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來迎 胡遲
著名教育家陶西平先生在為《百年匯文》一書所作的序中指出:“學校文化必須精心構建,長期培育才行。學校文化是學校的靈魂所在,因此學校文化需要長期堅持。文化建設是要有記憶的,沒有記憶就沒有積累,沒有積累就談不上文化?!?/p>
“愛國愛校、治學嚴謹、民主自律,文化包容、合作開放”是匯文中學自1871年建校以來逐步形成的學校價值理念和文化。高品位、有特色并得到師生高度認同的學校文化,對學校的發(fā)展具有持續(xù)的影響力。學校文化建設的宗旨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培養(yǎng)個性、陶冶情操、發(fā)展能力、提高素質,學生正確人生觀的樹立,高尚道德人格的養(yǎng)成,健康審美趣味的提升,無不受到積極向上的學校文化的熏陶和影響。堅持文化立人、文化立校,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對于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實現(xiàn)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化的發(fā)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真正落實素質教育,提高辦學品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放手才能放心”——讓學生在校園生活的舞臺上做主角
北京市匯文中學在學生活動與管理方面有著優(yōu)良傳統(tǒng)。我們致力于建設以學生為主導的自主教育的學校文化,培養(yǎng)學生慎獨自律、獨立自主的人文精神。結合當代學生的特點,我們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活動。
學生一進校就有機會參與少先隊大隊長的競選,參加各種學生社團的招聘活動。其中,學生會是我校學生的自治組織,學生會干部的選舉由學代會的學生代表投票。學生會自主開展工作,是學生參與學校民主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的重要渠道。學校向學生及時通報有關教育教學及校園建設重大事項,每年定期與學生代表溝通座談,聽取學生關于校園文化建設、教育教學工作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現(xiàn)場回應學生的關切。學生在校的日常管理由各個值周班輪流負責。值周班的班主任是一周的管理協(xié)調人,他們會與學生處主管老師一起來協(xié)調指導值周班的工作。學生會紀檢部負責監(jiān)督值周班的工作。國旗禮儀班負責每天的升降旗和重大活動的禮賓工作。學生會宣傳部負責每月的板報評比、重大活動的策劃和組織。學生會生活部負責財產(chǎn)保管和衛(wèi)生情況檢查。學生會科技部、外聯(lián)部 負責學科課外活動的組織、校際間的交流等工作。一年一度的體育節(jié)、藝術節(jié)、科技節(jié)等活動由學生會和校團委共同承擔,學校學生處、教學處等相關部門的老師負責指導學生。
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們要面對很多問題、困難甚至是責難,他們有過沮喪,但是從不放棄。他們在尋找辦法,調整策略的同時就在成長,學校會在關鍵時刻伸出援手,但是從不包辦代替,因為我們知道——放手才能放心!
學校還積極支持模擬聯(lián)合國、天文、攝影、流行音樂、街舞、軟式壘球、DI、美國文化研究等30多個學生社團的活動。這些社團是匯文學生自發(fā)組織的志同道合者的家園,也是他們在個人興趣、生涯發(fā)展方面的自我探索的途徑。學校為各類社團活動提供時間、場所,各社團根據(jù)需要邀請科任教師參與社團的指導,提升學生社團的品質。教師們也利用課余時間積極投入到社團指導工作中,師生交流互動,共同成長。學校定期開展社團工作的成果展示匯報活動,擴大各社團的影響力。
作為教育者,我們也深深地感到,好的教育不僅僅是滿足學生求知的心愿,更要催發(fā)他們成長的“心智”,讓學生在學習和活動中體驗快樂,領略成敗,了解世界,開闊視野,不斷創(chuàng)新。
“教育美在激發(fā)”——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
