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波
摘 要:從社會、教育、教學的角度關注學生運動技能發(fā)展時,發(fā)現(xiàn)一個令人擔憂的事實:學生逃生、自救技能缺乏,面對危機,無計可施。為此迫切需要開展運動技能與逃生、自救技能相結合的新課題研究。筆者通過研究與編排,旨在為一線教師在體育課堂中對學生運動技能與逃生、自救技能相結合方面的訓練提供實效性、可行性的依據(jù)與視角。
關鍵詞:逃生;自救;技能教材;研究;編排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4)08-0049-02
一、緣起
《體育與健康》教材對樹立“健康第一”、終身體育、安全意識、動作技能與技術、模塊教學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與合理的教學理念,通過體育教學工作者多年的教學實踐的積累,已經形成了合理、規(guī)范的教學體系。
隨著《體育與健康》教育、教學內容的不斷深化,一個新的課題出現(xiàn)了——逃生、自救技能的學習與逃生、自救能力的培養(yǎng)。從逃生、自救的技術結構上來審視,體育教學實踐中許多項目與逃生、自救技能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所以把學生逃生、自救能力的培養(yǎng)列入到體育教學目標與教材中是一個刻不容緩的課題與任務。
二、分析與研究
生命高于一切,社會對一個人具備逃生、自救能力的呼聲日益高漲,希望學校把此內容列入體育教學、教育中的意愿也十分強烈,作為體育教學工作者,不能站在圈外看熱鬧,應該在第一時間投入到逃生、自救技能教材的研究與教學中去。近幾年,筆者對逃生、自救技能教學實踐作了一系列的嘗試與研究,積累了逃生、自救技能的一些基本知識,形成了一系列的教法,寫成文章與大家共享。
1.逃生、自救技能與安全教育的區(qū)別
學校安全教育的重點體現(xiàn)在預防工作上,學校必須在預防上下足功夫,雖然預見性措施可防止一些意外發(fā)生,但有些意外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去面對。在這些無法避免的意外面前就需要學生具備逃生、自救的技能,用自己掌握的技能去化險為夷。
2.逃生、自救技能、技術與體育技能、技術的聯(lián)系性
從體育教學實踐課中去分析,跑、跳、攀等技能與逃生、自救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性,逃生、自救中要合理掌握一些跑、跳、攀等技能與技術,而這些技能與技術是體育教學實踐課中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與技術之一。
三、逃生、自救技能、技術教材的編排
1.逃生、自救技能、技術與跑的教材教法
針對遇到動物的攻擊與山洪、潮水、落體出現(xiàn)等情況,需要掌握S型、曲線、變速、迂回跑的技術。
課的安排:采用情境教學法,在教案預設時,創(chuàng)造設計上述情況的出現(xiàn),緊密結合一些實踐課內容,也可安排在課的導入(準備部分)、結束部分,編排成游戲。
案例:
(1)山洪爆發(fā):在籃球場,一部分學生站在中線,幾位學生從底線拿墊子沖向中線的同學,要求中線同學迅速向兩邊跑動。
(2)動物攻擊:在田徑場地,幾位同學(速度快的同學)扮演動物的角色,如扮演蛇的角色,只能直線跑動,其他同學在前面進行逃生,兩者距離5米(可根據(jù)情況而定),發(fā)令后,“動物”進行攻擊,逃生的人進行S型、曲線、變速、迂回跑動,以求逃生與自救。
目的:鍛煉學生的靈敏性、反應能力、急停急起爆發(fā)力、判斷能力、跑的能力,與逃生、自救相結合。
2.逃生、自救技能、技術與跳、攀的教材教法
針對掉進陷阱、被水溝隔開的情況,需要掌握攀爬、跳技術。
案例:
(1)掉進陷阱。
器材:平梯或者雙杠。
方法:要求力量好的學生先爬上平梯,然后協(xié)助力量、身體素質差的同學爬上平梯,可利用體育實踐課中掌握的各種攀爬技術進行逃生、自救。分組進行比賽,看哪個組成績最好,既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良好品質,又鍛煉了學生的上肢、腰腹力量等。
(2)受到攻擊逃跑時遇到水溝。
器材:大、小墊子。
