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大力
摘 要:真實存在的少林寺的習武,在清代已經偃旗息鼓;清代甚囂塵上的少林寺,實際上是天地會的旗幟與號召;天地會因需要必然習武,天地會所習當然是“少林武術”;天地會無處不在,所以是“天下功夫出少林”;明末真實的內家拳早已失傳,清代的少林與內家之爭,實則是天地會與清王朝的輿論戰(zhàn)。
關 鍵 詞:民族傳統(tǒng)體育;武術;少林武術;內家武術;天地會
中圖分類號:G8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14)06-0001-06
The contention between Shaolin and Neijia in the Qing dynasty was a battle of
political opinions
CHENG Da-li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
Abstract: Really existing Wushu practice at Shaolin temple had ceased all activities in the Qing dynasty; Shaolin temple making a great clamor in the Qing dynasty was actually the banner and call of the Heaven and Earth Society; the Heaven and Earth Society practiced Wushu inevitably because of needs, and what it practiced was of course “Shaolin Wushu”; the Heaven and Earth Society was everywhere, so as the saying goes, “all the Kungfu in the world comes from Shaolin”; real Neijia boxing had already been lost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the contention between Shaolin and Neijia in the Qing dynasty was a battle of public opinions between the Heaven and Earth Society and the Qing dynasty.
Key words: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Wushu;Shaolin Wushu;Neijia Wushu;the Heaven and Earth Society
1 少林寺成為天地會的旗幟和號召
少林寺白衣殿的腳窩,據說就是清代少林僧偷偷習武留下的;少林寺周圍的村子,教師爺們自稱是“夜藏行”;清代少林寺的塔銘、碑銘中,再也找不到與武術有關的只言片語;清代在少林寺見過少林寺僧演練武術的人,幾為鳳毛麟角。這些,都是少林寺因為清廷禁武令而轉入地下的明證。
