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句法結(jié)構(gòu)形成中的語用因素:以現(xiàn)代漢語名詞謂語句為例

        2015-01-31 09:16:08
        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 2015年5期
        關鍵詞:語言

        高 航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 英語系,河南 洛陽 471003)

        句法結(jié)構(gòu)形成中的語用因素:以現(xiàn)代漢語名詞謂語句為例

        高 航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 英語系,河南 洛陽 471003)

        語法結(jié)構(gòu)一方面是語用模式約定俗成的結(jié)果,另一方面對受話人的推理范圍施加限制,幫助受話人識別說話人的交際意圖。遵循這一思想考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漢語的名詞謂語句是一個獨立存在的構(gòu)式,不是省略句。該構(gòu)式的作用是從一個特定方面對主語名詞所指實體進行范疇化,使受話人關于該實體的認知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任何名詞都有充當謂語名詞的潛力,但在使用頻率上存在差別。這一觀點能夠得到跨語言證據(jù)的支持。

        名詞;名詞謂語句;基于使用的模型;關聯(lián)理論

        一、引言

        20世紀40年代以來,現(xiàn)代漢語的名詞謂語句引起了不少語言學家的注意。高名凱(1948)、趙元任(1952)和呂叔湘(1979)等都討論了名詞謂語句的概念,而丁聲樹等(1961)提出了體詞謂語句的概念[1-4]。20世紀90年代以后,關于名詞謂語句的研究逐漸增多,對于這一結(jié)構(gòu)①的描寫和解釋越來越深入。名詞謂語句②之所以引起廣泛興趣,是因為對這一看似簡單的結(jié)構(gòu)的認識實際上牽涉一系列復雜的問題,包括漢語詞類的劃分、句法結(jié)構(gòu)的性質(zhì)、語義與句法的關系等。到目前為止,漢語語法學界還沒有形成關于名詞謂語句的統(tǒng)一認識[5]。本文對名詞謂語句的考察立足于兩個觀點,包括認知語言學基于使用的模型(Usage-based Model)[6-7]和關聯(lián)理論(Relevance Theory)中關于交際本質(zhì)的認識及其推理機制[8]。我們認為,現(xiàn)代漢語名詞謂語句是一個獨立存在的構(gòu)式,不是省略句。該構(gòu)式的作用是從一個特定方面對主語名詞所指實體進行范疇化,使受話人關于該實體的認知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任何名詞都有充當謂語名詞的潛力,但在使用頻率上存在差別。

        二、名詞謂語句以往研究及存在的問題

        現(xiàn)代漢語的名詞謂語句以往研究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方面:第一,關于名詞謂語句是一個獨立存在的結(jié)構(gòu)還是屬于省略句的研究;第二,對名詞謂語句的結(jié)構(gòu)進行細致的描寫,將其分為“名詞+名詞”“形容詞+名詞”“數(shù)量詞+名詞”等多個小類;第三,對主語名詞和謂語名詞之間的語義關系進行考察,將其分為同一關系、空間關系、整體—部分關系等。下面是近些年來幾種有代表性的觀點③。

        (一)基于語義分析的思路

        馬慶株(1991)極有創(chuàng)見地提出了名詞的順序義是名詞謂語句成立的根本條件[9]。他認為,現(xiàn)代漢語大多數(shù)名詞只有指稱作用,而有順序義的名詞和名詞性結(jié)構(gòu)不僅有指稱作用,而且有陳述作用,因而可以作謂語。除了馬慶株(1991)以外,還有不少基于語義分析的名詞謂語句研究。例如,丁雪歡(1994)認為謂語名詞表示人物出身、籍貫、姓名、品質(zhì)等8類語義[10];周日安(1994)認為謂語名詞與主語名詞之間主要存在同一關系、相屬關系、空間關系、時間關系、比分關系、量化關系[11];項開喜(2001)認為名詞性成分的主要功能是指稱,但在一定的句法位置上可以出現(xiàn)功能游移現(xiàn)象,因此具有陳述功能[12]。

