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江
在近日召開的全國學校體育工作座談會上,教育部明確提出要把體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動學校體育取得明顯突破,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得到明顯提升,并強調要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改中,在總課時減少的情況下,把小學三至六年級每周3節(jié)體育課提升為2節(jié),高中每周2節(jié)提升為3節(jié);任何學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占用體育課時;要嚴格按照課程標準開展教學,保證運動負荷,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鍛煉,并學會至少兩項終身受益的體育鍛煉項目。同時還強調將改進體育考試評價,將體育課作為國家統(tǒng)一規(guī)定的學業(yè)水平考試的必考課,畢業(yè)和升學必須達到合格水平,將學生體質狀況如實記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作為學生畢業(yè)和升學的重要參考。
這是繼2006年第一次全國學校體育工作會提出要把體育作為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點;200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有關學校體育的要求之后,作為深化教育改革的又一重大舉措,它對推進素質教育,提升學校體育工作水平,強健學生體魄,塑造健全人格等必將產生積極的影響。在應試教育如此大行其道的背景下,能有這樣一種膽識和魄力,不能不說是中國教育的一種進步,一種回歸,更是教育理念上的一種突破。
能否把這種突破落實在全社會,讓人們都來關注學校體育,關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使“健康第一”的思想深入人心,讓學生真正體驗并享受到體育給他們帶來的樂趣,讓家長感悟到孩子的健康成長是一個家庭的最大幸福,從目前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能僅僅寄希望于增加體育課時或改變體育評價標準來解決當前學校體育中的所有問題。觀念的轉變,水平的提升,絕非朝夕之功或一蹴而就之事。但只要各級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校長認識到位、形成共識、態(tài)度堅決、不打折扣,一線體育教師不辱使命、自強不息、盡職盡責,學校體育工作就一定會有一個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