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武經(jīng)七書》的文化密碼

        2015-01-28 14:07:05黃樸民
        美文 2014年23期
        關鍵詞:兵書兵學

        黃樸民

        1958年8月生于浙江紹興市,歷史學博士。著有《春秋軍事史》《孫子評傳》等;曾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文史》《文獻》等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百余篇。現(xiàn)為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館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宋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朝代。

        不論是對讀書人來說,還是就做官做吏、當平頭百姓而言,活在宋朝,都算是幸運兒。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本人,雖然是赳赳武夫出身,但是宅心仁厚,寬恕包容。早早立下所謂的“祖宗之法”。這其中,優(yōu)待后周皇室宗族,不殺功臣,不殺言事之士大夫三條,尤其是皇恩浩蕩,曠古未有。好生之德,實可欽佩;忠恕之道,垂范千秋。

        試問除了宋朝,還有哪一朝是如此優(yōu)渥厚待前朝的皇族宗室的,還不是實行徹底的“肉體消滅”政策?“宋受晉終,司馬氏遂為廢姓:齊受宋禪,劉宗盡見誅夷”,這是改朝換代的政治常態(tài)??伤翁娓淖兞诉@個游戲規(guī)則,這是多么了不起的胸襟!讀《水滸傳》,看那小旋風柴榮不但享受著榮華富貴,還收容窩藏社會上的刑事犯乃至政治異己分子,官府對他則是禮敬有加,曲護放任,就是拜宋太祖所定的“祖宗之法”所賜。換成其他朝代,柴氏早已滅門,哪里還會有柴榮這號人存在?

        又譬如,不殺功臣,宋朝也基本上做到了,在我的印象中,除了認賊作父,挾寇自重,當過偽楚皇帝的張邦昌伏誅遭戮之外——應該說這完全是張氏本人咎由自取,自絕于天地,似乎也只殺過岳飛,但這冤案,很快就在宋孝宗時期得到平反昭雪。其制造者宋高宗、秦檜、張俊一干人還千秋萬代被釘上了歷史的恥辱柱,成為后人聲討唾罵的對象。歷史就是那么的吊詭,偶爾殺了一個人,結果淪落千丈深淵,萬劫不復;而殺人如麻、喪心病狂如高洋、朱元璋之輩,卻沒有引起足夠的注意,惹來更大的譴責。歷史有時真的不太公平。

        至于宋朝的士大夫,也即我們今天所說的知識分子,在當時也活得非常滋潤、逍遙自在。其發(fā)表與朝廷主流原則相背悖,不合時宜的言論,通常也沒有遭“和諧”的危險。一般也就是讓你邊緣化而已,說得實在過分了,惹朝廷老大不高興,那就加以“薄懲”,將你外放到邊遠的州郡去反省和改造,而且通常時間也不會太長,過上幾年,法外施恩,允準你返回中土,安享生活了。所以,蘇東坡才會有這么良好的心態(tài),吃荔枝,食龍眼,寫詩作畫,飲酒品荼,“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即使是涉嫌顛覆的“烏臺詩案”,也還不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而普通老百姓,在宋代的生活,毫無疑問,也是相對安寧愜意的。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所直觀反映的汴京市民生活情景,讀《武林舊事》之類的宋人筆記所記載的勾欄、瓦舍熱鬧場面,我們不能不承認宋代的城市繁華、經(jīng)濟發(fā)達,使普通民眾基本上過上了尚算可以的生活?!芭L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我們可以批評宋時民眾安于現(xiàn)狀、缺乏進取的問題,但卻不能不承認“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老百姓安居樂業(yè)、悠閑自在的事實。

        有宋一代,除個別的地方性動亂,如王小波、李順造反,方臘舉事,以及個別的團伙性鬧事,如宋江起兵之外,沒有像其他朝代發(fā)生過全國性的暴動。這一事實本身,就說明學界幾成定論的宋代“積貧積弱”之說的結論似乎是下早了。說宋代“積弱”,問題好像不大,但若是稱宋代“積貧”,那恐怕是值得商榷的了。

