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剝落華飾
        ——從新出王宰墓志看墓志書寫的虛美與隱惡

        2015-01-30 13:39:22復(fù)旦大學(xué)中文系
        中國中古史集刊 2015年0期
        關(guān)鍵詞:墓志

        唐 雯(復(fù)旦大學(xué)中文系)

        剝落華飾
        ——從新出王宰墓志看墓志書寫的虛美與隱惡

        唐 雯(復(fù)旦大學(xué)中文系)

        隨著近年中古墓志的大量出土,學(xué)界對于墓志的關(guān)注與日俱增。這一史傳之外最為大宗的第一手資料,在各個層面上豐滿與完善著中古史的細(xì)節(jié)[1]學(xué)界在此方面關(guān)注甚多,《唐研究》第17卷《中古碑志與社會文化研究專號》,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1年版,集中收錄了最近的一系列體現(xiàn)這一旨趣的論文,可參看。,但同時,其與史傳的出入之處,也形成了對既有的歷史書寫的質(zhì)疑與挑戰(zhàn)。顯然,作為當(dāng)時當(dāng)代的第一手材料,墓志未經(jīng)后人有意地改寫與無意的傳誤,其可靠性相對更高。然而深埋于地下,肇端于記錄亡者身份,標(biāo)記墓葬位置的磚刻柩銘的墓志[2]參見趙超:《古代墓志通論》,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版,第32—47頁。,雖然有其與公眾輿論互動的一面[3]陸揚認(rèn)為,在唐代,墓志是介乎公與私之間的書寫,很多個人感受得以表達(dá)的同時,也存在著與公眾輿論的互動。參見《中古碑志研究的新視野》,《唐研究》第17卷,第4頁。,但首先是作為一種私人化的文體而存在的。由亡者子孫、親友主導(dǎo)撰寫的墓志,承載著“使陵谷變遷,后人可以識其墓處,覘其行詣”[4]朱劍心:《金石學(xué)》,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第175頁。的重大使命,其對志主功業(yè)的敘述難免夸大,而亡者生平種種不便言說之處,則需極力諱飾。因此如何利用墓志,特別是那些敘事與傳世史料有所出入的重要人物的墓志,則需進(jìn)一步評估兩造記載各自的真實性。質(zhì)言之,墓志所敘述的內(nèi)容可以被信任到何等程度,并非是一個無須討論的問題。本文即擬通過對新出唐代后期重要將領(lǐng)王宰的墓志與現(xiàn)存史料的比讀,來對這一問題進(jìn)行觀察與探討。

        王宰,王智興第二子,武宗會昌征討澤路戰(zhàn)役中最重要的將領(lǐng)之一,一生歷忠武、河?xùn)|、河陽諸大鎮(zhèn),官終太子少傅,分司東都。這樣一位重要人物,原本應(yīng)有較為詳細(xì)的傳記,然而由于唐代晚期國史修纂的廢弛,《舊唐書》中僅在其父王智興傳后附了“晏宰,于昆仲間最稱偉器。大中后,歷上黨、太原節(jié)度使,捍回鶻、黨項,屢立邊功”這樣一句話。[1]《舊唐書》卷156《王智興傳》?!缎绿茣窞槠淞碜餍聜鱗2]《新唐書》卷172《王智興傳》附《王宰傳》。,亦僅三百余字,雖然涵蓋了王宰一生大部分重要歷官,但于其生平諸多大事件中的細(xì)節(jié)并未展開。新近出版的《洛陽新獲七朝墓志》中所收錄的王宰墓志,備述其生平行事,恰好彌補了史傳漏略的缺憾。茲錄墓志全文如下:

        大唐故檢校司空太子少傅贈司空太原王公府君墓志銘并序

        中散大夫使持節(jié)汝州諸軍事守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本州防御使柱國賜紫金魚袋馮圖撰

