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祥
學生對作文寫作一般有種畏懼的感覺,如何讓學生嫻熟地運用語言文字正確地表達情感和敘述事件,并對寫作產生濃厚的興趣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將直觀教學法運用于初中語文的寫作課堂教學,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寫作環(huán)境和氛圍,消除了學生的畏難情緒,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寫作需要一定的資料或素材作為基礎。初中學生在繁重課程壓力下,平時的閱讀量一般比較少,也很少關注除娛樂、時尚、網(wǎng)絡事件等外的其他新聞,因而對某一個寫作主題來說,不足的是掌握的寫作素材比較少,不知從何下筆,造成“無米之炊”的局面。時間久了,自然就會對寫作產生抵觸情緒,厭倦、畏難和懼怕的情緒也在心中逐步的蔓延。這樣也會造成“假語文”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即無話可說的時候就胡亂編造,無情感體驗的時候就自我想象。因此,在素材搜集方面教師要給予學生指導和幫助。
教材是最直接的教學資源和寫作資源,教師首先要充分利用這一方便、直接的資源,通過篩選、分類、整理、總結等步驟,讓學生獲得一定的感性認識。其次是帶領學生進行實景觀察,從而獲得直接的感受。進行實景觀察的資源也很豐富,可以帶學生到校園里觀察植物、動物的形態(tài),或者對校園綠化的藝術性進行分析等,指導學生掌握觀察的技巧和方法。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資源就是互聯(lián)網(wǎng),教師可以收集一些視頻、圖片等資料,然后配合相應的文字介紹,讓學生對照自己的觀察視角、觀察細致程度及方式方法等。教師也可以布置專題作業(yè),讓學生自己通過網(wǎng)絡搜索一些與主題相符的資料,教師組織大家一起交流、欣賞、討論等。教師針對某一主題的生動介紹也是學生獲得素材的一個途徑,這需要教師要提前做好備案,將講解的最終目的定位為“拋磚引玉”,而不是包辦代替。
如寫《一次難忘的實踐活動》,教師首先帶領學生到學校食堂去參加一次實踐活動,要讓學生親身體會一下食堂師傅工作的艱辛,學習一些勞動技巧。其次是搜集相關材料制作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看自己參加社會實踐的視頻材料,以此領會實踐感受。再就是講述學生參與實踐活動體驗的關鍵節(jié)點,也就是寫作用的感知點內容有哪些。這樣學生就可以建立一定寫作形象,一旦占有豐富的寫作材料,學生就會順利地完成寫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要合理布置課堂教學的寫字內容。寫字不光是簡單的模擬,有時文字的內容也能很好的吸引學生,教師要幫助學生篩選合適的寫字素材,盡量做到“少而精”,可以選取如小故事類的文字素材,讓學生不光是機械地書寫,同時還能了解到精彩有趣的故事,寓教于樂,這能極大地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增加學生的寫字興趣。另外材料還要注意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可觀察學生們書寫過程出現(xiàn)的問題,如上下結構的字經常頭重腳輕,對于常錯字易混字的區(qū)分,教師可以進行專項訓練,體現(xiàn)的練習的實用性。而在家庭生活中,家長最好和孩子共同進行寫字練習,在家庭教育的溫馨氛圍下,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往往事半功倍。
其次,在學生的書寫過程中,教師和家長應該注意應多表揚、少批評。表揚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積極的教學評價,充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寫字的自信心,使其以更加積極的姿態(tài)投入學習過程中。還可以進行書寫比賽和展示,通過互相競爭的方式,在全班讓學生評選出最好的書寫作品,真正體現(xiàn)學生學習主體的角色,增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家長也應該多加鼓勵孩子,耐心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有進步的地方及時進行表揚,以此培養(yǎng)其對書寫的自信心。
第一,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坐姿。正如前文所述,良好書寫習慣的培養(yǎng)涉及到多個方面的工作,而培養(yǎng)正確的坐姿則是養(yǎng)成良好書寫習慣的關鍵因素。所謂正確的坐姿,筆者認為,就是寫字時頭部要端正,身體要坐直,雙臂要張開合適的角度,雙腳自然下垂。中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等都不成熟,讓他們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提醒學生,改正各種不良習慣。而在家里,孩子如果復習功課時坐姿不對,家長也應該及時指出,幫忙改正。
第二,養(yǎng)成正確的執(zhí)筆姿勢。正確的握筆姿勢是:食指與拇指的指端輕輕捏住筆桿,然后用中指的第一指節(jié)在離筆尖兩厘米處頂住筆桿,而無名指和小指成自然狀態(tài)即可。為了保證寫字過程更加順暢,筆桿最好與紙面保持45度的斜角。
在千百年的發(fā)展和完善過程中,我國漢字的書寫也形成了一定的規(guī)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教給學生正確的寫字方法。第一,要給學生進行現(xiàn)場演示,讓學生認識生字的筆畫結構、順序等。第二,讓學生記憶生字的書寫規(guī)范,并給學生提供較多的練習機會。第三,讓學生對比自己仿寫的字與范本上字的區(qū)別,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第四,運用積極的教師評語,幫助學生找到問題并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