        (二)謂語的指稱論

        沈家煊(2013)提出,漢語中名詞可以直接作謂語,還可以受到副詞的修飾,這是區(qū)別于英語等印歐語的一個重要特點[13]。這不是因為名詞有述謂性,而是因為漢語句子的謂語本來就有指稱性,因此使用指稱語對話題進行說明是一個很自然的事情。這一觀點體現(xiàn)了沈家煊(2007,2009,2010,2012)近些年來在一系列論述中提出的“名動包含說”,即漢語中動詞是名詞的一個次類[14-17]。沈先生贊同Heine和Kuteva(2002)的假設,認為人類語言的詞類最初是一個名詞大類,然后分化出動詞、形容詞、副詞等,分化程度在各種語言中是不同的。漢語、湯加語、他加祿語等語言中的動詞還沒有形成標記[+述謂]特征的強制性變性格式,因此還沒有從名詞范疇中分立出來。所以,這幾種語言的謂語有指稱性,名詞可以直接作謂語。

        (三)特征句論

        龐加光(2013)提出了以構(gòu)式為中心的思路來解釋名詞謂語句的成立條件[18]。他贊同張韌(2009)[19]的觀點,認為名詞謂語句和形容詞謂語句有相似之處,都能夠賦予主語某一方面的特點,兩者都可以處理為更抽象的特征句的子構(gòu)式。形容詞謂語句是特征句的典型成員,而名詞謂語句以形容詞謂語句為參照標準,對謂語名詞重新范疇化,使其概念結(jié)構(gòu)調(diào)節(jié)為具備特征描寫功能的關系成分,從而被形容詞謂語句和特征句范疇化。因此,哪些名詞成分作謂語并不依賴其句法或語義特征,而是取決于它們在特征句構(gòu)式網(wǎng)絡下的范疇化關系。

        (四)以往研究存在的問題

        以往關于名詞謂語句的研究從不同角度探索名詞謂語句的性質(zhì)以及成立的條件,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問題。順序義的觀點能夠令人信服地解釋許多名詞謂語句,但是也有不少實例中的名詞謂語并沒有順序義。例如:

        (1)老張上海人,來洛陽已經(jīng)二十多年了。

        (2)這個人河南口音。

        例(1)中的“上海人”和例(2)中的“河南口音”沒有順序義,但它們所在的名詞謂語句是合法的。

        其他基于語義的分析思路大部分是對主語名詞和謂語名詞之間的語義關系進行分類,但都是基于有限的語料進行列舉,沒有闡明分類的根據(jù)或邏輯原則。沈家煊(2013)從語言類型學的視角,結(jié)合漢語中名詞和動詞的詞類劃分探索名詞作謂語的理據(jù)。這一研究視野開闊,有理論高度,但關于漢語中動詞屬于名詞的一個詞類以及謂語本身就有指稱性的觀點目前尚未得到廣泛接受,還需要進一步論證。龐加光(2013)從構(gòu)式語法的視角把名詞謂語句處理為與形容詞謂語句同樣的特征句,這一觀點是比較合理的,但沒有從根本上說明名詞充當謂語的理據(jù)。

        三、本文的理論基礎

        本文的理論基礎是認知語言學中基于使用的模型和語用學中關聯(lián)理論對于交際本質(zhì)的認識及其推理機制,現(xiàn)簡要表述如下。

        (一)基于使用的模型

        認知語言學認為,語法來自于語言使用,是從實際出現(xiàn)的語言表達式中抽象出來的構(gòu)式。人類大腦能夠識別事物之間的相同之處、相似之處和差異,并據(jù)此進行歸類。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反復出現(xiàn)的相似經(jīng)驗時,會把其中沒有重復出現(xiàn)的方面過濾掉而保留其中的相同之處,以此組織自己的知識世界。范疇化能力作用于人們的語言經(jīng)驗,使得人們能夠?qū)ρ哉Z事件進行范疇化并存儲到記憶中,由此產(chǎn)生的認知表征構(gòu)成了語法[7]。語言表達式的使用對語言知識的表征產(chǎn)生直接影響,尤其是使用頻率在語言結(jié)構(gòu)的形成中起關鍵作用。高頻表達式和語法模式在心理語法中的固化程度高于低頻表達式和語法模式[6]。