        朝請郎前行太原府參軍李黓書

        公諱宰,字鈞之,太尉公第二子也。太尉公宗系勛烈,備于先志。公生而穎悟,奇表秀發(fā)。方頤燕頜,材武絕倫。彎弓六鈞,馬槊無對,博涉經(jīng)史,尤善篆隸。講武之暇,多集儒士,談議無倦。太尉公器愛焉。年未弱冠,為武寧軍都將,士眾悅服。初,憲宗皇帝掃蕩兇叛,兩河震駭。太尉公握兵上游,忠順許國。長慶中,燕齊魏鎮(zhèn)相次逐帥建長,請命于朝。四境連兵,方勞廟算。太尉公率先忠款,遣公入侍。穆宗皇帝詔曰,諸侯侍子,前古則然,詞約禮卑,益彰義訓(xùn)。始自都將,擢為太子右贊善大夫。未及,遷云麾將軍、右龍武將軍知軍事。寶歷元年,封太原郡開國子,食邑三百戶。二年加侍御史,復(fù)兼御史中丞。文宗皇帝即位,以公勛臣子,有檢操,試以理郡,觀其業(yè)履。大和元年,以銀青光祿大夫兼御史中丞,出為光州刺史,進(jìn)封太原郡開國公,加邑至千戶。為政清慎,弋陽人安之。四年,遷澤州刺史,加邑至二千戶。高平之政,如弋陽之化。尋遷澧州刺史。公為澧州,慈惠顯著。陟課計最,理行第一,澧人至今歌詠之。自是,朝廷推其才實,凡重難之任,議者以公為舉首。七年,征為右龍武軍大將軍、知軍事兼御史中丞。九年,守本官加御史大夫。開成元年,以檢校左散騎常侍,出為鹽州刺史,御史大夫,充本州防御使及諸軍防秋押蕃落等使。于是,天子下詔曰:聞其傾歲,緝綏澧陽,版圖有加戶之功,郡人有詣闕之請。載洽時論,可謂長才,天下愈推為賢侯。善吏五原,撫接雜虜。前后為政者,率皆利其牛羊善馬。因生讎擾。公清約自處,恬怡寡欲,為郡四年,封部清謐。開成四年,遷隴州刺史,充本州防御使。五年,檢校工部尚書,充邠、寧、慶等州節(jié)度觀察等使。在邠州四年,撫戎訓(xùn)俗,法尚寬簡,尺籍倫理,公儲羨溢。會昌三年,武宗皇帝潛運宸算,問罪壺關(guān)。以公勛賢嗣,韜鈐妙密,忠厚可倚,用武之地,推誠付囑。復(fù)檢校工部尚書,充忠武軍節(jié)度、陳許蔡等州觀察等使。其秋,詔以本官兼充河陽行營諸軍攻討使。先是潞帥劉從諫死,其子稹握父眾,求代其位,揚兵四境。武宗赫怒,天討龔行。河陽節(jié)度使王茂元屯兵天井下,連戰(zhàn)不捷,疾悸求解。天井下臨覃懷,勢逼河洛。衣冠士庶,莫不惶駭。奸謀訛言,亟生恟動。詔以公為攻討使,代茂元之任。公拜詔之日,引兵渡河,環(huán)洛居人,室家相賀。師之所歷,秋毫不犯。屯于萬善砦下,賊壘皆哭。天井關(guān)在太行山頂,上寇堞星聯(lián),建瓴之勢,萬夫莫仰。賊恃險憑固,聚食持久,坐待師老,冀緩靈誅。公掩其不備,夜遣馬步都虞侯董佐元、黃頭先鋒將趙峰、赫連權(quán)等引銳師直上太行山巔,夜走七十里,公引大斾繼進(jìn),九戰(zhàn)拔天井關(guān)。賊眾宵潰,驚蹂自投山谷死者不可勝計,殺傷略盡,翊日告捷。武宗大悅,詔加兵部尚書,依前攻討使。天井下臨高平郡,俯視如蟻走塵。炊煙無所逃隱,賊眾游騎,投礫可及。自是狡穴妖巢,不復(fù)自守。明年,諸城盡降,賊稹傳首關(guān)下,公凾獻(xiàn)之,上黨平。詔加紫金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左仆射。全師凱旋于許。平潞之役,公實元勛,謙默自持,未嘗言戰(zhàn)。初,公以陳、許等軍屯天井,石雄以河中等軍屯冀氏。朝廷責(zé)功于二師。公連戰(zhàn)拔天井關(guān),威名大振。賊黨傳劉稹首,先詣公營。詔公引天井軍合冀氏軍入其巢穴。公按軍徐進(jìn),以示不競。功名之際,美同羊祜,策勛未稱,天下賢之。尋以本官兼太原尹,北都留守,御史大夫,充河?xùn)|節(jié)度觀察等使。未幾,加司空,申上公之命。今上即位,念功圖舊,以公北門鎮(zhèn)守,政令修舉,加檢校司徒,鎮(zhèn)守仍舊。公以勛臣舊德,戀深臣子,拜表乞覲。大中三年元正,朝賀在廷,上目而壯之,加光祿大夫,復(fù)歸鎮(zhèn)守。初,公屯兵天井,賊尚稽誅。自春涉夏,軍士飲山泉,寢蒿艾,及秋大疫。太行峻險,運軍多阻。公大散家財數(shù)千萬,躬撫戰(zhàn)士,補卒振旅,辛勤盡瘁,竟清殘孽。朝廷愛其忠力,復(fù)倚圖功。今上初收河隴,西羌別種,屯聚隘險,劫奪行人,抄略運路。上臨軒嘆息,思得統(tǒng)將。臺臣等惶恐,以公名聞,即日,詔以公守本官領(lǐng)河?xùn)|。先差兵士,并沙陁及諸蕃部落子弟等,充招討黨項使,兼指揮振武、天德、靈鹽、邠寧、夏綏、鄜延等州,同討黨項兵馬事。其所詔昭義、易定、河陽、宣武、滄景、陳許、鄭滑、天平、平盧、兗海、浙西、宣歙等道,赴夏州塞門行營,士馬并令權(quán)取公指揮。其屬左右神策、京西、京北諸鎮(zhèn),有控臨黨項處,緩急要兵,掎角相應(yīng)。便行文牒,指使推轂,委重之任,古今無倫。公受命奮發(fā),蓬首即路,引兵進(jìn)戰(zhàn),直入塞門。屬運路阻艱,軍食不繼,數(shù)以饑卒,邀戰(zhàn)不整。朝廷以老師費財,詔省戍卒。復(fù)以公檢校司徒,充河陽三城節(jié)度、懷孟澤等州觀察等使。未幾免鎮(zhèn),以太子少保分司東都。九年秋,檢校司空兼太子少傅,依前分司東都。公襟量弘裕,不以榮悴嬰懷。拜袞登壇,保傅分洛,一推忠順,默無尤違,士類以此多之。十年十月廿三日,寢疾于洛綏福里之私第,薨,享年六十三。天子震悼,罷朝一日,贈司空,賻以布帛。明年二月五日,卜葬于河南府河南縣梓澤鄉(xiāng)張封原,先太尉公之兆次。有子男二十三人,女一十五人。長子弘宗,夔王府司馬。次子懿宗,汝州長史。次子贄,檢校國子祭酒兼侍御史。次子次宗,袁王府參軍。次子吟,檢校太子賓客兼侍御史。次子演宗,江州潯陽縣尉。次子顏,右龍武倉曹參軍。次子虔宗,亳州文學(xué)。次子建宗,懷州參軍。次子彥宗,左司御倉曹參軍。次子澧宗,左司御胄曹參軍。次子嗣宗,左金吾衛(wèi)騎曹參軍。其次曰儒宗、曰颙、曰頒、曰頡、曰頤、曰頻、曰愿、曰顧、曰頊、曰頏、曰頃。咸以貴胄,將登顯仕。用禮檢之操,以孝謹(jǐn)持其祖父業(yè)。女適良士,公出自綺紈,弱冠登崇顯,自幼及貴,不知艱難,而氣不矜豪,慮必深逈,歷官中外,焯有名烈。及為將帥,隆樹勛績。德善一貫,終始可銘。銘曰:王實大姓,自新以垂。兆起卜淮,浚派延枝。江左風(fēng)流,互盛迭衰;皇朝多士,壘慶重熙。太尉材雄,早宣力用。司徒懋德,弈葉增重。公忠激發(fā),雷風(fēng)震動。天寶降神,精誠入夢。條頒澧浦,惠政洽聞。律靜五原,時號能軍。天子求理,公為能吏。天子治戎,公拜彤弓。文武兼任,報政奏功。豈獨才克,公誠有融。蠢爾壺關(guān),逆豎狂猘。所恃者何,天險重閉。盈兇貫毒,蟠氛作沵。蝸結(jié)蛛罹,恬為得計。公振長策,屯師蓄鋭。一夕霆飛, 不容睇。禽驚獸蹙,迎弓盡殪。建旆□,收其勝勢。妖巢夜覆,逆首宵傳。暢轂才逞,一方晏然。帝曰元臣,武振功宣。申命左揆,錫乃勛賢。公拜稽首,非臣□□。天討有罪,臣當(dāng)奉軄。循墻疾走,逃遁莫克。拜詔惟恭。式昭懿德。帝念北門,王業(yè)之基。授以征鉞,總乃如貔。上□之命,載申載馳。天澤就加,公功之宜。羌戎未寧,中軍卜師。壇成禮渥,星高將貴。聯(lián)營盡護,群藩畢寄。將振庸祗,中輟朝□?!酢鹾觾?nèi),辭□東□。孤卿峻袟,以優(yōu)以游。國倚元老,朝傾壯猷。百身徒贖,大運遽流?!酢酢蹉?,爰申□□?!酢酢醮?,天不愸遺。存歿之盛,惟公盈之。慶祉有余,子孫是貽。

