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山西石刻刻工輯補
李貞光
(吉林大學(xué)古籍研究所,吉林長春130012)
[摘要]石刻刻工研究是石刻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就目前民國時期石刻刻工的研究狀況而言,該時期刻工的信息主要集中在程章燦先生的《石刻刻工研究》中,然該書遺漏的民國時期的山西石刻刻工較多,《三晉石刻大全》的出版為輯補民國時期山西石刻刻工提供了重要材料。今依據(jù)《三晉石刻大全》對三晉民國時期的石刻刻工予以輯補。
[關(guān)鍵詞]三晉石刻;民國;刻工;輯補
[收稿日期]2015-10-10
[作者簡介]李貞光(1990-),男,山東臨沭人,吉林大學(xué)古籍研究所2013級歷史文獻專業(yè)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歷史文獻、石刻文獻研究。
[中圖分類號]K877.4 [文獻標識碼]A
石刻刻工研究是石刻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就目前的研究狀況而言,先后有曾毅公先生《石刻考工錄》[1]和程章燦先生《石刻刻工研究》[2],另外劉漢忠先生《<石刻考工錄>續(xù)補》[3]、官桂銓先生《<石刻考工錄>補正》[4]《<石刻考工錄>再補》[5]等文章,亦收錄一定數(shù)量的刻工信息。然而,民國時期石刻刻工就目前的研究而言,主要集中在程章燦先生在《兩種碑刻集中的刻工資料——<石刻考工錄>三補》[6]一文中收錄了若干民國時期的石刻刻工的信息,此外程章燦先生的《石刻刻工研究》一書中收錄了大量民國石刻刻工的信息。然該書遺漏的民國時期的山西石刻刻工較多,今據(jù)《三晉石刻大全》中的書目予以輯補。
說明:
1. 凡石刻落款中有刻工籍貫,在刻工姓名后面以括號形式注明其籍貫。
2. 凡石刻落款中有自署“石匠、石工、鐵筆、玉人,玉工”及籍貫者按先籍貫后題署之序照錄;凡落款中自署“勒、刻、鐫、刊”字樣者一并省略。
3. 由于所參考的資料來自《三晉石刻大全》中的書目,故在下文中,將其六字省略,例如《三晉石刻大全·臨汾市侯馬市卷》寫成《臨汾市侯馬市卷》。
溫西泰(石工)
民國元年(1912)暑月刻《郭村堡重修三圣廟碑序》見《臨汾市侯馬市卷》[7]第171頁。
田保順(玉工)
民國元年(1912)十月刻《常樂村重新整理社事碑記》見《晉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10頁;民國五年(1916)六月刻《重修東華觀碑記》見《晉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14頁。
王俊德(興道村鐵筆)
民國元年(1912)十一月刻《修路碑記》見《陽泉市盂縣卷》[9]第517頁。
李□□(石工)王恒
民國二年(1913)刻《重修禪庵寺碑序》見《大同市靈丘縣卷》[10]第131~132頁。
呂儒(石工)
民國二年(1913)梅月刻《小寨村重修廟宇記(二)》見《大同市靈丘縣卷》[10]第133~134頁。
李學(xué)政
民國三年(1914)三月刻《重修闔村各廟碑記》見《晉中市壽陽縣卷》[11]第786~787頁。
景富祿
民國三年(1914)閏五月刻《重修都城隍廟廈廊石梯碑記》見《長治市長治縣卷》[12]第249頁。
李潤保(玉工)
民國三年(1914)十月刻《賈村補修諸廟碑記》見《晉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11頁。
趙安才(鐵筆)
民國三年(1914)十一月刻《新建三官廟重修五道廟碑記》見《陽泉市盂縣卷》[9]第518~519頁。
方玉珍(石匠)
民國五年(1915)桂月刻《馬家溝村補葺廟碑記》見《晉中市靈石縣卷》[13]第604~605頁;民國八年(1919)三月刻《任家掌村補修三官廟碑記》見《晉中市靈石縣卷》[13]第613~614頁。
王春楊永田許銀全(玉工)
民國四年(1915)小陽月刻《重修神殿碑記》見《長治市長治縣卷》[12]第250~251頁。
牛見奎(石工)
民國五年(1915)十一月刻《補修開化寺碑文》見《晉平市市卷(下)》[8]第815頁。
王蘿周(石匠)
