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勇
董旭午老師是一位語文教育戰(zhàn)線上富有特點的研究者和實踐者,他長期從事“語文教學生活化”專題實踐研究,首創(chuàng)了“‘一化六教’生活化語文課堂教學基本范式”和“‘立體四層’生活化語文教學體系”,形成了具有廣泛影響的“生活化語文教育觀”和獨特的生活化語文教學風格。近來,通過學習和研究洪先生的“五說”語文教育觀,筆者又發(fā)現(xiàn),他的生活化語文教學實踐和理念很好地傳承和弘揚了洪先生“五說”語文教育觀。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四個堅持”:
洪宗禮先生“五說”教育觀的“滲透說”強調,語文的讀、寫、聽、說之間,語言形式與思想內容之間,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之間都密切相關,互相滲透。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協(xié)調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努力實現(xiàn)優(yōu)化整合,使知識結構與能力訓練、知識教育與語文教育、智力發(fā)展與習慣培養(yǎng)等多元結合,充分發(fā)揮其整體綜合的教學效應。
受洪先生“滲透說”的啟發(fā),董旭午老師生活化語文教學的“化”,就特別注重作者生活、課文生活、讀者生活、教師生活、學生生活等多維生活互為滲透,互化融通。課內,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作者生活、課文生活,聯(lián)系讀者生活,回歸生活情理,充分調動師生生活積淀等,深入感受、體驗、探討。課外,由課堂教學層(即核心層:一化六教)和依次向外擴展的對接總結層、輔助拓展層、自主歷練層,建構成生活化語文教學體系。
洪宗禮先生“學思同步說”的核心觀點是: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發(fā)展,無不有賴于想。想,是聽、說、讀、寫的總開關。教師在教學中只能把語言訓練與思維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科學有序的訓練。教師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有目的、有層次地引導學生在語文訓練的過程中積極地想、正確地想、合理地想、嚴密地想,從而促進學生語言與思維同步發(fā)展。
受洪先生“學思同步說”的影響,董旭午特別重視課內指導學生積極思辨,他的生活化語文課堂的“一化六教”中的第三教就是“教學生把自主思辨當日子過”。他不僅在課堂教學中有目的、有層次地引導學生在語文訓練的過程中積極地思考,而且每教一篇講讀課,都積極引導學生先去發(fā)現(xiàn)課文的可思辨點,進而啟發(fā)他們進行形式多樣的自主思辨。久而久之,學生就養(yǎng)成了思維的好習慣。他之所以長期堅持這樣做,就是為了教給學生擁有獨立思辨的頭腦,并其練就一雙善于思辨的慧眼,以便到課外生活中去觀察、閱讀,去發(fā)現(xiàn)更豐富的可思辨點,進行獨立自主的思辯。
洪先生的“工具說”強調,語文的基礎工具性質,是語文教學的基點,是語文教學改革的根本點和出發(fā)點。只有確立了這一基點,才能客觀地認識語文教學的性質、功能、目標和任務。既然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那么它就該具有一般工具的特點,即要想掌握好它就必須通過長期適度、合理的歷練。同時,洪先生的“端點說(發(fā)端說)”還強調,語文教學,不能僅僅守住一堂課、一本書,而要使每一課、每一單元、每一冊課本的學習,都成為學生未來發(fā)展的一個端點,成為學生廣泛學習的一個擴展點。
也正是受了洪先生“工具說”和“端點說”的影響,董旭午老師還特別重視學生的課內外表達歷練,并且長期堅持指導。他認為,語文教學的本務就是教學生學會思維,學好語言表達藝術,而要很好的實現(xiàn)這個本務,就必須指導學生長期堅持合理、有序的表達歷練。他的語文課堂“一化六教”,第一教就是“教學生把語言歷練當日子過”,即教學生把歸納、提煉、整理好課堂的一些結論當日子過。第四教是“教學生把依文練寫當日子過”,即教學生把依托課文內容來學練仿寫、續(xù)寫、擴寫、改寫、補寫等當日子過。第五教是“教學生把讀世悟文當日子過”,即把教學生讀世悟修辭藝術、寫作技法當日子過。第六教是“教學生把語文積累當日子過”。這種長期堅持的課內外自主表達歷練,不僅促進了學生表達能力的逐漸提高,更使學生的自主精神、獨立人格、健全心理、創(chuàng)新品質等獲得了良好發(fā)育。
近些年來,董旭午老師始終強調:無論是課內教讀導練,還是課外指導學生長期自主歷練,都必須堅守住教師的主導地位。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的“教”和“導”一開始就指向了將來的“少教”和“少導”乃至“不需教”和“不需導”。這個由“教”和“導”到“少教”和“少導”再到“不需教”和“不需導”的過程,就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不斷提升的過程,也是學生的精神和人格不斷“站起來”的過程。生活化語文教學就是要使師生雙主體都實現(xiàn)最合理的最優(yōu)化。董老師不僅這樣講,更這樣去實踐。實際上,他的這些認識和實踐,就是對洪先生的“導學說”很好的傳承和發(fā)展。洪先生的“導學說”就特別強調,教學的過程就是實現(xiàn)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動性統(tǒng)一的過程。教師要通過藝術地“導”,使學生在學習中逐步擺脫對教師的依賴,不僅在學習上能夠自立,而且在個性上、意志上、人格上都能成為獨立自主的人,從而在學力、能力、智力上都能得到同步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