        這無疑是一篇正式而堂皇的文字,墓志中的王宰,忠勇仁義,謙遜退讓,十足的高大全形象,但如若比讀傳世文獻(xiàn)中有關(guān)王宰的記錄,卻可以與墓志記載的諸多出入,二者之間的矛盾,折射出的是王宰其人多重的面向。

        1.名諱之疑

        墓志云:“公諱宰,字鈞之,太尉公第二子也。”然而兩《唐書》卻有不同的記載。《舊唐書·王智興傳》:“智興九子,晏平、晏宰、晏皋、晏實、晏恭、晏逸、晏深、晏斌、晏韜,而晏平、晏宰最知名。”《新唐書·王宰傳》:“晏宰后去‘晏’,獨名宰?!?/p>

        據(jù)上引《舊唐書》,王智興諸子皆以“晏”字為排行,其他諸子如晏平等皆以本名行世,何以王宰獨去標(biāo)志排行的“晏”字。可能的原因當(dāng)是王宰的兒子晏實,幼為王智興所愛而“自養(yǎng)之,故名與諸父齒”[1]《新唐書》卷172《王智興傳》附《王晏實傳》。。王宰名去“晏”字,至少在名字上避免了與親生兒子處于同一行輩的尷尬。墓志錄其去“晏”字之后的名諱,雖然合乎情理,但其中亦隱去了志主人生的一個細(xì)節(jié)。

        2.志主父王智興事跡之表述

        墓志云:“初,憲宗皇帝掃蕩兇叛,兩河震駭。太尉公握兵上游,忠順許國。長慶中,燕齊魏鎮(zhèn)相次逐帥建長,請命于朝。四境連兵,方勞廟算。太尉公率先忠款,遣公入侍?!边@段含糊的記述試圖表現(xiàn)出王智興對朝廷的一貫的忠順,但事實是否果然如此呢?

        王智興,少為徐州牙兵。德宗初年,李正己及其子李納增兵徐州,企圖控制江南賦稅運輸之管道[2]《舊唐書》卷124《李正己傳》。,由此欲害刺史李洧。王智興疾行赍表京師求援,德宗因發(fā)朔方軍五千人隨智興解徐州之圍,由是發(fā)跡,并逐漸成為當(dāng)日徐州最重要的將領(lǐng)。[3]《舊唐書》卷156《王智興傳》。元和年間,吳元濟、李師道叛亂,憲宗發(fā)徐州兵平叛,王智興帶兵出征,東征西討,屢立戰(zhàn)功,“賊平,授沂州刺史”[4]同上。,同時也全面掌握了徐州的軍事力量。墓志“握兵上游,忠順許國”的記述基本屬實,雖然其措辭可能會使讀者誤以為王智興此時已成為徐州節(jié)度使。

        王智興真正成為徐州節(jié)度使得益于穆宗初年的河北再次叛亂?!杜f唐書》王智興本傳完整地記述了此事的始末:

        “長慶初,河朔復(fù)亂,征兵進(jìn)討。穆宗素知智興善將,遷檢校左散騎常侍兼御史大夫、充武寧軍節(jié)度副使、河北行營都知兵馬使。初,召智興以徐軍三千渡河,徐之勁卒皆在部下。節(jié)度使崔群慮其旋軍難制,密表請追赴闕,授以他官。事未行,會赦王廷湊,諸道班師。智興先期入境……率歸師斬關(guān)而入,殺軍中異已者十余人,然后詣衙謝群曰:‘此軍情也?!褐窝b赴闕,智興遣兵士援送群家屬。至埇橋,遂掠鹽鐵院緡幣及汴路進(jìn)奉物,商旅貲貨,率十取七八。逐濠州刺史侯弘度,弘度棄城走。朝廷以罷兵,力不能加討,遂授智興檢校工部尚書、徐州刺史、御史大夫,充武寧軍節(jié)度、徐泗濠觀察使?!盵1]《舊唐書》卷156《王智興傳》。

        顯然,王智興是通過兵變掌握了徐州的核心權(quán)力,而朝廷此時已力不能制,只好承認(rèn)既成事實。此事原委,墓志自然絕不可能寫入,但也因此無法堂堂正正地記述王智興成為徐州節(jié)度使的人生高潮,而這正是其整個家族發(fā)跡的起點。有趣的是,墓志所謂“率先忠款”,似乎將王智興與河朔叛亂者置于同一陣營,這一不太妥當(dāng)?shù)拇朕o,卻無意中透露了長慶平叛之際,王智興并非如墓志所希望表現(xiàn)的那樣忠于朝廷。

        3.清約自處的鹽州刺史?

