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朝俊
探討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的臨床分析
嚴朝俊
目的 分析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的危險因素,為臨床診治提供依據。方法 47例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感染患者作為泛耐藥感染組,選擇同期47例普通鮑曼不動桿菌染患者作為普通感染組,采用χ2檢驗及Logistic線性回歸分析感染的主要危險因素。結果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機械通氣、放置胃管、氣管插管、應用三種及以上抗菌素或單種抗菌素使用≥7 d是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感染主要危險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表明,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包括在重癥監(jiān)護室住院超過7 d(P<0.05)、應用三代頭孢菌素、應用半合成青霉素類及使用抗菌素≥7 d。結論 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感染與抗生素使用密切相關,同時也與患者入住重癥監(jiān)護時間過長密切相關。
泛耐藥;泛鮑曼不動桿菌感染;危險因素
為了掌握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的主要危險因素,并為臨床防治其感染提供科學的依據,本文回顧性分析本院2010年4月~2014年11月47例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感染患者的臨床資料,并選擇同期47例普通鮑曼不動桿菌感染患者作為參照對象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本院2010年4月~2014年11月47例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感染患者作為泛耐藥感染組,并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24例,女23例,年齡21~67歲,平均年齡(40.7±9.7)歲。所有患者均根據自身病史、臨床癥狀、體征表現、血常規(guī)檢查及病原學檢查確診,均符合我國衛(wèi)生部(現衛(wèi)計委)《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1]中對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的相關定義[1]選擇同期47例普通鮑曼不動桿菌感染患者作為普通感染組,男25例,女22例,平均年齡(41.1±8.8)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藥敏試驗 標本培養(yǎng)、鑒定、涂片、接種嚴格按照《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2]進行,采用全自動鑒定及藥敏檢測一起進行鑒定,將藥敏試驗結果分為三個等級,即“敏感(S)”、“中介(I)”、“耐藥(R)”。
1.2.2 資料收集 回顧性分析47例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感染患者臨床資料,包括患者年齡、性別、基礎疾病、入住ICU時間、侵入性操作及抗生素使用等情況。其中,侵入性操作包括機械通氣、放置胃管、氣管插管。而抗生素使用則包括應用三代頭孢菌素、應用半合成青霉素類及使用抗菌素≥7 d等幾種情況。采用Logistic 線性回歸方法,對可能造成感染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并做詳細統(tǒng)計。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采用Logistic 線性回歸方法,進行相關因素分析。本研究所有患者的臨床數據均經過Epidata進行雙向核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單因素分析結果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機械通氣、放置胃管、氣管插管、應用三種及以上抗菌素、單種抗菌素使用超過7 d是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感染主要危險因素。其中,泛耐藥感染組機械通氣致感染30例,放置胃管致感染31例,氣管插管致感染29例,應用≥3種抗菌素致感染37例,單種抗菌素使用≥7 d致感染28例,所占比例分別為63.8%、66.0%、61.7%、78.7%和60.0%。普通感染組機械通氣致感染5例,放置胃管致感染8例,氣管插管致感染6例,應用≥3種抗菌素致感染3例,單種抗菌素使用≥7 d致感染4例,所占比例分別為10.6%、17.0%、12.8%、6.4%和8.5%。兩組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3.56、20.47、21.73、83.14、41.29,P=0.00<0.05)。
2.2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將患者性別(X1)、年齡(X2)、基礎疾病(X3)、ICU入住時間(X4)、抗菌素使用情況(X5)等因素作為自變量,將患者是否發(fā)生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感染作為因變量(Y),納入和剔除標準均為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表明,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包括在重癥監(jiān)護室住院超過7 d、應用三代頭孢菌素、應用半合成青霉素類及使用抗菌素≥7 d(P<0.05)。
本研究結果顯示,機械通氣、放置胃管、氣管插管、應用三種及以上抗菌素或單種抗菌素使用≥7 d是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感染主要單因素危險因素,說明侵入性操作和抗生素濫用是導致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的主要因素,與權威文獻報道結果相符。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則表明,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包括在重癥監(jiān)護室住院超過7 d、應用三代頭孢菌素、應用半合成青霉素類及使用抗菌素≥7 d。
基于以上分析,認為應制定抗感染相關操作規(guī)范,逐漸完善監(jiān)管機制。集中管理器械,做好消毒滅菌監(jiān)控,詳細記錄檢測結果。在注重抗感染治療的同時,要不斷對抗菌藥物的應用進行規(guī)范,從而有效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感染。另外,根據多年臨床經驗,認為應將老年患者及年齡較小患者作為重點監(jiān)控人群,做好全面抗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感染干預。
[1] 黃春蓉,張延斌,朱華云,等.骨外科手術切口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的調查.中國消毒學雜志,2012,3(15):158-160.
[2] 徐雄,徐斌,王玉月,等.呼吸科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熱帶醫(yī)學雜志,2014,12(28):12-1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9.107
2015-04-14]
212300 江蘇省丹陽市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