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禮金 周文 徐岸
供銷合作社發(fā)展農村電子商務離不開農村各類經營服務實體網點,特別是要以與農民群眾接觸最緊密的村級綜合服務社為支撐,要充分發(fā)揮村級綜合服務社在農村電子商務中的基礎作用。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農業(yè)信息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3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決定》要求“加快發(fā)展供銷合作社電子商務”。當前,湖北省黃岡市電子商務發(fā)展迅猛,全年有望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500億元,網絡零售交易額50億元。中小企業(yè)電子商務應用普及率超過50%,規(guī)模以上企業(yè)電子商務應用普及率60%以上。由此看來,供銷合作社發(fā)展農村電子商務離不開農村各類經營服務實體網點,特別是要以與農民群眾接觸最緊密的村級綜合服務社為支撐,要充分發(fā)揮村級綜合服務社在農村電子商務中的基礎作用。
2009年以來,黃岡市累計創(chuàng)建村級綜合服務社2422家,覆蓋全市行政村的56%,服務本村及周邊群眾近350萬人。2013—2014年,黃岡市社對村級綜合服務社進行信息化提檔升級,通過湖北省財政的資金支持和省供銷合作社裕農電子商務公司配置電腦POS收銀機,提供網上購物、代繳代扣等信息化服務,讓農民群眾享受城里人一樣的便捷生活。主要服務項目包括日用消費品、農資經營;農副產品收購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金融、通訊、郵政、農村社保、網購、招生和福彩等代理性服務;農資價格、天氣預報、科技信息、農技簡報等公益性服務,已形成經營性服務功能充分發(fā)揮、代理性和公益性服務作用不斷增強的農村公共服務平臺。
供銷合作社農村電子商務就是以電子商務企業(yè)為主體、以電子商務運營中心為依托、以農產品電子商務為重點、以農業(yè)社會化服務和物流配送體系為支撐的具有供銷合作社特色的電子商務經營服務體系。如今,遍布各地的村級綜合服務社是貼近農村、服務農民的實體終端,能為發(fā)展供銷合作社農村電子商務提供基礎平臺,發(fā)揮工業(yè)品下鄉(xiāng)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作用。通過資源整合、資金扶持和技術支持等辦法,加快電子商務與村級綜合服務社融合,使供銷合作社傳統經營服務取得實質性突破,在服務城鄉(xiāng)流通、促進消費擴大和升級、帶動就業(yè)等方面能力將顯著提升,供銷合作社將成為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發(fā)展的重要力量。今年1月15日,黃岡市社與湖北大別山寶農產品開發(fā)有限公司在英山縣正式簽定合作協議,全面推動農產品對外推介、電商一體化等多方面合作,共同推進大別山特色農副產品展示展銷,助推產業(yè)發(fā)展。目前,黃岡市社正在籌建大別山寶農副產品深加工基地,依托農村綜合服務社收購和銷售農副產品。
2013年以來,湖北省社裕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通過資金補助和技術支持等手段,免費幫助村級綜合服務社搭建了電商平臺——裕農網。據統計,去年,黃岡市村級綜合服務社通過裕農網線上代理服務,交易額達6560萬元,是建平臺前的3倍多,為改變農民消費方式和活躍農村經濟起到積極作用。同時,各地積極爭取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推動農村電商建設。羅田縣政府拿出300萬元財政資金,扶持本地電商龍頭企業(yè),引進浙江“趕街網”入駐羅田,建起了“縣級運營中心+物流中轉倉+村級電商服務站”為模式的“趕街”電子商務公司,成為華中地區(qū)第一家縣域電子商務公共服務機構。截至目前,該縣有電子商務企業(yè)和個人網店362家,從業(yè)人員668人,物流快遞企業(yè)28家,年收發(fā)物流快遞210萬件,網絡平臺年銷售收入過億元。4月21日,省社主任趙東風陪同省委副書記張昌爾到羅田縣調研農村電子商務發(fā)展情況,實地察看了羅田供銷石井頭村綜合服務社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現場觀看和了解了“趕街網”運營模式,對羅田依托供銷合作社村級綜合服務社,聯合發(fā)展農村電商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已印發(fā)《關于加快推進電子商務發(fā)展的意見》和《縣級供銷合作社發(fā)展電子商務實施方案》,將電子商務示范縣創(chuàng)建作為加快供銷合作社電子商務發(fā)展的重要抓手,積極創(chuàng)新體制機制和發(fā)展模式,通過典型引路,示范帶動縣級社大力發(fā)展農村電子商務。目前,麻城市政府支持供銷合作社與中國供銷農產品批發(fā)市場控股有限公司聯合發(fā)展農村電商,已投資8500萬元,搭建了“鄉(xiāng)貨”新農村電子商務服務平臺。紅安、英山和武穴等縣級社也積極申報試點縣,開展農村電子商務建設。
筑牢實體性經營服務基礎。加大“新網工程”建設力度,加快覆蓋面更廣、輻射能力更強的集農資和日用消費品經營、農副產品收購、再生資源回收于一體的村級綜合服務社規(guī)范化建設,鞏固其基礎性地位。大力發(fā)展農村社區(qū)綜合服務社(中心),積極推進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和各類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應用電子商務。
加快培育電子商務市場主體。要以縣(市)為單位,依據自身條件,整合相關資源,培育推動本地區(qū)電子商務發(fā)展的市場主體,具體負責建設電子商務運營服務中心,組織本地資源與總社全國性電商平臺對接。條件成熟的供銷合作社要依托運營中心,積極發(fā)起成立電子商務協會。
信息化改造基層經營服務網點。對基層經營服務網點進行信息化改造,使之具備開展電子商務的基本條件,充實經營服務內容,在提供日用品選購、農資代銷等傳統服務的基礎上,拓展網上代買農機具,網上代售代收土特產品,網上繳費、車票預訂、旅游、保險和快遞代理等服務功能。
建設物流配送網絡。有效整合和改造供銷合作社各類倉儲、物流設施,建設縣域物流配送中心、倉儲中心等物流基礎設施,構建起由省、市、縣到村的商品物流配送體系,有效對接第三方物流企業(yè),承接起到村的物流配送任務。
培育電子商務實用人才隊伍。加強專業(yè)人才引進和隊伍建設,調動系統內外各類教育和培訓資源,創(chuàng)新培訓方式,注重學用結合,落實社會保障,造就一批適合市場競爭的電商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