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靜 (阿壩師范學院 623000)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采用不同形式的審美教育方式和教學方法,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學生的審美能力可以得到快遞提高,并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想象力、欣賞能力等不斷提高,對于提高古箏教學水平有著重要影響。
現代發(fā)展中,想要提升學生的審美觀,在古箏教學中高度重視審美教育,就必須改變教育觀念,注重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將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才能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由于音樂屬于抽象類的藝術,不能非常形象的進行模仿和參觀,因此,在進行古箏教學時教師要反復的進行演奏示范,將每個節(jié)奏的張弛程度、音色和力度等展示出來,才能讓學生熟練掌握按、勾、滑和托等多種演奏技巧。因此,只有通過思想上和行動上的真正轉變,才能將古箏教學和審美教育緊密聯系到一起,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提升審美意識,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古箏的興趣和積極性。在提升學生審美意識的過程中,審美教育發(fā)揮著重要積極作用,可以讓學生的身體協(xié)調性不斷提高,在反復練習的過程中形成屬于自己的演奏風格,從而提高學生彈奏古箏時的美感。由此可見,在古箏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和演奏示范,學生的音樂修養(yǎng)可以得到頭像提升,并大大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從而在潛移默化中促進當代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
根據我國古箏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審美教育在提升學生審美能力上有著重要影響,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也有極大影響。一般情況下,古箏教學中的審美教育設置的課程有藝術原理、彈奏技能和音樂欣賞等,可以很好的幫助學生掌握審美的要點,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在學生對審美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最終促進學生審美感官和情感更加完善和豐富,對于促進學生未來良好發(fā)展有著重要現實意義。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轉變教學模式,注重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可以使各種教學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對于提高審美教育水平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感受古箏音樂帶來的震撼,從而掌握古箏彈奏的基本技巧,以在深刻認識審美能力重要性的情況下,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由此可見,在蘊含審美因素的審美教育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發(fā)展選擇合適的古箏彈奏方式,最終創(chuàng)作出獨一無二的古箏音樂作品。由于美存在的形式多種多樣,每個人的審美觀點和角度不同,所產生的審美結果會截然不同,因此,教師在進行古箏教學時,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學形式,才能有效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對學生進行審美實踐教育時,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會得到不斷構建,從而使學生的審美意識得到不斷增強,對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在實踐審美中,不斷加強古箏音樂相關文化的學習,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要對此給以高度重視。一般情況下,相關文化指的是音樂作品產生的背景、作曲家生平等,通過了解這些基礎知識,學生可以更深層的了解到音樂作品的內涵,從而提高學生的古箏學習積極性。與此同時,通過構建現代信息平臺,拓展審美教育渠道,提升學生的審美觀,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美帶來的震撼和驚奇,對于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例如:通過利用媒體教學資源來展示音樂作品的相關圖片,將美術教育滲透到學生的生活、學習各個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對姿態(tài)美、心靈美和儀表美的追求欲,對于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和個人形象具有重要影響。又如:在進行“寒鴉戲水”這個音樂作品的演奏時,學生要先了解到這首曲子來自潮州,然后將潮州音樂、潮州古箏和潮州文化等結合到一起,最后通過自己的領悟將這首曲子彈奏出來,以賦予“寒鴉戲水”獨特的韻味。
在不斷開展審美教育各種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將自然美育活動、社會美育活動、藝術美育活動、現場演奏活動等與實踐相結合,以讓每個學生能深切的感受到各種事物的美。通過開展實踐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風光、生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造潛能,對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重要影響。在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對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社會發(fā)展情況有更深層的了解,從而感受社會勞動美、人際關系美等,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視野和激發(fā)他們創(chuàng)作欲望的重要途徑,最終幫助學生不斷提升和創(chuàng)新。與此同時,將古箏教學中的審美教育與實踐相聯系,注重教學活動的多樣性,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創(chuàng)造力等,從而在感受真、善、美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美育審美能力。例如:文化藝術節(jié)上,在濃厚的校園文化下,讓學生自由發(fā)揮自己的古箏彈奏技能,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感知力,思維能力等,還能提高學生的音樂修養(yǎng),從而幫助學生認識美、發(fā)現美和創(chuàng)造美等。由此可見,讓學生將所學的古箏彈奏技巧、音樂知識等,靈活的運用到各種實踐活動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高度,對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能力不斷提高也有著重要影響。
總的來說,古箏教學需要教師發(fā)展重要引導作用,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在轉變審美教育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情況下,提高學生的古箏學習興趣和審美情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美、感知美、體驗美等多個方面的審美能力,最終促進古箏教學水平不斷提升。
[1]劉瓊英.初中學校開設古箏教學的優(yōu)勢與實施策略[J].音樂時空,2015,07:174.
[2]龍菡婧.古箏入門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新教育,2015,03:33.
[3]李鑫.專業(yè)古箏教學之練習曲訓練的體系[J].北方音樂,2015,03:136-137.
[4]王紅婷.談少兒古箏教學中的常見問題[J].北方音樂,2015,05:84-85.
[5]王紅婷.成人古箏教學探索與研究[J].藝術教育,2015,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