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青 (福建寧德職業(yè)中專學校 352100)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幼兒教育逐漸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與此同時,人們對幼兒教師的基本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聲樂課作為中職幼兒教育中一門重要的技能課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由于深受傳統(tǒng)聲樂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學觀念較為老化,教學方法也比較單一,以至于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的演唱能力根本無法達到幼兒園歌曲的教學要求。為了更好地進行幼師專業(yè)聲樂教學,我在教學中針對其中存在的一些現(xiàn)象進行探究,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措施,具體如下。
縱觀聲樂教學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中職學校的幼師專業(yè)其教學模式仍然是以音樂學院式為主,力圖使學生具備專業(yè)的歌唱水平。殊不知,這種“重技術、輕能力”的教學目標,雖然對培養(yǎng)學生的聲樂演唱技能與技巧有一定的幫助,但并不符合中職院校的辦學宗旨,更無法適應現(xiàn)階段幼師專業(yè)的發(fā)展要求。
在大多數(shù)中職院校中,幼師專業(yè)的聲樂課程一般每周一個課時,且多以集體課和個別課相結合的形式開展。如此一來,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教師的重復勞動,但有限的教學時間根本無法擴充教學形式和內容,教師的教學也比較枯燥,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欲望就會逐漸消失,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長久以來,幼師專業(yè)聲樂教學一直沿用“示范、模仿、練聲、唱歌”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只能從教師的口傳心授中被動地模仿和接受,根本無法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這就使得學生在畢業(yè)以后很難把知識轉化為實踐,從而影響了幼兒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
我們必須承認,幼師專業(yè)始終以培養(yǎng)幼兒園教師為己任,并不是要培養(yǎng)專業(yè)的歌唱家,所以幼師聲樂教學應以聲樂基礎性教學為主,絕“不要把藝術教育變成機械的技能訓練”。只有明確了這一點,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學內容,實現(xiàn)有效教學。那么,如何選擇教學內容呢?我認為,鑒于幼兒歌曲音域不高, 多以中聲區(qū)為主這一特點,幼師聲樂教學應把訓練學生建立良好的中聲區(qū)作為首要的教學目標,然后在此基礎上拓寬學生的音域。如《漁光曲》《牧羊姑娘》《思鄉(xiāng)曲》《金風吹來的時候》等中聲區(qū)音域偏多且難易適中的歌曲就很適合,相反《一抹夕陽》《我住長江頭》《古老的歌》這種難度大的歌曲,只能作為欣賞曲目,不建議學生過早涉及。
此外,由于幼師專業(yè)未來要面對的是幼兒,所以聲樂教學中教師還應該多讓學生接觸幼兒歌曲的演唱。以幼兒歌曲《小白船》為例,其中有一句歌詞——“有只小白船”,這是一個三拍子旋律,總共有四個小節(jié)。如果是普通的聲樂教學,一般會要求一口氣唱完,絕不能換氣, 以免打破旋律的線條感,但幼兒的生理條件決定了其不可能一口氣唱完四個小節(ji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從幼兒的生理特點出發(fā),讓其在“小”字后面唱斷,換口氣再唱“白船”,同時還要模仿幼兒童天真的語氣。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將來的教學提供幫助。
幼師專業(yè)培養(yǎng)的是專業(yè)的幼兒教師,因此中職教育必須大力提倡并實施有效教學。對于幼師專業(yè)聲樂教學而言,有效教學就是要在有限的課時內,以更加豐富的教學形式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學生的聲樂潛能,啟發(fā)學生的聲樂教學思路和能力。比如,適當引入多媒體手段。聲樂教學是一項技能訓練,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只能通過看教師的表情和動作,聽教師的語言來悟道理,學習起來十分困難。但若在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技術,卻可以進一步優(yōu)化課堂教學內容,使其形象化、直觀化,提高聲樂教育的有效性。如在訓練“共鳴”技能時,教師可以將有關方面的理論和共鳴腔體的生理結構圖以圖像的形式展示出來,然后以動畫的形式將歌唱共鳴運動圖在屏幕上進行演示。在這一基礎上,教師再對歌唱共鳴原理和練習方法進行分析與總結,便可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掌握正確科學的練習和教學方法。此外,為了更好地完成“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使命,教師可在教學中適當增加聲樂素養(yǎng)課的比例。誠然,聲樂教育的實施首先應該從聲音技巧訓練入手。但是,在科學而有效地運用聲音技巧訓練手段的同時,也缺少不了素質培養(yǎng)的理念。只有在訓練聲音技巧的同時,適時、適當?shù)嘏囵B(yǎng)和提升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才能為學生儲備豐富的教學資源,進而為其更好地駕馭幼教課堂奠定基礎。
目前,實踐性教學是公認的一條提高幼師素質的有效途徑,其可以提高學生專業(yè)能力,縮短學生畢業(yè)以后對幼兒園教學工作的適應過程。這就給廣大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認為,要想做到這一點,廣大教師必須做好以下兩方面:首先,在課堂增加實踐環(huán)節(jié),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例如,在教學歌曲《問》這個單元時,教學重點是訓練學生休止符的唱法。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教師可適時加入《懂禮貌》這首以休止符為主的幼兒歌曲,并指導學生自彈自唱,使學生充分理解休止符的作用和唱法。這樣一來,學生通過親自參與,充分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同時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
其次,在課堂之外提供實踐機會。眾所周知,僅在課堂上進行實踐練習是遠遠不夠的,幼兒教育專業(yè)的學生畢業(yè)之后就會面臨就業(yè),所以學生還要在課外實踐中獲取知識和技能,為日后的工作做好準備。比如,學校的一些節(jié)日演出活動,或者校外的一些比賽等,這些都是學生一展風采的好機會,教師應在教學中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并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這樣學生便能在實踐中獲取知識,更好地適應以后的工作。
總之,中職幼師專業(yè)聲樂教學要時刻以培養(yǎng)合格的、優(yōu)秀的“幼兒教師”為教學的前提和依據(jù),通過豐富的形式與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順應時代的要求,使教學更具有職業(yè)性、現(xiàn)實性和實用性。
[1]曹燕.轉變舊觀念,迎接新挑戰(zhàn)——對幼師音樂教育現(xiàn)狀的思考[J].昭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6).
[2]肖璟.幼師專業(yè)音樂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探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8(8).
[3]伊春.論高師聲樂教學基礎訓練階段的幾個關鍵問題[J].藝術研究,2009(4).
[4]殷霏霏.高師學前專業(yè)聲樂教學目標下的“自然歌唱”[J].考試周刊,2009(22).
[5]高芳梅.讓我們的聲音自然和諧——由學前教育專業(yè)聲樂課教學想起[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15).
[6]雷倩.淺析聲樂教學中的語言藝術[J].音樂天地,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