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倩倩[山西大學,太原030006]
樓昉及其《崇古文訣》研究綜述
⊙尉倩倩[山西大學,太原030006]
隨著學界對南宋所編古文選本的重視,對樓昉及其《崇古文訣》的研究也日益增多。文章對樓昉的生平、《崇古文訣》的版本、評點符號、選評特色等研究進行梳理,提出大膽設想,以期方便今后研究。
《崇古文訣》古文選本評點
《崇古文訣》在古文選本中的地位,《四庫全書總目·崇古文訣提要》曾有云及:“宋人多講古文,而當時選本存于今者,不過三四家……。世所傳誦,唯呂祖謙《古文關鍵》,謝枋得《文章軌范》及此書。”④可見此書的價值。然《崇古文訣》的版本眾多,要對其進行研究,首先要梳理版本,以便確定研究對象。
據(jù)資料載,《崇古文訣》在宋代就有四個版本流行于世,分別是五卷本、十卷本、二十卷本和三十五卷本。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作五卷本,后《文獻通考》亦同。劉克莊《迂齋標注古文序》:“迂齋標注者一百八十有八篇……既刊標注十首卷?!雹荽送?,每個版本所收錄的文章篇目從一百六十篇到二百多篇不等。四庫館臣認為:“是集(指《崇古文訣》)乃所選古文凡二百余首……唯《書錄解題》作五卷,《文獻通考》亦同。篇軼多寡迥異,疑傳寫者誤脫三十二字也。”⑥四庫館臣認為,《崇古文訣》本是三十五卷本,出現(xiàn)五卷本的是因為傳抄脫字,針對現(xiàn)實傳抄中的各種可能,對出現(xiàn)不同版本的原因進行逆測,但對所收篇目不同并沒有做出解釋。所以傳抄脫字仍是臆斷。而且,當時不同書商將同一文本分割成不同卷數(shù),再印刷出版,也是常有之事,因此,四庫館臣脫字之說不可信。
在隨后的研究中,研究者們從修辭學和文學評點的角度對《崇古文訣》進行研究。作為評點本,《崇古文訣》中的“評”固然重要,但是“點”也不容忽視。
《崇古文訣》在南宋評點史上以至于中國評點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孫琴安的《中國評點文學史》指出:“樓評文……用極輕松自然、通俗淺顯的文字來表達,在他之前的詩文評點中,尚未見到過,與殷、高仲武、呂祖謙等人的評點文字比較起來,顯然有莊嚴和詼諧之分、雅正與通俗之別。后來,樓的這種評點風格,又為明代人所接過,在小說、戲劇的評點中大加發(fā)揮,愈演愈神。實際上,樓的評語,已肇其先,有著開風氣的勞績?!雹釋O先生單從其評點風格說明了《崇古文訣》的轉(zhuǎn)折性地位。實際上,《崇古文訣》在選文、評點符號、評語的精辟和開拓性上,有具有典范意義。
2013年,李建軍發(fā)表了《宋人古文選評之典范——〈崇古文訣〉選評特色及價值考述》。作者認為《崇古文訣》是南宋時期頗有文學眼光的評點類古文選本,具有典范意義。在文中,首先,肯定了《崇古文訣》選文時注重文法的示范性,注意文本的文學性;其次,總結(jié)了《崇古文訣》的文章評點體例及文章評點特色;最后,總結(jié)評文中所體現(xiàn)的文學批評因素,得出“《崇古文訣》的評點,很多時候已經(jīng)越過文章評點的藩籬,跨入文學批評的園囿”⑩的結(jié)論。給予《崇古文訣》很高的認可:既寫出了《崇古文訣》作為古文選本的特色,又將《崇古文訣》這種古文選本作為文學批評的一部分來研究,對建立我們自己的散文理論體系十分有利。另有鄧建《影響的抑制與超越——論宋代選本〈崇古文訣〉的選評特色》,其觀點與該文大致相同。
此外對于《崇古文訣》的研究主要是放在南宋古文選本整體中進行的。羅書華《中國散文評點“三宗”論》?、張智華《南宋人所編古文選本與古文家的文論》?、《南宋人所編詩文選本在中國學術史上的地位》?、孫武軍《南宋文章選評思想研究——以五部選評本為例》等??梢詮摹冻绻盼脑E》與其他選本的橫向比較中,了解到此選本的真正意義。童笑笑的《樓研究》中也是采用對比《崇古文訣》與《古文關鍵》的異同,闡明了《崇古文訣》對《古文關鍵》的繼承和發(fā)展,強調(diào)了《崇古文訣》在選文及評點上的超越與規(guī)范性。
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學界對《崇古文訣》的研究已經(jīng)從版本、圈點、概括地在南宋人所編古文選本的視野下研究,逐漸具體化、細致化。開始對《崇古文訣》本身的思想和價值進行研究。這是一個由粗到精、從形式到內(nèi)容的不斷深入過程。我們可以沿著這樣的思路,不斷深化對《崇古文訣》及其他南宋古文選本的具體探索。
