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智霞
胎兒先天性心臟畸形行二維超聲三切面法篩查的可行性及局限性
劉智霞
目的探討胎兒先天性心臟畸形行二維超聲三切面法篩查的可行性及局限性。方法 回顧性分析接受檢查的120例孕婦(125例胎兒)的臨床資料與聲像圖表現(xiàn), 均予以二維超聲三切面法篩查胎兒先天性心臟畸形。結果 本組120例孕婦(125例胎兒) 中, 8例(6.40%)胎兒出現(xiàn)血流和心臟形態(tài)異常現(xiàn)象, 其中2例單心房, 3例三尖瓣閉鎖, 3例心內膜墊缺損。隨訪117例胎兒經產前二維超聲三切面法篩查未表現(xiàn)心臟畸形正常胎兒出生后情況, 漏診與誤診, 各2例;本組胎兒先天性心臟畸形檢出率6.40%(8/125), 診斷準確率96.58%(113/117)。結論 采用二維超聲三切面法篩查胎兒先天性心臟畸形可行性比較高, 醫(yī)生操作難度減少, 是一種安全可靠的產前診斷初步篩查方法, 但其同樣存在一定局限性。
胎兒先天性心臟畸形;二維超聲三切面法;可行性;局限性
先天性心臟畸形為先天性心臟病, 是胎兒常見的畸形之一, 其亦為新生兒與兒童死亡的重要原因[1]。隨著超聲技術的逐步發(fā)展, 二維超聲技術已廣泛應用于臨床中, 并對早期發(fā)現(xiàn)胎兒心臟畸形的診斷方面發(fā)揮強大作用。本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120例孕婦(125例胎兒)臨床資料與聲像圖表現(xiàn),旨在探討二維超聲三切面法在胎兒先天性心臟畸形篩查中的可行性與局限性,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接受產前檢查的120例孕婦(125例胎兒)的臨床資料, 年齡31~38歲, 平均年齡(37.12±4.65)歲, 孕周35~42周, 平均孕周(38.45±2.72)周;其中115例孕婦是單胎, 5例雙胎, 共125例胎兒。
1.2 方法 本組超聲檢查使用儀器為GE-Voluson E6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 探頭頻率2.5~7.0 MHz, 選用儀器預先設置的檢查程序。孕婦取仰臥位或側臥位, 首先常規(guī)掃查胎兒,確定胎位、肝臟、胃及下腔靜脈與腹主動脈間具體位置的關系;然后橫切胎兒的胸腔, 顯示四腔心后維持胎兒頭側和探頭間傾斜, 并采集左室流出道切面與右室流出道切面。將四腔心切面作為基準, 將探頭的聲束平面傾斜在胎兒頭部, 向胎兒左肩方向旋轉45°, 顯示右心室流出道切面。通過以上3個切面觀察胎兒心臟位置、心胸比例、心房、三尖瓣、二尖瓣及腔室大小等情況。若以上三切面中任意一切面出現(xiàn)異常, 建議孕婦予以胎兒超聲心動圖進一步檢查。
1.3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二維超聲三切面法篩查先天性胎兒心臟畸形的檢出率;經產前二維超聲三切面法篩查未出現(xiàn)先天性心臟畸形胎兒予以為期6個月的隨訪, 并調查胎兒出生后情況, 分析漏診、誤診及診斷準確率情況。
2.1 本組超聲診斷情況 本組120例孕婦(125例胎兒)經產前超聲檢查, 8例(6.40%)患兒出現(xiàn)血流與心臟形態(tài)異常現(xiàn)象。其中單心房2例, 四腔心切面房間隔缺失, 心內膜墊缺損3例, 胎兒四腔心切面心內的十字交叉結構均消失, 左心長軸切面的結構正常;三尖瓣閉鎖3例, 胎兒四腔心切面左右心系統(tǒng)的比例失調, 左心長軸切面的結構正常, 右室瓣、側房無確切啟閉活動。