        正是因為有宋一代不存在什么“官不聊生”“士不聊生”“民不聊生”的狀況。中國的讀書人,一直是向往兩宋時期的。那種寬容、寬松、寬厚的政治生活氛圍,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純屬鳳毛麟角,難能可貴。記得當年蘭州大學教授、著名歷史學家趙儷生先生在我母校杭州大學歷史系講授“中國古代土地制度”課程,當講到宋代時,趙先生臨場發(fā)揮,說假如在中國歷史上的朝代中,有可供選擇的,那么他就會毫不猶豫首選兩宋。趙先生的這番話,其實這恰如其分地從一個側面揭示了宋代社會政治生活的真實狀況,其厚重寬大,讓今天的人們追慕不己。

        然而,歷史的詭譎之處就在于宋代的崇文尚禮所導致的結果,是軍事力量孱弱疲軟,萎靡不振,國防形勢困頓危殆,左支右絀。魯迅先生有云,忠厚是無用的別名,套用過來,便是文明是挨打的象征。

        兩宋的歷史就是證明。它不僅不能收復當年被石敬瑭割讓出去的戰(zhàn)略要地燕云十六州,反而年復一年讓契丹、女真、蒙古人欺凌打壓,損兵折將,割地求和,面子里子都輸?shù)酶筛蓛魞?。它打不過遼,打不過金,打不過蒙元,那也就認了,可連在小小的西夏的面前,都難逞一勝,則多少有些匪夷所思了。

        導致這種局面,原因是多種多樣的,燕云十六州的失落,西北牧場的易手,使優(yōu)良戰(zhàn)馬的來源被切斷,只能用川地的矮種馬來唱騎兵組建中的主角,是其中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冷兵器時代,騎兵是處于核心地位的戰(zhàn)略兵種,它的強大與否,直接關系著軍力的盛衰,尤其是面對北方民族強大騎兵集團進攻時,自身騎兵虛弱,未戰(zhàn)便已輸了一半,畢竟,“以步制騎”只是一廂情愿的期盼。

        但是,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宋朝廷推行崇文抑武、以文制武基本國策所帶來的消極影響。趙匡胤、趙光義消極汲取五代時期武人干政擅權的歷史教訓,一味考慮不讓“黃袍加身”的歷史重演,使得他們將鞏固皇權,強化對軍隊的絕對控制置放在首要的位置,“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可謂是處心積慮,不遺余力!凡大將出征,皇上都要面授機宜,頒發(fā)陣圖,何時進兵,何地行軍,怎樣布陣,如何接敵,規(guī)定得清清楚楚,統(tǒng)兵者不可越雷池一步。其手腳被捆綁得嚴嚴實實,沒有機斷指揮的權力。而戰(zhàn)場形勢瞬息萬變,這種情況之下,要打勝仗,豈不是比登天還困難!《孫子兵法》有云:“將能而君不御?!边@是克敵制勝的重要保證,而宋代皇帝反其道而行之,那只能是“亂軍引勝”,在軍事斗爭中處處被動,連戰(zhàn)皆負了。

        當然,打敗仗是很沒有面子的事情,宋代統(tǒng)治者也想改善情況,有所提振。軍權高度集中的做法不能動搖,那么,得另辟蹊徑,別出心裁。于是乎,他們就把提升軍隊戰(zhàn)斗力的重點,放到強化兵學理論的學習和運用上來,用批判的武器來代替武器的批判。故有宋一代,學兵學理論,用兵家智慧,以彌補軍事實力的不足,就蔚然成風,風靡一時了。

        換言之,宋代的兵學緣此而興盛發(fā)達,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兵學發(fā)展史上的第二個高峰。其標志為:在宋代第一次出現(xiàn)了兵學的大型類書《武經(jīng)總要》,第一次實現(xiàn)了兵書的專業(yè)分類,涌現(xiàn)出一大批專題型的兵學著述,如討論守城作戰(zhàn)要義的《守城錄》、總結軍事制度沿革及其特征的《歷代兵制》、評析軍事人物韜略的《何博士備論》、研究各類戰(zhàn)法經(jīng)驗的《百戰(zhàn)奇法》等等??芍^琳瑯滿目,異彩紛呈!