        墓志云:“開成元年,以檢校左散騎常侍,出為鹽州刺史,御史大夫,充本州防御使及諸軍防秋押蕃落等使。于是天子下詔曰:‘聞其傾歲緝綏澧陽,版圖有加戶之功,郡人有詣闕之請。載洽時論,可謂長才,天下愈推為賢侯。善吏五原,撫接雜虜?!昂鬄檎撸式岳渑Q蛏岂R,因生讎擾。公清約自處,恬怡寡欲,為郡四年,封部清謐。”

        墓志中所謂“清約自處”、“封部清謐”,也往往見于其他墓志中對州刺史政績的描述。那么這種表述是套話陳詞,還是符合實際的評價,一般無從判斷,不過幸運的是,王宰出刺鹽州的表現(xiàn),史籍中恰好有相應(yīng)的記載?!缎绿茣ね踉讉鳌贩Q其“除鹽州刺史,持法嚴(yán),人不甚便。”而《冊府元龜》卷671記述更為詳細(xì):“田牟,開成中為隴州刺史,會鹽州刺史王宰好以法臨黨項,羌人不安,以牟寛厚,故命易之?!倍缎绿茣肪?48《田牟傳》則概括為“開成初,鹽州刺史王宰失羌人之和,詔牟代之?!?/p>

        上述三種分別屬于王宰和田牟兩方面的記載都同時指向與墓志相反的方向,那么事實究竟如何,應(yīng)當(dāng)是顯而易見的。

        4.澤潞平叛中的王宰

        王宰一生最重要的功績便是作為主將之一,攻打要求自行擇帥的澤潞鎮(zhèn),并最終降獲叛軍首領(lǐng)劉稹的人頭。墓志對此毫不吝惜筆墨,全文二千七百字,用了將近四分之一的篇幅敘述其事:“會昌三年四月初七,澤潞節(jié)度使劉從諫卒,其侄劉稹自稱留后,上表求節(jié)鉞,希望得到朝廷的正式任命。唐廷詔劉稹護喪歸東都,拒絕了劉稹的要求。劉稹拒命?!盵1]《舊唐書》卷18上《武宗紀(jì)》;《資治通鑒》卷247唐武宗會昌三年條。雙方關(guān)系驟然緊張。

        澤潞五州地處沖要,澤、潞二州雄踞太行之險,捍蔽關(guān)中,邢、洺、磁三州深入河北腹地,居高臨下,控馭河朔,所謂“國之寶地,系在安?!盵2]《李相國論事集》卷3 《論澤潞事宜》曰:“澤潞五州據(jù)山東要害,河北連接,唯此制之,磁、邢、洺三州入其腹內(nèi),國紀(jì)所在,實系安危。”。安史之亂后,唐廷于此設(shè)節(jié)度使,本意正在監(jiān)控河北三鎮(zhèn),防其合縱[3]《新唐書》卷152《李絳傳》:“澤潞據(jù)山東要害,磁、邢、洺三州跨兩河間,可制其合從?!保踔琳J(rèn)為“欲變山東,先擇昭義之帥”[4]《新唐書》卷165《權(quán)德輿傳》。有關(guān)唐廷設(shè)置昭義鎮(zhèn)的原因及過程,參見〔日〕森部分:《關(guān)于藩鎮(zhèn)昭義軍的成立過程》,《中國歷史上的宗教與國家》,雄山閣1994年版;郎潔:《唐中晚期昭義鎮(zhèn)研究》,《隋唐對河北地區(qū)的經(jīng)營與雙方的互動》,中央民族大學(xué)出版社2008年版,第367—377頁。。而在河北方面,澤潞位于太行山東側(cè)的三州亦被其視作眼中釘,一旦與朝廷發(fā)生沖突,必將竭力拔除。[1]在建中二年田悅對抗唐廷之時,唐軍控制了邢、磁二州及臨洺后,田悅稱“邢磁如兩眼,在吾腹中,不可不取”,遂采取了一系列爭奪被占州縣的行動,《資治通鑒》卷226唐德宗建中二年條。所以,當(dāng)澤潞一旦要求行河北故事自行擇帥,即顯示出自立的傾向,不但唐廷以其控制河北的戰(zhàn)略意圖被打破,同樣起到控扼河北作用的河陽節(jié)度防區(qū)[2]《舊唐書》卷110《李光弼傳》載李光弼論防御史思明軍的戰(zhàn)略云:“若移軍河陽,北阻澤潞、三城以抗,勝則擒之,敗則自守,表里相應(yīng),使賊不敢西侵,此則猨臂之勢也?!眲t河陽與澤潞在對河北勢力的防御和控制上互為表里。河北三鎮(zhèn)對此亦極為清楚,在元和九年魏博節(jié)度使田弘正歸順朝廷后,李吉甫為表示朝廷的誠意,將防遏魏博的河陽軍移走,田弘正對此極為欣喜,稱朝廷賜予官位與錢物,皆“未若移河陽軍之為喜”?!顿Y治通鑒》卷239唐憲宗元和九年條。,甚至是東都將直接受到其威脅[3]昭義與東都洛陽間僅有河陽節(jié)度使防區(qū)為緩沖。平澤潞之初,鎮(zhèn)守河陽的王茂元兵力單薄,李德裕憂慮其兵敗,呈狀于武宗云:“茂元兵力寡少,頗似危急,若賊勢更甚,便要退守懷州,非惟損挫威聲,必恐驚動?xùn)|洛。”《李德裕文集校箋》卷15《論河陽事宜狀》,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86頁。又河陽節(jié)度使處澤州天井關(guān)下,無地勢之利,故李德裕懲于此,建議在平澤潞之后將澤州改隸河陽節(jié)度使,使“太行之險不在昭義,而河陽遂為重鎮(zhèn),東都無復(fù)憂矣?!薄顿Y治通鑒》卷247唐武宗會昌三年條。,這是唐廷絕對不能容忍的。會昌三年五月,在討論如何處置劉稹的問題的會議上,武宗與李德裕不顧群臣反對,決意對其進(jìn)行征討。[4]《舊唐書》卷18上《武宗紀(jì)》。五月十三日,武宗下詔討劉稹[5]《資治通鑒》卷247系此事于會昌三年五月辛丑。本月己丑朔,辛丑為十三日。按《唐大詔令集》卷120《討潞州劉稹制》系于會昌三年七月,商務(wù)印書館1959年版,第638頁?!杜f唐書》卷18上《武宗紀(jì)》系于九月。傅璇琮《李德裕年譜》據(jù)《資治通鑒》系于五月,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71頁。按據(jù)《資治通鑒》卷247,本年六月,王茂元已主動與澤州軍士于科斗店交戰(zhàn),故此制不應(yīng)晚于六月。參見王國堯:《李德裕與澤潞之役》,《唐研究》第12卷,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6年版,第494頁。本文論列澤潞之役多參考王國堯文及傅璇琮《李德裕年譜》相關(guān)內(nèi)容,下文不一一注出。,戰(zhàn)爭正式拉開了序幕。同日,武宗命成德節(jié)度使王元逵為澤潞北面招討使,何弘敬為南面招討使,在東北與東南與此前已屯軍昭義軍正南、西北與正西的河陽節(jié)度使王茂元、河?xùn)|節(jié)度使劉沔、河中節(jié)度使陳夷行形成五面夾擊之勢。

