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恒正
(棗莊科技職業(yè)學院,山東滕州277500)
析汪曾祺作品的中國式人道主義情懷
張恒正
(棗莊科技職業(yè)學院,山東滕州277500)
當代文壇,汪曾祺作品平淡不拘、極具特色,行文上以輕淡文筆寫平常人事,只在平常人事上落墨,開掘大精神、閃光點,不追求大題材、大事件、大人物;以儒家的“仁愛”之心去關(guān)注生活在這個世界的蒼生,沒有怨恨,只有憐憫,筆下人物形象透露著“中國式人道主義”情懷。
汪曾祺;中國式人道主義;自然;淡化
一
“人道主義”源自西方14到16世紀文藝復興時所倡導的以人為本的道德觀和原則,作為反封建反教會的口號提出,反映的是西方早期資產(chǎn)階級的愿望和訴求:要求個性解放,精神自由,解除宗教神學的禁錮,提倡人的尊嚴,贊揚人,肯定人。
西方的“人道主義”強調(diào)人的自然性,尊重人的尊嚴;現(xiàn)代中國的“人道主義”直至“五四”時期才作為新文化運動思想引入到社會思想層面,并得以不斷地發(fā)展,周作人的人道主義是“從個人做起”,魯迅的人道主義是“立人”思想,巴金提倡“人類愛”,沈從文的人道主義是“理想主義色彩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汪曾祺繼承了老師沈從文的人性美和人情美,而又有所不同,不像盧梭的理論口號那樣鮮明尖銳,也不同于魯迅強烈批判的社會批判。汪曾祺曾說:“我大概是一個中國式的抒情的人道主義者”①(P38),而所謂“中國式”顯然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結(jié)果,在于強調(diào)其傳統(tǒng)性和文化性,是更趨向于本土文化的價值取向,更準確的說是對儒家思想的“尋根”,汪曾祺說,“有的評論家曾說我的作品受到了一些老莊思想的影響,我自己覺得受儒家思想影響可能更深一點”②(P6),他在《自報家門》中說:“我覺得儒家是愛人的,因此我自詡為中國式的人道主義者”③(P316),同時汪曾祺還喜歡宋儒的詩,“頓覺眼前生意滿,須知世上苦人多”。
汪曾祺說“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諧”②(P3),這當屬美學中優(yōu)美的范疇,表現(xiàn)為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平衡、統(tǒng)一,人與人之間、人與客觀世界之間的相融,是外在形式與美的內(nèi)涵的相互協(xié)調(diào),是個體特性與普遍內(nèi)容的完美統(tǒng)一,同時也體現(xiàn)出人道主義精神。在汪曾祺的作品中,始終洋溢著中國式的人道主義關(guān)懷,人世間的一切悲哀可憐,生活的拮據(jù),一己之力的有限,在他的筆端往往化為默默地戀情和綿綿的酸澀,其作品樸實真摯而又溫和,細細讀來別有一番情趣,使人感到一種沁入心底的溫馨,一種淡然一笑的從容,一種花開花謝的滄桑,似一老者娓娓敘來,世事洞明,即使偶有風雨,也盡顯波瀾不驚;又似一歌者,音高處,穿云裂石,可上九天;音低時,細若游絲,潛于湫淵,汪老自云“隨遇而安”,和也,諧也,道也。
二