        其實,軍事實際能力薄弱,往往導致軍事理論發(fā)達,乃是一種很普遍的現(xiàn)象,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基本規(guī)律。

        先秦時期,齊國軍隊的戰(zhàn)斗力是相對比較低下的,這一點,荀子已有很到位的評論:“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秦之銳士?!睂O臏自己也承認,在三晉軍隊面前,“齊兵素號為怯”。

        這跟齊國重視文化建設,厚待士人應該有關,齊威王時搞了稷下學宮,豢養(yǎng)了一大批文人學士,讓他們享受“列大夫”的待遇,“各著書,不治而議論”。這一點與宋代的崇文之舉可以前后輝映,互相媲美。

        可就是這個齊國,兵學理論方面的建樹卻令人稱道,中國歷史上的最著名兵書,如《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六韜》《司馬法》等等,皆出自齊地,成為齊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李零教授曾著文,名曰“齊國兵學甲天下”,刊于《中華文史論叢》,對這一文化現(xiàn)象曾作過很全面的總結。而齊國的兵學之所以能“甲天下”,背景就是齊國軍隊打仗不行,需要用兵學理論的先進,來彌補實戰(zhàn)能力的孱弱。

        反之,像秦國那樣的“虎狼之師”,卻只信奉戰(zhàn)場上刀劍定是非、拳頭比高下的實力至上原則,才不會對兵書撰寫、兵學理論構筑產(chǎn)生興趣呢!由此可見,宋代統(tǒng)治者強化兵學理論建設,所說明、所印證的,恰恰是宋代軍事實力與能力低下的現(xiàn)實,當然,這樣做比不做要好,這也是沒有疑義的。在這股傳承與弘揚兵學理論的熱潮中,《武經(jīng)七書》便應運面世了!

        北宋神宗趙頊統(tǒng)治時期,朝廷有憾于泱泱大國居然師旅不振,軍威屢墜,在對遼與西夏的軍事抗衡中屢遭失利、貽笑天下的困窘局面,終于下決心,決定興辦武學,培養(yǎng)優(yōu)秀軍事人才,以亡羊補牢,振衰起弊,扭轉形勢,贏得主動。

        為了適應“武學”教學與訓練的需要,朝廷遂于元豐三年(1080年)詔命國子監(jiān)司業(yè)朱服和武學博士何去非等人“校定《孫子》《吳子》《六韜》《司馬法》《三略》《尉繚子》《唐太宗李衛(wèi)公問對》等書,縷版行之”(南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303)。從此,以《孫子兵法》為代表的七部兵學著述,就被正式定名為兵家經(jīng)典著作《武經(jīng)七書》,成為中國古代第一部由官方??C行的兵學理論教科書。

        司馬遷在《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有言:“能言之不必能行之,能行之不必能言之。”在現(xiàn)實中,“知行合一”更多的是虛幻的想象,知行背悖,知行脫節(jié)才是常態(tài)。宋代人打仗已被歷史證明是的確很差勁的,但宋代人的兵學理論造詣之精深,“紙上談兵”的修行功夫之卓犖,卻是無可爭議的事實。這一點,在《武經(jīng)七書》的編纂上同樣也有充分的體現(xiàn)。

        戰(zhàn)爭在中國起源很早,中國的歷史從很大程度上是一部戰(zhàn)爭的歷史。中國人在與外敵作戰(zhàn)時經(jīng)常顯得比較窩囊,但是在同類相殘時那個暴烈殘酷程度卻是經(jīng)常突破道德的底線,所謂“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之類的悲劇,年復一年不斷上演。雖說那些讀書人也常在那里呼吁“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茍能制侵凌,豈在多殺傷”,那也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真實的狀態(tài)往往是“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戰(zhàn)爭層出不窮,殺戮慘絕人寰,它一定會附帶著一個自然的結果,這就是用于指導戰(zhàn)爭的中國古代兵書的浩如煙海,疊床架屋。以至于在《漢書·藝文志》中“兵書略”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門類,與“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等學科門類并駕齊驅,比肩而立。