少林寺練武轉入小規(guī)模和地下,按理說少林武術應該漸漸銷聲匿跡。但奇怪的是恰恰相反,入清以后,少林武術卻出人意料地在更大的范圍獲得了更大的聲名。今天耳熟能詳的“天下功夫出少林”等話語,顯然為這種聲名作了不容置疑的證明和注腳。乾隆時人施亦簪詩:“祖義今誰解,家風久乏承。武功魔漸息,禪律講何曾?!焙竺婢o接著還有兩句,那就是“近顧門庭靜,遠揚聲價騰?!雹僖环矫媸恰伴T庭靜”,另一方面是“聲價騰”,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清代少林武術的更大聲名,是因為清代特殊的社會環(huán)境造成的。清代少林武術的仍然風光無限,是少林寺內的,但更是少林寺外的;是技術意義上的,更是政治意義上的。
明清之際的大思想家、學問家顧炎武,清軍南下后,其嗣母殉國,在參加昆山、嘉定抗清起義失敗后,他十謁明陵,遍游華北,研究邊防,時刻不忘興復故國。在游歷嵩岳后,曾作《少林寺》詩一首,在詩中,顧炎武懷念少林寺廟宇昔日的輝煌,感慨于當時的殘破,回憶了少林武功的悠久歷史,夸贊了少林寺僧在明代報效國家馳騁疆場的壯舉。詩歌的最末幾句,唐豪[1]148是這樣評價:“惠玚即隋季擒王世充侄仁則歸秦王的少林十三立功僧之一,《舊唐書》言王世充父系西域胡,詩末寄語惠玚流,勉待秦王至,意即在煽動反清革命。”唐豪先生說對了,顧炎武的詩,毫無疑問意在“煽動反清革命”。
正是顧炎武的詩首次將少林寺、少林寺僧、少林武術和反清政治目的聯(lián)系,后來以“反清復明”為宗旨的天地會,借少林寺大做文章,應該就是受了他的影響和啟發(fā)。
收入天地會秘密文件《洪門海底》的“少林寺恩仇記”講述了這么一個故事:康熙時,西魯國入侵,朝廷官軍連連損兵折將,不得已貼出皇榜,征召天下豪杰掛印出征。九蓮山少林寺有一百單八名武僧,個個武藝高強,聞知后即扯榜應征,旋即平服西魯國凱旋,不受封賞,仍然回到少林寺。雍正時,清廷因為畏懼少林寺的武功,恐成后患,于是調集清軍包圍并縱火焚毀少林寺,少林寺僧只逃出了蔡德忠、方大洪、馬超興、胡德帝、李色開等5人。從少林寺逃脫的5名僧人,據說當時大罵昏君害得少林寺好苦,即時扯爛衣裳,咬破手指,共合血一堆,寫成5本少林武功書籍,每人各執(zhí)一本,“隨至各省招集忠心義氣,暗藏三點革命,誓滅清朝,扶回大明江山,共享榮華,同樂太平,天下是以為引”。5名僧人于是開創(chuàng)了洪門,并成了洪門“五祖”。蔡德忠到福建建立長房“青蓮堂”,方大洪到廣西建立“金蘭堂”,馬超興到云南建立“家后堂”,胡德帝到湖南建立“參天堂”,李色開到浙江建立“宏化堂”[2]?!吧倭炙露鞒鹩洝睂嶋H上是一個在天地會會眾中廣泛流傳的故事,在《清史資料叢刊·天地會》中,我們能見到收集一起的與這個故事大同小異的各種版本。
這個故事顯然是虛構的,“替天行道”之類,就是梁山泊聚義廳前大旗上書的字樣;征西魯故事的藍本,可能就是《水滸傳》梁山軍隊征遼、征西魯和征方臘的翻版,結局也差不多,無非都是說朝廷恩將仇報。火焚少林寺和五祖的傳說,顯然出于編排小說并不高明的天地會的宣傳鼓動家的杜撰。但選擇少林寺作為輿論道具,卻算得上極其高明的策略。其一,少林寺以武術馳名,天地會要反清復明,武裝斗爭是最重要的手段,當然離不開武術;其二,少林寺僧在明代參加過抗擊倭寇、防御韃靼,很可能還包括抗擊滿清的征戰(zhàn)活動,其愛國精神當然可以鼓舞天地會會眾。顯然出于天地會成員之手的《少林拳術秘訣》,實際上已經將此道明。其《少林之戒約微言》就寫到:“少林技術之傳,以明室鼎革后,至前清順、康數十年中,為練習最精時代。顧斯時有明代天潢貴胄之裔,與故老遺民、忠烈俠義之士,憤宗社之丘墟,痛種族之淪喪,恢復無計,偷生草莽,至無可如何時,相與遁入空門。借禪關清凈之地,以匿跡韜光,隱待時機之至。又恐此身萎靡,習于疏懶,遂殫精奮力于技擊之練習。欲以臥薪嘗膽之志,而為滅胡興漢之謀。于是朝乾夕惕,惟日孜孜而不已?!盵3]清初的少林寺,與清王朝關系密切,這些所謂“遁入空門”的“天潢貴胄之裔,與故老遺民、忠烈俠義之士”,不可能是進入了真正的少林寺。所謂進入了少林寺,實際上就是進了天地會。但磨礪“臥薪嘗膽之志”,還只說對了一半,苦練武術,當然有武裝反清的非常功利的目的。
