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2014年12月30日上午,呼和浩特市新城區(qū)海新小學舉行了校本課程展示研討會,會議邀請所有家長參加,期望家校共同檢驗和研討校本課程學習的得與失。會上,首屆國學班的班主任王佳美帶領學生們通過競賽答題、才藝表演的形式展示國學知識,家長及其他老師暢談了孩子學習國學經(jīng)典內容后的變化,探討了如何在不增加學業(yè)負擔的前提下完善學習國學知識的方式。有的家長提出,希望儒雅的行為能輻射到全校師生。
為了傳承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弘揚國學知識,規(guī)范學生行為,海新小學從2009年開始開展國學教育,以“弘揚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儒雅、自信品格”為校本課題,2014年開設了國學試點特色班。
會上,劉春云校長指出,“要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通過讀經(jīng)典,固本強基,改善學校目前過分強調知識傳授的狀況,提高辦學品位,修煉學生的品行,挖掘和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真正落實素質教育。力爭把學生們培養(yǎng)成儒雅、健康的公民。
副校長任柏渝說,《弟子規(guī)》國學課的開設,可以讓學生們從小懂得感恩、孝悌,讓文明禮儀成為學生的一種道德自覺和行為習慣,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在教學中,要將“教”和“育”結合起來,即將禮儀、茶道、太極拳等特色課與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課融合銜接,做到知識上的互補能力上的互促。
海新小學的國學課,從一年級延續(xù)到六年級。
(本刊記者/郭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