汪曾祺出生于20世紀20年代,其祖汪嘉勛是“清朝末科的拔貢”④(P3),其父汪菊生也帶有濃厚的儒家文化色彩,汪曾祺作為一個作家,其思想歷程的起點是儒家。汪曾祺最推崇的是沈從文,他始終牢記沈從文“千萬不要冷嘲”的告誡,贊成沈從文“最反對憤世嫉俗,玩世不恭”的審美思想,踐行沈從文“總是用一種善良的、含情的微笑來看待這個世界上的一切,不意愿展示傷疤,以逞英雄豪氣,不意愿發(fā)小我激情,以臧否紛繁的大千世界”的為文理念,因此,汪曾祺始終以一顆儒家的仁愛之心對生活、世人、山川草木,對一切,都充滿了感情。
1939年,19歲的汪曾祺離開家鄉(xiāng)前往云南求學;1944年,為逃避畢業(yè)后去陳納德的飛行隊當翻譯而中斷學業(yè);1946年,失業(yè)于上海;1958年,增補為右派,下放“口外”;1962年,回京。在滄桑世事之中,經(jīng)歷了不少遭際和顛簸,汪曾祺被一次次卷來拋去,但現(xiàn)實生活的沮喪無奈,沒有讓汪曾祺落魄,反而留下了一些優(yōu)美的篇章,如《七里茶坊》、《葡萄月令》、《云致秋行狀》等作品?,F(xiàn)實境遇越是惡劣,就越為汪曾祺的故事增加無限的柔情溫馨;現(xiàn)實生活越是艱辛,越激發(fā)汪曾祺對人世的戀愛同情,他對于世間的冷暖疾苦,總是細細咀嚼咽到肚里,而后點點消化,化為一種涵蓋丑,融化惡,勇敢地承受世事經(jīng)久永恒的味道,以一聲嘆息包容了世人。其塑造的各式各樣的人物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即使是普通人,也都善良正直,熱情誠摯,身上透露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汪曾祺作品的人道主義情懷,集中表現(xiàn)在所塑造的三類人物形象上:
(一)知識分子的人道主義情懷:自然唯美
在對知識分子這類形象的描寫中,首先應說到西南聯(lián)大的師生們,汪曾祺寫他們的吃穿、住、用、行。吃曰《采薇》,“大學生大都愛吃,食欲很旺,有兩個錢都吃掉了”,最后吃到“一樣像一根雞毛撣子的掃帚苗”,吃到了“豆殼蟲”,“閉了眼睛,嘗了嘗,果然好吃,有點像鹽爆蝦”。穿名《不衫不履》,衣服上有個破洞,找一根麻筋,結(jié)個疙瘩,“疙瘩名士”;朱自清先生買了一件云南趕馬人穿的深藍氆氌披在身上,“遠看有點像一個俠客”,化學教授穿了一雙“空前絕后鞋”,住謂之《斯是陋室》,行喚作《騎了毛驢考大學》,在那樣一個戰(zhàn)亂紛飛的歲月,物質(zhì)條件何其艱苦,生存尚且不易,但是汪曾祺娓娓寫來,沒有猥瑣,沒有落魄,沒有齷齪,安靜的如同一杯下午茶,又有幾分幽默,這也許就是人道??隙ㄈ诵詢r值、個性自由,肯定人的現(xiàn)世享樂追求是人道主義的核心思想。這正是汪曾祺師承《邊城》那種“要表現(xiàn)的本是一種‘人生’形式,一種‘優(yōu)美、健康、自然,而又不背乎人性的人生形式’”⑤(P231)的文學理念,發(fā)掘人性中的詩意情懷,從而實現(xiàn)“對人的價值、人性解放的肯定”⑥(P551)。
《鑒賞家》一文開頭寫道:“全縣第一個大畫家是季匋民,第一個鑒賞家是葉三”。季匋民是全縣有名的畫家,葉三卻只是個販水果的,兩人的社會地位差距如此之大,但是他們之間的友情高山流水,至死不渝?!豆枢l(xiāng)人·釣魚的醫(yī)生》中的主人公王淡人每天安靜地做著釣魚、醫(yī)病的兩件事情。但他回去醫(yī)病時“不一會,就有一只鋼藍色蜻蜓落在他的魚竿上”,生活過得“不至斷炊”,但“穿衣可很緊了”。這兩年他做了兩件“傻事”,“拿一條命換一塊匾,這是一件傻事”,“另一件傻事是給汪炳治搭背”。當王淡人的老婆問:“你給汪炳用掉得麝香、冰片,值多少錢?”王淡人笑笑,說:“沒多少錢——我還有?!彼掀乓仓缓眯σ恍Αu搖頭?!稓q寒三友》中的王瘦吾、陶虎臣和靳彝甫,一個賣草繩、一個做炮仗、一個畫畫,是“說上不上,說下不下”的人,都交過好運,但當大家都碰霉頭時,靳彝甫毫不猶豫地變賣了祖?zhèn)鞯娜龎K田黃石章,救濟友人。
