鞅興
說到商君,最初大家對他的評價仿佛都來自歷史課本,而這段評價,又來自于太史公的《史記》:“商君,其天資刻薄之人也?!币舱沁@段評價,導致很多人對商君的直觀概念都不夠好。
然而,當我因為《大秦帝國之黑色裂變》喜歡上商君,喜歡上這個理想主義殉道者,喜歡這個為了理想堅持到最后的人,去深入了解后,才發(fā)現(xiàn),商君絕對不僅僅是太史公簡單的描述一樣。
歷史上有人對商君點評:“夫商君極身無二慮,盡公不顧私,使民內(nèi)急耕織之業(yè)以富國,外重戰(zhàn)伐之賞以勸戎士。法令必行,內(nèi)不私貴寵,外不偏疏遠。是以令行而禁止,法出而奸息?!泵珴蓶|也曾經(jīng)對商君大為贊賞:“商鞅首屈一指的利國富民偉大的政治家,是一個具有宗教徒般篤誠和熱情的理想主義者。商鞅之法懲奸究以保人民之權利,務耕織以增進國民之福力,尚軍功以樹國威,孥貪怠以絕消耗。此誠我國從來未有之大政策。商鞅可以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徹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僅限于當時,更影響了中國數(shù)千年。”曾經(jīng)上演過一部話劇《商鞅》,據(jù)說朱镕基看了后也感慨落淚,直言經(jīng)濟改革之難。由后人之評述,可見當年變法之艱辛。
我最喜歡“極心無二慮,盡公不顧私”這句點評,它很好的詮釋了商君的人格魅力,同時這也是電視劇里面的演員詮釋出來的商君形象。這句話,體現(xiàn)了商君的信仰和商君的人格魅力,商君對法的信仰和維護,用人格魅力去詮釋著這一切。
要說商君,不得不說到商君變法,在很多只是簡單的看過了解了歷史的人眼里,商鞅變法和王安石變法等等似乎沒有太大的特點,這是因為人們大多忘記了從大歷史背景出發(fā),忘記了當時的歷史條件。商鞅變法是中國歷史上的早期變法之一,是身處戰(zhàn)國百家爭鳴的時代,是一個前無古人對后世影響頗深的一次變法。商鞅變法是在奴隸制向封建制轉(zhuǎn)變過程中,這是一個改變體制的跨時代的飛躍。同時,商鞅變法是中國歷史上改革社會制度唯一成功的變法。
商鞅變法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在秦國建立一個全面控制并且絕對中央集權國家,并且運用獎勵耕戰(zhàn),從而獲得人力物力資源,提高秦國的綜合國力,進行統(tǒng)一戰(zhàn)爭。正是由于商鞅對秦國未來的總體設計,為秦國復興奠定基礎,為后來的秦始皇一統(tǒng)中國打下了根基。
當然,秦國的基礎也是不可忽略的,在當時強國林立的時代,秦國作為偏居一隅,積弱積貧的國家,卻有著別的國家都小的變法阻力———秦國世襲公族的勢力非常薄弱。也正是如此,秦孝公的求賢令,以誠懇姿態(tài)廣攬?zhí)煜氯瞬?,力挫復辟老世族,為秦國的新生做了最大的保障?/p>
在孫皓暉先生的筆下,小說《大秦帝國》,描寫了當年群雄爭霸,百家爭鳴的一種激昂的向上的社會現(xiàn)狀。導演丁黑曾說:“那個時候的人,是帶著朝氣,凜然站在歷史舞臺之上的?!睂O皓暉先生認為這批人“體現(xiàn)了中國前3000年累積和爆發(fā)的精神力量”。
孫皓暉老先生歷時18年,寫下了這篇長篇小說,全篇六部十一本。描寫了大秦帝國中“強勢生存”的一種精神力量。在那個時代,不前進,你就只有后退,甚至是死亡?!洞笄氐蹏谏炎儭分?,魏惠王,就是最好的例子,在他手上,一個強國,卻變成了一個弱國,原因就是他沉浸在自己大國強君的狀態(tài)中不可自拔,沒有前進,那就只有被歷史拋棄。