天地會會眾隨時要操練拳棒,也隨時要把少林寺掛在口邊。如《洪門問答書》所載,應該是天地會會眾見面時對暗號之類的套話,其中即有“武從何處學習?在少林寺學習;何藝為先?洪拳為先;有何為證?有詩為證:猛勇洪拳四海聞,出在少林寺內僧。普天之下歸洪姓,相扶明主定乾坤?!逼洹斗A進辭》應該是下級稟見上級時考察或禮節(jié)性的套話,其中有:“問學乜件為先?答洪拳為先。問有何為證?答有詩為證:勇猛洪拳四海揚,出在少林寺內傳。普天之下歸洪姓,得來日后扶明主?!逼洹逗槿姟窇撌撬麄內粘髡b的歌謠,其中有:“武藝出在少林中,洪門事務我精通。洪拳能破西達子,萬載名標第一功?!盵4]顯然,天地會所說的少林寺,實際上就是天地會;天地會會眾所練的武術,都稱洪拳,或者不管練的是什么拳,都稱少林拳。
《少林拳術秘訣》還提到一位痛禪上人,據說是明亡后剃度出家的明福王之堂叔。他在少林寺躲藏數年后,“復蓄發(fā)往粵西,謀舉兵恢復,不成,又復歸少林。旋為人偵悉,謀捕之,上人乃遁于臺灣,依延平之子,欲有所陳。不聽,遂郁郁還至淡水死焉。聞上人柔術最精,當其在梧州時,捕者十余人,悉被次第拋置街心,上人乃得潛逃出險云”[5]。這位痛禪上人的事跡,不見于其他任何文獻記載,應該也是天地會編出的關于少林寺傳說的一個。由“痛禪”之名,亦可見天地會成員對亡國的傷心慘烈如何耿耿于懷。
我們已經看到清代顯然存在這么一個有趣的現象:一方面是真實的少林寺與清廷保持著密切的關系,另一方面是號稱的少林寺與清廷勢如水火的對立。接下來,我們還能看到另外一個同樣有趣的現象:一方面是少林寺內的少林武術轉入地下、偃旗息鼓;另一方面是少林寺外的“少林武術”如日中天、如火如荼。
2 天下功夫出少林的真相
所謂“清初停發(fā)了僧兵的糧餉”的說法,不過是我們美意和含蓄的解釋。說穿了,作為明代著名民兵之一的少林僧兵,在清初無疑已被勒令解散。被解散僧兵流散各地,于是也把他們的武藝帶到了各地。流散各地的少林寺僧兵,肯定很多加入了反清復明組織特別是天地會,因此也把少林武術帶到了各地的天地會。佚名《江湖異聞》便稱:“拳勇之技,舊推少林僧,今則散見諸方叢林中,往往有能者。”[6]《江湖異聞》說的“叢林”(即禪杯),應該是廟宇了,應該還有天地會,或者說就是天地會。過去的少林僧兵隸屬軍隊系統(tǒng),現在的天地會則隱藏民間。
天地會初期主要活動于沿海福建、臺灣等省,后來逐步蔓延至江蘇、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貴州等長江流域各省,以及兩廣地區(qū)。在整個清代,天地會多次發(fā)動武裝起義。太平天國起義爆發(fā),各地天地會首領紛紛響應。甚至后來的興中會、同盟會、國民黨,與天地會也有著極深的關系,各地的天地會成員,都不同程度地參加了辛亥革命活動。武昌起義發(fā)生時,當時清軍中的士兵,甚至超過半數以上都是天地會成員。天地會的勢力和影響如此之大,天地會又以少林寺和少林拳為號召,了解了這一點,我們對所謂“天下功夫出少林”說法,就不會感到奇怪了。清代所謂少林派的鋪天蓋地,卻原來是因為在天地會控制范圍之內的拳種流派,或天地會會眾所習練的拳種流派,統(tǒng)統(tǒng)都被納入了少林武術范疇的緣故。