在這個知識分子的世界里,有過風雨,有過波瀾,但一切又都歸為平靜。沒有對人的蔑視,只有憐憫同情。汪曾祺通過日常生活的個案來折射深沉的思考和對人性光芒的闡釋,通過輕淡的語言透露著對人道主義的執(zhí)著追求。
(二)平民百姓的人道主義情懷:和諧平淡
與周作人、魯迅等作家的人道主義精神相比較,汪曾祺更關(guān)注下層的普通民眾,更自然地用一種鄉(xiāng)土情懷和綿綿的鄉(xiāng)思眷戀來營造鄉(xiāng)土地方文化氛圍,描繪生活的點點滴滴,即使在苦難中也能讓人體味出人性的溫暖和純真。汪曾祺生于斯,長于斯,平日里耳濡目染的都是這些人物,他們是善良的勞動者,正如汪曾祺在《認識到的和沒認識到的自己》中說:“我的小說寫的都是普通人,平常事。因為我對這些人熟悉,‘頓覺眼前生意滿,須知世上苦人多。’我對筆下的人物是充滿同情的,我的小說有一些是寫市民階層的,我從小生活在一條街上,接觸的便是這些小人物,但是我并不鄙薄他們,我從他們身上發(fā)現(xiàn)一些美好的,善良的品行。”③(P426)這些普通人生活平凡,甚至充滿著苦難坎坷,但他們從不怨天尤人,而是頑強、樂觀、自然、安靜的生活。汪曾祺對他們的關(guān)注,不是高高的俯視,而是深入其中的平視,即使在人物遭遇苦難坎坷時,周圍總有濃濃的“情”圍繞,使人不覺其苦而深感其情。
《受戒》寫的是“四十三年前的一些舊夢”,作者通過輕淡而又溫馨的語言描繪了一對水一般的少年的初戀故事,沒有憂傷,沒有迷亂,沒有狂躁,卻有著世界的輕甜、和諧。汪曾祺說:“我寫《受戒》主要想說明“人是不能壓抑的,反而應當發(fā)掘人身上美的詩意的東西,肯定人的價值,我寫了人性的解放?!雹咛茡凑J為“《受戒》的意義在于贊美人間的,自然的,充滿生命力的現(xiàn)實世界。大膽地對于出世的,非自然的,充滿虛妄的神的世界的挑戰(zhàn)。”⑧
“過了一個湖,好大一個湖!穿過一個縣城??h城真熱鬧:官鹽店、稅務局、肉鋪里掛著成片的豬肉,一個驢子在磨芝麻,滿街是小磨香油的香味,布店、賣茉莉粉、梳頭油的什么齋,賣絨線花的,賣絲線的,打把式賣膏藥的,吹糖人的,耍蛇的……他什么都想看看?!?/p>
正是對這世界懷有這樣的一份溫情,平凡的世界才會顯得如此美好,這里的人才會是那么的純樸,“村里都夸他的字寫得好,很黑”,這里的一切才會是那么和諧。
“英子跳到中艙,兩只槳飛快地劃起來,劃進了蘆花蕩,蘆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蘆穗,發(fā)著銀光,軟軟的,滑溜溜的,像一串絲線,有的地方結(jié)了蒲棒,通紅的,像一枝一枝的小蠟燭,青浮萍,紫浮萍,長腳蚊子,水蜘蛛。野菱角開著四瓣的小白花。驚起一只青樁(一種水鳥),擦著蘆穗撲魯魯飛遠了”。面對如此場景,這世界都會醉了!
《大淖記事》故事頗有波瀾,巧云被劉號長玷污了,不免讓讀者心生憤恨,但汪曾祺也只是淡淡地說:“巧云破了身子,她沒有淌眼淚,更沒想到跳到淖里淹死。人生在世,總有這么一遭!只是為什么是這個人?……她覺得對不起十一子,好像自己做錯了什么事,她非常失悔,沒有把自己給了十一子”,之后,之后汪曾祺又為讀者展現(xiàn)了一幅美好的景象,“過了一會,十一子泅水到了沙洲上。他們在沙洲的茅草叢里一直呆到中天。月亮真好呀!”
