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國
坐在我面前的是一名中學生,待他平靜后,他向我講述起他的經(jīng)歷。
“馬老師,自從進入小學高年級,我只知道埋頭讀書,很少與同學交往,更不會與同學打架。老師、父母都認為我是個聽話的好孩子。進入中學后,還是不能與同學打成一片,整天待在教室,很孤獨。
“家里對我很寬容,發(fā)脾氣父母也不計較。但在學校常被同學捉弄,我只能干生氣,因為我打不過他們,再說,我也不會打架。我也不愿表現(xiàn)自己。我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差,說話很慢。在體育課上,我不會像同學們那樣去踢足球、打籃球,我的動作笨。還有,因為做操的動作太笨拙而被同學嘲笑,我一直對做操有一種恐懼。每當做操的廣播響起時,我都會緊張不安。上課老師提問也緊張,心跳得厲害,每次總擔心自己說不好。因為一次受罰,從此我開始了失眠?,F(xiàn)在,我只要在公眾場合表現(xiàn)都會緊張得不得了。就是在這種惡性循環(huán)中,我的心理漸漸失衡了。
“我心胸狹窄,只要吃一點虧就不行。比如,同桌把廢紙扔到我這邊來,我就會很不舒服;前面的同學打鬧,碰了一下桌子,我就很煩他們。但我不敢發(fā)怒,也不好意思說他們,只能干生氣。我曾經(jīng)想上武術學校,回來好讓他們規(guī)矩點,但這又不現(xiàn)實。我越來越發(fā)現(xiàn)情商這一關過不好,智商也別想提高。我所說的也許很亂,不知您是否看出我的心理問題關鍵在哪里?請您幫助我?!?/p>
聽了他的講述,雖然條理有點混亂,但我能清楚地看出他的心理問題,我開始給他梳理癥結(jié)所在。
首先是因為你的人際交往需要沒有獲得滿足。
人際交往能力是情商的重要方面。中學階段正處于一個不能沒有朋友的年齡,對人際交往有強烈需要,對友伴關系特別敏感。再有,這個年齡的人正處于青春期,對兩性關系也比較敏感,都希望自己在同學眼里有一個好形象,有吸引力,都希望引起同學特別是異性同學的注意和好感。這就決定了少男少女對交友的渴望,渴望交同性朋友,也渴望交異性朋友。但是,由于你從小學高年級開始就只知埋頭讀書,忽略了人際交往,整天待在教室或家里,使你的交友需求不能獲得滿足。于是,你很容易地把原因歸結(jié)到自己的某些缺點上,從而強化了自己的自卑。越是自卑越是不敢交往,結(jié)果越是孤獨就越是自卑,越是感到自己“很笨”“很差”。
人際知覺中有一個規(guī)律:實際上別人對你的態(tài)度,更多的是取決于你自己看待自己的態(tài)度。如果你自己對自己十分接納,雖然也知道自己有缺點但是仍舊愛自己,那么,你在和別人交往時你的態(tài)度就會在無形中傳遞出這個信息——我是一個可愛的人,你的交往就會自信而主動。你也就會得到別人的接納。反之,假如你覺得自己是一個不值得理睬的人,你就仿佛用一種無聲的語言告訴別人——我是不值得交往的,我是沒有價值的,我是不可愛的。別人就很自然地不會喜歡你,不會理睬你。你看,你是不是就是這樣給自己制造痛苦?
所以,你的心理問題是表面的人際關系障礙和背后的自我否定意識造成的,是你不能接納自我。你不是動作“很笨”,也不是語言表達“很差”,只是沒有能夠坦然地接納自我,對自己有太多的否定評價,太多的自卑。越是自卑越是缺乏安全感,越是需要自我保護。自我保護的最好辦法就是讓自己完美起來。我們對具有完美人格的人進行深入分析發(fā)現(xiàn),他們追求完美常常是出于一種自我保護的需要。就是說,他們做事總是希望毫無瑕疵的完美的結(jié)局,只是想把自己保護起來,免遭別人的輕視和傷害。你不是“心胸狹窄”,只是自我防衛(wèi)心理太強了。你的埋頭讀書以及你想去學武術都是出于這樣的自我防衛(wèi)心理。由于過度自我防衛(wèi)心理的作用,你過于在乎自己在同學中的形象,過于敏感同學對你的態(tài)度和關系,于是,表面看來就好像你和同學沖突太多了。
如果你領會了上面的意思,你就知道該怎樣自救了。對,首先是學會坦然地接納自我。接納自己就是真愛自己。比如小孩子學走路摔倒了,媽媽不是責備,而是心態(tài)平和地叫孩子再來。這時孩子感覺得到了鼓勵,他會繼續(xù)學走路,而且更有勇氣。這就是媽媽對孩子的接納。接納自己就是愛自己,就是無條件地無批判地接受自己的現(xiàn)狀。比如你自認動作很笨,語言很差,你焦慮,你自責,于是你就強迫自己改變。越強迫越混亂,于是,你膽戰(zhàn)心驚,壓抑焦慮。這樣你還怎么改變?這是你用腦子,用觀念和價值來判斷的結(jié)果。接納自己,你必須用心靈愛自己,鼓勵自己。在愛中,在接納中,你的心被有序地整合起來,不再四分五裂。這樣你的心就不亂了,腦子就清醒了,做起事來就開心輕松了許多,就會有自己的自律性,自己的節(jié)拍。生命的節(jié)拍本來就是向上的積極進取的。就像破土的種子,那么強大,那么頑強。接納自己,才會萌生源于心靈深處的力量,這個力量不是來自外部的強迫,而是內(nèi)在動力。有了這股力量,我們有什么可擔心自己不會變得越來越好呢?
接納了自己,往往就更容易寬容別人。因為接納了自己,你的心就獲得了一種很真實的安全感,這是最好的心理自我保護。于是,你對同學們對你的態(tài)度不再那么過敏,即使是難免的哄笑也是常有的事情,未必有多大的惡意,何況無意的磕磕碰碰,更是不必計較的。于是你就沒有了那么多的抱怨,也就不再干生氣了。如果真有同學無端惡意地捉弄你,該說“不”的時候就說“不”,就是最好的自我保護。在這個基礎上再嘗試增進與同學的交往,你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你與同學的關系并不如你想象的那樣麻煩。慢慢地,你的心就會恢復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