民國五年(1916)五月刻《修建老君廟碑記》見《陽泉市盂縣卷》[9]第520~521頁。
王金聲(玉工)
民國五年(1916)六月刻《西街西佛閣清理財產(chǎn)碑記》見《晉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16頁;民國六年(1917)九月刻《創(chuàng)修圍墻接龍補氣序》見《晉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19頁;民國九年(1920)九月刻《補修關(guān)帝圣廟暨禪室碑記》見《晉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24頁;民國十一年(1922)十月刻《補修觀音殿關(guān)帝殿高禖祠暨創(chuàng)修東南禪室碑記》見《晉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31頁;民國十八年(1929)十二月刻《補修關(guān)帝廟暨禪室碑記》見《晉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58頁。
何福喜(石匠)
民國五年(1916)五月刻《鐵佛寺重修金妝神像募化碑記》見《晉中市靈石縣卷》[13]第602~603頁。
冉樹楷(直隸曲陽) 胡書香
民國五年(1916)七月刻《知縣李熾題贈龍誠文》見《大同市靈丘縣卷》[10]第135~137頁。
師麟學(xué)(石匠) 黃□
民國五年(1916)九月刻《永垂不朽碑》見《臨汾市洪洞縣卷(下)》[14]第623頁。
李紹文(玉工)
民國五年(1916)冬月刻《買到施業(yè)碑記》見《晉城市沁水縣卷》[15]第430頁。
王守鳳(玉工)
民國五年(1916)十二月刻《補修觀音廟碑記》見《晉中市壽陽縣卷》[11]第789-790頁;民國七年(1918)六月刻《重修東西二橋碑記(第二石)》見《晉中市壽陽縣卷》[11]第795頁;民國十三年(1924)仲冬刻《李兆麟蘭花碣》見《晉中市壽陽縣卷》[11]第814頁。
王□□(石匠)
民國六年(1917)仲春刻《重修禪院碑記》見《晉中市壽陽縣卷》[11]第791~792頁。
郭貴忠(鐵筆)
民國六年(1917)二月刻《重修龍王廟碑記》見《晉中市左權(quán)縣卷》[16]第283頁。
劉聚全(石匠)
民國六年(1917)桃月刻《羅漢村移財神像碑記》見《晉中市靈石縣卷》[13]第609頁。
岳兆財王春喜 (石匠)
民國六年(1917)榴月刻《重修東西堂碑記》見《晉中市左權(quán)縣卷》[16]第284頁。
李長清(玉工)
民國六年(1917)七月刻《重修大殿碑記》見《晉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17~818頁。
易集之易希文安法來 (鐵筆)
民國七年(1918)刻《東河社為恭扶圣母盛會募緣捐資置地碑記》見《陽泉市盂縣卷》[9]第524頁。
閆孝(玉工)
民國七年(1918)二月刻《重修諸廟戲樓碑志》見《晉中市左權(quán)縣卷》[16]第285~286頁。
原金印(鐵筆)
民國七年(1918)十一月刻《雷家莊重建通濟橋碑記》見《晉中市靈石縣卷》[13]第611~612頁。
王潤芝(石工)
民國八年(1919)四月刻《重修北牛馬王廟碑記》見《晉中市左權(quán)縣卷》[16]第289頁。
牛春陽(玉工)
民國八年(1919)七月刻《高禖會成立碑記》見《晉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21頁。
張汝恭(鐵筆)
民國九年(1920)孟春刻《雜姓入籍碑志》見《晉中市壽陽縣卷》[11]第799頁。
郭佛成(玉工)
民國九年(1920)正月刻《重修菩提山廟碑記》見《長治市沁源縣卷》[17]第198頁。
方起(石匠)
民國九年(1920)五月刻《石膏山重證白衣序碑記》見《晉中市靈石縣卷》[13]第615頁;民國九年(1920)清和月刻《增修石膏山天竺寺正殿仙龕飾佛金身及碑亭開舍身崖徑碑記》見《晉中市靈石縣卷》[13]第616~617頁。
尤先元(玉工)
民國九年(1920)五月刻《高平縣建寧鎮(zhèn)補修濟瀆廟記》見《晉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23頁。