在面對波瀾時,汪曾祺盡量給予人們一份快樂,增加人們對生活的信心,反映美好的人性魅力,如實地記錄生活,是汪曾祺的一貫風格,他不追求大題材、大事件、大人物,只從小人物身上挖掘閃光點、大精神,為世人構(gòu)建一個和諧的世界,這種對普通人物的關(guān)心、尊重和欣賞就是汪曾祺人道主義精神的內(nèi)核。
(三)市井奇人的人道主義情懷:世俗傳奇
汪曾祺的文學創(chuàng)作自始至終都充滿人道主義的精神,著力唯美人生的營造與刻畫,或許是處于動蕩時代的緣故,社會的黑暗、人情的淡薄激起了汪曾祺“對現(xiàn)代社會人性完美的無限向往”⑨(P393),《雞鴨名家》中的孵雞行家余老五、趕鴨能手陸長庚,《戴車匠》中的民間手藝人,他們或淡泊悠然,或重義輕利,這類人物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平民或知識分子,他們平凡而又富有傳奇色彩,他們多身懷絕技,有引人注目、與眾不同的特異之處,但是他們絕不是來無影、去無蹤的俠客,在汪曾祺的筆下他們又和諧的融入世俗生活之中,這正是汪曾祺小說存在的依據(jù)與合理性,也是其人道主義思想的獨特表現(xiàn)方式。
《雞鴨名家》中的余老五炕小雞出神入化,入魔入境。這個時候“他完全變了一個人。眼睛塌陷了,連顏色都變了,眼睛的光彩近乎瘋狂。脾氣也大了,動不動就惱怒,簡直碰他不得,專斷極了,頑固極了”,特別是炕小雞關(guān)鍵時候的一聲“起!”更把余老五的形象刻畫的極為傳神。但平日里的余老五卻是這樣的,“余老五成天沒什么事情,老看他在街上逛來逛去,到哪里都提了他那把其大無比、細潤發(fā)光的紫砂茶壺,坐下來就聊,一聊一半天。而且好喝酒,一天兩頓,一頓四兩”。
《八千歲》里面的宋侉子,他的相馬堪為一絕,與虞小蘭的“愛情”又是那么的瀟灑,一句“我明天走了,不來了”,像極了徐志摩的“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他們或有俠骨,或有柔腸,在現(xiàn)實世界的生活中,又是那么的自然和諧。
三
汪曾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而又非界限分明,汪曾祺慢慢寫來,人與自然之間物我兩忘,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沒有爭斗,沒有黑暗,沒有爾虞我詐,沒有勾心斗角,盡顯中國式的人道主義之美。
汪曾祺作品中飽含一顆仁愛之心,不會有怒目金剛似的憤恨之筆,只有低眉菩薩似的輕淡之文,蘊含的正是對生活在這個輕甜、微苦的世界中人們深沉得愛,這種輕淡,絢麗之極,融入豐腴,也只有在這種輕淡之筆下,平常的人事才會顯現(xiàn)出人道之美。
在汪曾祺的作品中,仁愛還普及到身邊萬物,《受戒》中的兩個小主人公“聽青蛙打鼓,聽寒蛇唱歌,看螢火蟲飛來飛去,看天上的流星……”大自然一切有生命無生命的事物,仿佛都有了生機,人與人之間,人與世界、人與自然和諧交融,物我合一,盡顯人道之美。
注釋
①汪曾祺.玩翠文談[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8.
②汪曾祺.汪曾祺作品自選集·自序[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
③汪曾祺.汪曾祺人生漫筆·自述篇[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5.
④汪曾祺.汪曾祺自述[M].鄭州:大象出版社,2002.
⑤沈從文.沈從文文集·從文小說習作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⑥汪曾祺.汪曾祺全集(第5卷)[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⑦汪曾祺,施叔青.作為抒情詩的散文化小說與大陸作家對談之四[J].上海文學,1988,(4).
⑧唐摯.贊《受戒》[J].文藝報,1980,(12).
⑨錢理群,等.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1]溫存超.淡化:汪曾祺小說文體的自覺與創(chuàng)造[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1997,(增刊).
[2]陳海英.人間致愛者·論汪曾祺[J].麗水師范??茖W校學報,2001,(3).
[3]夏元明.汪曾祺小說的單純美[J].欽州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0,(2).
[4]陸建華.汪曾祺年譜[A].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3.
[5]李展.關(guān)懷平凡人生體察冷暖世界——汪曾祺筆下的人物世界[J].鄭州鐵路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2,(3).
[責任編輯:呂艷]
The Chinese Humanitarian Feelings in the Works of WANG Zeng-qi
ZHANG Heng-zheng
(Zaozhua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Technology,Tengzhou 277500,China)
The contemporary literary world,his works extremely unique,his work is informal.Style with light prose writing personnel usually,only on the usual personnel walking,dig big spirit,sparkle,do not pursue great subject matter,big events,great man;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fucian"benevolence"heart whole life in this world,no resentment,only pity,characters image revealed that the"Chinese humanitarian feelings."
WANG Zeng-qi;Chinese humanitarian;Nature;desalination
I207
A
1004-7077(2015)04-0009-04
2015-04-26
張恒正(1981-),男,山東滕州人,棗莊科技職業(yè)學院教師,主要從事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