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燕欽
議論文的標題語言應力求準確、簡練,指向鮮明,文體特征明朗。筆者歸納出以下三種議論文擬題格式。
1.論題式:標題是文章的討論話題或主要內容,以名詞及名詞性短語形式出現。
例:《懷疑與學問》《疑的學問》《疑與成功的關系》。
用論題式方法擬題要統攬全局,關注所提供材料的主要內容,抓住主要話題,擬題時核心詞一定要出現。如本次作文話題主要是談“疑”,所以擬題時要用上它,顯得更切題。
2.論點式:標題應是一句句意完整的陳述句。
例:《成大事者須戒疑》《撥開疑云見青天》
用論點式方法擬題,一要注意觀點鮮明。二要注意表達有氣勢。
3.文體特征式 指標題含有能看出議論文文體特征的詞語。
小議XX,淺談XX,XX之我見,XX淺析,說XX。
這樣的標題一目了然,能讓閱卷老師一眼看出你的寫作文體和內容。
1.中心論點 中心論點的提出應該盡量放在文章開頭。這樣不僅容易吸引閱卷老師的注意,而且能使文章更有氣勢。
A.警句開頭最直接 直接把名言警句放在開頭,引用名句做論點。既可節(jié)省提煉觀點的時間,又可避免一些同學論點歸納有失偏頗的毛病,還能使文章理論性更強。
例如,教材有篇顧頡剛的文章《懷疑與學問》,如是開頭:
“學者先要會疑?!薄填U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張載
開頭直接引用兩位古代大學問家的話作為論點,很好的扣住了論題,也非常直接的引入論證,避免了許多繁言瑣語。
格式歸納:積累一些相關話題的名言警句,寫什么話題就用上相關警句。
B.對比開頭立場明 開頭緊扣話題,擺出兩種不同的現象,支持其中自己認為對的一種。如:
首先要談談世人都會有哪些心:愛心、誠心、恒心、同情心……;私心、貪心、野心、麻木心……(起)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貪欲之心逐漸膨脹,冷漠之心也相應成長;愛心逐漸消退,同情心逐漸降溫。(承)然而我們這些青年你也甘心就此隨波逐流,就此沉淪嗎?(轉)新時期的青年,我們要勇敢站出來,喚醒沉睡的心。(合)
格式歸納:起(列出對比現象),承(剖析不良現象產生的原因或環(huán)境),轉(提出質疑或正面典型),合(表明觀點態(tài)度)。
C.時事開頭扣心弦
如:
“小悅悅”事件引發(fā)了人們對人性的一連串追問。十八路人何以如此冷漠,對倒在血泊中的小悅悅避之唯恐不及。社會在不斷發(fā)展,然而許多人卻泯滅了人性,將“溫良恭儉讓”沖刷進了下水道。
格式歸納:1.用一兩句話復述一件新近發(fā)生的,引起廣泛關注的事。2.揭示此事折射出的社會心態(tài)。3.提出自己的看法(支持或批評)。
2.分論點 分論點應盡量放在句首,形成段首排比。當然為了更醒目,還可把分論點獨立成段。
A.句首中心句 句首中心句應考慮句式一致。如有位考生提出以下兩個分論點:
把心喚醒,做一個有良知的人。
把心喚醒,做一個有素養(yǎng)的人。
B.句首短語 句首短語看上去更簡練,更醒目。如有位考生在提出“是什么導致今人的麻木不仁,冷漠自私?”的問題后,給出三個短語分論點做回答:
為名(舉郭美美事件證明)
為利(舉地溝油事例證明)
為錢(舉機場刺母案證明)
1.小結、總結性語言
如可見,由此可見,這樣看來,如此,其實,說到底,所以我認為,總之等。
a.·如·此他們就不再懼怕那些時光里的兵荒馬亂,因為那些坦然與無憾早已如常青的藤蔓,爬滿了生命的每一季。
b.·其·實,這是人的通性,總是對未得到的事物懷有美好的幻想,從而產生欲望,對已擁有的事物吹毛求疵,而漸生厭惡。
c.·可·見,只要珍惜生活,點滴都是美好。
d.·這·樣·看·來,畫中人對畫中物截然不同的評價也就找到了根源:因為獲得的過程太過輕而易舉,因為簡單的得到反而使美好的事物黯然失色。
2.結尾語言
A.希望式語言
希望……
a.我只是·?!ね乱粋€落日余暉,我們可以珍惜;下一個朦朧煙雨,我們可以珍惜。珍惜眼前所擁有的每一刻美麗。
b.紀伯倫有言:“我們唱了一路的歌,卻發(fā)現無詞無曲;我們走了很遠的路,卻忘了為何出發(fā)。”·?!ね覀兡軌蛘嬲龅讲恢煌h方,也著眼于現在,而不是一味去追逐得不到和未得到的非必需,而忽略了自己真正已擁有的財富。
B.勸誡式語言
別……
a.為了更好的生活,努力并沒有錯,只是·別被你的欲望所奴役,·別忘記時刻聆聽心靈的歌聲。乃至待物,乃至待人,乃至待己,都請讓你愛的一切擁有它最值得擁有的光芒。而你將收獲的,是終生的欣慰與平靜。
b.數見紅塵應識我,·別被外物蒙蔽了雙眼,穿梭于大街小巷間,縱使華燈初上燈紅酒綠,我們卻再也找不到自我的歸宿。歸宿在何方?總有人告訴你答案,劉麗捐出自己的每一分錢,“熊貓女孩”多年間捐出的400毫升熊貓血,陳賢妹老人伸手救出小悅悅,并將全部善款捐出,這時你會發(fā)現,富女“郭美美”的“花瓶”不再吸引你的眼球,李啟銘的“父親”不再是你的渴望。(加事例列舉結尾)
C.號召式語言
讓…… 去…… ……起來 呼喚……
a.我們·呼·喚像馮友蘭教授一樣的人們,能在萬目皆然時獨具一雙慧眼,參透現象,秉持正義;我們·呼·喚社會道德的回歸,結束人們彼此之間的猜疑。不論相不相信眼睛,只要社會擁有正義與道德,我們總能有一雙“慧眼”,去辨識,去存真。
b.把心喚醒,·去享受世界繁華的精彩;把心喚醒,·去珍惜人生的點滴感動;把心喚醒,·去拼出屬于自己的明天!世界需要我們——已經蘇醒,不再空虛的我們。
c.把心喚醒,·讓沉睡的心重新煥發(fā)出“人之初性本善”的生機;把心喚醒,·讓凋落的心重新開出“禮義廉恥的花朵”;把心喚醒,·讓干涸的心重新涌出美好幸福的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