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文生 李晉榕 唐明
永遠的長江支隊(連載十一)
邱文生 李晉榕 唐明
十年浩劫結束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撥正了歷史航向,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
長江支隊許多老干部重新走上了領導工作崗位,他們更加銳意進取,決心把福建的改革開放偉業(yè)推向前進!
馬興元是在太行山烽火中成長起來的“老八路”?!拔母铩敝校艿搅藳_擊。然而,他“磨難雖多心無瑕,心底無私天地寬”!
采訪福建省政府辦公廳原主任莊南芳:福建的改革開放,馬興元省長是創(chuàng)始人之一,又是一個創(chuàng)業(yè)者。
1978年10月,全國計劃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他率領福建代表團出席大會。
采訪福建省政府發(fā)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張瑞堯:全國計劃會議上,中央出了一個題目,就是各省發(fā)揮優(yōu)勢,走自己的路。馬興元省長跟畢際昌同志商量,福建省輕工業(yè)比較發(fā)達,占工業(yè)產值70%,華僑比較多,就從這兩點上做文章,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走出一條新的路子。
從福建的實際出發(fā),大力發(fā)展輕工業(yè),同時依靠海外華僑拓展海外市場,擴大對外貿易,用輕工產品出口賺回來的外匯來武裝農業(yè)和重工業(yè),這就叫做“突破中間,武裝兩頭”。
采訪張瑞堯:馬興元在全國計劃會議上發(fā)言提出“突破中間、武裝兩頭”后,時任國務院副總理余秋里同志充分肯定了福建的思路是正確的,他們把福建的意見整理成簡報,得到國務院領導的充分肯定和表揚。
采訪莊南芳:當時福建經濟是比較困難的,馬興元曾找過副總理李先念。李先念說:“文革”使國民經濟受到很大破壞,國家要拿出錢支持福建是有困難的。馬興元提出:中央能不能在政策上給我們放寬?李先念同志當即表示同意。
采訪張瑞堯:1979年3月,中央批準我們成立華福公司,總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企業(yè)投資公司,起著地方銀行的作用,可以在國外發(fā)行債券,籌措資金,這是其他省所沒有的,給了我們很多的自主權。
采訪莊南芳:為了籌集資金,我們招進了很多外部的銀行,澳門國際銀行、香港集友銀行,都到福建來了。另外,我們在香港搞一個華閩集團,在福建內部搞了一個華福集團,這樣兩個內外相呼應,一下子得到了5億多美元的資金。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央領導同志根據鄧小平同志創(chuàng)辦經濟特區(qū)的主張,提出選擇一兩個條件比較好的省,進行改革開放綜合試驗。
采訪張瑞堯:5月份,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谷牧同志帶領一班人來廣東、福建,幫助廣東、福建省委起草給中央的報告。
已過花甲之年的馬興元、畢際昌,像年輕人一樣,精神抖擻,長途跋涉,專程到閩粵交界的詔安邊境,去迎接國務院考察組。
從詔安到福州,一路上,他們以多年在福建分管經濟計劃工作的切身體會,結合沿途情況,向谷牧副總理詳細介紹福建改革開放的有利條件,提出實行國際上通行的自由港某些做法的可行性建議。
一路考察,一路匯報,一路商議,一路釋疑!可謂真誠所至,金石為開!中央考察組對福建的決心、思路、條件、措施,給予高度的肯定和贊賞!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fā)50號文件,正式決定廣東、福建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
采訪張瑞堯:所謂“特殊政策、靈活措施”,一是給廣東、福建兩省實行財政包干。福建是定額補貼,廣東是定額上交;第二是外匯包干;第三是在兩個省劃出幾個地方試辦經濟特區(qū)。廣東劃出汕頭、深圳、珠海,福建定在廈門;第四是給廣東、福建兩省更多的自主權,利用華僑資金搞基本建設,不受現行規(guī)模的限制。
50號文件給福建插上了金翅膀。我們上世紀80年代整個經濟發(fā)展速度是11.8%,發(fā)展的速度僅次于江蘇、浙江,居全國第三位。
中央賦予廣東、福建“特殊政策、靈活措施”,實際上是賦予重要的歷史使命——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偉業(yè)“殺出一條血路!”在這條“血路”上,有一大批長江支隊老干部貢獻了自己的才華和智慧,也彰顯了開拓進取的勇氣和膽識!