        按照基于使用的模型,語法不是一套自足的、沒有任何例外的一般規(guī)則,而是由一個約定俗成的語言單位構(gòu)成的巨大的、高度冗余的清單。這些單位從最一般的到最特殊的,構(gòu)成一個連續(xù)統(tǒng)一體。語言研究者可以尋找有概括力的一般規(guī)則,但是具有完全概括性的規(guī)則在語言中只是特殊現(xiàn)象,而不是典型現(xiàn)象。因此,語言研究者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一般規(guī)則和普遍原則上,而忽視那些例外的語言結(jié)構(gòu),因為這樣會把大量語言現(xiàn)象排除在研究范圍以外。

        (二)關聯(lián)理論對交際本質(zhì)的認識及推理機制

        Sperber和Wilson (1986/1995)認為,交際的本質(zhì)在于受話人通過推理而識別出說話人的意圖。說話人和受話人受制于兩個關聯(lián)原則。第一個原則是認知關聯(lián)原則(Cognitive Principle of Relevance)。在認知層面,人們總是在尋求成本(即心智努力)與收益(即認知效果)之間的最佳平衡,這表現(xiàn)在能夠從環(huán)境和記憶中選擇值得關注并能進行處理的信息。一個外界刺激在特定時間和個體的關聯(lián)性與該個體能從信息處理中得到的認知收益成正比,與取得收益需要付出的成本成反比。第二個原則是交際關聯(lián)原則(Communicative Principle of Relevance),即每一個話語或其明示刺激都被受話人認為具有足夠的關聯(lián)性,值得受話人注意。受話人在理解過程中遵循最省力原則。具體而言,在歧義消解、指稱識別或會話含意推導時,遵循可及性順序(order of accessibility)。當受話人關于關聯(lián)性的期待得到滿足時,停止推理[8]266-278。

        根據(jù)關聯(lián)理論,在實際的交際情景下,說話人對于自己所在的語境沒有選擇,但是作為交際者可以選擇自己所使用的語言形式。說話人所使用的語言形式越明確,受話人的推理范圍受到的限制就越多,所付出的心智努力就越小。當說話人反復使用同一話語模式來限制受話人的推理范圍時,該模式會約定俗成下來,發(fā)展成為語法結(jié)構(gòu)。語法結(jié)構(gòu)的形成就是從會話含意到規(guī)約含意,再到語法規(guī)則的過程[20]121-122。

        四、作為圖式性構(gòu)式的名詞謂語句

        (一)作為獨立構(gòu)式的名詞謂語句

        無論是在古代漢語還是現(xiàn)代漢語中,名詞謂語句都是常見現(xiàn)象。首先看古漢語中的例子[21]2:

        (3)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孫子兵法》)

        (4)螃六跪而二鰲,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燥也。(《荀子·勸學》)

        (5)山上多丹木,員葉而赤莖,黃華而赤實,其味如飴,食之不饑。(《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

        在現(xiàn)代漢語中,名詞謂語句的出現(xiàn)頻率很高,各種語體中都有,并非像有些研究者所認為的那樣,僅僅出現(xiàn)于口語中。例如:

        (6)這人神經(jīng)病。(日??谡Z)

        (7)剛上車的乘客請扶穩(wěn)坐好,下一站長安路。(公告)

        (8)某年中秋節(jié)到了,母親一臉愁云,平日里難得吃上的月餅在她的嘴里一點兒也不香。(文學語篇)

