清廣式帆船考略——以“金華興”號為例. 中國航海文化之地位與使命.[M].上海: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11:236-253.
[4]周雯,林澤玲.廣州首次發(fā)掘出3艘清代古沉船(圖). 新快報, 2014-06-11.
Changes of Aquatic Professionals in the Mid 20th Century Guangzhou
CHENG Cunjie
(Guangzhou Museum,Guangzhou 510000)
By analyzing individual cases, dramatic changes of aquatic professionals’composition, management and life are shown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original boat dwellers moved on land and became urban inhabitants; seamen and sailors traveling between Hong Kong and Canton settled down in Canton and continue their aquatic occupation; those well educated were employed by the water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received the management of Guangzhou Port Offce. All these changes verify the social progress of Guangzhou city.
Guangzhou;aquatic professionals;changes
K291/297
A
程存潔(1966-),男,博士,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為廣東地方史。
2014-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