        但是戰(zhàn)爭一開始并不順利。河陽節(jié)度使王茂元與澤潞精兵甫一接戰(zhàn),即露頹勢。河陽是戰(zhàn)役攻守的重要據(jù)點,河陽告急,則東都震恐[1]《唐文粹》卷80杜牧《上司徒李相公論兵書》稱河陽之戰(zhàn)若有勝敗則“勢驚洛師”。,形勢對唐廷而言,至為不利。同時成德、魏博雖受朝廷之命承擔(dān)攻打昭義在河北的三州,但遲遲未有行動,故不得不遣李回宣慰。[2]《舊唐書》卷173《李回傳》。八月,唐廷以魏博節(jié)度使何弘敬仍懷兩端,按兵不動,遣時任忠武節(jié)度使的王宰長趨魏博,直抵磁州,聲言支援何弘敬。[3]《資治通鑒》卷247唐武宗會昌三年條,《李德裕文集校箋》卷15《論陳許兵馬狀》,第285頁。至此戰(zhàn)役進(jìn)入了新的階段,而王宰也由此登上了這一幕歷史劇的前臺,并在其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墓志對此事的記載毫不吝嗇筆墨,差不多四分之一的篇幅都刻意渲染了王宰在此役中的功績。

        墓志云:“河陽節(jié)度使王茂元屯兵天井下,連戰(zhàn)不捷,疾悸求解。天井下臨覃懷,勢逼河洛。衣冠士庶,莫不惶駭。奸謀訛言,亟生恟動。詔以公為攻討使,代茂元之任。公拜詔之日,引兵渡河,環(huán)洛居人,室家相賀。師之所歷,秋毫不犯。屯于萬善砦下,賊壘皆哭?!贝斯?jié)所記便是王宰兵指魏博,成功逼迫何弘敬出兵磁州之后,轉(zhuǎn)而馳援力已不支的王茂元之事。

        河陽軍自六月與澤潞兵交戰(zhàn)始即始終處于下風(fēng),至八月終于敗于科斗寨,大將馬繼被擒。澤路大將薛茂卿隨即又率兵對河陽軍駐地萬善寨發(fā)起持續(xù)的猛攻,“執(zhí)四將,火十七柵”[4]《新唐書》卷214《劉稹傳》。。而節(jié)度使王茂元又在軍中發(fā)病,河陽岌岌可危。此時制置全局的李德裕立即令開赴磁州的王宰軍團馳援轉(zhuǎn)頭河陽。墓志所謂“連戰(zhàn)不捷”,確系實情,而增兵河陽,洛陽可免危情,所謂“環(huán)洛居人,室家相賀”,雖系夸飾,亦在情理之中。然而所謂“師之所歷,秋毫不犯”,卻很可能并非事實。

        王宰軍至唐軍屯駐的萬善城寨后不久,王茂元即去世,河陽節(jié)度使空缺,此時已被任命為河陽行營攻討使的王宰本應(yīng)是節(jié)度使的當(dāng)然人選。然而王宰并未就此兼領(lǐng)河陽,李德裕進(jìn)上武宗的奏折中道出了他對王宰的顧慮:“王宰止可令以忠武節(jié)度使將萬善營兵,不可使兼領(lǐng)河陽,恐其不愛河陽州縣,恣為侵?jǐn)_。”[1]《資治通鑒》卷247唐武宗會昌三年條。李德裕何以有此顧慮?《資治通鑒》的另一段記載或許在一定程度上解答這一問題。會昌四年正月,河?xùn)|節(jié)度使都將楊弁趁河?xùn)|軍主力皆開赴榆社前線之際,于太原城中作亂。唐廷決心征討,“河?xùn)|兵戍榆社者聞朝廷令客軍取太原,恐妻孥為所屠滅,乃擁監(jiān)軍呂義忠自取太原”[2]《資治通鑒》卷247唐武宗會昌四年條。。從此節(jié)記載來看,客軍至他鎮(zhèn)作戰(zhàn),顯然對當(dāng)?shù)責(zé)o所愛惜,搶掠屠殺似乎是題中應(yīng)有之義。墓志雖然刻意強調(diào)王宰“師之所歷,秋毫不犯”,然而對照著李德裕的奏文和《資治通鑒》的記載,頗有些此地?zé)o銀的反諷意味。

