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長賓,郭 文,陳文武,崔 蕾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五家渠市畜牧獸醫(yī)工作站,新疆 五家渠 831300)
2014年11月初新疆五家渠市迎來一次降溫并伴有雨雪的天氣。由于當地奶牛養(yǎng)殖戶飼養(yǎng)管理不善,未能及時采取保溫防風等措施,容易造成牛群疫病多發(fā),尤其是6月齡以內的犢牛,處于氣溫突降的不良環(huán)境中,其機體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更易受到病毒的侵襲,誘發(fā)流行性感冒,當犢牛感冒時,抵抗力和免疫力進一步下降,瘤胃內產氣菌大量繁殖,瘤胃蠕動減弱或停止,不能正常噯氣,從而繼發(fā)瘤胃臌脹。
體溫升高至40.5℃,精神沉郁,食欲廢絕,肌肉震顫,腹瀉,臥地不起,呼吸迫促,反芻停止,腹圍迅速膨大,左肷部突起,觸診富彈性,叩診顯“咚咚”鼓音,聽診瘤胃蠕動音減弱。
據畜主反映,犢牛為3月齡,1日前即表現(xiàn)精神沉郁,食欲減退,肌肉震顫,且并未采食過量易發(fā)酵、腐敗變質或有毒有害的飼草料;經現(xiàn)場查看,牛舍極為簡陋,沒有采取任何保暖措施,舍內溫度低。根據畜主主訴及現(xiàn)場查看情況初步判定為流行性感冒。通過體溫測定、聽診、叩診、觸診,并結合臨床典型癥狀,綜合判定為流行性感冒繼發(fā)瘤胃臌脹。
采用排除氣體,解熱鎮(zhèn)痛,強心補液,健胃消炎、抗病毒等對癥治療,首先對犢牛瘤胃進行穿刺放氣,隨后進行靜脈輸液治療。
4.1 瘤胃穿刺放氣 先用一枚消毒好的16號針頭在左肷部瘤胃最高點穿刺放氣,5 min后臌脹癥狀輕微緩解,隨后又增加2枚16號針頭在同一部位與先前針頭呈三角形加速穿刺放氣10 min,臌脹癥狀明顯減輕。
4.2 靜脈輸液治療 立即采用頭孢噻呋鈉0.5 g、樟腦磺酸鈉3 mL,安乃近5 mL、維生素C 5 mL、地塞米松磷酸鈉5 mL、銀黃注射液5 mL,復合維生素B 5 mL加入500 mL 0.9%生理鹽水中,靜脈緩慢滴注。
5.1 4 h后,犢牛體溫正常,精神恢復,呼吸均勻,肌肉震顫及腹瀉癥狀停止,瘤胃臌脹消退且未見復發(fā),犢牛能正常起臥,病情穩(wěn)定;8 h后,犢牛食欲恢復,12 h后犢牛出現(xiàn)反芻,1日后犢牛痊愈。
5.2 早春或晚秋氣溫突變時節(jié),由于犢牛機體抵抗力和免疫力尚不完善,易引發(fā)6月齡以內犢牛流行性感冒,這種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并繼發(fā)多重細菌混合感染,極易誘發(fā)胃腸道疾病的暴發(fā)。因此,牛場,尤其是奶牛散養(yǎng)戶,在早春或晚秋來臨之前應及早采取防寒保暖措施,使犢牛安全度過這一危險期。
5.3 由流行性感冒癥狀表現(xiàn)可以看出,該病短時間內并不會導致犢牛死亡;而從瘤胃臌脹癥狀表現(xiàn)可以看出,如不及時采取瘤胃穿刺放氣措施,瘤胃迅速臌脹會壓迫膈肌,并同時壓迫肺臟的收縮空間,引發(fā)犢牛代償性呼吸迫促,心動過速、進而導致犢牛窒息死亡。因此,此病例中及時且科學有效的進行瘤胃放氣,應該放在治療措施的首位。(1)瘤胃臌脹往往在極短時間內引發(fā)牛窒息死亡,因此養(yǎng)牛戶應該提前學習并掌握科學的瘤胃穿刺放氣知識,儲備必要的穿刺放氣工具,為專業(yè)獸醫(yī)出診治療期間贏得時間,在實踐中,筆者曾多次遇到在出診路途中就已經發(fā)生牛瘤胃臌脹窒息死亡事件;(2)在進行瘤胃穿刺放氣過程中,應控制瘤胃排氣速度,如對犢牛采用較大口徑的穿刺放氣針,會對犢牛胃壁造成較大損傷,甚至放氣過速會造成犢牛大腦缺氧癥狀;(3)對單純性的瘤胃臌脹,在穿刺過程中可通過穿刺針頭向瘤胃內注入適量的制酵劑、消毒劑或抗菌劑等,用于抑制殺滅過量繁殖的產氣菌,從而防止瘤胃反復臌脹;對泡沫性的瘤胃臌脹,除可向瘤胃內注入適量上述藥物外,還需注入適量油類瀉劑以防止瘤胃反復臌脹;(4)如因瘤胃蠕動或瘤胃內容物堵塞致使穿刺針頭不能正常排氣,應重新調整穿刺針頭進針方位或將注射器安置在穿刺針頭上外抽內推,確保排氣順暢。
5.4 在靜脈輸液治療過程中,宜選用袋式輸液器,將治療所選藥物逐一、按序、精準稀釋后緩慢滴注,切忌將各種藥物混合滴注,以避免藥物之間的相互拮抗影響;輸液針頭以12號針頭為宜;稀釋液用量以40 mL/kg體重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