        (9)在競相綻放的油菜花襯托下,位于院橋鎮(zhèn)洋岙的田野上一片春色,美不勝收。(《春暖花開》黃巖新聞網(wǎng),2011年3月28日)(新聞語篇)

        (10)這次事故已經(jīng)二十年了,人們對事故后期輻射和健康影響仍然十分關注。(毛秉智《切爾諾貝利核事故:輻射和健康影響近況》)(學術(shù)論文)

        按照基于使用的模型,語法構(gòu)式是從實際出現(xiàn)的語言表達式中抽象出來的。從例(6)—(10)可以看出,名詞謂語句在日常生活中的出現(xiàn)頻率很高,完全有可能使得人們從高頻率出現(xiàn)的實例中抽象出圖式性構(gòu)式“NP1+NP2”。除了抽象程度較高的圖式性構(gòu)式以外,名詞謂語句中有不少表達式由于出現(xiàn)頻率極高,已經(jīng)完全固化為習語。這些語言表達式本身成為語言系統(tǒng)的一部分。交際者在產(chǎn)生和理解這些表達式的過程中,不需要進行計算。例如:

        (11)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12)七億人民七億兵,萬里江山萬里營。

        (13)沒有大而空的口號,你一句我一句,代表委員們的提案實實在在,深入人心。

        (14)一個蘿卜一個坑,稍微一加班回家晚,就沒有位置停車了。

        (二)名詞謂語句形成的理據(jù)

        語言交際時,說話人必須決定有多少信息通過語言來編碼,有多少信息不必編碼,因為后者可以從語言語境及非語言語境中提取出來。這種取舍的關鍵是平衡。從說話人的角度看,表達的省力原則意味著自己使用的語言形式越簡潔越好;而從受話人的角度看,表達的清晰原則意味著自己在推導對方意圖時所付出的心智努力越少越好。從說話人的角度看,名詞謂語句是一個最簡單的構(gòu)式,只需要兩個名詞性結(jié)構(gòu)的并置就可以構(gòu)成小句;而從受話人的角度看,需要理解兩個名詞性結(jié)構(gòu)所指實體之間的關系并識別出說話人的意圖,這是一個需要付出較多心智努力的推理過程。

        語法是語用策略約定俗成的結(jié)果,不同語言可能選擇不同的語用策略。有的語言可能側(cè)重表達的省力原則,要求受話人作出更多的推理;而有的語言可能側(cè)重表達的清晰原則,要求說話人把更多的信息通過語言形式編碼。在同一種語言內(nèi)部,口語交際和書面交際存在明顯差異??谡Z交際中,受話人能夠從語境中提取的信息很多,因此推理負擔大大減輕,這樣說話人就可以使用十分簡單的語言形式;而書面交際中,受話人能夠從語境中提取的信息十分有限,這就要求說話人把盡可能多的信息通過語言形式編碼。例如:

        (15)a.Please give me some water.

        b.I need some water.

        c.I’m thirsty.

        d.Water!

        (16)a.Please help me.

        b.I need help.

        c.I’m drowning.

        d.Help! Help! Wolf! Wolf!

        例(15)中,說話人希望受話人給他水喝,可以使用各種語言形式,受話人在作出推理時所付出的心智努力是不一樣的。從例(15a)到例(15d),受話人的心智努力由小到大,其中例(15d)要求受話人付出的努力最大,因為受話人需要由語境中提取的信息量很大,才能識別出說話人的意圖。與此類似,例(16a)到例(16c)中,受話人的推理負擔由小到大,但是例(16d)與例(15d)卻有差別。例(15d)中的water的含意沒有發(fā)生規(guī)約化,沒有約定俗成為請求受話人提供水的語言手段;而例(16d)中的help已經(jīng)規(guī)約化為感嘆詞,表示在緊急情況下請求受話人提供幫助。

