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四海+黃仁財+王鐵生
[摘要] 目的 探析口腔頜面外科術后感染的相關因素,為臨床感染防治提供依據(jù)。 方法 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對本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口腔科行口腔頜面外科手術210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研究整理,對其感染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 結果 2100例患者中107例發(fā)生術后感染,感染率為5.10%,其中感染部位有呼吸道59例(55.14%)、手術傷口25例(23.36%)、胃腸道11例(10.28%)、皮膚及軟組織4例(3.74%)和其他部位感染8例(7.48%),其中呼吸道的感染率最高??谇活M面外科術后感染與性別、抗生素使用種類無關(P>0.05),與年齡、住院天數(shù)、切口類型和麻醉方式有關(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表明,年齡、切口類型是獨立高危險因素(P<0.05)。 結論 口腔領面外科發(fā)生術后感染的概率較高,其中常見的是呼吸道感染,規(guī)范和熟練的術中、術后護理可以有效降低口腔頜面外科術后感染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 口腔頜面外科術;感染因素;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 R782.0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12(c)-0075-03
口腔頜面外科不僅包括正頜外科、顳下頜外科、牙和牙槽外科和外傷性外科,還包括顯微整形外科和頭頸腫瘤外科等[1]??谇活M面部具有豐富的血液循環(huán),組織再生修復能力較強,抗感染能力較大,手術后創(chuàng)傷愈合較容易,然而口腔頜面術后出血也相應較多,將會引起組織血腫、水腫,這均是感染的誘發(fā)因素。由于頜面部具有較多的附屬器官包括皮脂腺、毛囊、內牙和扁桃體等,這些附屬器官的環(huán)境有利于細菌生長,術后感染是口腔頜面部外科手術最常見的并發(fā)癥,可發(fā)生在呼吸道、手術切口或者口腔等部位[2-3]。有研究表明,規(guī)范和熟練的術中、術后護理可以有效降低口腔頜面外科術后感染率[4]。本研究探析口腔頜面外科術后感染的相關因素,為臨床感染防治提供依據(jù)。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口腔科收治行口腔頜面外科手術的210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1290例,女810例,年齡3~82歲,平均(45.65±3.42)歲,感染患者病癥類型:唇腭裂患者351例,口腔頜面部腫瘤801例,口腔頜面部感染286例,口腔頜面部外傷417例,其他口腔病種245例,手術前均無其他感染癥狀。
1.2 診斷標準
感染標準參照原衛(wèi)生部頒發(fā)的《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5]。口腔頜面外科手術切口涉及無菌(Ⅰ類),污染(Ⅱ類)和感染(Ⅲ類)3種。
1.3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對210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研究整理,包括患者的性別、年齡、住院天數(shù)、切口類型、麻醉方式和感染部位等,就口腔頜面外科術后感染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4.0統(tǒng)計學軟件對臨床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口腔頜面外科術后感染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采用t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 Logistic 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本研究中2100 例術后共并發(fā)感染107例,感染率為5.10%,其中感染部位有呼吸道59例(55.14%)、手術傷口25例(23.36%)、胃腸道11例(10.28%)、皮膚及軟組織4例(3.74%)和其他部位感染8例(7.48%),其中呼吸道的感染率最高。對口腔頜面外科術后感染的性別、年齡、住院時間、切口類型、抗生素使用和麻醉方式等相關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結果表明,口腔頜面外科術后感染與性別、抗生素使用種類無關(P<0.05),與年齡、住院天數(shù)、切口類型和麻醉方式有關(P<0.05)(表1)。
對單因素分析所得的對口腔頜面外科術后感染有關的年齡、住院時間、切口類型、麻醉方式進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年齡、切口類型是獨立高危險因素(表2)。