四川明海拳,據說傳自明海和尚,這個“明?!保豢醇粗颂斓貢偻谢蚨抛?。明乃明王朝,天地會要反清復明,“明”字對天地會是有著特殊意思的。天地會起于閩臺沿海,“?!弊謱μ斓貢砸灿兄峭话愕暮x,如“海底”、“海袍哥”等詞語即是證明。川劇《巴九寨》中多用袍哥行話,表演袍哥規(guī)矩禮俗,由其中《男勸》一折胡連唱詞:“枉自我江湖之上在海大爺”等來看,甚至今天的“海派”、“下海”等詞語,可能都與之有關。所謂“明?!保瑢嵓刺斓貢?。
清代包括天地會在內的秘密結社組織,常被稱為“教門”。四川任門拳,也稱任家教;蘇門拳,又名蘇家教。廣東武術,則有刁家教、李家教、鐘家教、朱家教、劉家教、流民教、牛家教等。既稱“教”,正說明了這些拳種和天地會這一民間武術和家教組織的關系;四川方言“樂教”、“不樂教”(意為懂、守規(guī)矩;不懂、不守規(guī)矩),便是一句遺留至今的天地會分支的袍哥語言。
湖北的岳家拳、廣東的岳家教,敬尊宋代抗金的民族英雄岳飛為始祖;四川于門,敬尊明代抗御瓦剌部入侵的民族英雄于謙為始祖。都明確表明了反清政治傾向。四川的綠林派,用“綠林”之名,更是直接顯示了和清朝統(tǒng)治者的對立。
一般稱四川僧門共有7支,互相沒有關系,然而這7支僧門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各自的創(chuàng)始人無不與“少林”、“和尚”、“皇犯”等有關系。實際上僧門遠遠不止這7個支系,峨嵋派8大門——僧、岳、趙、杜、洪、會、字、化,僧門最為普及廣大。在四川的每一個角落都有所謂僧門。而且“生門”、“孫門”(四川話“生”、“孫”音皆發(fā)sen)有時也稱自己是僧門。但有意思的是,這些僧門不像其它拳種一樣有其共同的淵源、枝蔓清晰,而是很多根本沒有任何師承上的聯(lián)系,但它們都叫“僧門”。這一點頗為類似廣東的佛家拳,佛家拳在廣東流傳很廣,但各地佛家拳也往往沒有任何聯(lián)系的,但它們也都叫做佛家拳。究其原因其實不復雜,“僧”也、“佛”也,就是南少林寺,就是天地會,同稱僧、佛是表明、承認它們都出自天地會,但卻未見得一定要有師承枝蔓的聯(lián)系。
徐震[7]的《少林宗法圖說考證》提到:“湘中既為紅幫盛行之地,其拳家則幾乎皆稱少林派。紅幫起源,本與明室遺老有關,而幫會中人,復多通識武技,然則此派少林拳史事之傳說,當由武術家之在幫者所演成也?!彼孕煺鹩终f:“此書所言之少林拳,只是依托,并非明代少林一派?!?/p>
哪里僅止于一個湖南。武術在民國年間被分為南派、北派,這種分法實際上是很有道理的。幾乎整個南方——包括廣東、福建、廣西、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的武術,都和天地會有著密切關系,風格也因此近似。
這些地區(qū)流行的拳種流派,其傳說絕大多數涉及諸如“少林寺”、“和尚”、“皇犯”、“欽犯”、“避難”、“避禍”、“遁隱”“刺殺雍正”等內容,這絕對不是偶然,而是說明其成員與因反清復明活動常遭通緝、追殺的天地會,有著密切關系。
少林寺僧兵流散各地,進入天地會,傳授自己的少林武功,少林武術就大規(guī)模流傳民間。天地會利用少林寺作為號召和旗幟,于是天地會所屬范圍的武術,又都被稱為少林武術。有洪門處即有洪拳,天地會活動范圍之內,所有的武術都是少林派。天地會范圍超過了半個中國,其活動幾乎遍及整個中國,無怪乎“天下功夫出少林”。
所以這個少林寺實際上是找不到的。南少林寺究竟在哪里,福建的泉州、莆田、福清、福州等爭得不亦樂乎。其實,根本不存在這么一個具體的南少林寺院。南少林就是天地會,天地會就是南少林;哪里有天地會南少林就在哪里,所以也才有那么多的南少林。
3 所謂“少林”與所謂“內家”的互相攻擊