劉俊林劉海林馬海明趙毓魁(沁州新村玉工)
民國九年(1920)桂月刻《重修中臺山廟碑》見《長治市沁源縣卷》[17]第199~120頁。
王起樹(石匠)
民國九年(1920)戊子月刻《南關(guān)村重修觀音廟碑記》見《晉中市靈石縣卷》[13]第618頁。
李三孩(玉工)
民國十年(1921)三月刻《補葺寺廟修理街道挑渠導(dǎo)水碑記》見《晉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25頁;民國十三年(1924)十二月刻《恢復(fù)義學(xué)碑序》見《晉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41頁。
李文魁(玉工)
民國十年(1921)四月上旬刻《重修龍王亭增修耳房創(chuàng)修戲臺碑記》見《晉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26頁。
李志和(鐵筆)
民國十年(1921)五月刻《重修石橋碑記》見《晉中市壽陽縣卷》[11]第801~803頁。
柴金城(石工)
民國十年(1921)十二月刻《創(chuàng)建沁源縣旅省同鄉(xiāng)會館碑記》見《長治市沁源縣卷》[17]第201~202頁;民國二十三年(1934)六月刻《重修茅庵碑記》見《長治市沁源縣卷》[17]第216頁。
呂芳(石工)
民國十年(1921)季秋月刻《陳家岸村新建重修廟宇碑記》見《大同市靈丘縣卷》[10]第144頁;民國十二年(1923)七月刻《鄧李氏節(jié)孝碑》見《大同市靈丘縣卷》[10]第147~148頁;民國十六年(1927)刻《重修鄧峰寺碑記(四)》見《大同市靈丘縣卷》[10]第149~150頁。
黃志厚(石匠)
民國十年(1921)九月刻《南王中村茹子窊村劃界碑記》見《晉中市靈石縣卷》[13]第622頁。
李貴連(玉工)
民國十年(1921)十一月刻《學(xué)校紀念功德碑記》見《晉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27頁;民國十三年(1924)二月刻《補修祖師廟碑記》見《晉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38頁。
田銀發(fā)田庫發(fā)(玉工)
民國十一年(1922)七月刻《白衣閣補修碑記》見《晉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28頁。
羅財科(玉工)
民國十一年(1922)九月刻《補修各廟碑記》見《晉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29~830頁。
曹福生(玉工)
民國十一年(1922)九月刻《重修諸神廟碑記》見《長治市沁源縣卷》[17]第203頁。
馮家珠白存江魏天存 (石匠)
民國十一年(1922)十二月刻《重修圣母龍王廟碑記》見《晉中市左權(quán)縣卷》[16]第291頁。
劉保金侯于峰(玉工)
民國十二年(1923)嘉平月刻《重修學(xué)校碑記》見《長治市長治縣卷》[12]第252~253頁。
樊貴昌董化喜(石匠)
民國十二年(1923)刻《移修關(guān)帝廟重補各廟宇碑記》見《晉中市左權(quán)縣卷》[16]第292頁。
張萬盛(石匠)
民國十二年(1923)季月刻《云家莊村創(chuàng)修關(guān)帝廟碑記》見《晉中市靈石縣卷》[13]第 627頁。
許奪錦李三成郭福來米松旺(玉工)
民國十二年(1923)二月刻《補修成湯廟碑記》見《晉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32頁。
李致和(鐵筆)
民國十二年(1923)暑月刻《蘇君東秩輸貲回贖祀田記》見《晉中市壽陽縣卷》[11]第808~809頁。
鄧堆金(玉工)
民國十二年(1923)六月刻《玉皇廟補修碑記》見《晉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33頁。
朱聚財李法昆(玉工)
民國十二年(1923)十月刻《重修六名寺碑記》見《晉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34~835頁。
郭福來田毛孩(玉工)
