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宇青 安亞靜
(保定日報社,河北 保定 071051)
黨報群工部門作為直接同群眾接觸的專職部門,在解決矛盾、維護穩(wěn)定、促進和諧方面職責重大。面對社會焦點、熱點多元裂變的新形勢,如何做好群眾接訪工作?在不斷增強自身政策水平的同時,必須不懈地堅持做到“四心”,即:耐心,細心,用心,真心。
黨報群工部門工作紛繁復雜,大多數(shù)來訪群眾久被困擾,難免情緒失控。做好群眾接訪工作的第一步,就是真正認識到群眾工作無小事,否則會激變出更大的矛盾,釀成嚴重后果。第二步,本著人文關(guān)懷的精神,尊重來信來訪群眾,不以貌取人,不因言生厭,待群眾如親友。第三步,要順勢化解對方情緒,先消氣降火。只有這樣,群眾才愿意把他們的意見和想法真實、客觀地傾訴出來。2014年9月,易縣農(nóng)民李某到保定日報社反映其兒子曾在少年時被公安部門拘捕,后因證據(jù)不足未予起訴,但由于公安部門的工作疏忽,李某兒子至今留有案底,給他外出打工時帶來諸多不便。李某為此多次找有關(guān)部門反映,但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吹剿麩o耐而又充滿希望的眼神,記者決心幫他把事情調(diào)查清楚。兩位群工記者多方聯(lián)系,又驅(qū)車百公里到易縣調(diào)查走訪,最后查清楚李某兒子的案底確實消除后才返回單位,并及時將這一消息告知李某。這趟“跑腿”雖然麻煩,但在群眾中樹立了報社的形象,贏得了信任。
群眾希望借助媒體的力量解決問題,一方面,反映了群眾對我們的信任,另一方面也說明媒體具有重要的輿論影響力,尤其是黨報。而在現(xiàn)實中,弄清真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面對群眾的來訪,既要有耐心的態(tài)度,又要在交談過程中仔細觀察,去偽存真,并堅持與當事雙方三見面原則,多方求證,竭力挖掘真相。如高陽縣一劉姓老婦到保定日報社反映,她老伴去世后,繼子將家里的土地承包給村里人,并拿走承包費。她為此很生氣,到繼子在保定市區(qū)的家中理論,可繼子不讓她進門,她現(xiàn)在每天睡在繼子家的單元樓門口,她想通過媒體將繼子這種不孝的行為曝光。這件事聽起來很令人氣憤,可記者通過仔細觀察,覺得事情并不像她敘述的那么簡單,于是撥通了她繼子的電話,但遭到粗暴的拒絕。記者沒有灰心,又與老婦的兒媳取得了聯(lián)系。第二天,其兒媳來到編輯部,向記者詳細講述了事情的經(jīng)過,果然與其繼母的說法有很大出入。
在接訪過程中我們還要注意方式方法,根據(jù)不同問題采取不同的解決辦法。第一,處于萌芽階段的問題,及時解決,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需要某些部門配合解決的問題,積極與部門溝通,爭取部門配合,重在解決問題。第三,不管任何問題,都要認真對待,爭取群眾反映的每個問題都能得到反饋。
對于敏感性強、不宜公開見報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通過內(nèi)參的形式,直接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領(lǐng)導傳遞信息。前不久,接連接到群眾投訴電話,反映農(nóng)村幼兒園專項管理落后,存在房舍、食品安全等隱患,記者意識到這是一個大問題,但是在處理上不能簡單的一關(guān)了知,畢竟幼兒園有很大市場需求。經(jīng)過多方調(diào)查,采寫了內(nèi)參《農(nóng)村幼教需求大 有隱患需改進》,上報主管教育的領(lǐng)導。主管領(lǐng)導批示相關(guān)部門加大對學前教育特別是農(nóng)村民辦園的規(guī)范管理。
依靠群眾,歷來是我黨辦報的重要原則。而群眾到群工部門反映情況,正是提供最新鮮、最有價值的一手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渠道。所以,我們要做群眾工作的有心人,既要幫助群眾解決問題,又要按照新聞規(guī)律,從中發(fā)現(xiàn)具有新聞價值的重大題材,寫出有影響力的好作品。
《保定日報》作為地市級黨報,常年設有“呼聲”版面,每周出版一期,整版刊登群眾來信和熱點問題討論,在情感上與讀者共鳴,關(guān)注讀者的喜怒哀樂,深受讀者喜愛。版面圍繞群眾訴求,設置了一系列欄目,如記者調(diào)查、來函照登、讀者建議、讀者論壇等,并根據(jù)形勢需要隨時調(diào)整欄目,由于版面貼近生活、貼近讀者、貼近社會,解決了不少群眾關(guān)心和關(guān)注的社會問題,形成了品牌效應,已成為報紙的名牌版面。
比如,讀者來電話反映自己的身份證號因為和別人重復,無法辦理駕駛證和銀行卡,記者抓住這一線索,懷著高度的責任感,多次和派出所、車管所工作人員及當事人溝通,進行了深入細致的采訪。稿件《身份證重號后遺癥》見報后,引起車管所工作人員的高度重視,最終由車管所牽頭,通過協(xié)商的方式,使他如愿以償考取了駕駛證,困擾當事人兩年多的問題得以解決。此篇稿件分別獲得河北省黨報群工優(yōu)秀新聞作品一等獎和2009年度中國地市報群工優(yōu)秀作品來信類二等獎。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由于緊緊圍繞民生,百姓關(guān)心的就是我們所關(guān)注的,采寫了不少好新聞,《小事為何如此難辦》《妻子患病住院 丈夫不見蹤影》《35輛公交車“無家可歸”》等多篇稿件在全國和省級群工新聞作品評選中獲獎。
真心對待群眾,是做好黨報群工部門接訪工作的根本點,也是做好群眾工作的靈魂所在。報社群工部接觸到的大都是打官司告狀的事情,牽扯面廣,涉及部門多,群工記者飽嘗酸甜苦辣,風風雨雨。常常是讀者一個電話,群工記者就得奔赴垃圾遍地、污水橫流的現(xiàn)場;大雨天氣,排水不暢了,群工記者又會冒雨到達現(xiàn)場;有時采訪甚至要面對多方力量的阻撓,甚至自身安全受到威脅……沒有對群眾的深厚感情和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沒有體察民生疾苦的真心,是放不下這個身段,吃不下這份苦的。
采寫輿論監(jiān)督稿件阻力重重,或態(tài)度冷漠,或如臨大敵。有時記者采訪完成還未回到報社,說情的電話已打到報社。稿件見報后,被批評方反映也千差萬別,有的積極整改,態(tài)度誠懇;有的卻暴跳如雷,雞蛋里面挑骨頭。如《誰解居民煩心事》稿件見報后,被批評的餐館老板幾次跑到報社吵鬧,甚至威脅記者。群工記者都牢記一個宗旨,采寫輿論監(jiān)督稿件目的是解決問題,不因私、不泄憤,而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場上,真心實意地促進問題的解決,維護老百姓的合法權(quán)益。
黨報群眾工作是黨報功能定位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因此必須與主旋律合拍,同時新時期群眾工作面臨新情況、新問題,必須結(jié)合自身的規(guī)律,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只有真正理解群眾工作的重要性,真心為群眾排憂解難,體會群眾的疾苦,才能贏得群眾信賴。只有真正把群眾當朋友,他們才會感受到我們的真心,才會真心地面對我們。真心架起了黨報與群眾溝通的橋梁,提升了報紙的影響力,贏得讀者的尊重,維護了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這正是黨報群工部門的職責和生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