雍正十三年纂成的《寧波府志》載:“少林僧以拳勇名天下,值倭亂,當事召僧擊倭,有僧七十輩,聞松溪名,至鄞求見。松溪避匿不出。少年慫恿之,試一往,見諸僧方較技酒樓上,忽失笑。僧知其松溪也,遂求試。松溪曰:‘必欲試者,須召里正約,死無所聞。許之。松溪袖手坐,一僧跳躍來蹴,松溪稍側身,舉手送之。其僧如飛丸隕空,墜重樓下,幾斃。眾僧始駭服?!雹?/p>
關于這段文字所述張松溪擊敗少林僧一事之真?zhèn)危坪涝荚疲骸啊陡尽贩Q當事召僧擊倭,則應召諸僧,須受軍令約束,不能自由行動可知。考《江南經略》、《正氣堂集》、《倭變志》、《日知錄》諸書,當時御倭諸僧,皆未到過四明及其附近,安能在戰(zhàn)事期間,結隊至七十人,往鄞縣去求松溪比武?故著者認為松溪的擊敗少林僧事,是從《王征南墓志銘》衍出:由主于搏人,以靜制動二語,衍而為松溪袖手坐,一僧跳躍來蹴,松溪稍側身,舉手送之。由犯者應手即仆一語,衍而為其僧如飛丸隕空,墜重樓下。少林以拳勇名天下一語,則直襲未改?!碧坪繹1]60還引用了《僧兵大捷記》所述天員事跡,“以證少林僧的拳勇,并不如內家所稱的那樣陋劣?!碧坪赖目甲C是正確的,這個故事顯然屬于編造,但所謂“內家”對少林武術的攻擊,即由此揭開序幕,之后更有增無減。
如徐珂[8]《清稗類鈔》“葉鴻駒精內家拳”云:“葉鴻駒者,嘉定人,少孤,然多力,異常兒。有游方僧見而奇之,度為徒,攜之入少林。鴻駒入其中,十年盡得其秘,而思歸。歸后,館于某富室,出其藝以授人。授其教者,咸能十人敵。于是鴻駒之名大噪。一日,信步河濱,有牽舟者過其前,厲聲命讓道。不服,大聲曰:‘我葉鴻駒也。其人不聲,取肩上牽板擲地,悉陷入。即曰:‘吾特訪汝而來,請一較。許之,斗良久,牽舟者負,隕河中。后三年,復來較,仍不敵,為鴻駒所敗。其人去后,鴻駒告人,謂‘彼技已大進,特為疏故為我敗耳。再三年,我不能敵之矣。后三年,果復來,鴻駒避他出,設棺于堂,詭云已死。其人信之,乃行吊祭禮。祭畢,以指插入棺中,取石灰一握而去。鴻駒歸,視其插處,如利錐所鑿。嘆曰:‘彼已入武當內家宗矣!乃遍訪諸內客之有名者,而盡習其術。于是鴻駒以外客而精內家,而性亦彬彬如儒者矣?!?/p>
葉鴻駒精少林武術,但挑釁者一旦“入武當內家宗”,他就只好狼狽躲避。葉鴻駒再拜精內家拳者為師,于是武功再上一層樓。內家再厲害,以指破棺也不可能,除非那棺木薄得像三合板。這是明顯的內家優(yōu)于少林的一種并不高明的宣傳。
又如,《清代述異》“峨嵋僧”條云:“相傳征南之弟子頗多,有張某者,其藝不在百家下,少習狎邪,家稱中資,悉為纏頭費。傾盡,流而為盜,時來往于山東、河南間。凡習于少林拳者,無不當之輒靡。蓋張某于內家之六路,練習純熟,而尤長于斫。所謂滾斫、柳葉斫、十字斫、雷公斫,皆能精心獨往。挾此術以行劫,眾莫如何。天幢寺,豫省某縣大剎也,僧徒百數,寺產極豐,布施者復絡繹不絕。一日,有津商某以五百金祈福,行近寺門,被張某劫去。眾僧徒從而追之,連數十人皆仆。一掛單僧笑曰:‘諸師父拳術,雖皆少林嫡派,然非彼敵手也。窮僧十年未出手矣,姑一試之。言罷解衣迅速追上。張亦以手撲之,僧閃過。張知有異,挾金而走。僧曰:‘止,毋走!言罷即躍上。張置金于地,回身用抱月勢,右足向右稍后,左足隨轉作坐馬步,兩手相對。是時僧已以長拳逼張乳際,張急用前手抹下,后手斫出,滾斫而上。僧急以兩手著腳,以左手撒手,右足隨進。又以左手著胸,右手撒開,左足隨進。張之滾斫忽亂,急退歸原路。僧隨以朝天勢直上,張知不敵,一躍而逃。僧亦不追,挈金返寺,眾僧皆來道殷勤焉。此僧行止頗異,無定名,甲詢則以此名對,乙詢又以彼名對。眾因其來自峨眉,遂呼為峨眉僧云。有知之者,謂僧之師某嘗學于單思南。王征南亦單思南弟子,皆為內家拳云。”[9]
