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佳 趙龍 劉曉莉
鏡檢法與干化學法在尿液紅白細胞檢驗中的應用效果對比
隋佳趙龍劉曉莉
【摘要】目的 觀察鏡檢法與干化學法檢驗尿液中紅細胞及白細胞的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門診、住院患者共800份新鮮尿液標本,所有標本均采用干化學法、鏡檢法獨立進行尿液紅、白細胞檢驗,對比兩種檢驗方法的陽性例數(shù)和檢驗結果。結果 干化學方法檢驗尿液紅、白細胞的準確率同鏡檢法相比,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 干化學法對尿液紅、白細胞進行檢驗,會存在假陽性、假陰性,因此,在臨床應用時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關鍵詞】鏡檢法;干化學法;尿液紅細胞;尿液白細胞
作者單位:266000 山東省青島市市立醫(yī)院檢驗科
Contrast Effect Using Microscopy and Dry Chemical Method in Urine Red Blood Cells and White Blood Cells in the Test
SUI Jia ZHAO Long LIU Xiaoli, Inspection Department of 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 Qingdao 266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icroscopic method and dry chemistry method in urine red, white blood cell test. Methods 800 fresh urine specimens were chosen, all specimens were treated with dry chemical method and microscopic method independent of urine RBC and WBC test, then compared two methods results. Results The accuracy rate of the dry chemical method of urine test red, white blood cells compared with the microscopic metho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Conclusion The dry chemical method can be used as false positive and false negative. Therefore, it should be paid enough attention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Microscopic method, Dry chemical method, Urine erythrocyte, Urine leukocyte
隨著干化學分析儀的廣泛應用,干化學法由于操作方便、檢測項目多、所需尿液標本少、結果較為準確、重復性較佳等一系列優(yōu)點已經成為醫(yī)院檢驗科常規(guī)尿液檢驗設備方法之一,有些醫(yī)院檢驗科甚至已經不再采用鏡檢法進行尿液標本檢驗。但應注意的是,臨床檢驗中常常出現(xiàn)干化學法檢測尿液紅細胞、白細胞結果同鏡檢法結果不相符等情況發(fā)生,但鏡檢法被一致認為是檢測結果最為權威的方法,因而導致不少人開始質疑干化學法在尿檢中的準確性與可靠性。因此,本文重點對鏡檢法與干化學法在尿液紅、白細胞檢驗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對比分析,旨在為尿液檢驗提供參考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門診、住院患者共800份新鮮尿液標本,男女各半,女性患者尿液收集均避開月經期?;颊吣挲g15~77歲。將每份尿液標本等量分為兩份,分別用于干化學法檢驗和鏡檢法檢驗,所有尿液標本均在1 h內檢測完畢。
1.2方法
1.2.1鏡檢法 取尿液標本10 ml充分混勻,于1 500 rpm轉速下離心5 min,將上清液棄掉,充分混勻剩余尿液,取一滴置于載玻片上,分別采用低倍鏡、高倍鏡進行檢查,其中,低倍鏡用于對尿液成渣分布狀況進行觀察和確定,高倍鏡下用于對尿液紅、白細胞等有形成分進行觀察,連續(xù)對10個視野進行觀察。
