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龍,聶勁松
(1.湖南科技大學體育學院,湖南 湘潭411201;2.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湖南 長沙410000)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物質(zhì)文明的發(fā)展,體育運動被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是當今社會最健康、經(jīng)濟、時尚的保持身體健康的生活方式[1]。研究表明,規(guī)律的運動對人的生理、心理和社會健康都非常有益[2],但是,如果運動參與者沒有科學系統(tǒng)的方針來指導運動,不從實際出發(fā)正確地評估自己的運動方式,而是盲目、無節(jié)制地進行運動,很容易產(chǎn)生不良的運動現(xiàn)象,損傷自身的肌肉、關節(jié)和內(nèi)臟,影響機體健康[3]。1987年Veale首次提出了運動依賴這一概念,他指出,對于運動依賴者來說,每天生活中最主要的事情就是運動,規(guī)律運動一旦停止,近似物質(zhì)成癮者戒斷的癥狀包括:失眠、焦慮、食欲減退、暴躁等就會出現(xiàn)。甚至有些人即使已經(jīng)因為運動受傷也不愿暫時停止運動,從而導致傷勢更為嚴重[4]。運動依賴目前已成為運動心理學研究領域中一個備受關注的議題,是一個值得注意防范和加以矯治的心理和行為問題,也是科學健身方式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本次研究選取湖南省內(nèi)3所高校的1 601名在校大學生為受試。
1)研究對象一般情況調(diào)查問卷:自編運動依賴一般情況調(diào)查問卷,包括年齡、性別、BMI(身高/體重)、每次運動時間、每周運動次數(shù)、持續(xù)參與時間,共6個問題。
2)運動依賴量表:2004年Terry設計了運動依賴量表(EAI),此量表由6個問題組成,采用Likert5點計分,總分從6分到30分,依據(jù)Terry的研究,EAI≥24即認定為有運動依賴,EAI為13~23分之間的認定為有運動依賴癥狀,在0~12分之間的認定為沒有運動依賴癥狀,EAI得分越高,運動依賴癥狀越嚴重。
采用SPSS15.0統(tǒng)計軟件分析,定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
本研究共發(fā)放調(diào)查問卷1 689份,回收問卷1 621份,刪除填寫有規(guī)律和填寫不完整的調(diào)查問卷20份,實際納入分析的有效問卷為1 601份,問卷有效率為94.79%。1 601名研究對象中男生為984名,占61.5%,女生為617名,占38.5%;19歲的為150名,占9.4%,20歲的為787名,占49.1%,21歲的352 名,占22%,22 歲的312 名,占19.5%;體型上,偏瘦的(BMI<18.5)為194 人,占12.1%,體型正常(BMI為18.5~24)的為1 054人,占65.8%,體重過重(BMI為24~27)的為272人,占17%,體重為肥胖(BMI>27)的有81 人,占5.1%。
Terry等人的研究結果顯示,當研究對象的運動依賴量表(EAI)得分大于等于24分時,就可判定該研究對象為運動依賴。本研究的調(diào)查結果顯示,1 601名研究對象中,181名研究對象的得分大于等于24分,運動依賴的檢出率為11.3%。
2.2.1 不同性別研究對象運動依賴的檢出情況分析
根據(jù)Terry的研究,EAI≥24分就可以認定為運動依賴,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見表1),被判定為運動依賴的男生有127人,檢出率為12.91%,而被判定為運動依賴的女生有54人,檢出率為8.75%,男生的檢出率明顯高于女生,經(jīng)卡方檢驗顯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527,P=0.011)。
表1 不同性別研究對象運動依賴的檢出情況分析
2.2.2 不同年齡研究對象運動依賴的檢出情況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見表2),被判定為運動依賴的19歲的大學生有14人,占9.3%,20歲的有92人,占11.7%,21歲的有34人,占9.7%,22歲的有41人,占13.1%,不同年齡研究對象運動依賴的檢出率略有差異,20歲和22歲大學生的檢出率略高于19歲和21歲的大學生。經(jīng)卡方檢驗顯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2.698,P=0.441)。