“少林嫡派”的和尚們,不敵身懷內家功夫的張某。好不容易出來個峨嵋僧打敗了張某,卻原來也是內家弟子。貶少林,褒內家,其意昭然。清代著作中,多有這種褒揚內家貶抑少林的文字,也多有這種類似的擊敗少林僧的故事。
內家拳最早見于明末清初黃宗羲所作《王征南墓志銘》:“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仆,故別于少林為外家,蓋起于宋之張三豐。”《王征南墓志銘》還較為詳細記述了內家拳歷史傳承、技法名稱等。1937年,唐豪與方夢樵曾到寧波考察王征南事跡,又到溫州尋訪陳州同后裔,但都一無所獲。唐豪先生[1]54在一番考證后結論是:“內家拳于清初即已失傳。”
黃百家、王征南一系的內家拳早已失傳。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等根本不是最初的內家拳,它們傳承系統(tǒng)和歷史面貌基本清晰,絕對和少林寺、少林武術、天地會沒有過糾葛,太極拳、形意拳和少林拳,甚至可能還有些關系淵源。既然如此,那么攻擊少林的所謂“內家”到底是什么內家呢?說穿了,這個所謂的“內家”,實際上是一個并不存在的內家,或者說只存在于口頭與筆頭的內家。
雖然所謂“內家”根本上不存在,但天地會的“少林”對“內家”的咄咄逼人,也曾進行過反擊。
如《少林拳術秘訣》就稱:“松溪少年時,曾因某僧所困辱,某僧乃少林派中人,故松溪終身不談少林術。其門徒亦仰承師意,恨少林如仇讎。此為少林派之反對者?!盵10]118《少林拳術秘訣》是清末著作,但這個傳說應該早就有了。“內家”編造張松溪打敗少林僧,“少林”便回敬了一個少林僧困辱張松溪。
又如《少林拳術秘訣》曾敘述痛禪上人訓誡徒眾云:“凡有技術者,最戒驕矜心,驕矜則自恃,自恃則未有不敗者。何以故?以有所恃則敢于鹵莽陷險故。”[11]但這位痛禪上人為證明自己所舉的論據,竟然是“內家吳松侯者”,在江岸游玩時,仗恃自己“精縱躍超距之術”,炫耀而數次縱躍過江,終于因江岸坍塌而落于江中溺斃的事。
又如《清稗類鈔》云:“武當山某山寺僧悟心,方丈也。少習拳術于少林,年六十余,而精悍不減少壯。寺僧皆能拳,承其教也。山下農家子劉勝,有力善飯,無以為生,叩寺門行乞,眾僧歐之,劉若不覺,駭而告悟心。悟心問劉曰:‘爾何求?曰:‘欲飯耳?!疇柡文埽俊茉祜埗??!疇柫缀??‘不知?!苁澄飵缀??曰:‘亦不知。悟心笑之,命食之以飯,將盡二斗米矣。飯后引至隙地,有巨石二,重各八百斤,劉以手左右挾之而舞,殊從容也。乃授以拳法,而蠢甚,茫然莫解,因積之香積廚,眾藐視之。一日,來掛單僧,衣履極敝,而神氣奕奕,眾僧加以白眼,劉常私食之。悟心方教其徒以武藝,掛單僧視之,默不一語?;蛑^掛單僧曰:‘爾能乎?曰:‘不能。習罷,歸食堂,掛單僧獨立,眾莫之顧。劉招其食,掛單僧謂劉曰:‘爾何不學拳?劉曰:‘不知也。掛單僧曰:‘我教爾。于是教以手勢。夜半,掛單僧引劉對坐,久之,劉忽悟曰:‘我知之矣!乃盡教以奇正虛實之道,進退起伏之節(jié)。戒之曰:‘爾由此熟練,無敵于天下,爾善用之,我去矣。一躍而逝。自是,劉輒于夜靜私習之。越二年,悟心集眾僧,語之曰:‘吾將往天臺,有武藝超群者,當授以方丈之位。最后得一僧,名超凡,將以方丈授之。劉上前曰:‘稍遲,我尚未試也!眾嘩笑之。劉曰:‘爾輩之拳,不過外家之粗淺者耳!因解衣跳躍,悟心驚曰:‘爾何能此,此等拳法,我尚不如也!劉乃自道掛單僧所傳授,遂為某寺方丈,改名天禪。于是武當之拳法,得與少林齊名?!盵8]
中國的名山,早期多佛道寺觀雜處,或者經歷了幾番更替。武當山早期應該也有僧徒廟宇。按這個傳說,武當山的武術,本來就是武當山和尚擁有的。而武當山和尚的武藝,則又是從少林寺學來的。后來把內家功夫傳到武當山的人,卻原來也是和尚。而且傳授的對象,也是武當山的僧人。這就不僅是爭個內家的名稱了,這個傳說無疑是說,所謂內家,其實也是少林創(chuàng)生出來的。
