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鳳
2型糖尿病下肢動脈粥樣硬化與血清鐵蛋白關系臨床研究
孫鳳
目的 探討2型糖尿病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與患者血清鐵蛋白水平的關系。方法 58例2型糖尿病患者, 根據(jù)B超等影像學檢查, 將糖尿病合并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作為觀察組(26例);將下肢動脈正常的患者作為對照組(32例)。對比兩組血清鐵蛋白的水平。結果 觀察組的血清鐵蛋白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且其變化水平與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和尿酸水平呈正相關性;并是導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的一個獨立致病因素。結論 2型糖尿病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患者, 發(fā)生病變與患者的血清鐵蛋白水平有關。
2型糖尿病;下肢動脈粥樣硬化;血清鐵蛋白
糖尿病是近年來威脅患者生活質量與生命健康的一種常見病和多發(fā)病, 其中以2型糖尿病為主。其易引發(fā)患者出現(xiàn)微血管病變或主動脈血管病變, 導致血管壁或內膜增厚, 引起血管阻塞或因血管內血液流通慢而發(fā)生缺血或缺氧等狀況, 從而導致患者出現(xiàn)動脈粥樣硬化或心腦血管疾病等。而在血液細胞中, 鐵元素是重要的一種微量元素, 在2型糖尿病患者發(fā)生大血管病變時, 鐵蛋白水平的變化對血管內膜是否發(fā)生病變有一定的作用[1]。為進一步探討鐵蛋白是否與2型糖尿病患者發(fā)生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有關聯(lián), 本文選取本院58例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探討和分析,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9月~2014年10月接收的58例2型糖尿病患者, 其中男30例, 女28例;年齡51~70歲, 平均年齡(60.5±9.5)歲。所有患者均經血糖、B超等影像學檢查后確診, 并將重癥心腦血管疾病、外傷者或肝、腎功能衰竭等患者排除;其中合并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患者26例, 作為觀察組;下肢動脈正常的患者32例, 作為對照組。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需進行一般資料的詢問、檢測與統(tǒng)計, 包括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體質量、身高、血壓等, 并根據(jù)患者的體質量、身高及血壓情況, 測算出體質量指數(shù)。次日清晨, 醫(yī)護人員需抽取患者空腹血液進行各項指標檢測, 抽血位置在患者肘內靜脈, 血液樣本采集量為3 ml, 之后按2000 r/min的速度將血清離心分離[2]。之后利用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將離心后的標本進行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載脂蛋白、尿酸、肌酐及超敏C反應蛋白等的檢測, 檢測使用酶法測定方式進行。再利用日本生產的血紅細胞分析儀, 采取高壓液相法對標本進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同時利用BECKMAN公司生產的檢測試劑對患者鐵蛋白進行檢測, 方法采用AC-CESS化學發(fā)光法進行。并對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等各項指標進行生化檢測。對患者下肢動脈粥樣硬化進行檢查, 利用B超等影像學方法進行掃描觀察, 對患者下肢髂、股、脛前動脈、脛后動脈、腘動脈及足背動脈等進行檢查, 將損傷動脈的內膜, 病變厚度超過1 mm或發(fā)生局部斑塊等情況, 確診為下肢動脈粥樣硬化。待患者各項檢測指標結果或報告完成后, 對其進行相關性分析。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血清鐵蛋白水平為(205.7±96.7)μg/L, 糖化血紅蛋白為(9.8±2.5)%, 尿酸水平為(253.8±68.3)μmol/L;對照組的血清鐵蛋白水平為(116.4±75.2)μg/L, 糖化血紅蛋白為(9.7±2.3)%, 尿酸水平為(212.4±57.6)μmol/L。觀察組的血清鐵蛋白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血清鐵蛋白與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和尿酸水平呈正相關;血清鐵蛋白屬于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的一個獨立致病因素。
隨著我國老齡化趨勢的不斷增長, 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率逐漸呈升高趨勢, 與正常人相比, 2型糖尿病引起患者發(fā)生血管病變的幾率比較高[3]。在糖尿病引發(fā)血管病變中, 隨患者年齡的不斷增長, 其發(fā)生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的幾率也會相對較高。在血液細胞中鐵元素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鐵蛋白是否與糖尿病患者發(fā)生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有關, 經本研究分析發(fā)現(xiàn), 糖尿病合并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鐵蛋白水平明顯高于單純糖尿病患者, 而且經相關性分析, 鐵蛋白水平隨糖化血紅蛋白及尿酸水平的增長而增長, 同時是一種獨立的致病因素。說明鐵蛋白與糖尿病合并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患者有關。由于患者血糖長期處于升高狀態(tài), 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會不斷增高, 從而導致血管內發(fā)生病變, 影響血液細胞中鐵元素的正常代謝, 導致鐵蛋白正?;钚园l(fā)生變化, 水平值不斷升高, 從而造成下肢動脈血管缺血致動脈硬化。
綜上所述, 2型糖尿病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患者, 發(fā)生病變與患者的血清鐵蛋白水平有關。
[1] 曹立君, 劉金波, 侯新國, 等.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pelin水平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0, 48(1):4-7.
[2] 董俊林, 波拉提.血清鐵蛋白與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相關關系研究.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2012, 9(11):43-44.
[3] 詹宇紅, 陳宇.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鐵蛋白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觀察.心腦血管病防治, 2013, 13(1):46-4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1.022
2015-05-21]
132011 吉林市中心醫(yī)院內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