2.2.3 BMI與運動依賴檢出率的關系
研究結果顯示(見表3),被判定為運動依賴的大學生中,體重偏輕的有29人,占14.9%,體重正常的有113人,占10.7%,體重過重的有33人,占12.1%,肥胖的有6人,占7.4%,不同體重指數(shù)研究對象運動依賴的檢出率略有差異,體重過輕和體重過重的大學生的檢出率略高于體重正常和肥胖的大學生。但經(jīng)卡方檢驗顯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4.34,P=0.227)。
表2 不同年齡研究對象運動依賴的檢出情況分析
表3 研究對象體重指數(shù)與運動依賴檢出率的相關性
2.2.4 持續(xù)參與時間與運動依賴檢出率的關系
從表4的結果可以看出:持續(xù)參與時間小于3個月的人群中運動依賴者有10人(4.6%),3~6個月中有運動依賴者21人(7.5%),6個月到1年中有運動依賴者50人(12.1%),1~2年中有運動依賴者68人(13.7%),運動時間大于2年的人群中運動依賴者有32人(16.5%),說明研究對象持續(xù)參與時間越長,運動依賴的檢出率越高,這種趨勢有統(tǒng)計學意義=21.40,P <0.001)。
2.2.5 每周運動次數(shù)與運動依賴檢出率的關系
研究結果顯示(見表5):每周運動次數(shù)為1次的人群中運動依賴者有0人(0%),2次的人群中運動依賴者有33人(5.5%),3次的人群中運動依賴者有50人(10.6%),4次的人群中有運動依賴者31人(17.1%),每周運動次數(shù)大于4次的人群中有運動依賴者67人(29.4%)??梢?,研究對象每周運動次數(shù)越多,運動依賴的檢出率越高,經(jīng)趨勢卡方檢驗顯示,這種趨勢有統(tǒng)計學意義=28.18,P <0.001)。
表4 研究對象持續(xù)參與時間與運動依賴檢出率的關系
表5 研究對象每周運動次數(shù)與運動依賴檢出率的關系
2.2.6 每次運動時間與運動依賴檢出率的關系
研究結果顯示(見表6):每次運動時間為30 min以內(nèi)的人群中運動依賴者有4人(2.5%),30~60 min的人群中運動依賴者有31人(9.0%),1~2 h的人群中有運動依賴者90人(12.5%),每次運動2 h以上的人群中有運動依賴者56人(15.1%),研究對象每次運動時間越長,運動依賴的檢出率越高,經(jīng)趨勢卡方檢驗顯示,這種趨勢有統(tǒng)計學意義=19.88,P <0.001)。
表6 研究對象每次運動時間與運動依賴檢出率的關系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EAI得分達到24分以上的共有181人,根據(jù)Terry的研究,EAI≥24分就可以認定為運動依賴,因此,本次研究被判定為運動依賴的大學生為181人,占11.3%,與國內(nèi)外的研究結果不完全一致。
對大學生個人一般情況進行卡方檢驗的結果顯示:在性別方面,大學生的運動依賴檢出率存在顯著差異;在持續(xù)參與時間、每周運動次數(shù)、每次運動時間等變量上,大學生運動依賴檢出率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在年齡和BMI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男生、持續(xù)參與時間越長、每周運動次數(shù)越多及每次運動時間越長的運動依賴的檢出率較高。
[1]孫飆.以身體活動為核心的學校“健康管理”模式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9,23(1):13-20.
[2]呂曉標,衛(wèi)志強,張楠楠.太極拳對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影響的實驗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6,42(5):112-115.
[3]李夢龍,馬衛(wèi)平,鄧羅平.運動依賴量表的編制與信效度分析[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2,27(4):360-364.
[4]李夢龍,馬衛(wèi)平.大學生規(guī)律運動者運動依賴影響因素分析[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1,26(6):546-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