        王宰既為河陽行營攻討使,其任務(wù)是拿下澤潞的南面門戶天井關(guān),繼而攻克澤州,直搗劉稹巢穴。王宰最終的確勝利完成了任務(wù)。墓志對王宰攻克天井關(guān)一事濃墨重彩,大加鋪陳:“天井關(guān)在太行山頂上,寇堞星聯(lián),建瓴之勢,萬夫莫仰。賊恃險憑固,聚食持久,坐待師老,冀緩靈誅。公掩其不偹,夜遣馬步都虞侯董佐元、黃頭先鋒將趙峰、赫連權(quán)等引銳師直上太行山巔。夜走七十里,公引大斾繼進(jìn)。九戰(zhàn)拔天井關(guān),賊眾宵潰,驚蹂自投山谷死者不可勝計。殺傷略盡,翊日告捷?!睆哪怪緛砜?,澤潞軍隊堅壁固守,欲“坐待師老”,而王宰趁其不備,偷襲成功,經(jīng)歷艱苦的戰(zhàn)斗之后終于奪取了天井關(guān)。但墓志所言是否是盡是事實,或事實的全部,史籍的記載提供了此一事件的另一個面向。

        自會昌三年九月王茂元去世,王宰代為河陽行營攻討使,至十二月王宰進(jìn)攻天井關(guān)[1]此處系年皆據(jù)《資治通鑒》,分別見《資治通鑒》卷247唐武宗會昌三年條。,時間已經(jīng)過去三個月。果然是澤潞方面在“坐待師老”么?如果看一下《資治通鑒》的記載,一切都可明了:“(九月)庚戌,以石雄代李彥佐為晉絳行營節(jié)度使,令自冀氏取潞州,仍分兵屯翼城,以備侵軼……石雄代李彥佐之明日,即引兵踰烏嶺,破五寨,殺獲千計。時王宰軍萬善、劉沔軍石會,皆顧望未進(jìn),上得雄捷書喜甚?!盵2]《資治通鑒》卷247唐武宗會昌三年條?!杜f唐書》卷161《石雄傳》所載與此略同,應(yīng)即《資治通鑒》史源,以《資治通鑒》敘事明晰,故取之。事實上,天井關(guān)戰(zhàn)役的打響,還是因為澤潞方面駐守的大將薛茂卿企圖投降唐廷,與王宰通謀攻寨的結(jié)果。薛茂卿即本年八月與王茂元交戰(zhàn)時攻破科斗寨的澤潞大將。他一心以為自己攻破科斗寨,立下戰(zhàn)功,理當(dāng)受賞,不料劉稹的目的只希望朝廷承認(rèn)他節(jié)度使的地位,因此認(rèn)為薛茂卿“多殺官軍,激怒朝廷”,反而不利于他得到朝廷的承認(rèn),“由是無賞”。失望的薛茂卿心壞怨恨,遂“密與王宰同謀”。于是王宰引兵攻天井關(guān),結(jié)束了其長達(dá)三個月的顧望。[3]《資治通鑒》卷247唐武宗會昌三年條。

        由于攻守雙方已有秘密協(xié)議,故薛茂卿“小戰(zhàn),遽引兵走,宰遂克天井關(guān),守之關(guān)東西寨,聞茂卿不守皆退走,宰遂焚大小箕村”[4]同上。。天井關(guān)戰(zhàn)役至此結(jié)束,薛茂卿退入澤州,遣人密召王宰進(jìn)攻澤州,王宰猶疑未進(jìn)。事情很快泄露,劉稹遂誘使薛茂卿至潞州,誅殺之,以兵馬使劉公直代薛茂卿。王宰此時方進(jìn)攻澤州,與劉公直遭遇,戰(zhàn)不利,天井關(guān)失守。七天后,王宰再次對劉公直軍發(fā)動進(jìn)攻,大破之,重新奪取了天井關(guān)。[1]上節(jié)所述皆據(jù)《資治通鑒》卷247唐武宗會昌三年條。王宰收天井關(guān)事見《舊唐書》卷18上《武宗紀(jì)》及《舊唐書》卷161《石雄傳》。

        墓志在敘寫王宰奪取天井關(guān)后即寫到了戰(zhàn)事的結(jié)果:“明年,諸城盡降,賊稹傳首關(guān)下,公凾獻(xiàn)之,上黨平?!睆母鞣N史籍的記載來看,澤潞之戰(zhàn)的確是以劉稹部下刺殺劉稹,降于王宰而告終的,王宰受降,傳劉稹首于長安,墓志稱“平潞之役,公實元勛”,或有夸飾,但并不失當(dāng)。但奇怪的是作為河陽行營攻討使的王宰在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卻并未順理成章地成為河陽節(jié)度使,而是移鎮(zhèn)至河?xùn)|。河陽控扼河北、屏蔽東都,戰(zhàn)略地位極其重要,而澤潞平定后,更將澤州割隸河陽,由此“太行之險不在昭義”[2]《資治通鑒》卷247唐武宗會昌三年條。,其地位進(jìn)一步加強,而河?xùn)|的重要性則遠(yuǎn)不若河陽。平定澤潞后出鎮(zhèn)河陽的是李德裕的愛將石雄,表明了朝廷不愿意將這一戰(zhàn)略要地交付王宰,換言之,朝廷并不信任王宰。[3]參見王國堯:《李德裕與澤潞之役》,第502頁。何以有這樣的結(jié)果,原因或許有很多,但王宰在攻克天井關(guān)后的表現(xiàn)無疑加重了朝廷對王宰的不信任。

        正如墓志所言,“天井關(guān)在太行山頂上,寇堞星聯(lián),建瓴之勢,萬夫莫仰”,天井關(guān)既克,唐軍遂“下臨高平郡,俯視如蟻走塵。炊煙無所逃隱,賊眾游騎投礫可及。自是狡穴妖巢,不復(fù)自守”。在占盡地理優(yōu)勢的情況下,王宰并沒有貫徹李德裕制定的作戰(zhàn)計劃[4]《資治通鑒》卷247:“李德裕言于上曰:‘今請賜諸軍詔旨,令王元逵取邢州,何弘敬取洺州,王茂元取澤州,李彥佐、劉沔取潞州。’”,繼續(xù)進(jìn)攻澤州,而是在原地屯駐下來,直到戰(zhàn)爭結(jié)束,澤州都一直在澤潞大將劉公直控制下。[1]《資治通鑒》卷248:“(郭誼)乃函稹首遣使奉表及書降于王宰。(劉?。┦走^澤州,劉公直舉營慟哭,亦降于宰?!?/p>

