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若玄
你想知道老師是怎么改作文的嗎?為什么老師會寫這樣的評語呢?每一期我們都會請來活躍在教學第一線的名師,為同學們改作文??戳怂麄兊呐?,大家一定會恍然大悟:咦,我也經常這么寫啊!原來老師改我的文章時是這么想的啊!希望大家看了名師詳盡到位的點評,能在寫作文方面獲得不小的啟發(fā)!
“嘩啦啦!嘩啦啦!”雨不停地下著,花草樹木喝足了水,借著風高興得搖來晃去,我卻愁眉苦臉。
“唉,雖說有帶傘,但我家離學校遠,走回家肯定全身濕透。”我邊悲哀地想,邊繞過一個大水洼,跟著路隊出校門。
遠處,一個熟悉的身影向我招手。
“啊!媽媽!”我激動地跑過去,“你怎么來了?”
媽媽像往常一樣騎著電動車,披著紅色的小雨披?!坝赀@么大,我擔心你呀。”媽媽接過我的書包,我將傘收下,鉆進紅色小雨披。
“快點兒,把頭伸出來,雨披里太悶?!眿寢屨f。
“雨大睜不開眼,我就把頭縮在雨披下得了!”
電動車往前開著,我雖然頭沒鉆出來,看不著路,卻知道電動車開著的方向,是回家的方向。我彎著腰,將身子縮到最小,盡量使雨披遮到全身。
風夾著雨朝我們撲來,我露在外面的膝蓋濺滿雨珠,冰涼冰涼的,難受極了。我拂去雨珠,可風雨還是不依不饒,冷得鉆骨,冰得透心。紅色的雨披被風吹(掀)開了,風更加猛烈(張狂放肆)地直接刮(鉆)進雨披襲擊。我的手腳冰涼,整個人哆嗦著。我感到自己被寒氣包圍,便不停地用嘴哈氣,使手上的“冰意”解凍。
為了尋求熱量,我便趴在媽媽的背上,一絲暖意流入我的心房。漸漸地,我發(fā)覺這溫暖不僅來自媽媽的背,還來自我的心中—那是幸福的暖。我冷,媽媽就不冷嗎?媽媽冒著大雨來接我,任憑風吹雨打,毫無怨言。
幾滴淚(悄無聲息地)滑落臉頰,此時的小雨披就像一把(幸福的)大傘,使我感到溫暖。無論風雨怎么可怕,這溫暖的大傘都支撐著我,輕而易舉地擊敗寒意。
淚,越流越多,如同這雨,越下越大,我全身都濕淋淋的,但是一個地方始終是溫暖的—那就是心,一顆裝滿幸福的心。
此時此刻,我雖然縮在紅色的雨披里,什么也看不著,但我清楚地知道,媽媽正冒著大雨,騎著電動車,載我回到溫馨的家。我更知道,天下此時更有千千萬萬的父母,正載著孩子回家。
雨停了,風也安靜了??梢还膳鲄s久久揮之不去—那是雨披下的幸福暖流!
開篇由環(huán)境描寫切入,雨中花草的興奮與我的“愁眉苦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為下文媽媽冒雨接“我”做鋪墊。
媽媽的話語,雖然簡單,但流露了真摯的情感。
這句話可以體會到在作者心目中,媽媽就是遮風擋雨的港灣。
這段對“雨”的描寫非常到位,可以看出媽媽在那樣惡劣的天氣下,還來接“我”,著實不容易。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為了形象地展現風的肆虐,這里可以把“吹”“ 猛烈”“刮”改為“掀”“張狂放肆”“ 鉆”。
從媽媽冒大雨來接“我”中悟出“幸福的暖”,注入了作者最濃烈的感情。
在“幾滴淚”后加上“悄無聲息地”,在“大傘”前補充“幸福的”,更能突出其意境,感染讀者。
這里讓讀者明白,風雨中支撐“我”的不僅僅是那紅色的雨披,更是那偉大的母愛。
作者由自己的母親聯想到天下的父母,讓讀者明白“天下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從而引起讀者的共鳴。
文章由“風雨”揭題,又由“風雨”結束,結構嚴謹。 “那是雨披下的幸福暖流”與題目呼應,再次表達了作者對母愛的詮釋。
名師點評:媽媽冒雨接我回家,這本是一件極為平常的生活小事,但作者卻抓住一個獨特的視角—“雨披下那幸福的暖流”,發(fā)現那細膩的母愛,贊揚了母愛的無私與偉大,真是獨具匠心。文章思路清晰,結構完整,文中沒有過多關于母親的描寫,但多處用象征母愛的“紅色的小雨披”來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引起讀者的共鳴,讓讀者感受到濃濃的母女之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