        如何在這么多的傳世兵書中遴選出幾種具有代表性意義的兵書,以武學經(jīng)典的身份進入武學基本教材之范圍,這是非常不容易的挑戰(zhàn),是對《武經(jīng)七書》編纂者的學術眼光、兵學素養(yǎng)、文化識見的重大考驗。它要求達到四個基本的目標:第一,有限入選的兵書能夠系統(tǒng)、完整地反映宋代之前中國兵學發(fā)展的總體成就與基本面貌;第二,有限入選的兵書能各自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具有重要的代表性,且彼此之間可以起到互為補充、互為發(fā)揮的作用;第三,有限入選的兵書在思想性、學術性、文學性等方面,都要卓爾不群,引領風騷,臻于完美,具有典范意義;第四,有限入選的兵書無論是篇幅的大小,文字的閱讀,表述的方式等方面,都應該恰當適宜,符合武學的教學需要,便于人們學習與掌握。

        應該說,朱服、何去非等人的確是識見不凡,目光如炬,很好地完成了對經(jīng)典兵書的遴選工作,實現(xiàn)了朝廷編纂武學基本教材的初衷。很顯然,這七部兵書均是價值巨大、個性鮮明、內涵豐富、影響深遠的最佳入選對象,稱得上是中國古典兵家文化的杰出代表。

        這中間,《孫子兵法》毫無疑問是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核心中的核心,是名副其實的“帶頭大哥”。明代兵書《投筆膚談》認為:“《七書》之中,惟《孫子》純粹,書僅十三篇,而用兵之法悉備。”《孫子兵法》堪稱古代軍事理論的集大成者,構筑了古典軍事理論的框架,使后世許多兵學家難以逾越。后世的軍事理論建樹,多是在《孫子兵法》基本精神與原則的指導下進行的,它代表了中國古典兵學的最高水平,無愧于“兵經(jīng)”“百世談兵之祖”的稱號。

        正因為《孫子兵法》一書具有巨大的軍事學術價值和崇高的歷史地位,后世兵家對它的肯定和贊譽史不絕書。早在三國時期,曹操《孫子注序》曾說:“吾觀兵書戰(zhàn)策多矣,孫武所著深矣?!碧铺诶钍烂駥Α秾O子兵法》更是推崇備至,據(jù)《李衛(wèi)公問對》記載,他曾由衷贊嘆:“深乎,孫氏之言!”“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彼未藢Α秾O子兵法》予以高度評價的,更不在少數(shù),如蘇洵認為:“《孫子兵法》其書,論奇權密機,出入神鬼,自古以兵著書者罕所及……辭約而義盡,天下之兵說皆歸其中矣?!保ā都蔚v集·孫武論》)陳直中在《孫子發(fā)微》中也說:“自六經(jīng)之道散而諸子作,蓋各有所長,而知兵者未有過孫子者?!?戴望溪評《孫子》,有云:“孫武之書十三篇,眾家之說備矣。奇正、虛實、強弱、眾寡、饑飽、勞逸、彼己、主客之情狀,與夫山澤、水陸之陣,戰(zhàn)守攻圍之法,無不盡也。微妙深密,千變萬化而不可窮?!?(《將鑒論斷·孫武》)

        明代茅元儀在《武備志·兵訣評序》中指出:“前孫子者,孫子不遺;后孫子者,不能遺孫子?!边@段話很好地概括了《孫子兵法》在歷史上的地位和意義。作為中國古代兵學寶庫的一筆珍貴遺產(chǎn),《孫子兵法》是不朽的。因此,將《孫子兵法》選入《武經(jīng)七書》,并列為全書之首,應該說是非常恰當?shù)摹?/p>