而大秦帝國,就是這種強勢生存精神力量的最好表現(xiàn)。二十年蟄伏變法,一朝收復河西失地,鞏固了秦國邊防,并且為后續(xù)發(fā)展埋下伏筆。
而激發(fā)這強勢生存精神力量的鑰匙,則是商君。這個極心無二慮盡公不顧私的商君。大秦帝國之黑色裂變中,給人印象最為深刻的,商君。
以布衣之身,獨自游學,走遍秦國,徹底摸清了秦國的“脈象”。以三次玄談測試孝公,確定輔佐對象。一諾千金,一句“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負”為變法現(xiàn)身二十年。位極人臣,不愛享樂。最終布衣赴死,終成大義。
在電視劇中,商君布衣赴死,是留給我影響最深的,也是給人最為觸動,最受震撼的。一個國士的坦然赴刑場,和周遭顫顫巍巍的老世族形成鮮明對比。就好像商君說的,“老甘龍,衛(wèi)鞅雖死猶生,爾等雖生猶死,豈有他哉。”
圍繞商君之死,陰謀可以說從孝公病重已經(jīng)展開。孝公和商君二人,其實就像一個人字,兩人相撐,互為依靠。兩人在世時,沒有絲毫錯漏,孝公病重,商君就如同一顆孤木,立刻就受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而孝公臨終之際的交代,可以說讓兒子秦惠文王百般不是滋味。孝公雖先行一步,始終掛念變法興國,商君留下,為新法護航,可最后還是為新法現(xiàn)身。
還記得商君大雨傾盆入獄那天嗎?商君在家曾說,要用辭官書將藏在陰暗角落的膿包逼出來,誰能想結果到最后,讓自己退無可退。
還記得瑩玉公主嗎?先秦土地上一名單純的碎女子,忠義無比同時也倔強無比。十多年為侄兒嬴駟求情,十多年后為了商君拔刀相向。在徹底明白了商君的目的后,將自己關在屋內(nèi),不吃不喝,自戕,只求陪同商君一塊赴死。在景監(jiān)車英破門而入搶救公主的時候,我看到簡陋的內(nèi)室,一夜白發(fā)的公主,商君的畫像,那個鏡頭頓時潸然淚下。
還記得景監(jiān)車英嗎?景監(jiān)拖著病體,孝公死后就險些扛不住。卻最后依舊接受商君的囑咐,幫助商君,料理后事,輔佐新君,直到新的大才的到來。景監(jiān)和車英,在劇中,看似最不起眼,卻用最簡單的行為,詮釋了忠誠二字。讓商君身后之事,放心托付。
還記得公子虔嗎?受商君一刑,讓原本兩兩相知的人,終成陌路。公子虔,在劇中是尤為復雜的一個人物,卻有著別樣的坦蕩。他想要商君死,然而他卻是最懂商君的人。他因為私仇,執(zhí)拗,蟄伏,十幾年,就為了一招擊敗商君。然而他卻是對新法理解透徹的一個人,雖發(fā)商君,但維護新法。也正是因為如此,商君才更加放心赴死。
還記得嬴駟嗎?這位秦國新王,迫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必須殺了商君。然而牢房中最后問政,卻讓嬴駟更加敬佩商君。如此大才終落此境地,宿命乎?
瑩玉、景監(jiān)、車英、公子虔、嬴駟,加上最后一同赴死的白雪,構成了商君生命最后一章跌宕起伏的故事。他們中有的人為了營救商君,用盡辦法,他們中有的人為了大局,必須殺了商君。然而他們所有人,卻都是最懂商君的。所有人心里都知道,最終的結果,無法改變。商君的最終宿命,必將為新法獻身。
不為了別的,只為了那一盤大盤滅國棋。
公元前230年,秦國開始了一統(tǒng)中原的戰(zhàn)爭,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卻是多年前,那個被車裂的男子,早已設想并且預料到的。
不以時遷者,松柏也。商君為了心中的信念,寧愿犧牲自己的生命,成就一個理想主義者的最終殉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