福州是全國最早擁有程控電話的城市。這盛開的福州電信之花,是長江支隊干部、福建省郵電局長郝峰云栽種,副省長畢際昌澆灌的結果!
當時,廣東省長梁靈光還派員前來福建省郵電局學習取經,引進程控電話。福建電信產業(yè)的發(fā)展走在全國前列!
福建煉油廠這座現代化煉化企業(yè),是當時國內石化行業(yè)一次性投資規(guī)模最大的項目,被譽為“石化航母”。
采訪張瑞堯:畢際昌同志很重視在福建發(fā)展煉油工業(yè)。1975年我們到北京去,每天拜訪了很多中央部委的領導,請求他們批準我們成立福建煉油廠。整整爭取了三個月,最后中央批下來了。
廈門東渡港碼頭、廈門機場、福州馬尾港、福建水口電站等重點項目的立項和建設,也都深深凝聚著許多長江支隊干部的心血和汗水。
當改革的浪潮在農村興起時,長江支隊干部溫秀山出任福建省委常委、省農委主任。農村改革的道路是曲折的,溫秀山用他的智慧和實干,和許多長江支隊的老干部一起頂住壓力,開拓進取,贏得黨和群眾的信任。
采訪長江支隊干部郭春秀:我在浦城當縣委書記時到中央黨校學習。當時正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我聽了胡耀邦同志關于國家、集體、個人一起上的講話,很受鼓舞,過去吃“大鍋飯”的辦法不行?;貋砗笪覀儼迅鞴鐣洝⒏镂瘯魅味技衅饋韺W習,認真貫徹三中全會精神。“包產到戶”后,頭一年浦城糧食一畝增產150多斤。農副產品供應、糧食供應的情況都有很大的好轉。
采訪福建省直機關黨工委副書記朱清:鄧超同志在擔任三明市委書記期間,有兩項創(chuàng)舉:一是在抓農村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同時,推行林業(yè)的股份合作,創(chuàng)辦南方集體林區(qū)改革試驗區(qū),既維護了農民的權益,又保護了青山綠水,對我們今天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意義很大。二是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后來中央號召全國學三明,由此掀開了全國群眾性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的熱潮。
采訪長江支隊干部、原福建省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局局長晉靜波:我是1983年到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局工作的。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開始是小打小鬧,國家對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很重視,1984年1月份中央發(fā)了個一號文件。1983年在晉江的陳棣,全省開了一個社隊企業(yè)會議,有人說“社隊企業(yè)是資本主義沖擊國有企業(yè)”。省委書記項南說:“社隊企業(yè)姓社不姓資!”后來省委、省政府提得更明確:農村經濟要發(fā)展,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打頭陣!
沒有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指示,就不能沖開枷鎖,走出一條路來。1984年2月份,我們又以省委名義在長樂金峰召開現場會議,總結經驗,組織參觀,給大家啟發(fā)很大。我們不搞“唯我獨尊”,給省委當好參謀,把下面的實際情況及時收集起來,反映到有關部門,尋求支持。1986年,我去北京搞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產品展銷會,一下子銷了8000萬元。中央很多領導來參觀,產品一下子打出去了。到1988年我離開時,福建省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占據了全省工業(yè)總產值的“半壁江山”。
連江縣大官坂圍墾總面積4萬多畝,是全省圍墾面積最大、海堤最長、軟土基最深、補助最少的圍墾工程,曾兩次上馬兩次下馬。
采訪連江縣委原副書記劉永雄:連江縣人多地少,歷任縣委都想解決糧食問題。呂居永書記來了以后,認為要把被“四人幫”破壞的損失奪回來,提出了“四個一切”,大家都下決心想辦法,一定要把大官坂圍墾工程搞上去。
采訪長江支隊干部呂居永:我是1977年12月到連江任縣委書記的。我到連江辦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搞“大官坂圍墾”。當時縣委提出了“四個一切”,就是一切要想著大官坂,一切要為著大官坂,一切服從官坂,一切要支持大官坂。
采訪劉永雄:最難的就是怎么解決“軟土基”問題。把鋼筋一條一條地插下去,插了50米還可以再插下去。拿上來測試,一看,摩擦度為零。幾個工程師說:“可怕!難啊!”我們想盡一切辦法解決困難。用水沖土,打了將近1.8萬條沙樁,在上面再鋪上60米寬60公分厚的石子,全省也是罕見的。
采訪長江支隊干部連江縣原縣長王貴:圍墾圍起來以后,深水港口也建起來了,大型發(fā)電站也建到這里來了,這個經濟效益真是無法估量的。沒有大官坂圍墾,就不可能有今天連江經濟的飛躍發(fā)展!
