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車云
數學與其他學科相比具有更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因此對小學生而言數學的學習并不輕松,甚至是困難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將趣味性融入到數學課堂當中去,只有充分發(fā)揮出趣味教學的優(yōu)勢,才能使學生將數學學習的“苦學”轉化為“樂學”。
一、激發(fā)運算興趣,促進主動學習
從以往教材和各種練習冊上的題型來看,小學數學運算練習多為單純的數字組合,毫無新意,甚至會出現同類題型的大量堆砌現象,這使得學生們從一開始就對運算練習產生了抵觸情緒,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效果都大打折扣。因此,教師要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必須從練習開始就讓學生產生興趣和好奇心,這是激發(fā)學生運算練習積極性并進行主動學習的前提和基礎。
為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數學練習的積極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的喜好,從學生們周圍的實例、事情等入手設計運算練習,也可以將故事、謎語和游戲等形式融入到課堂當中去。例如,講到100以內加減法時(蘇教一年級下冊第五課),由于運算數目的增大,許多學生在學習前就已經一籌莫展了,此時教師不必急于打開課本,而是先有目的性地自己設計一道貼近學生們生活的題目,如:明天我們要去郊游,班上有40人,一輛校車有30個座位,那么有多少同學不能上車呢?由于聯(lián)系了實際,學生們會自然而然地列出40-30這一算式并爭相計算,最終取得結果為10。然后,教師繼續(xù)提問:一輛校車有30個座位,那么兩輛校車能乘坐多少人呢?全班同學上車后會有多少空座呢?同理,學生們就會開始試著解答30+30和60-40兩個算式,并得出結論。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將知識點用故事的形態(tài)表現出來:灰姑娘的后母把100顆白豆子和50顆紅豆子放到了一起,問一共有多少顆豆子呢?灰姑娘挑了20顆紅豆子后還有多少紅豆子沒有被挑出來呢?
類似的例子舉不勝舉,這些練習題目設計的關鍵在于要讓知識點與學生們所熟識的和感興趣的事情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們在娛樂中逐漸熟悉即將學習的知識點。而當學生們在不經意間已經了解新的知識點后,教師再打開教材,學生們的抵觸心理就會降低很多。
二、強調主體地位,促進主動思考
主動思考也是一種樂趣。在教學中,教師在將運算法則教授給學生后應多留給學生一些獨立思考的空間,并鼓勵學生開展小組討論、提出疑問,同時小學生在剛剛接觸運算練習時難免會出現運算上的錯誤,教師也應采取更為包容和平等的態(tài)度。例如,在學習混合運算時(蘇教四年級上冊第四課),教師提出問題12×3+15×4等于多少?隨后任意選擇一名學生作答,學生可能因緊張或知識點掌握不熟等原因無法及時回答,這時教師就要鼓勵學生繼續(xù)思考,而不能武斷地給出結論。該題答案為96,但最終學生得出了204這一結果。這時,教師應繼續(xù)給予學生思考時間,并作出引導:紅蘋果12元一斤,青蘋果15元一斤,我要買3斤紅蘋果和4斤青蘋果,一共需要花多少錢呢?這時學生才恍然大悟,意識到自己的運算順序錯了,在經過重新計算后取得了正確的結果。
從上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雖然在解題上出現了錯誤,但是在這一學習過程中他始終占據著主體地位,問題的解答也全部依靠自己的獨立思考,這種汲取知識的方法就是主動的和積極的。當他再次遇到這類題目時必然也會主動地對其留意和計算,運算練習的積極性也就得到了提高。
三、利用競技心理,促進主動練習
為了激勵學生對運算練習的積極性,將競技和游戲的成分引入課堂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一系列與運算有關的小比賽,隨堂對學生們進行分組,并設計出一套數學運算題,讓兩組學生同時進行計算,比比看哪組學生做得最快、準確率最高,利用學生們的好勝心理促使其主動地增加運算練習量。其后,對于贏得比賽的小組教師可以給予相應的褒獎,以激發(fā)學生們對下次運算比賽的熱情。在這樣的競技刺激下,學生們自然而然地就增加運算練習的數量和時間,久而久之運算能力必然得到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寶應縣曹甸鎮(zhèn)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