《少林拳術秘訣》則云:“張全一,名君寶,號三豐者,綽號張臘遢,為明時技擊術之泰斗。先居于寶雞之金臺觀,后學道于鹿邑之太清宮,于少林師法練習最精。后遍游于川、蜀、荊、襄、沔、漢間,其技更進,能融會少林宗法,而著力于氣功神化之學。晚年更發(fā)明七十二穴點按術,為北派中之神功巨子?!盵10]108-110“自張氏全一,以俗子內家,忽而傳外家衣缽,而又創(chuàng)明點穴之法。于是緇衣之徒,亦相率而宗之,其他更無論矣。故少林家法,至張氏而一變?!盵10]108-110明確提出內家拳為“明季少林之變派”?!渡倭秩g秘訣》雖然將張三豐述為少林傳人,將內家列為少林變派,但被迫如此,心中多少還是有些不快或不平衡,于是最后說:“然張氏之點按術,雖為少林別開生面,究非佛門立法之本旨。可見天下事,凡創(chuàng)一術立一法,其終極每有始念所未及知者,此作傭者之宜慎也?!庇职褟埲S貶了幾句。
天地會既然借用了少林寺和少林拳以為旗幟和號召,當然就要維護少林寺和少林拳的威望。內家拳從技術上對少林武術的抨擊,天地會當然不會充耳不聞,而且必須作出解釋?!渡倭秩g秘訣》中所述張三豐是少林傳人,內家是少林變派,是一種溫和的反應。而《萬年青》則干脆將內家描繪為清廷鷹犬,內家泰斗白眉道人與少林盟主至善禪師,各自帶領一大群徒眾,殺得七血玄黃。
向愷然[12]在《武林英豪傳》中提到:“便是內家外家的分別,也是其說不一。有的說武當派為外家,少林派為內家。然現在許多武當派的拳術家,都自稱內家。本來內外的分別,有兩種說法。少林派之所謂內家,乃因少林派是和尚傳下來的。從來佛學稱為內學,佛典稱為內典,佛家的拳術稱為內家拳術,也就是這般的意思,并不是就拳術本身講的。佛家照例稱佛道以外的道為外道,自然稱武當派為外家,乃是就拳術本身分別出來的。武當派拳術,注重神與氣,不注重手腳,尚意不尚力,與一切拳術比較,確有內外之分。究竟誰是內家,誰是外家,這標準不容易定,原也不必強為分別?!钡驉鹑凰f的武當派,已經不是那個虛擬的“內家功夫”,而就是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之類。但它們繼承了虛擬的“內家”之名,也繼承了和少林“外家”的對立,如中央國術館王子平少林門和高振東武當門的紛爭,就是一例。
《武林英豪傳》是很晚的著作,但還有其他資料表明,少林曾經聲明自己才是內家。如徐珂[8]《清稗類鈔》“孫貢玉碎鐵錢箸”條即有:“孫貢玉,以勇聞,習拳于少林寺,得內家法”,《少林拳術秘訣》則稱:“自明代以來,凡談技擊者,遂有內家外家之派別。何以謂之內家?即塵世間普通之稱,如佛門之所謂在家出家是也。外家者,即沙門方外之謂,以示與內家有區(qū)別也?!盵10]107云云。
一段時間內,少林、武當爭為內家,并互斥對方為外家。少林是有的,少林武術是實際存在的,天地會的“少林”,也是實際存在,但“內家卻是虛構虛擬的,真要說有,那就是清王朝,或者說是清王朝武裝。清代的少林是武術,也是政治;清代的“內家”,卻純是政治。清代的少林與“內家”之爭,實際上是一場意識形態(tài)的輿論大戰(zhàn)。但哪里有什么武當派武術呢?所謂武當派武術,實際上是在這場虛幻的少林與內家戰(zhàn)爭之后才有的,是在據此進一步演義的武俠小說之后才有的。