        語言符號不是思想的容器,只是受話人通過推理而識別出說話人意圖的基礎,為受話人推理提供證據(jù)和線索。因此,例(15)和例(16)都是說話人提出請求時使用的很自然的語言形式,這些形式相互之間并沒有轉(zhuǎn)換關系,只不過是說話人根據(jù)不同的語境選擇不同語用策略的體現(xiàn)而已。就現(xiàn)代漢語的名詞謂語句而言,“NP1+NP2”是說話人為了從一個特定方面描述一個實體,從而使受話人的認知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而選擇的一種策略。說話人相信受話人能夠推導出主語所指實體與謂語所指實體之間的修飾或限制關系,進而識別出說話人的意圖。

        (三)跨語言的證據(jù)

        以往不少研究認為,名詞謂語句是漢語特有的現(xiàn)象,是區(qū)別于英語等印歐語系語言的一個顯著標志。實際上,這一結(jié)構(gòu)在俄語、蒙古語、土耳其語、越南語等有形態(tài)標記的語言中也很常見。這說明,通過兩個名詞性結(jié)構(gòu)的并置來使受話人確定兩個實體之間的關系并識別出說話人的意圖是一個普遍的語用策略,并不僅僅為母語是漢語的人所使用。例如:

        (17)Мой отец - инженер. (俄語)

        我的 父親 工程師。(我的父親是工程師。)

        (18)Т??ний аав багш.(蒙古語)

        他的 爸爸 老師 (他的爸爸是老師。)

        今天 星期二 (今天是星期二。)

        我 人 中 國 (我是中國人。)

        此外,在哈薩克語、泰語、高棉語中都有名詞謂語句現(xiàn)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俄語、印尼語和希伯來語中,名詞謂語句都是常態(tài)現(xiàn)象,通常情況下不使用系動詞連接兩個名詞短語。因此,我們不能將名詞謂語句看作是漢語特有的現(xiàn)象。甚至在英語有些特殊語境中也會出現(xiàn)名詞謂語句,只是使用頻率很低。例如:

        (21)John a physicist? It’s incredible.

        (22)You idiot! Why did you let him go?

        五、名詞謂語句的語用功能

        (一)名詞謂語句的賦值作用

        對語言交際而言,名詞謂語句的作用在于使受話人能確定NP1所指的實體在一個特定方面的值,為其后續(xù)交際中的推理奠定基礎。賦值意味著有一個值域,即取值范圍。名詞謂語句從這一范圍中選擇一個值賦予主語名詞。名詞謂語句的賦值功能類似于形容詞的作用,即從特定的方面對主語名詞所指的實體進行描寫,對受話人的推理范圍進行限制?,F(xiàn)代漢語中最典型的名詞謂語句中,NP2為時間名詞或數(shù)量結(jié)構(gòu)。例如:

        (23)我們班六十個學生。

        (24)這本書二十塊錢。

        (25)明天中秋節(jié)。

        (26)山上凈石頭。

        例(23)—(26)中,例(23)和例(24)中的謂語是典型的數(shù)量短語,其賦值作用最為凸顯。例(25)中的謂語是時間名詞,本質(zhì)上屬于數(shù)量。在例(26)中,數(shù)量概念由副詞“凈”激活。除了數(shù)量結(jié)構(gòu)以外,謂語名詞可以是各種類型的表達式,只要它們都是從一個特定方面對主語名詞所指實體進行說明,都可以理解為賦值行為。例如[22]201-209:

        (27)這孩子大眼睛、高鼻梁。

        (28)她爸爸高工,媽媽大學教授,家庭條件應該說不錯。

        (29)人家現(xiàn)在北京人,哪兒會愿意到洛陽來工作?