        《司馬法》一書的主要價值,在于它反映了春秋中葉以前兵學思想的主體內容和基本特征。它是一部以古為主,綜合古今的混合型兵書。其基本內容則由三個部分組成:一、古代王者《司馬兵法》,即西周時期供武官學習或遵循的法典性兵學著作,這是它的主體成分。二、春秋時期齊國著名軍事家司馬穰苴的兵學觀點以及他對古代王者《司馬兵法》的詮釋內容。三、戰(zhàn)國中期齊威王統(tǒng)治時的稷下大夫們在“追論”古者《司馬兵法》之時,根據(jù)戰(zhàn)國時代新的戰(zhàn)爭特點加入的一些兵家語言。

        概括而言,它孕育于黃帝至殷商,創(chuàng)立于西周,發(fā)展于春秋,成書于戰(zhàn)國中期,具有深厚的歷史淀積,集中反映了商周、春秋、戰(zhàn)國前期各種軍事觀念、作戰(zhàn)特點與軍事制度,歷史文化價值不容低估。為人們在今天全面了解、準確把握我國古代戰(zhàn)爭、軍事思想發(fā)展歷史的嬗遞軌跡提供了必要的依據(jù)。而其中最為珍貴的是原“古者《司馬兵法》”中所保留的西周及春秋前期的部分內容。《司馬法》的重要軍事學術價值,體現(xiàn)為它是我國現(xiàn)存兵書之中,反映春秋以前軍事思想、作戰(zhàn)特點、軍事制度實際情況最具體最充分的兵學典籍,集中滲透著春秋中期之前的時代文化精神。

        東漢大歷史學家班固在《漢書·藝文志·兵書略序》有云:“下及湯武受命,以師克亂而濟百姓,動之以仁義,行之以禮讓,《司馬法》是其遺事也?!彼未嵱奄t《孫子遺說》也指出:“《司馬法》以仁為本,孫武以詐立;《司馬法》以義治之,孫武以利動;《司馬法》以正,不獲意則權,孫武以分合為變?!边@些論述都準確扼要地揭示了《司馬法》其書在中國兵學發(fā)展史上的特殊地位和歷史意義。

        《尉繚子》的重要性,表現(xiàn)為它既是現(xiàn)存“兵形勢家”的唯一著述,又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法家思想對戰(zhàn)國兵書的滲透與影響,保存了大量彌足珍貴的戰(zhàn)國軍事制度的原始資料。它所倡導的“挾義而戰(zhàn)”“武表文里”的戰(zhàn)爭觀念,“明法審令”“舉賢用能”的治軍思想,“權敵審將”“輕疾機動”的作戰(zhàn)指導原則,均在中國兵學發(fā)展史上留下輝煌的一筆。故自漢唐以來,《尉繚子》一書一直受到兵學界的高度重視和廣泛推崇?!段墨I通考》引《周氏涉筆》,認為它“能分本末,別賓主”,“理法兼盡”。清代朱墉在《武經(jīng)七書匯解》中也指出:“七子談兵,人人挾有識見。而引古談今,學問博洽,首推尉繚?!边@一觀點,可以說是對以《尉繚子》為代表的三晉兵學在中國兵學史上的地位與貢獻,做出了恰如其分且又實至名歸的界定。

        《吳子》,又稱《吳起兵法》,今存本二卷六篇,篇名分別是《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全書約近五千字,是吳起軍事思想的主要載體,也記載了一些吳起的生平活動事跡。當是由吳起及其門人編綴成書。從這個意義上說,《吳子》一書是吳起兵學流派的集體性創(chuàng)作,成書于戰(zhàn)國時期,但所反映的是吳起本人的軍事思想。大致而言,《吳子》的兵學思想體系由三個方面組成,這就是進步的戰(zhàn)爭觀念;“以治為勝”的治軍理論,以及“因形用權”的作戰(zhàn)指導思想。應該承認,《吳子》一書的理論特色相對單薄,但仍不為一部有價值的兵學著作,尤其是關于戰(zhàn)爭觀念、治軍理論的闡述,不無有獨到與深刻之處。如吳起曾受業(yè)于儒家曾子門下,故其論治軍時,多襲用儒家“仁”“義”“禮”“德”“教”等儒家學說的重要范疇。這其實是開啟了后世“兵儒合流”的先河,是反映中國古代兵學的主流價值觀的,因此,《武經(jīng)七書》中有《吳子》的一席之地,決非偶然。