民國十二年(1923)十月刻《重修二廟碑》見《晉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36~837頁。
郭國治(玉工)
民國十三年(1924)刻《重修財神廟碑記》見《長治市長治縣卷》[12]第254頁。
葛生金岳聚福(石工)
民國十三年(1924)一月刻《重修龍王廟碑記》見《晉中市左權(quán)縣卷》[16]第294頁。
房允升
民國十三年(1924)仲春刻《傅山手書摹勒》見《晉中市靈石縣卷》[13]第631頁。
李繼和閻昌喜(鐵筆)
民國十三年(1924)梅月刻《重修玉皇閣及新建閣后正窯碑記》見《晉中市壽陽縣卷》[11]第815~816頁;民國二十二年(1933)仲冬刻《北煙竹村補修德馨廟暨新辟太平坡碑記》見《晉中市壽陽縣卷》[11]第832~833頁。
郭保孝路三則(玉工)
民國十三年(1924)年小陽月刻《禱雨即應(yīng)碑記》見《長治市長治縣卷》[12]第255~256頁。
□文林周章(石工)
民國十三年(1924)四月刻《范家山重修炎帝閣碑記》見《長治市長治縣卷》[12]第257頁。
牛炳重劉維漢 (玉工)
民國十三年(1924)孟夏刻《重修紫微觀碑記》見《晉中市左權(quán)縣卷》[16]第296頁。
劉慶瑞(武邑石工)
民國十三年(1924)仲夏刻《重修老君廟碑記》見《長治市沁源縣卷》[17]第204~205頁。
蔚倫□(鐵筆)
民國十三年(1924)八月刻《新建東水口普濟橋并重修文殊寺西水口碑記》見《陽泉市盂縣卷》[9]第531頁。
張金樓張全樓(石工)
民國十三年(1924)葭月刻《三教廟改建學(xué)校碑記》見《臨汾市洪洞縣卷(下)》[14]第638頁。
王夢庚(鐵筆)
民國十四年(1925)四月刻《重修碑記》見《陽泉市盂縣卷》[9]第534頁。
司秋喜(玉工)
民國十四年(1925)五月刻《補修關(guān)帝廟及三官廟并奎星樓碑記》見《晉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42頁;民國十四年(1925)五月刻《補修觀音閣碑記》見《晉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43頁。
孫文玉(石工)
民國十四年(1925)七月刻《施樹樂善碑》見《晉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44頁。
郭增輝郭增偉連耀文(沁縣高庒溝玉工)
民國十四年(1925)季秋月刻《重修天神廟碑記》見《長治市沁源縣卷》[17]第208~209頁。
魏玉美(林縣石工)
民國十四年(1925)仲冬刻《重修中閣禪院紀念碑》見《臨汾市洪洞縣卷(下)》[14]第640頁。
郭福成(玉工)
民國十四年(1925)嘉平月刻《創(chuàng)建三教圣人、關(guān)圣帝君、八祖羅師廟碑記》見《長治市沁源縣卷》[17]第210~211頁。
趙琳(玉工)
民國十四年(1925)嘉平月刻《建修三教圣人、關(guān)圣帝君、八祖羅師廟碑志》見《長治市沁源縣卷》[17]第212~213頁。
李際和(石工)
民國十五年(1926)四月刻《壽陽縣重修鼓樓記》見《晉中市壽陽縣卷》[11]第819~820頁。
郭錫興(石工)
民國十五年(1926)五月刻《創(chuàng)修東廊房碑志》見《晉中市左權(quán)縣卷》[16]第297頁。
許家溝村鄉(xiāng)公所
民國十五年(1926)七月刻《溝村息訟碑記》見《晉平市高平市卷(下)》[9]第845頁。
賀國富曲丕成 (石匠)
民國十五年(1926)八月刻《重修北天寺玉皇廟碣石記》見《忻州市寧武縣卷》[18]第178頁。
曹楠名(石匠)
民國十五年(1926)孟冬刻《重修清居禪寺碑記》見《忻州市寧武縣卷》[18]第180頁。
張明(石匠)
民國十五年(1926)孟冬月刻《清居禪寺訴訟碑》見《忻州市寧武縣卷》[18]第181頁。
王文□郭舍則(玉工)
民國十五年(1926)十一月刻《西天院碑記》見《晉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47頁。
魏天存(玉工)
民國十五年(1926)己亥月刻《創(chuàng)修五谷神廟碑序》見《晉中市左權(quán)縣卷》[16]第298頁。
張貴(西岢)
