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建霞
(河南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脾胃肝膽病科,河南 鄭州 450000)
慢性乙型肝炎是指慢性肝炎的病程至少在6個月以上,且病情沒有得到改善、復發(fā)或者持續(xù)性發(fā)作肝炎,容易發(fā)展為重型肝炎,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威脅[1]。對比觀察我院在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別使用常規(guī)護理和中醫(yī)辨證施護護理,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我院在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經過臨床檢查確診[2]。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其中男性患者占31例,女性患者占14例,患者的平均年齡為(32.3±5.5)歲,平均病程為(14.4±4.2)個月;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給予中醫(yī)辯證施護護理,其中男性患者占30例,女性患者占15例,患者的平均年齡為(31.2±5.4)歲,平均病程為(13.7±5.0)個月。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病程等基本資料上無明顯差異性(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心理護理、營養(yǎng)飲食護理、口腔護理以及指導臥床休息護理等基礎護理。
1.2.2 觀察組患者給予中醫(yī)辨證施護進行護理:①痰濕內盛型:指導患者可食用健脾之品,如山藥粥、薏苡仁粥、橘皮粥等,以達到健脾利濕化痰的作用,中藥湯劑宜溫熱服。②肝郁脾虛型:中藥湯劑宜濃煎,少量分次熱服,可選擇大青鹽燙熨,以達到理氣止痛,活血化瘀,減輕右脅脹痛不適。指導患者多進食米面、紅棗、藕粉以及山藥等健脾益胃,有助于消化的食物。③肝膽濕熱型:觀察患者面色、身目、小便黃染進退程度,并做好記錄,做好口腔護理,淡鹽水漱口,1日3次。患者給予飲食調節(jié)護理,保證肝臟的正常的代謝,增強肝臟對病毒的抵御能力,保持大小便暢通,促進膽紅素的排泄,指導患者多進食乳果糖。④瘀血阻絡型:觀察患者脅部疼痛部位、性質、持續(xù)時間等,可給與荷葉中藥封包配合電子生物反饋治療儀照射,以達到活血化瘀,疏肝理氣止痛的作用。患者要指導其適量運動,增強體質,能夠對免疫功能起到顯著改善作用,從而對肝組織起到修復作用。⑤肝陰不足型:保持病房安靜,溫濕度適宜。夜寐不安者,選擇神門、肝、膽、心、眼等穴位,給予耳穴壓豆,以助入寐,并失眠多夢者,給予穴位按摩(開天門)以達到鎮(zhèn)靜安神的作用。
1.2.3 選用軟件SPSS18.0對觀察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使用χ2對計數(shù)數(shù)據(jù)進行檢驗,P<0.05則說明存在的顯著差異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好轉出院的患者占42例(93.3%),平均住院時間為(21.3±4.0)d,對照組好轉出院的患者占36例(80.0%),平均住院時間為(32.5±5.2)d,兩組患者在病情好轉率以及平均住院時間上存在的顯著差異性(P<0.01)。
中醫(yī)辨證施護是在中醫(yī)基本理論的指導下,運用四診的方法,全面收集患者的有關資料,加以綜合分析,判斷疾病的癥候屬性,并有針對的采用具體護理措施。辯證是決定施護的前提和依據(jù),施護是與施治結合的解決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辯證的最終目的之一,同時又是對辯證是否正確的檢驗。辯證施護總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注意運用中醫(yī)的理論指導觀察疾病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并能及時提出有針對性的辯證護理措施。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治療中除了給予及時有效的藥物治療,更需要中醫(yī)辯證施護配合治療,能夠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控制,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中醫(yī)辨證施護能夠和現(xiàn)代整體護理結合,為臨床護理提供更有效、更為科學以及高質量的護理,應用于治療慢性乙型肝炎中效果顯著。上述結果顯示:觀察組好轉出院的患者占42例(93.3%),平均住院時間為(21.3±4.0)d,對照組好轉出院的患者占36例(80.0%),平均住院時間為(32.5±5.2)d,兩組患者在病情好轉率以及平均住院時間上存在的顯著差異性(P<0.01)。說明了中醫(yī)辨證施護應用于慢性乙型肝炎中效果顯著,值得廣泛推廣和使用。
[1]艾香英,符林春,譚行華,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醫(yī)證型與肝組織病理改變的相關性研究[J].中醫(yī)學報,2013,28(4):577-579.
[2]陶英,張向瓊.慢性重型肝炎的中醫(yī)辨證施護[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9,18(17):2072-2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