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瓊
(四川省甘孜州鄉(xiāng)城縣農牧和科技局,四川鄉(xiāng)城 627850)
牛出血性敗血癥的防治
王艷瓊
(四川省甘孜州鄉(xiāng)城縣農牧和科技局,四川鄉(xiāng)城 627850)
牛出敗又名牛出血性敗血癥,由巴氏桿菌引起的傳染病。牛出敗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病,發(fā)病后出現(xiàn)頭頸、咽喉及胸部炎性水腫癥狀,若不引起重視則會則會牛只死亡,使養(yǎng)殖戶蒙受損失。文章將主要就牛出敗的類型與病理變化進行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治療和預防方法,以供參考。
牛出敗 巴氏桿菌 預防 治療
牛出血性敗血癥是由巴氏桿菌引起的傳染病,以敗血癥和組織器官的出血性炎癥為特征。其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病,發(fā)病后出現(xiàn)頭頸、咽喉及胸部炎性水腫,若不引起重視則會引起牛只死亡,使養(yǎng)殖戶蒙受損失。
病牛的頭頸、咽喉及胸部出現(xiàn)炎性水腫,民間將此病稱為牛腫脖子、牛響脖子、鎖口癀等。牛出血性敗血病是常見的一種牛病,一年四季都可發(fā)病,一般為散發(fā)或小范圍爆發(fā)性流行。
牛出血性敗血病的潛伏期一般為2~5d。根據(jù)臨床癥狀,可將牛出血性敗血病分為敗血型、水腫型和肺炎型三種:
敗血型:多見于犢牛。病牛體溫40℃以上,精神萎頓、食欲不振、經常伏臥,鼻鏡干,有漿液性或黏液膿性鼻涕,間或帶有血液。兩眼流淚,結膜潮紅。糞便變稀,帶有黏液及血液。有時頭頸部呈現(xiàn)炎性水腫。乳牛產乳大為減少或完全停止。最急性病牛可于數(shù)小時內死亡,一般約經1~3d。
水腫型:多見于犢牛和水牛。一般發(fā)病快,病情急,死亡率高。除有體溫升高、不吃食、不反芻等癥狀外,最明顯的癥狀是咽喉部周圍、頭頸部至胸前發(fā)生炎性水腫;有時肛門和外陰部或四肢也可能發(fā)生。腫脹局部堅硬、灼熱、疼痛。頭頸前伸,不敢有任意轉動??谇火つこ奔t,舌腫大,吞咽困難或完全不能,呼吸困難,可能到明顯喉頭狹窄音,時發(fā)呻吟,口流白沫,煩躁不安,可視黏膜帶藍紫色。最后衰竭而死,病程約為1~3d,也有數(shù)小時窒息死亡的。
肺炎型:此型較為多見。病牛主要表現(xiàn)為咳嗽,初期干性帶痛,后變濕性。呼吸困難,發(fā)喘。鼻孔有黏液膿性鼻涕流出。胸部聽診有明顯羅音,有的有胸膜摩擦音;叩診有實音區(qū),并有疼痛反應。嚴重病例則呼吸極度困難,頭頸前伸,張口伸舌進行呼吸??梢曫つ{紫色。后期有的發(fā)生腹瀉,糞便內雜有血液,有的小便帶血。一般經數(shù)天至兩周死亡,有些病例轉變?yōu)槁孕汀?/p>
此外,還有腸炎型,多見于幼犢,主要表現(xiàn)腹瀉及由此引起的消瘦。
慢性病例以慢性肺炎癥狀為主,病程一月以上。
敗血型:病??梢娦耐饽?、某些漿膜、黏膜及內臟有出血點。淋巴結腫脹多汁,切面暗紅色,有出血點。心肌、肝、腎變性,脾臟常不腫大。
水腫型:咽喉部和頭頸部,有的擴展至胸前部,皮下發(fā)生水腫,切開后流出多量淡黃色漿液。局部淋巴結也腫脹、多汁。此外,還有敗血型變化。
肺炎型:見大葉性肺炎和纖維素性胸膜炎,但水牛很少見到。肺有不同的肝變區(qū),內含壞死灶,以結締組織囊包圍,界限明顯。肺小葉間交流浸潤,但切面不呈明顯大理石狀。胸腔內有多量纖維素滲出液,有纖維素塊被覆于肺膜上,其下有出血點。胸內淋巴結腫脹,切面有出血點。
慢性型:肺內有壞死灶,以結締組織囊包裹。
(1)病初,應用抗牛巴氏桿菌病血清、磺胺類藥物及抗生素治療效果良好。以兩種藥物同時應用效果更佳。
(2)藥物以磺胺類療效較好。靜脈注射10%磺胺嘧啶鈉或磺胺嘧唑鈉注射液,幼牛每次80~120ml,成年牛160~200ml,每天注射兩次,對早期急性病例,有較好療效。也可應用青霉素、鏈霉素可鹽酸土霉素治療,青霉素100萬~200萬單位,鏈霉素100萬~200萬單位,早、晚各注射一次,或每天注射鹽酸土霉素1~2g。上述抗菌藥物,在病畜體溫下降和全身癥狀好轉后,還須繼續(xù)應用1~2d。也可應用四環(huán)素配合葡萄糖注射液靜脈注射,每天兩次,可得到良好療效。
牛出血性敗血病的預防,要加強飼養(yǎng)管理,提高抵抗力。經常發(fā)生牛出血性敗血病的地方,要堅持注射牛出血性敗血病疫苗。確定牛發(fā)生牛出血性敗血病后,對村寨里的牛,也要進行緊急預防注射,防止擴散。
本地屬高山高海拔地區(qū),交通不是很便利,當疫病發(fā)生時,農牧民不會很重視,一般見到有牛死亡,他們才會上報,根據(jù)描述,牛發(fā)病癥狀多為脖子腫大、發(fā)高燒、呼吸困難、厭食。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初步判斷為牛出血性敗血病,起動應急預案,將病牛隔離并大面積消毒,緊急對病源村附近村的所有牛接種疫苗。發(fā)病牛接種疫苗后,再用青霉素類藥物進行治療。
[1] 南京農學院,山東農學院,江蘇農學院.家畜傳染病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1:100-101.
[2] 李培元,鄭星道,包俊珊,等.牛病學[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
社,1984: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