民國十六年(1927)二月刻《重修清微觀移蓋呂祖廟鐘鼓樓新建女學(xué)校平房大門請宮麻河看臺樂樓下處碑記》見《晉中市壽陽縣卷》[11]第823頁。
劉珍(玉工)
民國十六年(1927)荷月刻《土沃相公廟碑》見《晉城市沁水縣卷》[15]第449~450頁。
王二松(玉工)
民國十六年(1927)八月刻《兩社公議讓地留葬小引》見《晉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49頁。
蔚正茂(鐵筆)
民國十六年(1927)十一月刻《創(chuàng)修培風(fēng)閣碑記》見《陽泉市盂縣卷》[9]第541頁。
王根冬(玉工)
民國十七年(1928)后二月刻《白家坡村補修觀音廟碑記》見《晉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52頁。
張繼傳(玉工)
民國十七年(1928)清和月刻《重修白衣閣碣記》見《晉城市沁水縣卷》[15]第452頁。
樊述堯武萬元 (崞邑鐵筆)
民國十七年(1928)孟秋刻《新建鹿泉山山規(guī)碑記》見《晉中市壽陽縣卷》[11]第825~826頁。
王開德(鐵筆)
民國十七年(1928)七月刻《萇池南村韓姓追認糾首并為全村訟辦山產(chǎn)始末記》見《陽泉市盂縣卷》[9]第543~544頁。
張書紳(玉工)
民國十七年(1928)七月刻《佛祖廟創(chuàng)修碑記》見《晉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53~854頁。
常景晟劉文魁(玉工)
民國十七年(1928)七月刻《來鳳山重修昊天玉帝行宮碑記》見《晉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55~856頁。
孫根國(鐵筆)
民國十七年(1928)八月刻《文子廟補修碑記》見《陽泉市盂縣卷》[9]第545頁;民國二十六年(1937)七月刻《增修流霞閣諸神祠碑記》見《陽泉市盂縣卷》[9]第551頁。
宋成祥(林邑東官莊)
民國十七年(1928)孟冬月刻《重修觀音堂碑記》見《晉中市左權(quán)縣卷》[16]第299頁。
費柴旺
民國十七年(1928)十月刻《河南村下南渠表揚功德碑記》見《晉中市靈石縣卷》[13]第649頁。
杜駿烈(龍門鐵筆)
民國十八年(1929)季春刻《原頭村重修廟碑記》見《晉中市靈石縣卷》[13]第650頁。
智如雋(石匠)
民國十八年(1929)八月刻《重修八龍廟龍神廟碑記》見《忻州市寧武縣卷》[18]第183頁。
楊福金(玉工)
民國十八年(1929)八月刻《司昌齡小傳碑》見《晉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57頁。
陳德興(石工)
民國十八年(1929)九月刻《景家溝橋梁修理改判記》見《晉城市沁水縣卷》[15]第453頁。
張占武(鐵筆)
民國十九年(1930)季夏刻《重修圣壽寺關(guān)帝廟碑志》見《忻州市寧武縣卷》[18]第184頁。
原熙昌(石工)
民國十九年(1930)桂月刻《趙帝箴先生德教碑》見《臨汾市洪洞縣卷(下)》[14]第653~654頁。
魏天存曲全仁曲全生 (玉工)
民國二十年(1931)四月刻《創(chuàng)修后家底下水井碑記》見《晉中市左權(quán)縣卷》[16]第300頁。
寧德慶
民國二十一年(1932)刻《靜升村建修商會工程石碣》見《晉中市靈石縣卷》[13]第655頁。
李繼和
民國二十一年(1932)刻《石姓門戶地始末碑記》見《晉中市壽陽縣卷》[11]第827頁;民國三十年(1941)十月刻《趙氏宗祠碑記》見《晉中市壽陽縣卷》[11]第838頁
師生福(石工)
民國二十一年(1932)九月刻《鐵案千秋碑》見《臨汾市洪洞縣卷(下)》[14]第656~658頁。
樊述□張孔業(yè)(石匠)
民國二十二年(1933)仲呂月刻《新建晶月亭碑記》見《晉中市壽陽縣卷》[11]第828~830頁。
田云王(玉工)
民國二十二年(1933)暑月刻《興峪村護堤禁取土碑記》見《晉城市沁水縣卷》[15]第457頁。
白鴻鑾(鐵筆)
民國二十二年(1933)瓜月刻《創(chuàng)修義倉記》見《晉中市壽陽縣卷》[11]第831頁。
胡炳財(稷邑)
民國二十二年(1933)九月刻《重修春秋樓記》見《臨汾市洪洞縣卷(下)》[14]第659頁。
禹灼善禹玉林禹映雪 (玉工)