        (30)剛看的天氣預報,明天早晨大霧。

        (二)名詞謂語句中的范疇化

        賦值本質(zhì)上是一種范疇化過程(categorization),即把主語名詞所指的實體歸入特定的范疇中。范疇化是人類最根本的認知活動之一,它把一個實體識別為一個更抽象的實體的實例[23]74。范疇化在語言系統(tǒng)中最典型的體現(xiàn)就是名詞,每一個名詞(無論物理名詞還是抽象名詞)都是對一個特定范疇的命名。因此,每一個名詞都有充當謂語的潛力,其中包括最普通的物理名詞。這與名詞有界還是無界、陳述功能大還是小沒有關系。例如:

        (31)新買的餐桌大理石臺面,看著挺上檔次。

        (32)他的車手動檔,不好開。

        (33)1床肺結(jié)核,住了半個月了。

        (34)明天上午前兩節(jié)英語課,下課后我去找你。

        例(31)—(34)中的謂語名詞都沒有順序義,但所有小句都是自然的、合法的。這些小句成立的關鍵,是其中的謂語名詞都從一個特定方面對主語名詞所指實體進行范疇化。上文分析的實例都是單一的名詞謂語句。當兩個名詞謂語句在語篇中并置時,由于存在對比關系,賦值過程中事物所屬的范疇的差別被凸顯出來。例如:

        (35)他講師,你教授,待遇不一樣。

        (36)我們帶了些水果,這一箱蘋果,那一箱梨。

        六、結(jié)語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名詞謂語句在現(xiàn)代漢語語法研究中引起廣泛的爭議,這一爭議關系到漢語語法中的一些根本問題,因此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以往從結(jié)構(gòu)主義語言學和生成語法視角進行的研究在許多方面深化了我們對該結(jié)構(gòu)的認識,但是并沒有解決其中的根本問題。本文根據(jù)認知語言學基于使用的模型和關聯(lián)理論中關于交際本質(zhì)的認識及語用推理機制,考察了現(xiàn)代漢語中的名詞謂語句,希望這一分析能夠有助于解決有關該結(jié)構(gòu)的爭議。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應把現(xiàn)代漢語名詞謂語句的研究置于語言類型學的視野中,通過跨語言的語料考察揭示這一結(jié)構(gòu)的分布規(guī)律及制約因素。

        本文在考察其他語言中的名詞謂語句的過程中,曾得到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張鳳教授(俄語)、謝群芳副教授(越南語)、蘭強副教授(越南語)和張燕(印尼語)、丁慧君(土耳其語)、張輝(哈薩克語)、鐘楠(柬埔寨語)、繆敏(普什圖語)、張建利(蒙古語)、張一尼(韓國語)、史江華(波斯語)、石金花(日語)、陳暉(泰語)等老師的幫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注釋:

        ①本文中使用的“結(jié)構(gòu)”(structure)和“構(gòu)式”(construction)兩個術(shù)語的意義有所差別?!敖Y(jié)構(gòu)”指兩個或兩個以上成分按照一定規(guī)則組成的形式,無論是音系結(jié)構(gòu)、形態(tài)結(jié)構(gòu)還是句法結(jié)構(gòu)?!敖Y(jié)構(gòu)”是一般意義上的術(shù)語,沒有明顯的理論背景?!皹?gòu)式”則指廣義的構(gòu)式語法(包括Fillmore和Goldberg等提出的狹義的構(gòu)式語法、Langacker的認知語法、Croft的激進構(gòu)式語法)框架中所說的象征單位(symbolic unit),即形式與意義的結(jié)合體。構(gòu)式既有實體性構(gòu)式,又有圖式性構(gòu)式(或稱語法構(gòu)式)。本文所討論的漢語中“NP1+NP2”屬于圖式性構(gòu)式,而其中有一些固化下來,如“一寸光陰一寸金”,則屬于實體性構(gòu)式。

