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珍 郭琳 張虹璽
(1遼寧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 遼寧沈陽 110003;2馬應龍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醫(yī)藥研究院 湖北武漢 430064)
痔是種常見病,在肛腸疾病中約占85%[1],其中混合痔在痔病中約占24.13%[2],手術是徹底治療痔病的主要途徑。外剝內扎術是外科治療痔病的經典傳統(tǒng)術式;選擇性痔上黏膜吻合術(TST,Tissue-selecting Therapy stapler)是在PPH術的基礎上研究發(fā)展的一種微創(chuàng)技術,治療以內痔為主的混合痔,療效顯著。我們對兩種治療方法作了臨床療效對比分析,現將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以內痔為主的混合痔患者120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60例。其中治療組男33例,女27例,年齡18~77歲,平均44歲,病程1個月至8年;對照組男35例,女25例,17~78歲,平均47歲。兩組患者在年齡分布、性別構成比、病程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治療組采用TST治療;對照組采用外剝內扎術治療。
1.3 觀察指標 觀察術后療效,術后疼痛程度,術后并發(fā)癥(術后肛緣水腫、術后尿潴留、肛門墜脹)發(fā)生情況和住院時間。
1.4 療效評定標準 按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1994年發(fā)布實施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評定。
療效評定標準:治愈——癥狀消失,痔消失;好轉——病癥改善,痔縮??;未愈——癥狀、體征無變化。
術后疼痛評定標準:輕度疼痛——肛門部稍感疼痛,不需處理;中度疼痛——肛門部有明顯疼痛,但無明顯痛苦表情,服一般止痛劑可以緩解者;重度疼痛——肛門部疼痛較重,有明顯痛苦表情,需用嗎啡等藥物注射才能止痛。
術后肛緣水腫評定標準:I度——術后肛緣輕微水腫,無需處理;Ⅱ度——術后肛緣水腫明顯,經理療及藥物熏洗后可緩解,恢復后無明顯皮贅殘留;Ⅲ度——術后肛緣水腫嚴重,需經較長時間,多種方法治療方能恢復,恢復后有較多皮贅。
術后尿潴留評定標準:I度——術后排尿不暢,但無需使用藥物;Ⅱ度——術后尿潴留,經肌注新斯的明能通暢排出;Ⅲ度——術后尿潴留,經肌注新斯的明不能排出,需導尿方可解除尿液潴。
術后肛門墜脹評定標準:I度——術后3周內肛門墜脹感仍存在;Ⅱ度——術后4周內肛門墜脹感仍存在;Ⅲ度——術后1月后肛門墜脹感持續(xù)存在。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選取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7.0對觀察數據進行分析,如果P<0.05,表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如果P>0.05,表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術后總療效 兩組總有效率均為10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治療效果比較
2.2 術后疼痛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術后疼痛(n)
2.3 術后水腫 兩組術后水腫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術后水腫情況(n)
2.4 術后尿潴留 兩組術后尿潴留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表4 術后尿潴留情況(n)
2.5 術后肛門墜脹 兩組肛門墜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5。
2.6 住院所需時間 兩組住院天數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6。
表5 術后肛門墜脹情況(n)
表6 住院所需時間(±s,d)
表6 住院所需時間(±s,d)
組別 住院時間治療組4.97±1.53對照組12.30±1.50
混合痔治療的主要方法是手術,其中傳統(tǒng)外剝內扎術在臨床上應用較多,被喻為混合痔術式的金標準[4]。但外剝內扎術在手術過程中對“皮膚橋”與“黏膜橋”破壞較大。處置痔核時,Treiz韌帶、肛墊被同時部分切除,較大程度破壞肛門生理結構,傷口愈合慢;術后創(chuàng)面開放,術后疼痛較劇烈且持續(xù)時間長。疼痛可反射性引起尿道括約肌及膀胱頸部肌肉痙攣而引起尿潴留。疼痛又使患者懼怕排便,從而引起便秘,使肛門墜脹及肛緣水腫加重,給患者帶來較大痛苦。TST術是治療以內痔為主的混合病的一種新方法,是利用特制的吻合器及肛門鏡,根據痔核的形態(tài)、大小和數目對痔上黏膜及部分痔體進行選擇性切除吻合,用以上提下移的肛墊,保留了完整的肛墊及正常的黏膜橋。由于手術在痔上黏膜區(qū)操作,對肛門的舒縮功能和精細感覺無損害。對直腸的精細控便能力無影響。雖然肛管及肛周皮膚分布有豐富的感覺神經,但本術式在該部位絕大多數不留切口,不損傷肛管及肛周皮膚,故術后疼痛輕微,因而,減少了肛門墜脹,肛緣水腫及術后尿潴留的發(fā)生率。
TST術與傳統(tǒng)外剝內扎術相比,總療效相似,但術后肛門疼痛輕微,術后并發(fā)癥少,痛苦少,創(chuàng)面愈合快,住院時間短,是當前治療混合痔比較理想的手術方法。
[1]田振國.肛門疾病的外科治療進展[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08,26:8-11.
[2]張東銘.盆底與肛門病學[M].第2版.貴陽:貴州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375.
[3]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國病癥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7.
[4]鄒占云,王愛華.吻合器痔切閉術與傳統(tǒng)痔切閉術的臨床療效比較[J].湖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5,25(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