民國二十二年(1933)十月刻《府君廟新建鐵旗桿壽圣寺重修大石堰碑記》見《晉中市左權(quán)縣卷》[16]第301頁。
王鑒(石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十一月刻《趙城縣北益昌村同霍縣北泉里村水利規(guī)則碑文》見《臨汾市洪洞縣卷(下)》[14]第661~662頁。
郭永旺
民國二十二年(1933)十二月刻《重修戲臺碑記》見《長治市沁源縣卷》[17]第214頁。
韓文升(石工)
民國二十三年(1934)九月十五刻《重修水渠建筑雙龍橋碑記》見《長治市長治縣卷》[12]第258頁。
趙富定
民國二十三年(1934)三月刻《“龍洞”題刻》見《陽泉市盂縣卷》[9]第548頁。
郭兆禎
民國二十三年(1934)中秋月刻《東河村新建初級小學(xué)校碑記》見《晉中市壽陽縣卷》[11]第834~835頁。
郭啟材(玉工)
民國二十四年(1935)己丑月上浣刻《刻合同碑記》見《晉城市沁水縣卷》[15]第458頁。
李發(fā)周(玉工)
民國二十四年(1935)季春刻《補修廟宇學(xué)校碑記》見《晉城市沁水縣卷》[15]第459頁。
劉廣興(玉工)
民國二十四年(1935)清和月刻《中寨邨鑿井記》見《晉中市左權(quán)縣卷》[16]第304頁。
趙作楹(石匠)
民國二十四年(1935)仲冬刻《東許村新建菩薩樓碑記》見《晉中市靈石縣卷》[13]第659頁。
紀文卿(石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刻《清賜進士出身誥授奉政大夫晉贈資政大夫皇考壽林賈府君墓表》見《晉城市沁水縣卷》[15]第467~469頁。
黃財發(fā)王印鎖(石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元月刻《修葺文昌宮暨呂祖祠碑記》見《晉中市靈石縣卷》[13]第663~664頁。
田讀儀(玉工)
民國二十六年(1937)二月刻《永安村開辟方山植樹造林公地碑記》見《晉城市沁水縣卷》[15]第470~471頁。
高安則(玉工)
民國二十六年(1937)杏月刻《水泉莊創(chuàng)建龍王廟碑記》見《長治市長治縣卷》[12]第259頁。
王聚福李文全(石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四月刻《河南村上南渠四五甲建筑光堰溝石橋碑記》見《晉中市靈石縣卷》[13]第665頁。
史文清(鐵筆)
民國二十六年(1937)六月刻《昭古韻》見《陽泉市盂縣卷》[9]第550頁。
韓嘉德(鐵筆)
民國二十六年(1937)仲秋刻《武全信碑記》見《陽泉市盂縣卷》[9]第552頁。
王金黑(玉工)
民國二十六年(1937)仲秋刻《廟中公產(chǎn)碑記》見《晉城市沁水縣卷》[15]第473頁。
王得山(玉工)
民國二十六年(1937)十一月刻《重修上下廟戲樓戲臺墻碑》見《晉城市沁水縣卷》[15]第472頁。
趙福元(鐵筆)
民國二十七年(1938)七月刻《碧屏山玉皇廟新建樂樓碑記》見《陽泉市盂縣卷》[9]第553頁。
王雙旺
民國三十年(1941)正月刻《重修寥天洞古跡記》見《臨汾市洪洞縣卷(下)》[14]第666頁。
董保林
民國三十一年(1942)刻《“滿江紅”碑》見《晉中市左權(quán)縣卷》[16]第308~309頁。
張世倫(山東淄川縣)
民國三十二年(1943)正月刻《成立公所并興修煙房碑文》見《臨汾市洪洞縣卷(下)》[14]第668頁。
王生榮
民國三十二年(1943)十月刻《了心亭紀念歌》見《晉中市壽陽縣卷》[11]第839~841頁。
喬美玉(玉工)
民國三十四年(1945)十一月刻《烈士劉云旺巨貴如同志生平略歷》見《晉中市左權(quán)縣卷》[16]第321~322頁;民國三十四年(1945)十一月刻《創(chuàng)建烈士祠碑記》見《晉中市左權(quán)縣卷》[16]第325~326頁;民國三十五年(1946)三月刻《李俊明同志略歷》見《晉中市左權(quán)縣卷》[16]第332頁;民國三十五年(1946)刻《李一清題字》見《晉中市左權(quán)縣卷》[16]第345頁。
張麟祥(馬堡村玉工)
民國三十四年(1945)七月刻《趙副團長玉珍同志紀念碑》見《晉中市左權(quán)縣卷》[16]第316~317頁。
籍希元(玉工)
民國三十四年(1945)十一月刻《烈士馬佩珍同志紀念碑》見《晉中市左權(quán)縣卷》[16]第323~324頁。