2.2 本組隨訪情況 隨訪117例經產前二維超聲三切面法篩查未表現(xiàn)心臟畸形正常胎兒出生后情況, 漏診(1例動脈導管沒有關閉, 1例心臟簡單畸形)與誤診(1例房間隔缺損, 1例室間缺損)各2例。
本組心臟畸形檢出率6.40%(8/125), 診斷準確率為96.58% (113/117)。
胎兒心臟畸形屬于先天性畸形中較為常見的一種, 兒童期死亡者中先天性心臟畸形>50%, 而早期及時的超聲診斷,可有效降低嬰兒先天性心臟病的發(fā)生率, 從而達到優(yōu)生優(yōu)育的目的[2]。隨著醫(yī)療設備的精確性逐步提高, 二維超聲三切面法篩查可大幅度提高胎兒心臟畸形檢出率, 但是仍存在部分胎兒心臟畸形四腔心切面的表現(xiàn)未出現(xiàn)異常。
120例孕婦(125例胎兒)予以二維超聲三切面法篩查的聲像圖, 結果顯示:125例胎兒中, 胎兒先天性心臟畸形檢出率為6.40%, 表明二維超聲三切面法對胎兒先天性心臟畸形的篩查可行性較高, 這與李德義等[3]文獻研究結果相符。二維超聲三切面法篩查將四腔心作為基本切面, 便于觀察辨認心臟, 且檢查時間短。此外, 該技術檢查在右心室流出道切面、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及四腔心切面3個切面上, 可對胎兒先天性心臟畸形予以排除性診斷[4]。在超聲診斷胎兒心臟畸形過程中, 孕婦的孕周對最終檢查結果將產生一定影響,故臨床予以超聲篩查時, 需選擇合適孕周進行檢查。中孕期胎兒心臟處于比較適宜的發(fā)育狀態(tài), 且不受較大骨骼遮擋的影響, 故可將此期間作為檢查的最佳時期。本研究結果顯示:漏診2例, 其中1例動脈導管未閉, 另1例為心臟簡單畸形。分析原因可能為:動脈導管未閉屬于產前, 因此難以診斷畸形, 而心臟簡單畸形漏診可能和產前超聲心動圖篩查人員技術水平與儀器性能等因素相關[5]。誤診2例, 分析原因很可能和胎兒的孕周、體位密切相關, 由此可知, 二維超聲三切面法篩查胎兒先天性心臟畸形存在一定局限性。受環(huán)境、時間、樣本等因素制約, 本研究結果中未針對孕婦孕齡不同對診斷結果的影響情況予以分析, 即臨床診斷結果的干擾因素需經過深入研究并予以證實補充。
綜上所述, 二維超聲三切面法操作簡便, 能夠快速直觀的顯示胎兒心臟解剖結構, 其可作為產前篩查的有效工具,然而其同樣存在一定局限性。
[1] 趙玉東.二維超聲“三切面”法在產前胎兒先天性心臟畸形篩查中的可行性與局限性分析.中國社區(qū)醫(yī)師, 2013, 15(1):238.
[2] 黃巧燕, 楊嬡媛.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的產前超聲診斷現(xiàn)狀.醫(yī)學綜述, 2014, 20(5):900-902.
[3] 李德義, 羅莉, 熊萍, 等.二維超聲三切面法篩查胎兒先天性心臟畸形的可行性及局限性探討.中國醫(yī)藥導刊, 2013, 15(4): 601-605.
[4] 陳仕維, 胡景梅, 朱牧, 等.不同切面超聲心動圖診斷胎兒心臟畸形的臨床研究.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 2014, 10(13):125-126.
[5] 查長松, 黃月紅, 戚麗, 等.胎兒先天性心臟畸形的產前超聲篩查.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 2015, 17(3):199-20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1.043
2015-05-18]
455000 河南省安陽市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