        會昌四年的正月,王宰又上奏接到劉稹乞降的表章,希望朝廷能夠加以考慮。此時太原楊弁方亂,朝議洶洶,認(rèn)為兩處用兵,朝廷力不能支。[2]《資治通鑒》卷247唐武宗會昌四年條。而這一切反而刺激了武宗與李德裕將戰(zhàn)斗進(jìn)行到底的決心。李德裕在給武宗的上表中對王宰受劉稹降表之事大加斥責(zé):“右臣適見度支報狀王宰巳似納其情款。發(fā)使之時,不以先聞,便受表章,欲自擅招撫之功。昔韓信破田榮,李靖擒頡利,皆是納降之后潛兵掩襲。只可令王宰失信,豈得損朝廷武威?建立奇功,實在今日?!蓖瑫r遣使“密諭石雄,若王宰巳納劉稹,即石雄無功可紀(jì)”[3]《李德裕文集校箋》卷17《論劉稹狀》,第324頁。,令石雄抓住立功機會,無使王宰占先。

        二月,王宰仍舊按兵不動。李德裕又言于上曰:“王宰久應(yīng)取澤州,今已遷延兩月。蓋宰與石雄素不相葉,今得澤州距上黨猶二百里,而石雄所屯距上黨才百五十里,宰恐攻澤州綴昭義大軍,而雄得乘虛入上黨,獨有其功耳。又宰生子晏實,其父智興愛而子之,晏實今為磁州刺史,為劉稹所質(zhì)。宰之顧望不敢進(jìn),或為此也?!盵4]《資治通鑒》卷247唐武宗會昌四年條。武宗遂命李德裕草詔促王宰其進(jìn)兵。但王宰似乎并未有所行動。

        不久李德裕又請求任命劉沔為河陽節(jié)度使,他在上奏中強烈表達(dá)了對王宰的不信任:“事固有激發(fā)而成功者。陛下命王宰趣磁州,而何弘敬出師;遣客軍討太原,而戍兵先取楊弁。今王宰久不進(jìn)軍,請徙劉沔鎮(zhèn)河陽,仍令以義成精兵二千直抵萬善,處宰肘腋之下。若宰識朝廷此意,必不敢淹留。若宰進(jìn)軍,沔以重兵在南,聲勢亦壯?!蔽渥诹⒖掏饬死畹略5纳献?,數(shù)日之后,劉沔即遷任河陽節(jié)度使。[1]《資治通鑒》卷247唐武宗會昌四年條。緊接著武宗又下詔王宰,言辭中充滿了譴責(zé),甚至對其發(fā)出了就地免職的警告:“卿初取天井,大振威聲,皆謂計日而取澤州,指期而禽劉稹。頓兵危阪,已涉二時,日費殆過于千金,途隘有逾于九折。士不宿飽,人已告老。在朝公卿,繼陳讜論,皆云卿血屬,質(zhì)在賊中。……若慮危害晏實,未忍急攻,但卿披誠,朕必深恕,即當(dāng)與卿移鎮(zhèn),必使兩全。”[2]《李德裕文集校箋》卷7《賜王宰昭意》,第117頁。

        三月初一,李德裕奏請讓李回至王宰、石雄軍中宣慰,敦促二將進(jìn)軍。[3]《李德裕文集校箋》卷16《請遣制使至天井冀氏宣慰狀》,第298頁,文末注云“會昌四年三月一日”。武宗再次下詔,責(zé)備王宰遷延不進(jìn):“今賊在網(wǎng)羅,只守巢穴,廣立虛柵,多設(shè)疑兵,蓋謂自防,豈暇侵軼?且欲偷安歲月,以老王師。卿分兵相守,果中奸計。況卿已得天井,尋扼咽喉,游刃其間,更何顧慮?!盵4]《李德裕文集校箋》卷7《賜王宰詔意》,第119頁。

        在這樣屢次三番的敦促下,四月,王宰方才開始進(jìn)攻澤州[5]《資治通鑒》卷247唐武宗會昌四年條。,但直到八月劉稹被殺,澤潞平定之時,澤州仍未被攻下。

        從武宗詔中所謂“在朝公卿,繼陳讜論,皆云卿血屬,質(zhì)在賊中”之語來看,王宰屯兵天井,遷延不進(jìn),朝野上下應(yīng)該多有議論,而武宗與李德裕對他的不滿與譴責(zé),當(dāng)時也并非什么秘密。墓志雖然本質(zhì)上屬于私人化的文體,但考慮到其在完成后流傳于世的可能,對于有些影響重大的負(fù)面事件亦不能完全置之不論,然而如何表述,既可點到,又不掃喪家顏面,維護志主形象,其中大有學(xué)問。王宰墓志則在敘述完其在平澤潞戰(zhàn)役中的功績之后,以“平潞之役,公實元勛,謙默自持,未嘗言戰(zhàn)”這樣一句模糊,甚至略帶褒揚的話對這一問題作了含糊的表述。