甄雪臣(石工)
民國三十五年(1946)刻《劉莊村“三一慘案”紀念碑》見《大同市靈丘縣卷》[10]第155~158頁。
張麟翔
民國三十五年(1946)刻《建烈士塔記》見《晉中市左權(quán)縣卷》[16]第334頁。
趙米貴郭福有牛得秀(石匠)
民國三十五年(1946)正月刻《馬廄村革命烈士趙同慶同志紀念碑》見《晉中市左權(quán)縣卷》[16]第327~328頁。
楊成則侯文修(玉工)
民國三十五年(1946)二月刻《抗日村干武佩溫烈士碑》見《長治市長治縣卷》[12]第261頁。
郭鳳堂郭生和(鐵筆)
民國三十五年(1946)三月刻《烈士碑記》見《晉中市壽陽縣卷》[11]第844~845頁。
劉文俊(石工)
民國三十五年(1946)三月刻《紀念烈士碑文》見《長治市沁源縣卷》[17]第227頁。
許金水許成孩 (石工)
民國三十五年(1946)八月刻《革命烈士紀念碑》見《長治市沁源縣卷》[17]第228~230頁。
路家莊石工
民國三十五年(1946)八月刻《喬維晉喬小元二烈士紀念碑》見《晉中市左權(quán)縣卷》[16]第336頁。
楊俊卿
民國三十六年(1947)五月二十日刻《革命烈士紀念碑》見《長治市沁源縣卷》[17]第234頁。
郭長金韓柱鴻(石匠)
民國三十六年(1947)六月刻《烈士碑記(二)》見《晉中市左權(quán)縣卷》[16]第351~352頁。
黃天根(石匠)
民國三十六年(1947)六月刻《張興同志革命史略》見《晉中市靈石縣卷》[13]第667~668頁。
楊文河楊潤林 (石工)
民國三十六年(1947)十月刻《光榮烈士碑記》見《晉中市左權(quán)縣卷》[16]第355頁。
李有存劉雨
民國三十七年(1948)一月刻《紀念人民功臣碑》見《晉中市左權(quán)縣卷》[16]第356頁。
王鎖何振工何魁 (頓井村石匠)
民國三十八年(1949)二月刻《田源海同志紀念碑》見《晉中市左權(quán)縣卷》[16]第358~359頁。
楊文河楊存林楊潤林 (石工)
民國三十八年(1949)三月刻《石暴編村抗戰(zhàn)殉難烈士紀念碑》見《晉中市左權(quán)縣卷》[16]第357頁。
白存江(石工)
民國三十八年(1949)四月刻《解放戰(zhàn)爭烈士碑記》見《晉中市左權(quán)縣卷》[16]第360頁。
石刻刻工是社會底層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在石刻上留有姓名,一方面是受刻碑格式的影響,在碑文上往往留有碑文的撰書者和雕刻者的姓名,另一方面他們在石刻上留有姓名,可以宣傳他們的刻碑技術(shù),也是其謀生之道。
從以上刻工的籍貫來看,大部分刻工的籍貫都是山西的,當然也有個別外地的石刻刻工,這些外地的石刻刻工屬于跨區(qū)域工作,這對于研究民國時期的人口流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某些石刻刻工沒有在石刻上留有其具體的姓名,但是在石刻上署名為所在單位或刻工所在籍貫的,如民國十五年(1926)七月十七日,許家溝村鄉(xiāng)公所刻《溝村息訟碑記》;民國三十五年(1946)八月二十日,路家莊石工刻《喬維晉喬小元二烈士紀念碑》等,這體現(xiàn)了他們注重團隊意識,對于研究近代以來中國人的思想意識的變化有一定的作用。
此外,從刻工所刻石刻的時間來看,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山西石刻留有石刻刻工姓名的石刻相對較少,這對于研究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石刻文化的變化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傊駠鴷r期山西石刻刻工的整理對于研究山西地方史,乃至民國史研究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曾毅公.石刻考工錄[M].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7.
[2]程章燦.石刻刻工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劉漢忠.《石刻考工錄》續(xù)補[J].文獻,1991,(3).