寧俊紅在《20世紀古代散文批評范式的演變與反思》一文中曾說:“文學批評目的是闡釋文學作品的意義和價值,而從文體研究的角度還應突出其特性。在這個意義上,古代散文的批評大致可以分為審美特征批評和文化批評兩個大的范式?!?推而演之,我們在研究古代文論的時候也可以分成這樣兩大類:從審美特征的角度進行研究;從文化的角度進行研究。以《崇古文訣》為例,我們除了之前的版本、評點特征、價值等的考述,還可以從文化的角度入手,探索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評點本出現(xiàn),結(jié)合當時的社會、政治、審美趣味、學術氛圍進行更深層次的索本探源。也可以從文章學的角度入手,總結(jié)出《崇古文訣》中的句法、章法、字法,更全面地了解《崇古文訣》的選評及創(chuàng)作思想。筆者受王國維《宋元戲曲考》成書過程的啟發(fā),在此作一大膽設想:對南宋各個評點本甚至是對金、元、明、清時期的評點本所提倡的為文之法進行分別探索和總結(jié),或許可以構(gòu)建起有中國傳統(tǒng)特色的散文創(chuàng)作和鑒賞理論體系。
③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卷6772,上海辭書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⑤(宋)劉克莊:《迂齋標注古文序》,《全宋文》卷329,上海辭書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25頁。
⑨孫琴安:《中國評點文學史》,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35頁。
⑩李建軍:《宋人古文選評之典范——〈崇古文訣〉選評特色及價值考述》,《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3年第1期。
?羅書華:《中國散文評點“三宗”論》,《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12年第3期。
?張智華:《南宋人所編古文選本與古文家的文論》,《文學評論》1999年第6期。
?張智華:《南宋人所編詩文選本在中國學術史上的地位》,《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5年第5期。
?寧俊紅:《20世紀古代散文批評范式的演變與反思》,《蘭州大學學報》2003年第11卷第6期。
[1]孫琴安.中國評點文學史[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
[2]童慶炳主編.文化與詩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2010.
[3]張伯偉.中國古代文學批評方法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06.
[4]張智華.南宋人所編古文選本與古文家的文論[J].文學評論,1999(6).
[5]張智華.南宋人所編詩文選本在中國學術史上的地位[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0(5).
[6]寧俊紅.20世紀古代散文批評范式的演變與反思[J].蘭州大學學報,2003,11(6).
[7]祝尚書.南宋古文評點緣起發(fā)覆——兼論古文評點的文章學意義[J].四川大學學報,2005(4).
[8]寧俊紅.中國古代散文理論研究與實踐的思考[J].文學遺產(chǎn),2009(3).
[9]王水照,慈波.宋代:中國文章學的成立[J].復旦學報,2009(5).
[10]慈波.文話發(fā)展史略[D].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
作者:尉倩倩,山西大學研究生。
編輯:張晴E-mail:zqmz06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