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王勝春 于建斌
·臨床醫(yī)學·
MMP-9、VEGF在嬰幼兒血管瘤中的表達及意義
李琳 王勝春 于建斌
目的探討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在嬰幼兒血管瘤的表達情況。方法 66例手術切除并經(jīng)病理證實的血管瘤患兒作為血管瘤組, 20 例正常皮膚標本作為對照組, 采用免疫組織化學SP染色法, 檢測MMP-9、VEGF在嬰幼兒血管瘤及正常皮膚的表達。結果 MMP-9與VEGF在血管瘤與正常皮膚之間的表達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血管瘤中MMP-9與VEGF表達呈正相關。結論 MMP-9與VEGF在嬰幼兒血管瘤中呈陽性表達, 可能參與血管瘤的發(fā)病機制。
嬰幼兒血管瘤;基質金屬蛋白酶-9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血管瘤是嬰幼兒最常見的良性腫瘤, 1歲的嬰幼兒中發(fā)病率為4%~10%[1], 在患兒出生后第3~6 個月生長速度最快,隨后進入消退期, 是一種血管內皮細胞的增生性疾病, 其確切的發(fā)病機制至今尚未明確。本文旨在研究探討MMP-9和VEGF在嬰幼兒血管瘤的表達, 探討其在血管瘤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及兩者的相互關系,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普通外科2010 年1月~2014 年1月收治的66例手術切除并經(jīng)病理證實的血管瘤患兒作為血管瘤組, 其中男24例, 女42 例, 年齡1個月~10 歲, 平均年齡1.5歲。血管瘤組織標本取出后立即浸入10%甲醛溶液中固定, 常規(guī)石蠟包埋, 4 μm連續(xù)切片, 蘇木精-伊紅染色(HE染色)。選取正常皮膚標本20例作為對照組。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免疫組織化學SP染色法, 檢測MMP-9與VEGF在血管瘤和正常皮膚組織的表達, 所有試劑均購自武漢博士德生物有限公司。
1.3 染色結果的判定標準 MMP-9與VEGF的細胞膜或細胞質呈黃色或棕黃色反應者為陽性表達。并且根據(jù)染色強度及每張切片隨機選擇5個高倍鏡視野計數(shù)的陽性細胞數(shù)進行分級:陰性表達(-)為無任何細胞著色;弱陽性表達(+)為呈淡黃色或僅有視野內< 20% 的細胞著色;中度陽性表達(++)為呈黃色或視野內有20%~40%的細胞著色;強陽性表達(+++)為見黃色顆?;蛞曇皟扔校?0% 的細胞著色。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實施χ2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MMP-9在嬰幼兒血管瘤組織和正常皮膚組織中的表達20例正常皮膚標本中, 2例MMP-9呈弱陽性表達, 其余呈陰性表達, 而在66例血管瘤皮損標本中, 42例呈強陽性(+++), 15例為中度陽性(++), 7例為弱陽性(+), 2 例為陰性(-)。血管瘤皮損中MMP-9的表達水平明顯比正常皮膚增高,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5.048, P<0.05)。
2.2 VEGF在嬰幼兒血管瘤組織和正常皮膚組織中的表達20例正常皮膚標本中VEGF均呈陰性表達, 而在66例血管瘤皮損標本中, 41例呈強陽性(+++), 17例為中度陽性(++), 5例為弱陽性(+), 3例為陰性(-)。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 血管瘤皮損中VEGF的表達水平明顯比正常皮膚增高,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1.383, P<0.05)。
2.3 MMP-9與VEGF在血管瘤皮損中表達的關系 在血管瘤皮損中MMP-9與VEGF均呈陽性表達者62例, 兩者均呈陰性表達者1例, 經(jīng)配對資料的卡方檢驗, 血管瘤皮損中MMP-9的表達與VEGF的表達呈正相關(χ2=9.821, P<0.05)。
嬰幼兒血管瘤是皮膚科門診常見的疾病, 其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認為嬰幼兒血管瘤是一種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增殖的良性腫瘤, 血管調節(jié)因子在其形成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2]。以往的研究發(fā)現(xiàn), 新生兒血管瘤在增生期MMP-9和VEGF的表達顯著增高, 而在消退期其表達顯著回落[3]?;|金屬蛋白酶(MMP)是一類具有鋅離子及鈣離子依賴性的細胞外蛋白水解酶, 其中基質金屬蛋白酶-9在嬰幼兒血管瘤的發(fā)病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它幾乎可以降解所有的基膜及細胞外基質成分, 這些都是形成血管的重要步驟, 因此其在血管生成的過程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VEGF是最強的致血管生成因子之一, 其成分是一種糖基化分泌性多肽因子, 是參與微血管形成的主要正向調節(jié)因子 , 可使內皮細胞增殖和遷移, 從而提高血管的通透性, 促進新生血管和基質細胞生長,從而導致血管的生成[4]。本實驗研究結果表明:MMP-9在嬰幼兒正常皮膚組織中呈弱陽性表達, 而在血管瘤皮損中MMP-9的表達水平明顯比正常皮膚增高,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VEGF在嬰幼兒正常皮膚組織中呈陰性表達, 而在血管瘤皮損中表達明顯增加,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且MMP-9與VEGF 在血管瘤組織中表達呈正相關, 說明MMP-9和VEGF在血管瘤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而MMP-9不僅可以降解細胞外基質, 促進內皮細胞遷移及管狀結構的形成, 還可能促進血管生成因子VEGF的釋放, 從而促進血管生成。兩者在血管瘤的血管生成中可能具有協(xié)同作用。相信隨著今后基礎研究的不斷深入, 血管瘤的發(fā)病機制將更為明確并獲得證實, 有助于在未來尋找嬰幼兒血管瘤治療的新方向。
[1] 吳書清, 鐘斌.嬰幼兒血管瘤的治療進展.醫(yī)學綜述, 2012, 18(22):3803-3805.
[2] Mahajan D, Miller C, Hirose K, et al.Incidental reduction in the size of liver hemangioma following use of VEGF inhibitor bevacizumab.J Hepatol, 2008, 49(5):867-870.
[3] Kleinman ME, Greives MR, Churgun SS, et al.Hypoxia-induced mediators of stem/progenitor cell trafficking are increased in children with hemangioma.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07, 27(12):2664-2670.
[4] 阿麗米熱·伊力哈木, 高偉成, 馬少林.嬰幼兒體表血管瘤發(fā)病機制研究進展.中華醫(yī)學美學美容雜志, 2011, 17(2):153-15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2.036
2014-12-17]
450052 鄭州市兒童醫(yī)院皮膚科(李琳 王勝春);鄭州大學一附院皮膚科(于建斌)
于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