[4]官桂銓.《石刻考工錄》補正[J].文獻,1990,(1).
[5]官桂銓.《石刻考工錄》再補[J].文獻,1990,(2).
[6]程章燦.兩種碑刻集中的刻工資料——《石刻考工錄》三補[A].古典文獻研究(第五輯)[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
[7]高青山.三晉石刻大全·臨汾市侯馬市卷[M].太原:三晉出版社,2011.
[8]常書銘.三晉石刻大全·晉平市高平市卷(下)[M].太原:三晉出版社,2011.
[9]李晶明.三晉石刻大全·陽泉市盂縣卷[M].太原:三晉出版社,2010.
[10]高鳳山.三晉石刻大全·大同市靈丘縣卷[M].太原:三晉出版社,2010.
[11]史景怡.三晉石刻大全·晉中市壽陽縣卷[M].太原:三晉出版社,2010.
[12]賈圪堆.三晉石刻大全·長治市長治縣卷[M].太原:三晉出版社,2012.
[13]楊洪.三晉石刻大全·晉中市靈石縣卷[M].太原:三晉出版社,2010.
[14]汪學(xué)文.三晉石刻大全·臨汾市洪洞縣卷(下)[M].太原:三晉出版社,2009.
[15]車國梁.三晉石刻大全·晉城市沁水縣卷[M].太原:三晉出版社,2012.
[16]王兵.三晉石刻大全·晉中市左權(quán)縣卷[M].太原:三晉出版社,2010.
[17]杜天云.三晉石刻大全·長治市沁源縣卷[M].太原:三晉出版社,2011.
[18]任寧虎,郭寶厚.三晉石刻大全·忻州市寧武縣卷[M].太原:三晉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楊全順]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Shanxi Stone Inscription Carved the Album
LI Zhen-guang
(Classical Research Institute,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China )
Abstract:The study of stone inscription is a hotspot in the research of the stone carving, as for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stone inscrip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period of inscription information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shimmering Mr Cheng Zhangcan"the stone inscription study," but the book missing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of shanxi stone inscription is more, the SanJin stone carvings of the publication of the wanted to fill in Shanxi Province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stone inscription provides important material. The author based on the knowledge of the SanJin stone carving of the stone inscription of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o pay wanted to fill.
Key words:the republic of China;Stone carving; Inscription; Wanted to f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