        《六韜》的貢獻,在于其是先秦兵學理論的集大成之作,集中體現(xiàn)了戰(zhàn)國后期學術思潮融會貫通趨勢在當時的兵書撰著上所打下的深刻烙印。具體而言,首先,它具有軍事學術體系的完備性與系統(tǒng)性,其所論述的范圍包括政治、經(jīng)濟與軍事的關系,全勝戰(zhàn)略,軍事戰(zhàn)略,治軍理論,作戰(zhàn)指導原則,國防建設思想,軍事后勤方針等各個方面,從而構筑起一個十分完備的兵學理論體系。其次,當時社會政治思潮對《六韜》有廣泛的滲透與高度的規(guī)范。這包括黃老之學清靜無為、執(zhí)一統(tǒng)眾的指導性質,儒家民本主義思想的深厚影響,以及法家、墨家學說的不同程度的參與。其三,《六韜》所闡述的許多問題,具有鮮明的獨創(chuàng)性和啟迪意義。如“文伐”十二法的高明運用,《王翼》中早期“司令部”構成的具體設想等等,就是這方面的有力例證。顯而易見,《六韜》在《武經(jīng)七書》中,也是不可替代的角色。

        從每一部兵書的身上,都可以看到它特有的時代屬性,也即反映著一定的時代文化精神,秦漢時期成書的《三略》所體現(xiàn)的,就是顯著的封建大一統(tǒng)兵學的特點。

        秦漢時期是中國歷史大一統(tǒng)封建帝國的確立時期,大一統(tǒng)的封建帝國需要為大一統(tǒng)服務的兵學。《三略》正是這種時代需要的必然產(chǎn)物。它所關注的問題,既是總結“取天下”的經(jīng)驗,更是探討“安天下”“治天下”的基本原則。這一時代文化精神從《三略》自我表述的理論宗旨,諸如“設禮賞,別奸雄,著成敗”“差德性,審權變”“陳道德,察安危,明賊賢之咎”之中就有突出的反映。

        正因為《三略》以如何安治天下為基本宗旨和立論的出發(fā)點,所以全書上下貫穿著維護大一統(tǒng)、鞏固大一統(tǒng)的一根紅線,響徹著“陳道德,察安?!钡闹餍伞!度浴钒仓翁煜碌拇笠唤y(tǒng)時代文化精神,集中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三略》的顯著特點是偏重于闡述政略,這同《孫子兵法》等先秦兵書偏重于闡述兵略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而這恰恰是大一統(tǒng)時代精神指導規(guī)范兵學建設的客觀反映和必有之義。第二,《三略》的又一個顯著特點是花費大量筆墨在論述君主與將帥、君主與群臣的關系問題上,提出了一系列君主如何馭將統(tǒng)眾的重要原則。這同樣是大一統(tǒng)時代文化精神指導規(guī)范當時兵學理論建設的具體表現(xiàn)之一。從這個意義上講,《三略》更像是一部政治學著作,它的出現(xiàn)和流傳,表明軍事從屬于政治,軍事學政治倫理本位化趨勢的強化已成為不可逆轉的事實。它入選《武經(jīng)七書》也是絲毫沒有可奇怪的。