        墓志又云“初,公以陳、許等軍屯天井,石雄以河中等軍屯冀氏。朝廷責(zé)功于二師。公連戰(zhàn)拔天井關(guān),威名大振。賊黨傳劉稹首,先詣公營。詔公引天井軍合冀氏軍入其巢穴。公按軍徐進(jìn),以示不競,功名之際,美同羊祜,策勛未稱,天下賢之?!蓖踉姿嘏c石雄不合,當(dāng)二人同時受詔直搗敵人巢穴之時,王宰是否果然如墓志所言,為顯示不汲汲于功名而特地“按軍徐進(jìn)”呢?至少傳世文獻(xiàn)的記載并非如此。郭誼斬劉稹首降于王宰后,武宗以此前潞州有“石雄七千人至矣”的謠言,故特命石雄率七千人入潞州以應(yīng)謠言[1]《舊唐書》卷161《石雄傳》。,同時亦命王宰進(jìn)軍,旨在捉拿郭誼及其黨羽[2]《李德裕文集校箋》卷6《賜潞州軍人敕書意》,第94頁。。然而詔下兩天后[3]按《資治通鑒》卷247系詔石雄以七千人入潞州在八月丙申,《舊唐書》卷18上《武宗紀(jì)》系王宰押送劉稹首級及其部下赴京于八月戊戌。本年八月辛巳朔,丙申為十六日,戊戌為十八日,而《賜潞州軍人敕書意》末所注日期亦是八月十六日。則武宗詔王宰與石雄共同進(jìn)軍之后兩天,王宰已出發(fā)赴京。,王宰卻“傳稹首,與大將郭誼等一百五十人露布獻(xiàn)于京師?!盵4]《舊唐書》卷18上《武宗紀(jì)》。而據(jù)墓志,王宰“按軍徐進(jìn)”的結(jié)果很可能并未抵達(dá)潞州,石雄則應(yīng)遵照武宗旨意“徑馳潞州,降誼,盡擒其黨與”。[5]《冊府元龜》卷359。但是最終將劉稹首級與郭誼等人送至京師的卻是王宰。獻(xiàn)俘京師,無疑是展示戰(zhàn)功最好的方式,也是出生入死的將領(lǐng)最輝煌的時刻之一。郭誼最初選擇了王宰作為投降對象,由王宰押送俘虜入京,亦合情理。但顯然此時,王宰并未對石雄表現(xiàn)出墓志所謂的“不競”,而是緊緊抓住了進(jìn)京露臉的機會。在討平澤潞之后,王宰對于石雄在戰(zhàn)役中的“始卒之功”心有所忌,“及李德裕罷相,宰黨排擯雄罷鎮(zhèn)”,而全然不顧石雄曾“以轅門子弟善禮之”??梢娔怪舅^“功名之際,美同羊祜”,并非事實。

        5.拜表乞覲的背后

        墓志云:“公以勛臣舊德,戀深臣子,拜表乞覲。大中三年元正,朝賀在廷,上目而壯之,加光祿大夫,復(fù)歸鎮(zhèn)守?!?/p>

        自會昌四年九月,澤潞戰(zhàn)役結(jié)束之后,王宰被任命為河?xùn)|節(jié)度使,至大中三年正月,王宰已在這一位置上呆了將近五年,為何此時忽然想起“拜表乞覲”。傳世史籍告訴我們,這一次王宰入朝的目的實際上是求官來的。《新唐書》卷182《周墀傳》云:“河?xùn)|節(jié)度使王宰重賂權(quán)幸,求同平章事,領(lǐng)宣武。墀言:天下大鎮(zhèn)如并、汴者才幾,宰之求何可厭。宣宗納之?!盵1]《新唐書》卷182《周墀傳》?!顿Y治通鑒》卷248唐宣宗大中三年條略同。墓志的書寫中完全隱去了其赴京朝覲的真實意圖,也隱去了以周墀為代表的朝議對他的評價和他最終失望而歸的結(jié)果,而代之以“拜表乞覲”、“上目而壯之”這樣正面的表達(dá),更特別點出此次朝覲所獲得的加官,將王宰人生中的一次失敗經(jīng)歷包裝美化得天衣無縫,若非史籍偶然的記載,真相將永遠(yuǎn)湮沒無聞。

        從以上王宰墓志與傳世文獻(xiàn)所做的比讀來看,同一事件,墓志與傳世文獻(xiàn)的記載多有不同,相比之下,墓志私人化的立場決定了傳世文獻(xiàn)的記載應(yīng)更接近與歷史的真相。而從墓志的撰寫人馮圖來看,此人撰寫墓志時為汝州刺史,后數(shù)年入為中書舍人[2]《東觀奏記》,中華書局1994年版,第134頁。,從現(xiàn)有材料似乎看不出其與王宰的淵源。馮圖之所以為王宰撰寫墓志,很可

        能僅僅是王家慕其文名而延請作文,而非是出于親屬或門生故吏的情感因素與道義責(zé)任,而其所撰墓志對王宰一生事跡的表述尚多有諱飾,這提示筆者,作為私人化文體的墓志,其記述中雖然可能保存有傳世文獻(xiàn),特別是具有官方立場的史書中被刻意刪落、隱去的材料,但是其立場決定了對于志主的敘述與評價中必然充滿了另一層面的諱飾。這雖然是一個常識,但由于墓志與傳世文獻(xiàn)很少能作一一對應(yīng)的比勘,更不易有兩造互相矛盾的記述與評判,因此很難衡量墓志在多大程度上對志主的生平行事進(jìn)行了藝術(shù)加工,也很難判斷墓志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信任與利用。而在王宰墓志中,墓志的記述與史籍記載之間的出入恰恰形成了羅生門的效果,可以看到不同立場的雙方對歷史事件各自的表述,也為理解不同層次、不同立場的史料提供了一個生動的實例。

        猜你喜歡
        墓志
        五代墓志所見遼代史料考
        遼耶律公迪墓志考
        遼代《韓德讓墓志》疏解
        南陽出土兩方唐代墓志
        遼《楊從顯墓志》補考
        遼代《耶律弘禮墓志》考釋
        從《賈養(yǎng)材墓志》觀明末之二三事
        金《張岐墓志》考釋
        遼《馮從順墓志》考釋
        遼代《馬審章墓志》考釋
        国产伦精品免编号公布| 久草视频在线播放免费| 女女同女同一区二区三区| 99在线精品免费视频| 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m553麻豆| 欧美在线日韩| 日韩人妖一区二区三区| 极品人妻少妇av免费久久 | 欧美精品人人做人人爱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专区一| 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一级一片内射视频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第二页| 精品国产网红福利在线观看| 综合久久青青草免费观看视频| 蜜桃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成人涩涩涩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AV无码免费专区| 国产激情免费观看视频| 大地资源网在线观看免费官网| 丰满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网址| 夜色视频在线观看麻豆|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一本大道色婷婷在线| 亚洲av中文aⅴ无码av不卡| 日产一区日产2区日产| 18黑白丝水手服自慰喷水网站| av在线色| 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成av人片女在线观看| 国产av精国产传媒|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电影| 男女激情视频网站在线| 中文字幕日韩人妻不卡一区| 国产午夜在线观看视频播放| 人妻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 | 日本老熟妇乱| 国产精品偷伦免费观看的| 91国产熟女自拍视频|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