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報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4.09.004),來自馬來西亞諾丁漢大學(xué)馬來西亞校區(qū)的Mei Kying Ong等人研究了不同濃度臭氧對番木瓜果實貯藏期氣孔交換、果實成熟、表皮特性和防御相關(guān)酶等有關(guān)的生理變化的影響。番木瓜果實放置于不同濃度(0,1.5,2.5,3.5 和 5.0 μL/L)臭氧下熏蒸96個小時,之后置入 (25±3)℃、(70±5)% 相對濕度環(huán)境下貯藏10天。研究人員分別于 0、2、4、6、8、10、12 和 14 天時檢測臭氧處理和對照番木瓜果實乙烯產(chǎn)生速度及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EC S4.3.1.5)、 過氧化物酶(POD,EC 1.11.1.7) 和 多 元 酚 氧 化 酶 (PPO,EC1.14.18.1)等防御酶的活性變化。與對照果實相比,低于5μL/L臭氧處理的果實呼吸速率較低,成熟較遲。而大于3.5μL/L臭氧處理的果實產(chǎn)生較多乙烯并對果實組織造成了傷害。與對照果實相比,臭氧處理的果實在整個貯藏期間酶活性較高。試驗中最高劑量的臭氧處理(5 μL/L)的果實酶活性變化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