        ②按照朱德熙先生的定義(參見朱德熙:《語法講義》,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體詞是充當主語和賓語的詞,而謂詞是作謂語的詞,因此體詞謂語句是一個自相矛盾的概念(參見石定栩:《體詞謂語句與詞類的劃分》,《漢語學報》2009年第1期,第29-40頁)。本文使用名詞謂語句而非體詞謂語句的說法,這樣就避免了自相矛盾。主語、賓語等語法范疇本身的界定還沒有一致的認識,而名詞和動詞的區(qū)分被認為是在各種語言中都存在的普遍范疇,因此使用名詞謂語句的說法更符合邏輯。

        ③關于名詞謂語句研究的詳細綜述,參看吳正基:《體詞謂語句研究說略》,發(fā)表于《上海大學學報》,2003年第2期,第28-31頁;陳勇:《名詞謂語句研究綜述》,發(fā)表于《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第92-94頁;陳滿華:《體詞謂語句研究》,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8年版。

        [1]高名凱. 漢語語法論[M]. 上海:上海開明書店,1948.

        [2]趙元任. 北京口語語法[M]. 李榮,編譯. 北京:開明書店,1952.

        [3]呂叔湘. 漢語語法分析問題[M]. 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4]丁聲樹,等. 現(xiàn)代漢語語法講話[M]. 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

        [5]陳滿華. 體詞謂語句研究[M]. 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8.

        [6]Barlow M,Kemmer S. Usage-based Models of Language[M]. Stanford:CSLI Publications,2000.

        [7]Bybee J. From usage to grammar:The mind’s response to repetition[R/OL]. Plenary address,High Desert Linguistic Society,Albuquerque:November,2004. http://www. unm. edu/~jybee/Byee%20plenary. pdf.

        [8]Sperber D,Wilson D. 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Oxford:Basil Blackwell,1986/1995.

        [9]馬慶株. 順序義對體詞語法功能的影響[J]. 中國語言學報,1994(4):59-83.

        [10]丁雪歡. 指人名詞充當主語的名詞謂語句[J]. 汕頭大學學報 ,1994(1):47-52.

        [11]周日安. 體詞謂語句的分類[J]. 贛南師院學報,1994(1):49-53.

        [12]項開喜. 體詞謂語句的功能透視[J]. 漢語學習,2001(1):13-17.

        [13]沈家煊. 謂語的指稱性[J]. 外文研究,2013(1):1-13.

        [14]沈家煊. 漢語里的名詞和動詞[J]. 漢藏學報,2007(1):27-47.

        [15]沈家煊. 我看漢語的詞類[J]. 語言科學,2009(1):1-12.

        [16]沈家煊. 只是接著向前跨了半步——再談漢語的名詞和動詞[C]//北京大學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語言學論叢》編委會. 語言學論叢(第40輯).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2-22.

        [17]沈家煊. “名動詞”的反思:問題和對策[J]. 世界漢語教學,2012(1):3-17.

        [18]龐加光. 構(gòu)式視角下的漢語名詞謂語[J].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3(6):20-25.

        [19]張韌. 關于詞類本質(zhì)的一個動態(tài)認知視角[J]. 當代語言學,2009(3):233-243.

        [20]LaPolla R J. Why languages differ:Variation in the conventionalization of constraints on inference[C]//Bradley D,LaPolla R J,Michailovsky B,et al. (eds.). Language Variation:Papers on Variation and Change in the Sinosphere and in the Indosphere in Honor of James A. Matisoff. Camberra:Pacific Linguistics,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113-144.

        [21]張文國. 論古漢語的名詞謂語句[J]. 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2(2):1-5.