1.2.2干化學法 采用干化學法進行尿液紅、白細胞檢查時,必須嚴格依據(jù)說明書上的要求進行,分別將試紙條浸入不同尿液標本中,1 s后將其取出,采用濾紙將試紙條上多余尿液吸出,并置于干化學分析儀上進行檢查,在實驗之前,需要對干化學分析儀進行空白矯與實驗室質控,以確保結果的可靠性。
1.3結果評價標準
鏡檢法和干化學法檢驗尿液紅、白細胞的正常參考范圍如下:白細胞0~5個/HP、紅細胞0~3個/HP為正常。超出這一正常范圍的,均視為陽性。如果采用干化學法所得檢驗結果同鏡檢法結果不同,則以鏡檢法結果為準。即如果干化學法顯示為陽性,鏡檢法顯示為陰性,則判定最終檢驗結果為假陽性,若相反,則判定結果為假陰性。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化學法與鏡檢法對尿液白細胞檢測的結果對比。在白細胞檢驗中,干化學法檢測結果顯示,陽性者共221例(27.6%),陰性者為579例(72.4%)。而鏡檢法檢測結果顯示,陽性者共249例(31.1%),陰性者551例(68.9%);而紅細胞檢驗中,干化學法檢測結果顯示,陽性者為198例(24.7%),陰性者602例(75.3%)。而鏡檢法檢測結果顯示,陽性者共258例(32.2%),陰性者542例(67.8%)。本文檢查結果以鏡檢法作為標準,結果顯示,干化學法對尿白細胞、紅細胞檢測準確率與之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尿液白細胞和紅細胞檢測是尿液分析中的一項檢查項目,又稱“體外腎活檢”[1],在泌尿系統(tǒng)疾病臨床檢驗中應用較為廣泛,可為尿路感染、腎出血和泌尿系統(tǒng)疾病的診斷提供重要信息。
干化學法的原理是使尿液中化學成分和相應模塊中試劑發(fā)生反應,產生顏色變化,根據(jù)模塊顏色變化程度來判斷尿液中對應化學成分的含量。尿液血紅蛋白含有的亞鐵血紅素具有過氧化物酶樣類似活性,能使尿干化學分析儀紅細胞模版中的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氧,氧化四甲基聯(lián)苯胺顯色,紅細胞數(shù)量與顏色深淺成正比,根據(jù)顏色深淺程度可得出紅細胞數(shù)。干化學法檢測尿白細胞的原理:干化學試紙中的吲哚與尿白細胞發(fā)生反應產生吲哚酚,吲哚酚又與試紙中的重氮鹽反應出現(xiàn)靛藍,白細胞數(shù)量與靛藍顏色深淺程度成正比。因此,當尿中多數(shù)白細胞為單核細胞、淋巴細胞時,
容易發(fā)生漏診,出現(xiàn)假陰性結果;當尿中含有先鋒、慶大霉素,葡萄糖、尿蛋白濃度過高,或待測標本久置時,也會出現(xiàn)假陰性結果;當尿中尿素、甲醛、膽紅素濃度過高時,會出現(xiàn)假陽性結果。
尿沉渣鏡檢查通過直接放大將尿液中各個成分顯現(xiàn)出來,是一種物理方法,耗時復雜,但客觀性強,能真實反應尿液各種有形成分的含量,是公認的檢測標準[2]。尿沉渣鏡檢法可有效避免由還原性物質產生的假陰性結果,也可避免由過氧化物酶類似物產生的假陽性結果,還能定量分析尿紅細胞數(shù)量及其形態(tài);可避免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與試紙模塊發(fā)生反應產生的假陰性結果,也可避免由上皮細胞產生的假陽性結果,能定量分析尿白細胞的數(shù)量及形態(tài)。但本法必須在鏡下找到所檢細胞,當pH或滲透壓等變化時容易造成細胞溶解,進而導致假陰性結果發(fā)生[3]。
本研究顯示,采用干化學法檢查較鏡檢法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表明干化學法對尿液紅、白細胞進行檢驗,會存在假陽性、假陰性,因此,在臨床檢驗中,采用干化學方法對于患者初檢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但若需確診仍有待進一步檢查。
參考文獻
[1]張敏. 影響尿液分析儀干化學檢測結果準確性的影響因素[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17):4100-4101.
[2] 楊蓉. 尿液干化學分析儀和顯微鏡手工法檢驗尿常規(guī)的比較研究[J].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1,9(13):265-266.
[3] 富炳罡. 尿常規(guī)檢驗的干擾因素[J].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4,6(4):70.
通訊作者:劉曉莉,E-mail:Xiaoli1980.net@163.com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24.031
【文章編號】1674-9308(2015)24-0049-02
【文獻標識碼】B
【中圖分類號】R4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