方法:用一米的墊子兩塊(距離近)做成水溝,跑動跳(與跳遠技術基本一致),要點是在落地的時候要注意緩沖,或者落地時做滾翻動作,重點教學生落地的方法,保護自己,避免落地造成的傷害。優(yōu)秀學生在先,過墊子后幫助其他學生進行落地緩沖。
距離遠一點的,用金屬撐竿,與撐竿跳技術相似,但要求有遠度,要點和重點與前面一樣。
目的:鍛煉與培養(yǎng)學生的靈敏性、協(xié)調性、判斷能力、上肢力量、腰腹力量、團結互助的品質等,與逃生、自救相結合。
3.逃生、自救技能、技術與游泳的教材教法
案例:
碰到大水突發(fā)被隔離、乘船時落水或者船沉陷。
器材:游泳裝備。
方法:利用各種游泳技術,進行逃生、自救。
離岸距離近的,問題不大;離岸距離遠的,要求學生注意體力的分配,尤其要學會仰泳,把握好方向,靜止在水面上漂移。掌握出現(xiàn)痙攣時處理的方法,救同學時要在側面進行救助。
采用陸地上練習與游泳池練習相結合,同時圖片與理論課結合的方式進行。
目的:鍛煉學生各項身體素質、臨危不亂、團結互助的優(yōu)良品質等,與逃生、自救相結合。
4.逃生、自救技能、技術與紀律的教育、教法
在生與死之間,人都會失去理智,逃命時亂了分寸,反而會造成更大的傷亡。從一個報道中知悉,某學校一個運動隊出去比賽,乘坐的汽車突然起火,由于運動隊的隊長指揮有方,隊員臨危不懼,秩序井然,安全脫離危險,沒有造成傷害,可見紀律與秩序的重要性。
案例:
樓層起火。
器材:運動場地看臺。
方法:迅速逃離現(xiàn)場,進行逃生、自救。
方法與要求:可以利用教學樓,設計樓層起火,要求體育委員、班干部立即進行指揮,女先男后逃離現(xiàn)場,按照交通法規(guī),從右面樓梯迅速下去到安全的地方,留出自己的左面作為救援人員的通道。
體育教師用秒表計算時間,看哪一次速度快。有序指揮下的逃離與沒有指揮下的逃離進行對比,得出結論,進行紀律教學。
四、逃生、自救技能、技術教材編排的四點要求(注意點)
1.設計合理的逃生、自救教學方法。
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啟發(fā)學生逃生、自救技能學習。
3.運用比較方法,促進學生逃生、自救技能學習。
4.積累資料,總結經驗,編寫逃生、自救教材。
預設要達到的教學、教育效果,使學生掌握正確的逃生、自救技能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逃生、自救能力,克服學習的負遷移現(xiàn)象,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自身的學習能力。
五、逃生、自救技能、技術教材的編排研究的基本策略
1.確立研究的教材—成立教材組—制定研究方案—分階段實施研究—綜合研究。
2.理論指導—實際試驗—階段分析—反思改進—總結推廣。
3.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法,實踐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
本教材編排的實施分階段進行,預設時間為兩年。課題的總體目標是: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與實施,教會學生如何學習、運用逃生、自救技能知識,掌握逃生、自救的本領。
六、結語
1.逃生、自救技能、技術教材在研究、編排時要注意預設與生成之間出現(xiàn)的不同點,在課后要注重小結與反思,積累經驗與教訓。
2.過程設計分兩步:其一是開展有針對性的公開課活動,提前安排青年骨干教師帶著研究課題備課,然后開設公開課,課后教師評課;其二是總結研究成果,把從公開課活動中的所學、所得進行整理,上升到理論高度。
3.逃生、自救技能、技術教材必須結合體育教學的內容,相輔相成,既讓學生學會《體育與健康》的必學內容,又讓學生學會逃生、自救技能、技術,使《體育與健康》極大豐富體育教學的內容,發(fā)揮其內在的潛能。
4.逃生、自救技能、技術教材的編排研究尚處在摸索階段,筆者的拋磚,以期達到引玉之效,期待大家共同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逃生、自救技能、技術教材,完善《體育與健康》的教材內容,服務于學生、學校和社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