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文麗(河北省遷安市沙河驛鎮(zhèn)北部社區(qū)完全小學064400)
小學語文創(chuàng)新教學探析
邵文麗(河北省遷安市沙河驛鎮(zhèn)北部社區(qū)完全小學064400)
文以載道,語文知識是才德的基礎。學好語文,就能夠增長文字、語言、思維方面的智慧,有通暢的表述思想,能隨意地進行溝通,快速地進行理解。否則,如鳥無翼而欲飛,木無根而欲茂。本文開篇論述了和家長聯(lián)合起來一起了解學生的方法,接著對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作了簡要的詮釋,隨后對學習詩歌作了解讀,最后以探討寫作結尾。教海浩瀚,個人的點滴淺見,分享同仁,若益于教學絲毫,則我至為欣悅。
小學語文創(chuàng)新教學家長聯(lián)合認識自己詩歌寫作
一次,我留了幾張語文試卷作為作業(yè)。有一個學生沒做完,于是家長就打了學生。對此,學生感到很委屈。我覺得首先要關心、理解學生,弄清楚學生是因為什么不愿做試卷,是已經(jīng)會做反復做有厭煩情緒?還是對教師有抵觸情緒?還是身體原因?把這些弄清楚,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工作,而不能進行簡單的批評教育,必須充分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尤其是父母,不要教師反映孩子的問題就如臨大敵,一味地從孩子身上找原因。父母的心要靜下來,父母的心要和孩子在一起,真心地關心他、理解他。孩子覺得父母和他是一體的,他的心會打開。然而,事實上,很多父母會高高在上,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但給的卻不一定對。做教師的要反思,做父母的也要反思,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比較好一些,理論和實際不要脫節(jié),否則就是說一套做一套,孩子是能感覺到的。
贊美出天才,但是捧殺比棒殺也好不了哪里去。金字塔上有句話:“了解你自己。”讓學生理解自己,才能成為合格的教育者。獨生子女像小皇帝,他們很多人已經(jīng)夠威風了。我們再把他們的優(yōu)點無限放大,久而久之,他們是不是還能夠客觀地評價自己?如果遇到批評或者不同意見是否能夠接受?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人能經(jīng)受多大的風雨?能不能客觀地評價自己和別人,這是一個人是否正常的表現(xiàn)。如果一個人一直受寵,一旦遭遇挫折,就可能有極端表現(xiàn)。近些年,一些孩子動不動就自殺、殺人,或行為乖戾,與這種極端教育是分不開的。這樣的學生能踏實地閱讀文章嗎?能夠接受先人的思想嗎?以前我們是粗暴了,現(xiàn)在卻又細得沒有分寸了。我們現(xiàn)在急需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不能不分青紅皂白,一味表揚。為什么要把孩子的心理假設為極其脆弱呢?我們應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做一個學習者,吸收優(yōu)秀的思想,不斷充實自己。
(一)以舊引新,溫故知新
下面,我以教學李白及其詩歌為例。
教師: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李白的什么詩?
學生:《贈汪淪》《望廬山瀑布》《送孟浩然之廣陵》《靜夜思》《夜宿山寺》《秋浦歌》……
教師:好的。李白是一個普通的詩人嗎?(生:不是)對,是一個什么樣的詩人?(生:偉大的詩人)對,歷史上給他叫做詩仙。我們看過李白的故事嗎?都有些什么故事?
學生興高采烈地說:高力士給脫靴,楊貴妃給磨墨……
教師:對,這些故事幾乎是家喻戶曉了。高力士、楊貴妃都是權勢沖天的人物,他們給李白脫靴和磨墨,說明李白寫詩的水平非常高,否則,不會受到這樣高的禮遇。唐玄宗李隆基對李白的詩非常喜歡,才讓李白備受尊崇。
(二)說說詩人在作品中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我還以教學李白及其詩歌為例。
教師:我們剛才說道,李白是個了不起的詩人,居然連皇帝都非常喜歡他。那么,我們想一想下面的幾個問題。
(1)他為什么寫出來《獨坐敬亭山》這樣的一首詩呢?詩的題目寫出了“獨坐”,應該是前呼后應的。為什么獨坐呢?
(2)自己是孤單的,但是用什么烘托出來的呢?啟示大家看詩的第一句:眾鳥高飛盡,鳥很多,可是,作者卻是孤零零的一個人,而且,鳥雖然多,它們陪伴詩人嗎?(生:不陪伴)哪個字表現(xiàn)出來了?(生:高飛盡)
(3)我們來認識一個成語:閑云孤鶴,也叫做閑云野鶴。閑:無拘束。飄浮的云,野生的鶴,以前指生活閑散、脫離世事的人。我們從這個成語可以悟出點什么?(啟示學生看詩,找出答案)(生:孤云獨去閑)這個孤云啊,獨來獨去的,很悠閑,它和誰相似呢?(生:和詩人李白)對!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
(4)同學們,你們覺得李白喜歡這種孤獨嗎?(生:……)我們來看最后兩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誰來解釋一下詩的意思?(生:李白看著敬亭山,敬亭山看著李白),他們(指山和李白)的感情如何?用詩里的兩個字來表示。(生:不厭)
寫作要從心而出。作文過分虛構,是民族精神空心化的罪魁禍首。寫作應主張文從心出,例自我歷。文從心出,發(fā)自肺腑,字字含情,行行有味,感人至深,胡編亂造,徒為應付,干癟枯燥,難以化人,了無意義;例自我歷,源于生活,感情充沛,豐潤動人,令人頷首,遂有啟迪。作文過分虛構,等于做人、道德、文化的自戕。但是現(xiàn)在的寫作大多數(shù)都是無病呻吟,沒有自己的感悟。這是我們教師應高度重視的問題。
我現(xiàn)在教給學生寫作文,每寫一篇,都考慮是否生動感人。有一次,有一個句子,一位學生改了10余次,最后感覺合乎“形象”,才算告一段落。對此,我對她進行了表揚。我還告訴學生,應多和同學進行溝通。學習和交流是兩個概念,后者比較“形象”,別人看得清,你自己當局者迷,自己的文章缺點不容易看出來。起承轉合在文章寫作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有轉折,才顯得有韻味,并要寫清楚自己的意思,每句都要一目了然,人人皆懂而有深意,即文簡義富。寫作的精髓本是如此,字字句句研磨,才能得好句好文。如有一個學生,寫好一篇文章,很自滿,覺得了不起。但給同學看后,同學說看不出什么好。于是,這位學生還怪同學沒有鑒賞能力。但過了幾個月,這位學生自己再看,也弄不清楚這篇文章好在哪里,具體是什么意思,可見文章真的有問題。剛學寫文章,學生容易陶醉,那是因為自己能“創(chuàng)作”了。于是,我對學生說:“我寫詩,一字之易,幾日之功,長至深夜,如癡如癲。因為一首詩歌反映時代信息,如果是復制前人的東西那不叫詩,詩貴在新。如果一首詩一年兩年看都不錯,五年后看還很有味,這詩定不錯。所以,時間是最好的老師。你們寫作也是如此?!?/p>
綜上所述,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不要循常習故,蕭規(guī)曹隨,而要不拘一格,有自己的見地,要發(fā)揮語文學科特點,善于探求新的教學方式,靈活多變地提高教學效率,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善說善寫,把他們培養(yǎng)成新一代的棟梁之才。
(責編張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