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晴
摘 要:作為教師,平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解放思想,大膽嘗試,但更要細心總結和反思。在“少教多學”模式中,教師作為組織者,引導著,要及時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時時調控活動的進程,能夠要把學生放在教育教學活動的中心,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真正體現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關鍵詞:少教多學;參與;活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343-01
根據筆者多年的實踐教學經驗,可以說,在“少教多學”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實現真正的“學習”,從而使教學活動達到預期的目的。 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更要有較強的組織和管理能力。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還會有許多新的、具體的問題等待我們去思考去解決,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知識儲備、控制能力,組織能力等方面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北京外國語學院鄧昌炎教授說過,“課堂是一個舞臺,在課堂上老師只能是一個導演,決不是主角”。教師在課堂講得過多可能造成學生的思維被限制,從而缺乏創(chuàng)造能力和實踐本領,使他們不再想什么,也不去想什么,最后懶得想。反之,把課堂時間和課堂空間還給學生,把思維的過程還給學生,讓學生感到課堂心理時間短暫而愉快,課堂心理空間廣闊而豐富;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學、討論,開展自主合作學習,讓學生多學,教師盡可能少講。這樣學生會快樂地多學,又能體現老師的主導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實現“少教多學”的雙贏,那么,在數學課堂中如何去實現少教多學呢?
一、課堂中“少教多學”,讓學生有機會參與教學活動
“少教多學”的課堂教學應當是富于思考的,學生應當有更多思考的余地。學習歸根結底是學生自己的事,教師是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習的效果最終取決于學生是否真正參與但學習活動中,是否積極主動地思考。而教師的責任更多的是為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為學生留有思考的時間與空間。
“少教”的課是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生敢于去探討問題和解決問題,甚至提出自己的問題。所以,“少教多學”的課也是解決了學生問題的課。問題解決了,就是好課,是有內容的課,有效率的課,也就是充實的課,是關注學生發(fā)展的課。應當有針對性地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不同類型和不同水平的題目,使學生都有機會參與教學活動,都能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獲。
二、課堂中“少教多學”,讓學生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
“少教多學”的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利用教學動態(tài)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發(fā)展的一種教學活動,是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對各小組自學、合作學存在困惑不解的問題以及新知識中的重點、難點、疑點,教師不要急于作講解、回答,要針對疑惑的實質給以必要的“點撥”,讓學生調整自己的認識思路,讓全班學生合作議論,各抒己見,集思廣益,互相探究,取長補短,通過再思、再議達到“通”的境地,解惑釋疑。對積極發(fā)言的學生予以表揚,對有獨到見解的給予肯定、鼓勵。這樣,即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又培養(yǎng)了學生表達問題、展開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課堂中“少教多學”, 讓學生進行及時的教學評價
學生的學習評價是教學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程評價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課程目標和進行質量監(jiān)控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數學課堂上能及時進行練習反饋,就是對新知識的鞏固和”查漏補缺”,因此,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獨立練習,這樣更有利于因材施教。為了節(jié)省大量的等待時間,我們也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練習讓他們能有選擇的去做,在做完必做的題目之后,再來做選做題。這樣有利于優(yōu)生吃飽,差生吃好。學生有能力點評的,讓學生完成,其他學生在學習中要學會傾聽,在大家交流中找出自己的不足。
四、課堂中“少教多學”,讓學生對課堂小結會更深刻
課堂小結,就是對所學內容進行歸納整理,鞏固深化所學知識。讓學生談學習體會、學習心得,談學習中應注意的問題,教師再予以“畫龍點睛”,這樣的教學效果肯定好。學生之間交流自身學習的體會,往往能擊中知識和方法的關鍵點,更易于被同伴接受,起到教師單獨小結不能達到的功效。同時也體現師生合作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所以課堂留有時間讓學生自己談學習體會,談學習困惑,是必要的。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紐斯說:“教學就是為了尋求一種有效的方法,使教師因此而可以少教,學生因此而可以多學,學校因此少一些喧囂與勞苦,多一些閑暇、快樂與堅實的進步?!币虼耍o學生充分的時間自學、討論,開展自主合作學習,要讓學生多學,教師盡可能少教,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