匯文中學通過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好奇好學、合作探究的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促進其全面發(fā)展。學校充分利用和開拓校內外優(yōu)質教育資源,不斷拓展“藍天工程”的外延,由語文、歷史、地理、政治、美術、科技等學科老師為學生設計開發(fā)更加立體化、多樣化、個性化的藍天博覽課程。例如,我們開發(fā)了“故宮文化”系列課程、“博物館文化”系列課程、農(nóng)業(yè)體驗課程等。此外,學校還組織西安人文之旅、齊魯文化之旅、蘇滬科技人文之旅等自主創(chuàng)新的游學課程。
2014年端午小長假期間,學校組織了蘇滬科技人文之旅。匯文學子走進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內世界500強企業(yè)——博世汽車部件(蘇州)有限公司,開展職業(yè)探索學習;在蘇州園林的庭院中穿行,欣賞中國南方庭院建筑中小軒窗、小連廊、小庭院的細膩之美。在姑蘇城外楓橋邊的千年古剎寒山寺,師生坐在《楓橋夜泊》的碑刻旁,和著鐘聲輪流朗誦這首廣為流傳的古詩,將思緒穿越到了一千多年前。在魯迅紀念館參觀時,學生們面對展示的圖文,將魯迅先生的生平娓娓道來,引得游客紛紛循聲而來。在去外灘的路上,師生們遇到了大暴雨,但是大家沒有退卻,依然決定要完成行程,學生們說:“花兒與少年不經(jīng)歷風雨怎么成長?”大家互相鼓勁兒,向南京路上好八連學習,一邊唱著以雨為主題的歌曲,一邊歡笑著、跳躍著,向外灘和南京路挺進。教育的初衷并不是要教會孩子們如何避開困難,而是要激發(fā)孩子們面對困難的勇氣,以及解決問題的智慧。匯文人就是這樣在探尋和領略中華文化發(fā)展的實踐中涵養(yǎng)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提升至善至美的人文情懷。
“學習愛、付出愛”——讓學生成長為有責任、敢擔當?shù)墓?/p>
多年來,匯文中學堅持開展系統(tǒng)的志愿者培訓和實踐活動,提升學生關懷他人、承擔責任的公民意識。學生在學習愛、付出愛的過程中,完成滿足自己、惠及他人、奉獻社會的成長。
匯文中學的志愿者隊伍成長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起初,他們僅僅是自發(fā)地為社區(qū)敬老院做好事,為五保戶送溫暖。北京申奧成功后,為了更專業(yè)地開展志愿工作,學校成立了“北京匯文中學志愿者服務大隊”,聘請國際志愿者協(xié)會的老師來為師生們做培訓,將志愿的精神根植到每一位匯文志愿者心中。
在匯文中學諸多的志愿活動中,有一項是每學期組織的義賣,志愿者們把募集的善款捐贈給北京周邊的弱勢群體。三年前,匯文學生會在寒假期間組織志愿者,來到位于房山區(qū)的一對法國夫婦開辦的濟慈之家——盲童慈善學校。學生們送去義賣的善款,為盲童帶去禮物、歌聲,作為義工陪伴他們生活一天。為擴大這些善舉的影響力,學生們把活動照片以及活動日志刊登到??希谑歉嗟膸熒尤氲搅酥苏叩男辛?,濟慈之家的志愿者服務也成為匯文的保留活動。此項活動影響力的擴大,也促進了其他各志愿者活動小組的工作,例如,校園志愿服務崗、天壇雙語導游、老年人計算機義務培訓小組、培智學校義工小組、汽車博物館講解等志愿活動的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志愿者們在活動中體會到助力和愛心的傳遞,領悟到作為青年奉獻社會的責任。
匯文中學還有一個“另類”志愿者群體。他們創(chuàng)建“匯文人論壇”,涉獵文史、哲學、科學、藝術、生活等各個領域,定期開壇演講,開辦音樂會、交流會。他們認為自己有責任推動匯文校園文化的發(fā)展,他們立志要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人,用自己在學術上的探索,用學術講壇的形式,承擔起提升“匯文人”科學素養(yǎng)、人文品質的責任。
作為一所歷史文化積淀深厚的學校,匯文中學堅持在繼承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提升。回顧我校多年的德育實踐,可以說,我們一直在著力營造積極向上、充滿凝聚力的校園文化氛圍,使學生在真實、開放的教育環(huán)境中,登臺演繹自己的青春故事。在成為故事主角的過程中,學生們不斷增進對學校文化的了解、體驗和認同。匯文人始終以樂觀的態(tài)度,將教育的視角投向廣闊的社會天地,在充滿豐富可能性的現(xiàn)實生活中探尋教育的真諦。
編輯 ?王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