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莉莉
早期機械通氣治療重癥手足口病臨床療效觀察
胡莉莉
目的分析早期機械通氣治療重癥手足口病的臨床療效。方法 60例重癥手足口病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0例, 對照組患兒根據傳統(tǒng)呼吸機指征上呼吸機, 觀察組予早期機械通氣,治療前后觀察患者癥狀、體征改善情況, 觀察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及臨床預后。結果 觀察組的治愈率93.33%明顯高于對照組53.33%, 觀察組死亡率為0明顯低于對照組36.67%,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2.273和13.469, P<0.05)。結論 早期機械通氣提高了重癥手足口病的救治成功率, 有效改善低氧血癥及循環(huán)功能, 降低危重癥手足口患兒病死率, 改善臨床預后,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重癥手足口??;早期機械通氣;療效
手足口病主要是因感染EV71或者柯薩奇病毒所致, 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發(fā)熱、手足口皰疹等, 普通患兒的癥狀較輕微,臨床預后良好, 但部分重癥患兒可出現(xiàn)中樞神經系統(tǒng)病變和心肺功能的損害, 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及致死率[1]。早期機械通氣是治療重癥手足口病的主要手段和措施, 能夠保持呼吸道通暢, 改善呼吸功能, 保障氧合, 降低應激及代謝率, 減輕器官損傷, 對阻止神經源性肺水腫的發(fā)生或發(fā)展具有一定效果[2]。本文旨在回顧分析早期機械通氣治療重癥手足口病療效, 現(xiàn)將結果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分析本院2008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重癥手足口病患者的臨床病例資料, 符合衛(wèi)計委(原衛(wèi)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2010年版)》中手足口病的診斷標準[3], 患兒行EV71-IgM檢測為陽性,按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30例和觀察組30例, 對照組中男17例, 女13例, 年齡(1.9±1.2)歲, 平均體重(10.4±2.1)kg,病情分期為Ⅱ期10例, Ⅲ期20例, 觀察組中男18例, 女12例, 年齡(1.8±1.4)歲, 平均體重(10.8±2.2)kg, 病情分期為Ⅱ期11例, Ⅲ期19例, 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藥物治療 兩組均給予大劑量丙種球蛋白、甲基強的松龍聯(lián)合治療, 甲基強的松龍, 1~2 mg/(kg·d), 連續(xù)使用3 d,丙種球蛋白1 g/(kg·d), 連續(xù)使用2 d。
1.2.2 機械通氣 對照組患兒(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根據傳統(tǒng)呼吸機指征上呼吸機, 觀察組(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予早期機械通氣。機械通氣參數為采用紐邦e360呼吸機, 初調參數采用壓力控制下的傳統(tǒng)指令通氣(P-CMV)或同步間歇指令通氣(P-SIMV)模式, 呼吸機初始參數設定分別為:峰壓(P)15~30 cm H2O(1 cm H2O=0.098 kPa),呼吸頻率(f)25~35 次/min, 吸氣時間0.6~0.8 s, 呼氣末正壓通氣(PEEP)4~12 cm H2O, 吸入氧濃度30%~80%, 維持潮氣量(VT)6~8 ml/kg, 機械通氣30 min后再次檢查動脈血氣指標,并據此調整呼吸機參數, 以達到維持動脈血氣正常。
1.3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觀察患者癥狀、體征改善情況,參考文獻[2]觀察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及臨床預后, 分為痊愈、好轉、無效、后遺癥、死亡。臨床癥狀(皮疹、易驚、抖動)體征(體溫、心率、呼吸頻率)消失, 影像學及實驗室檢查恢復正常為痊愈;癥狀體征消失, 實驗室檢查恢復正常但影像學未完成恢復為好轉;各項指標均無改善為無效;后遺癥主要關注患兒吞咽功能、癱瘓、肺換氣、肢體無力和萎縮、呼吸等有無問題。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愈28例, 好轉2例, 無效0例, 后遺癥0例,死亡0例;對照組治愈16例, 好轉1例, 無效1例, 后遺癥1例, 死亡11例。觀察組的治愈率93.33%明顯高于對照組53.33%, 觀察組死亡率為0明顯低于對照組36.67%,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2.273和13.469, P<0.05)。
手足口病按照病情劃分可分為普通型和重癥型, 其中Ⅱ期、Ⅲ期屬于重癥型, 臨床預后較差, 可并發(fā)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及其他全身多臟器功能損傷, 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及死亡率。主要的治療措施是采取對癥處理、生命體征支持和保護重要臟器功能為主。本文主要關注早期機械通氣治療的臨床療效。機械通氣能夠機械性擴張氣道和肺泡, 抑制肺泡過早萎陷,增加功能殘氣量, 控制肺水腫和糾正低氧血癥, 掌握機械通氣使用適應指征才能更大發(fā)揮機械通氣在臨床應用價值[4]。由于傳統(tǒng)機械通氣指征選擇在Ⅲ期患兒, 因出現(xiàn)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受累患兒病情進行快速, 行機械通氣治療效果欠佳, 且Ⅲ期患兒進入Ⅳ期后救治的成功率較低。因而, 放寬機械通氣使用指征及可能對抑制病情進展, 如早期機械通氣, 早期機械通氣使用指征為當患兒出現(xiàn)以下任一指征即可行早期機械通氣, 包括:①呼吸頻率明顯增加或減慢;②出現(xiàn)心率明顯加快、血壓明顯升高、末梢循環(huán)差等交感神經興奮癥狀;③短期內肺部紋理增強或片狀陰影;④有上肢癱伴咽反射減弱或消失, 同時患兒未達到Ⅲ期診斷標準亦可行機械通氣。通氣模式選擇P-CMV或P-SIMV模式, 安全有效, PEEP值設定在4~12 cm H2O, 有助于減輕肺水腫和出血, 改善氧合, 初始通氣時設定較高的PEEP值, 出現(xiàn)肺水腫、肺出血的患兒初始PEEP設定為12 cm H2O, 肺部無明顯滲出病變的患兒初始PEEP設定為8 cm H2O, 從而達到有效止血作用, 抑制病情迅速進展, 保證機體的氧合, 幫助患兒度過急性期及呼吸衰竭期, 待病情平穩(wěn), 動脈血氣指標正常時, 適當逐步下調PEEP值, 以達到維持平穩(wěn)的動脈血氣指標[5]。
本文結果顯示, 早期機械通氣治療, 初始治療使用高PEEP, 可降低應激及代謝率, 減輕器官損傷, 能夠有效提高重癥手足口病的救治成功率, 治愈率為93.33%, 有效改善低氧血癥及循環(huán)功能, 降低危重癥手足口患兒病死率, 無患兒出現(xiàn)死亡, 改善臨床預后,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 李曉玲, 應少華, 袁麗君, 等.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腦炎58 例臨床分析及診治體會.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0, 13(3): 51-52.
[2] 劉衛(wèi)紅, 曹飛, 鄭秋珍.早期機械通氣在手足口病危重癥中的臨床應用.中國醫(yī)師雜志, 2011, 13(7):943-945.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 年版).國際呼吸雜志, 2010, 30(24):1473-1475.
[4] 李軍, 堯國勝, 黃高覃, 等.危重型重癥手足口病患兒早期機械通氣的臨床應用.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0, 27(6):916-918.
[5] 劉春峰.不同疾病狀態(tài)下機械通氣策略和參數調節(jié).小兒急救醫(yī)學, 2010, 17(3):193-19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2.066
2014-12-23]
517000 河源市人民醫(yī)院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