3 討論
口腔頜面位置較敏感,與口腔、呼吸道聯(lián)系密切,口腔活動頻繁,手術傷口出血、滲血的概率較高,為防止患者術后吞咽困難、咳嗽,手術中又要進行插管、鼻飼等操作,這均增高了術后發(fā)生感染的概率[6]。本研究中2100 例患者中術后5.10%的患者發(fā)生感染,感染率與之前研究學者所研究的口腔頜面外科術后感染率為1%~15% 符合[7]。呼吸道感染居口腔頜面外科術后感染之首位,占55.14%,其中下呼吸道感染占33.05%,比上呼吸道感染多,與資料報道[8-10]接近??谇活M面外科術后感染與性別、抗生素使用種類數(shù)目無關,與年齡、住院天數(shù)、切口類型和麻醉方式有關。對單因素分析所得的對口腔頜面外科術后感染有關的因素進行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年齡、切口類型是獨立高危險因素。規(guī)范和熟練的術中、術后護理可以有效降低口腔頜面外科術后感染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為預防術后感染,要制訂系統(tǒng)的具有針對性的措施:①保持院內病區(qū)的環(huán)境的潔凈度、濕度,并控制探病和及陪護的人數(shù),醫(yī)護人員要強化無菌觀念,嚴格按照滅菌消毒流程,對院內病區(qū)進行滅菌消毒,并定期進行檢查,對臥床且長期需要霧化吸入的患者,進行呼吸道清理支持。適當縮短住院天數(shù),防止院外感染。②對患者進行規(guī)范化氣管插管、胃插管、呼吸機支持等操作,避免患者術后發(fā)生感染,如在切開氣管后,用浸有生理鹽水的雙層溫紗布包住氣管套管外口,以保證充分濕化的氣體進入氣道,防止氣管黏膜出現(xiàn)干燥和痰液干結、導致分泌物聚集,利于細菌的繁殖,增加術后感染率。盡量采用局麻,以增強身體自身抵抗力,防止感染。③嚴格規(guī)范抗生素的使用,防止濫用[11-12],如本實驗中使用抗生素兩種以上者并不能有效抑制感染。④醫(yī)護人員術前、術后要定時開展與疾病相關的健康教育講座,以加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和做好自我防護,并在術后積極指導幫助患者漱口,可嘗試采用改良式的口腔沖洗清潔,督促患者保持口腔和切口的衛(wèi)生,并做好心理輔導,特別是老年患者??谇活M面術后感染中老年患者占大多數(shù),這是因為老年有誤吸、侵入性操作和免疫力低下且常合并多種基礎疾病,老年患者患病后均表現(xiàn)不同程度的自卑,要與患者進行耐心細致的交流,耐心細致地清洗患者切口,給予其恢復健康的信心。
[參考文獻]
[1] 婁媛媛.口腔沖洗護理在整形修復頜面外科中的應用[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6),1157-1158.
[2] 游杰,周春蘭,周望梅.口腔領面外科手術患者下呼吸道感染調查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3):261.
[3] 胡友瑞.口腔頜面外科術后感染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3,18(15):111-113.
[4] 閆紅,馮國強.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的臨床分析及護理[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1),2580.
[5] 盧軍,馮興梅,崔明軍.口腔頜面外科術后感染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8):3868-3869.
[6] 李麗,李健珍,龔瑤,等.口腔頜面外科術后感染因素及護理對策[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0,27(6):657-659.
[7] 劉燕.2123 例口腔頜面外科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3,12(10):223-225.
[8] 陶映,陳文光,章澤豹,等.醫(yī)院感染相關因素的調查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5):516-517.
[9] 汪湛,何一川,陳文君,等.口腔頜面外科手術患者醫(yī)院感染調查分析[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07,23(6):885-886.
[10] 包榮華,陳杰,喻建軍.口腔頜面腫瘤術后感染的原因分析與預防[J].實用預防醫(yī)學,2007,14(2):502-503.
[11] 衛(wèi)生部.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1,81(5):310-312.
[12] 包榮華,陳杰,喻建軍.口腔頜面腫瘤術后感染的原因分析與預防[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0,19(3):390-392.
(收稿日期:2014-10-16 本文編輯:許俊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