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志剛
“腐敗分子不論逃到天涯海角,都一定要將其繩之以法?!边@是外交部發(fā)言人華春瑩10月20日說的。2014年以來,打擊外逃貪官工作被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7月22日,公安部一場代號為“獵狐2014”旨在緝捕外逃經濟犯罪嫌疑人的專項行動正式啟動,這被視為中共密集反腐動作的最新舉措,其用意十分明顯:在痛打國內貪官的同時,開抓已經外逃海外的“脫網之狐”,從而進一步形成反腐合圍之勢。
據新華社北京12月4日電“獵狐2014”專項行動開展135天以來,先后從60個國家和地區(qū)抓獲外逃經濟犯罪人員428名。其中涉案金額千萬元以上的141名,逃往境外超過10年的32名。共有231人主動報案自首,占全部緝捕數(shù)的54%。
中紀委牽頭破局
事實上,中國的海外追逃很早就已經開始。自從有職務犯罪嫌疑人出現(xiàn)外逃,中國政府對他們的緝捕就沒有停止過。
1998年,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成立,追逃一直是其任務之一。由于負責海外追逃的權力分散在紀委、檢察和公安機關,同時還涉及國安、外交、銀行、海關等機構,受此多頭權力架構掣肘,追逃總是各自為戰(zhàn),結果不甚理想。
此次海外追逃,中紀委處于核心位置并發(fā)揮主導作用。對于中紀委主管的案件,由中紀委負責牽頭、外交部引渡、司法部負責提供司法協(xié)作、公安部負責人員押送,而在相應需要的環(huán)節(jié),最高法和最高檢也會介入。
今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在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強調,“要加大國際追逃追贓力度,決不讓腐敗分子逍遙法外,給妄圖外逃的腐敗分子以震懾?!?/p>
3月,中紀委內部機構調整,外事局與預防腐敗室整合為國際合作局,該局具有組織查辦案件的職能,意味著中紀委明確了加強國際合作的對外反腐追逃思路,加強海外追逃追贓力量。
5月,中紀委專門召開中央國家機關有關部門國際追逃追贓工作座談會,最高法、最高檢、外交部、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央行等8個以上的相關部門參會,這是中央相關部門首次以座談會形式,就國際追逃追贓工作進行協(xié)商和交流。
此次層級之高,規(guī)模之大,前所未有,打破了以往打擊外逃貪官各自為戰(zhàn)的局面。由于中紀委的強力協(xié)調與督辦,在海外追逃的同時,從去年也加大了對官員出境的管控。北京市進出境管理處袁姓退休官員告訴記者,出入境管理部門掌握處級以上干部申領因私護照的數(shù)據和名單,凡辦理過因私護照均有備案,加之數(shù)據系統(tǒng)聯(lián)網,官員出境已非易事。
除此之外,針對“裸官”,中共中央也出臺了明確的規(guī)定,對配偶已移居國(境)外,或者沒有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國(境)外的,不得列入考察對象。這意味著一旦被確認為“裸官”,仕途基本無望。此舉被認為是目前中央層面治理“裸官”最嚴厲之舉。
反腐的跨境行動
北美歷來被視為外逃天堂,貪官外逃目的地首選美國,海外追逃無法繞開美國。美國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犯罪嫌疑人逃避法律制裁的頭號目的地,有逾150名經濟犯罪嫌疑人目前仍在逃美國,其中許多牽涉腐敗犯罪。
10月29日,在滿白日的獵戶行動成果豐碩的同時,外交部王毅部長在藍廳論壇上也提到了有關國際反腐合作的好消息。他表示,本次APEC會議預期取得的100多項成果中,其中一個就是關于反腐的宣言。他呼吁國際社會在追逃、追贓方面對中國給予支持。
