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溪春
“冷暖詞”是指各種帶有冷暖色調的詞,包括修飾詞和情感詞。修飾詞是指帶有冷暖色調的形容詞、動詞、副詞等,這些詞多能表現悲喜心情。情感詞指直接表露情感或暗示情感詞,如“悲”“愁”“孤”“喜”“閑”之類。下面我們就從這兩個方面進行探討。
首先看修飾詞。中國古典詩歌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沒有情感的詩歌就好像人失去了靈魂。因此鑒賞的時候首先找出寫景的詞句,標出帶有冷暖色調的修飾詞,再體味所寫之景的意境特點,了解詩歌的表現手法,進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以2014年新課標卷1卷為例:
阮 郎 歸
無名氏
春風吹雨繞殘枝,落花無可飛。
小池寒淥欲生漪,雨晴還日西。
簾半卷,燕雙歸。諱愁無奈眉。
翻身整頓著殘棋,沉吟應劫遲。
詩后設計的問題有兩個,一是“詞上半闋的景物描寫對全詞的感情抒發(fā)起了什么作用?請結合內容分析。”二是“末尾兩句表現了詞中人物什么樣的情緒?是如何表現的?請簡要闡述?!?/p>
針對第一題首先我們找出上闋寫景的修飾詞:“殘”“落”“小”“寒”“西”。通過這些詞不難發(fā)現,它們都是具有冷色調的詞,結合詩歌意象,我們眼前不由浮現一副具有冷色調的“暮日雨后殘花圖”:雖是春日,然而絲絲春風帶來的卻是陣陣寒意,陣陣細雨毫不留情的打在百花身上,只留下遍地地殘紅在泥水中掙扎,雨滴落在冰冷的小池中蕩起小小的漣漪,風雨雖停,紅日卻已西沉。再結合全詩,我們可以很順利的得出寫景的作用是奠定了詞的情感基調,意境特征是凄涼、暗淡。有了這樣的理解,此題的作答就不成問題了。
針對第二題,我們先鎖定題目涉及的詩句,即“翻身整頓著殘棋,沉吟應劫遲?!痹俳又页鼍哂欣渑实男揎椩~,這里有表示動作的“翻身”“整頓”“沉吟”“遲”,還有一個形容詞——“殘”,整合這些詞,我們就能體會到詞中人物在夜深人靜之時思緒紛亂,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回身整理殘棋并想續(xù)下,借以轉移愁情,然而又內心的苦悶始終難以排遣,正如前句所說,想要“諱愁”,隱藏起自己的愁緒卻雙眉緊鎖,不能自主地露出愁容,以致猶豫不決,落子遲緩。結合這些分析,這一題只要圍繞”愁“字作答即可。至于怎樣表現這種情感,這些生動的動作修飾詞不是動作描寫又是什么?
再來看能表達人的內心感受、情緒的情感詞。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大多用含蓄的修飾詞來展現詩人情感,所謂“言有盡而意無窮”,但含蓄絕不是中國古代詩歌追求的終極目的,詩人心中激蕩的或喜或悲或怒或憂的情感必須直接用具有固定意義的、能直接表現情感的詞匯來展現,對于高三考生來說,這些詞對理解詩歌意義重大。下面以2014年高考卷湖北卷為例學習這種方法。
早 發(fā)
羅 鄴
一點燈殘魯酒醒,已攜孤劍事離程。
愁看飛雪聞雞唱,獨向長空背雁行。
白草近關微有路,濁河連底凍無聲。
此中來往本迢遞,況是驅羸客塞城。
頷聯中的“愁”“獨”二字是明確的情感冷暖詞,我們能首先了解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再結合題目和全詩了解抒情主人公為何愁、為何孤獨。原來是詩人“早發(fā)”“事離程”,一路上看見大雁返鄉(xiāng),自己卻“驅羸客塞城”,帶著疲憊羸弱的身體客居在遠離家鄉(xiāng)的邊塞。這樣,詩人孤獨寂寞的飄泊之感和濃重的思鄉(xiāng)之情躍然紙上。
當然,這只是詩歌鑒賞的一個切入點,博大精深的中國古代詩歌絕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盡的,在鑒賞中一定要做到“字不離句,句不離篇”,若只是看修飾詞就武斷作答,無異于一葉障目。比如司空曙的《喜外弟盧綸見宿》(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yè)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見頻。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親),若只抓住題目中的“喜”,則難以全面把握詩歌情感,只有結合前兩聯看到“荒居”“業(yè)貧”之悲,結合后兩聯及題目看到相見之喜,詩中展現的的情感則是悲喜交加。
總之,中國古代詩歌是文學作品中文字最精練,內涵最豐富的藝術形式之一,詩歌鑒賞是一項復雜的過程,和欣賞者的知識儲備和人生經歷密不可分,而高中學生在這兩方面都比較欠缺,因此借助“冷暖詞”切入詩歌,希望能一定程度上解決考試中提筆四顧心茫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