        《唐太宗李衛(wèi)公問對》一書在結合戰(zhàn)例闡述兵學哲理,使之深化方面,比前人取得了更大的成績。具體地說,就是《問對》的作者繼承和發(fā)展了《左傳》用具體戰(zhàn)例來闡述和探討戰(zhàn)略戰(zhàn)術原則的方法,把軍事學術的研究方法,從單純的哲學推理發(fā)展到理論與實際密切結合新的境界,在認真總結戰(zhàn)爭經(jīng)驗的基礎上豐富和深化戰(zhàn)略戰(zhàn)術原則,使其日益接近于科學化。這對于古典兵學理論研究來說,乃是一個顯著的貢獻。同時,《問對》的研究視角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特色,也顯示出古典兵學的重點正開始由戰(zhàn)略的層次向戰(zhàn)役戰(zhàn)術的層次轉移,這說明,隨著戰(zhàn)爭實踐的日益豐富,人們的軍事理性認識也趨于多元、復雜、縝密和深化了?!端膸烊珪偰刻嵋返淖髡咴鴮ζ渲饕獌热菁疤厣鬟^較精辟的概括,稱“其書分別奇正,指畫攻守,變易主客,于兵家微意時有所得”。這一概括提綱挈領,要言不煩,基本上符合該書的思想要旨,宋人戴少望在其《將鑒論斷》中稱道它“興廢得失,事宜情實,兵家術法,燦然畢舉,皆可垂范將來”。其軍事學術價值毋庸置疑,其入選《武經(jīng)七書》亦屬當之無愧。

        由此可見,宋代學人對兵學經(jīng)典的認識與遴選,的確是獨具匠心,別出心裁的。其眼光之獨到,選擇之精準,令人嘆為觀止。有宋一代,雖說在軍事實踐的舞臺上乏善可陳,留下的只是“遺民淚墮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的綿綿遺恨,但是在兵學理論的建樹方面則是獨領風騷,讓“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的魂魄隨著《武經(jīng)七書》的流傳而依稀殘存于千秋江山。

        這就是宋代的文化氣象,也是后人談及宋代時之所以百感交集、五味雜陳的緣由!

        猜你喜歡
        兵書兵學
        兵學商用人物
        ——戚保華
        孫子研究(2023年1期)2023-04-03 08:14:04
        兵學商用人物
        ——劉家文
        孫子研究(2022年5期)2023-01-08 01:46:30
        兵學商用人物
        ——劉建斌
        孫子研究(2022年4期)2022-09-28 08:37:24
        兵學商用人物
        ——徐小林
        孫子研究(2022年2期)2022-06-09 08:21:36
        不是兵書的兵書——從吳起說《左傳》
        “ 孫子兵學與建軍之路征文”啟事
        孫子研究(2017年2期)2017-04-11 11:20:12
        “兵學泰斗”——蔣百里
        軍事歷史(1987年5期)1987-08-16 02:36:00
        兵書育才古今談
        軍事歷史(1987年5期)1987-08-16 02:36:00
        古代兵書覽要
        軍事歷史(1987年4期)1987-01-18 07:07:16
        太平天國的兵書《武略》
        軍事歷史(1985年4期)1985-01-18 06:01:44
        久久精品日本不卡91| 国产亚洲精品日韩综合网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 女人下面毛多水多视频| 暖暖免费 高清 日本社区在线观看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乐下载| 中文字幕久久久人妻无码| 精品国产一品二品三品|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综合| 国产av天堂亚洲国产av天堂| 一本一道av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九九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日韩中文字幕精品免费一区| 视频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天堂av一区二区|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浪潮| 色妞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美女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网址| yw193.can尤物国产在线网页| 日本一二三区在线不卡| 男人天堂网2017| 大陆极品少妇内射aaaaaa|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 好爽~又到高潮了毛片视频| 亚洲av狠狠爱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视频234区| 免费观看性欧美大片无片| 熟女人妻丰满熟妇啪啪| 视频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观看| 最新露脸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无遮挡吸奶头视频|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图片区| 最新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 爆乳午夜福利视频精品| 美女草逼视频免费播放 | 国99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产无人区一线二线三线乱码蘑菇| 综合91在线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