曾經,中國貪官及不法商人外逃后經常讓中國方面顯得束手無策,這種情況甚至發(fā)生在國外警方已經將他們捉拿的情況下。雙方沒有引渡協(xié)議是一種理由,談引渡協(xié)議時因為涉及到經濟犯罪該不該適用死刑而引起爭議又是一種理由。曾經的賴昌星就是一個例子。因為中加雙方沒有簽引渡協(xié)議,加拿大只能用《移民法》上的遣返程序送走逃犯。這個程序過程極為漫長,賴昌星就在這個遣返程序中不斷上訴,而得以滯留加拿大10年。但涉及到協(xié)商引渡協(xié)議時,對方又拋出如何保證嫌犯不判死刑的問題,于是就陷入了無解之地。
當然,從某些程度上來說,上述的內容都是“文字游戲”。在任何時候,國際反腐合作都只是單純的“道義問題”,其深處還是藏著國家利益的博弈。就如同國際關系理論一樣,現(xiàn)實主義永遠是基礎。
如此多的貪官與經濟犯罪者逍遙海外,一方面是被外部反華勢力作為棋子,與中國交換某些利益。而曾經中國也因為實力不足而在此問題上多受阻撓。當然,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國內的腐敗勢力并不希望他們回國,否則將“東窗事發(fā)”。
然而,隨著中國實力的不斷增強,中國的話語權和國際規(guī)則的制定權也在上升,國際反腐合作的局面正逐漸樂觀。今年6月間,中美兩國就《美國海外賬戶稅收合規(guī)法案》的實施達成一項初步協(xié)議。該協(xié)議的核心是兩國互通公民海外個人賬戶信息。觀察家們認為,此項協(xié)議對中國正在進行的反腐提供了數(shù)據支持。除了這次的APEC反腐宣言,我國已利用《聯(lián)合國反腐敗公約》平臺開展追逃追贓國際合作取得積極進展。截至今年7月底,我國已與51個國家簽訂含有刑事司法協(xié)助內容的條約,與38個國家簽訂了引渡條約。
10月20日,澳大利亞報道說,澳警方同意協(xié)助中國引渡逃到澳大利亞的中國貪腐官員,并協(xié)助查封他們的資產。作為中國經濟犯罪嫌疑人最熱衷的三大躲避制裁的目的地之一,澳大利亞恐怕不再會是他們“幸福且安全的港灣”了。
曾經,許多西方國家遲遲不肯與中國簽署引渡協(xié)議,原因在于“他們不信任中國的法治狀況”。隨著中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也隨著中國實力的上升,反腐將不單單在國內開得有聲有色,更能讓貪官在整個地球上都“插翅難逃”。
既要追逃更要追贓
幾乎所有披露的外逃貪官,都把巨額資金轉移到了海外。外逃官員往往身處金融、財稅、交通、國土等部門的經濟崗位,涉案金額巨大,動輒上千萬元,甚至上億元。外逃貪官究竟把多少錢轉移出去了?論是具體數(shù)據是多少,都是個天文數(shù)字。
由此,公眾關心的另一個問題是:“人可以抓回來,錢追得回嗎?”
中國官方其實更關心贓款的處置。中紀委副書記、監(jiān)察部部長、國家預防腐敗局局長黃樹賢在2014年APEC會議第三次高官會議期間強調,要把追逃追贓作為反腐敗國際合作的重點內容。“各經濟體應盡快就案件信息交換、腐敗資產返還等事宜展開對話與磋商,不斷提升國際合作水平?!?/p>
不過,國際間的合作進展并不盡如人意。澳大利亞檢察機關提供的數(shù)據表明,2002年以來,澳方向中國返還了大約750萬美元的款項。而這只是外逃貪官轉移出去的巨額資金的九牛一毛。
從最高檢、公安部追逃追贓的進展來看,緝捕外逃貪官不易,追贓更難。
法律專家們認為,外逃貪官往往通過投資或某種交易將錢洗白,因此大多數(shù)轉移出去的資金處于監(jiān)管體系之外。此外,分散在不同國家的涉案資金,處在不同法律體系監(jiān)管下,無論雙邊還是利用聯(lián)合國反腐敗公約等多邊機構,追贓將非常耗時。
盡管中國與瑞士、美國先后簽署了相關協(xié)議,可以與其金融中心交換信息,但證明某筆資金是腐敗所得并將贓款追回,極為艱辛復雜,成本很高,過程漫長。
8月30日,中國海外追贓第一案落槌,追繳外逃新加坡的貪官李華波3000萬元。參與案件審理的一名司法人員說,這起“海外追贓第一案”耗時近1年半。盡管新加坡警方查封和扣押了李華波夫婦在新加坡?lián)碛泄灿媰r值545萬余新元(約2680萬元)的財產,但這筆錢何時回來尚不得而知。
此案積極的一面是,中國依法沒收潛逃官員違法所得邁出了實質步伐,即便暫時涉案資金尚未歸來,但切斷貪官海外資金鏈,他的日子就不會好過。(源自《中國新聞周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