建在嶼頭山上的“懷墾亭”,懷念的不僅是這項造福連江人民的圍墾工程,而是60多萬人民對長期在連江工作的王洪志、張德茂、呂居永、王貴、南文仲、李水清等一大批長江支隊老干部豐功偉績的深情懷念!
福建中部沿海湄州島,一尊“海上女神”媽祖的雕像,高高聳立在??仗祀H間。每年農歷三月,海峽兩岸的信眾都懷著敬仰之心,云集在這里,虔誠祭拜,祈求安康。
然而,誰曾想到,這尊“海上女神”神廟的存廢卻有一段風波。
采訪長江支隊干部、原莆田地區(qū)行署專員王培祥:莆田建市時,一個部隊領導向我們提議,臺灣的香客每天來的很多,有的是特務,來了解我們的軍情。他提議把媽祖廟拆掉,不讓臺灣的香客來。我聽了這個意見以后,感到這是一個大問題。莆田湄州媽祖廟是祖廟,在臺灣影響很大,臺灣的香客來是為了燒香祭神,我們可以宣傳我們的政策,還可以做買賣,如果有少數特務來,我們的民兵很強,可以把他抓起來吧。我認為這個媽祖廟不能拆!
如今,每年三月媽祖女神的祭祀活動,已經成為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平臺。如果不是王培祥當年的堅持,也許海峽兩岸人民情感交流就失去一根紐帶!保護歷史文化遺產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氣和膽識!
在改革開放大潮中,最令福建人民感到自豪的是廈門經濟特區(qū)的建立。在這一輝煌歷史篇章上,有一個人的名字不應當被遺忘,他就是時任廈門市委第一書記兼經濟特區(qū)黨組書記的陸自奮!
陸自奮擔任福建省政府財貿辦主任期間,在財貿戰(zhàn)線的杰出貢獻,受到歷任省委書記的贊賞。當籌劃建設廈門經濟特區(qū)時,省委書記廖志高、省長馬興元點將陸自奮出任廈門市委第一書記。
采訪陸自奮夫人鄭奇:廖志高和馬興元告訴他:你到廈門去搞個特區(qū)。他覺得“特區(qū)”這個名字很新,到底要怎么搞呢?他們講:你出去考察考察,看看人家特區(qū)怎么搞的?什么樣才是特區(qū)?
采訪陸自奮的秘書劉學軍:1982年正是改革開放的初期,廈門的基礎設施非常薄弱,沒有民用機場,沒有深水碼頭,也沒有高速公路。市委、市政府決定廈門非建民用機場不可。利用科威特的貸款,在廈門舊機場的基礎上建高崎國際機場。還建設了深水碼頭,引進萬門程控電話,推動了特區(qū)大發(fā)展。
廈門經濟特區(qū)開頭只有2.5平方公里太小了。經過陸自奮,尤其是項南同志跟鄧小平同志說了這個問題,后來廈門經濟特區(qū)就擴大到全島。
在福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上,無不留下長江支隊老干部的身影?!皯汛蠊?jié),淡名利。再揚鞭,志千里。振興中華千秋業(yè),縱馬馳騁不歇息!”長江支隊以昭昭功業(yè)續(xù)寫了21世紀歷史新篇章?。ùm(xù))
(作者分別為福建省委黨史研究室副編審、省委督查室原副主任及團職軍轉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