        [22]高航. 認知語法與漢語轉(zhuǎn)類問題[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

        [23]Croft W,Cruse D A. Cognitive Linguistics[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AStudyoftheRoleofPragmaticsintheEvolutionofSyntaxwithReferencetoNominalClausesinMandarinChinese

        GAOHang

        (DepartmentofEnglish,PLAUniversityofForeignLanguages,Luoyang471003,China)

        Grammatical structures are the result of conventionalization of patterns of language use,but they also constrain interpretation,facilitating the addressee’s identification of the speaker’s communicative intention. Based on this insight,we argue that nominal clauses in Mandarin Chinese are not elliptical structures but belong to a family of constructions that have their own rationale. The function of a nominal clause lies in assignment,namely,providing a description of an entity from a particular angle in order to change the addressee’s cognitive status. Assignment is a case of categorization. Any noun has the potential of functioning as a predicate,including common physical nouns,but nouns may differ from one another in the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in nominal sentences. And this view is supported by data from a variety of languages.

        nouns;nominal sentence;Usage-based Model;Relevance Theory

        H030

        A

        2095-2074(2015)05-0001-08

        2015-09-02

        高航(1971-),男,河南周口人,解放軍外國語學院英語系教授,文學博士。

        語用學研究:語用學界面研究(主持人:安徽大學 詹全旺)

        以1977年創(chuàng)刊的JournalofPragmatics為標志,語用學自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開始走上獨立發(fā)展的道路,現(xiàn)已走過近40年的發(fā)展歷程?;仡櫿Z用學的這段歷史,我們可以將其大致分為兩個發(fā)展階段:語用學本體研究階段和語用學界面研究階段。

        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紀后期,語用學大致處于本體研究階段,研究內(nèi)容主要包括指示、預設、言語行為、會話含意以及會話結(jié)構(gòu)。經(jīng)過20多年的發(fā)展,語用學這門學科中,無論是語用學理論還是語用學研究方法都日臻成熟。

        從20世紀末開始,語用學顯示出界面研究的發(fā)展態(tài)勢。1999年,Ken Turner主編的TheSemantics/PragmaticsInterfacefromDifferentPointsofView正式出版。進入21世紀后,語用學界面研究的趨勢日益明顯。2011年在英國曼徹斯特召開的第12屆國際語用學大會和2015年將在中國合肥召開的第14屆全國語用學研討會的主題都是“語用學界面研究”。2012年,Kaith Allan和Kasia M. Jaszczolt主編的TheCambridgeHandbookofPragmatics、Yan Huang編寫的TheOxfordDictionaryofPragmatics相繼問世,這兩部最新的語用學工具書都列入了語用學界面研究的內(nèi)容。這說明,語用學界面研究已成為當代語用學的前沿研究領域。

        本專題所組的三篇文章即為從不同角度對語用學界面的創(chuàng)新嘗試。

        猜你喜歡
        語言
        詩之新,以語言創(chuàng)造為基
        中華詩詞(2023年8期)2023-02-06 08:51:28
        語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多向度交往對語言磨蝕的補正之道
        累積動態(tài)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日常語言與播音語言
        新聞傳播(2016年10期)2016-09-26 12:15:04
        語言技能退化與語言瀕危
        我有我語言
        論語言的“得體”
        語文知識(2014年10期)2014-02-28 22:00:56
        Only Words慎用你的語言
        精品日产一区2区三区| 国产精品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风韵丰满熟妇啪啪区99杏| 女女女女女裸体处开bbb| 蜜臀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在线视频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白浆在线观看| 国产91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少妇30p| 六月丁香婷婷色狠狠久久| 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a| 国产女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在线 | 中文| 国产成人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尹人综合网亚洲| 九一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特黄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 亚洲嫩草影院久久精品| 亚洲中文乱码在线观看| 日本av一级片免费看| 日本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91日本精品国产免| 亚洲中文字幕第二十三页| 亚洲国产av综合一区| 国模冰莲自慰肥美胞极品人体图| 老少交欧美另类| 亚洲av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色久悠悠婷婷综合在线|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少妇|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又爽又黄| 亚洲综合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网站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自拍| 日韩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最新地址| 麻豆一区二区三区蜜桃免费| 国产一区a| 中文无字幕一本码专区|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人妻公开中文字幕| 最新国产成人在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