清王朝明令禁武,少林寺僧兵被勒令解散,流散各地的僧兵,肯定很多加入了反清復明組織特別是天地會,他們應該無比緬懷他們的母寺。少林寺素有愛國主義和以武藝為國家效力的傳統(tǒng),少林武術擁有極大聲名,為增強凝聚力和號召力,少林寺被反清復明組織特別是天地會巧妙地變?yōu)槠淦鞄煤拖笳?。所謂“南少林寺”,實際上就是天地會。天地會所屬組織和會眾所習武術,也就統(tǒng)統(tǒng)成了少林武術。天地會遍及半個中國,于是就有“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說。
少林武術成為反抗清朝統(tǒng)治的武裝技術手段,少林寺成為反清組織天地會的象征,影響巨大,使得滿清王朝輿論不得不臆造出實際上并不存在的“內家”,并人為地把少林武術定義定名為“外家”,并借所謂“內家”之口,對“外家”的少林武術大肆詆毀和攻擊。攻擊又帶來了反擊,天地會系統(tǒng)的所謂“少林”,和實際并不存在的所謂“內家”,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輿論戰(zhàn)爭。
注釋:
① 施亦簪著《上元后三日偕友游少林寺》見葉封等《少林寺志·題詠·五言排律》河南省圖書館藏清乾隆十三年刻本。
② 曹秉仁纂,清雍正十一年修《寧波府志》卷三十一《張松溪傳》,見《中國方志叢書》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
參考文獻:
[1] 唐豪. 《少林拳術秘訣》考證[M]. 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2] 羅爾綱. 清史資料叢刊·天地會一[G]//轉引自少林寺資料集. 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2:108-109.
[3] 少林之戒約微言[G]//少林拳術秘訣. 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102.
[4] 蕭一山. 近代秘密社會史料[G]//少林寺資料集. 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2:303.
[5] 五要說[G]//少林拳術秘訣. 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13-14.
[6] 佚名. 江湖異聞[G]//少林寺資料集. 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2:380.
[7] 徐震佚文集[M]. 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52.
[8] 徐珂. 清稗類鈔·技勇類[M]. 北京:中華書局,1984.
[9] 清朝野史大觀:卷12·清代述異[M]. 李秉新,徐俊元,石玉新,校. 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319.
[10] 少林拳術秘訣:12章·明季少林之變派[M]. 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11] 少林拳術秘訣:13章·神功說[M]. 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125-126.
[12] 向愷然. 武林英豪傳/(轉引自少林寺資料集續(xù)編)[M]. 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4: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