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海關
狂犬咬傷者接種狂犬病疫苗的效果觀察
鐘海關
目的 分析狂犬咬傷者接種狂犬病疫苗臨床療效。方法 被狂犬咬傷24例患者, 采集14份暴露動物腦組織標本, 采取犬腦分子生物學檢測、人抗體滴度檢測、犬腦病原學檢測。結果 采取5針免疫法效果較好, 所有病例均治愈。結論 狂犬病暴露后, 傷口要及時規(guī)范處理, 并接種狂犬病疫苗,如果有需要可以注射免疫球蛋白, 同時免疫接種也是預防患者死亡的主要措施。
狂犬咬傷;狂犬疫苗;效果觀察
狂犬病病原體主要為狂犬病毒, 屬于人畜共患傳染病,實驗觀察顯示只有哺乳動物感染[1,2]。通常是因狂犬咬傷感染, 具有較高病死率, 是造成死亡人數最多傳染病。在被動物抓傷、咬傷以后, 接種狂犬疫苗是較為有效預防方法。本文主要分析狂犬咬傷者接種狂犬病疫苗臨床療效, 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疫苗接種對象:選取2012年9月~2014年 9月被狂犬咬傷24例患者, 暴露于狂犬病病毒陽性, 其中女11例, 男13例, 年齡16~80歲, 平均年齡(39.23±9.23)歲;二級暴露17例, 三級暴露7例。根據2009年版《狂犬病暴露預防處置工作規(guī)范》規(guī)范處理傷口, 接種狂犬疫苗采取5針法, 對晚接種者、暴露部位與中樞神經接近、三級暴露患者,在0 d接種2劑疫苗, 病情嚴重患者, 在傷口周圍, 人源免疫球蛋白浸潤注射。
狂犬標本采集:采集14份暴露動物腦組織標本, P2實驗室生物安全柜, 采取枕骨大孔快速采樣法, 取宿主動物小腦、中腦、大腦、海馬回組織, -80℃保存。
1.2 方法
1.2.1 傷口處理 使用流動清水與20%肥皂水對咬傷部位進行徹底清洗, 然后使用生理鹽水與雙氧水交替清洗, 最后使用無菌脫脂棉吸盡傷口的殘留液, 沖洗時間為15 min。使用0.05%的等滲碘伏溶液與適合傷口無菌棉球, 對傷口內進行徹底的消毒, 消毒時間為10~15 min, 采用0.5%碘伏對傷口外皮膚進行消毒, 然后適當的包扎傷后, 但是并不采取加壓包扎。所有患者均在第0、3、7、14、28天在三角肌部位注射1劑狂犬病疫苗;對于Ⅲ級患者, 在傷后處理過程中采取被動免疫制劑治療, 狂犬病患者一般免疫球蛋白為20 IU/kg,傷口需采取局部浸潤, 同側股四頭肌需行肌內注射。
1.2.2 犬腦分子生物學檢測 取病原學檢測為陽性的腦組織樣本細胞總RNA, 將RNA作為模板, 行反轉錄使用隨機引物pd(N)6(TaKaRa), 巢式PCR擴增NP特異性目的基因片段,其擴增片段大小256 bp, 使用1%瓊脂糖凝膠電泳對擴張結果進行鑒定。
1.2.3 人抗體滴度檢測 暴露者在接種疫苗最后一針5 d以后, 采集被接種者3 ml靜脈血, 在自然凝固以后, 行高速離心, 提取上層血清, -80℃儲存, 用于備檢, 在進行測定以前, 30 min 56℃水浴滅活, 在取出以后, 30 min室溫平衡;接種者血清狂犬病病毒抗體滴度采取快速熒光灶抑制試驗(RFFIT)檢測, 對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進行評價。
1.2.4 犬腦病原學檢測 不同位置腦組織剖面, 在浸泡30 min純酒精載玻片均勻涂印, 晾干以后, 應用4℃預冷丙酮室溫進行10 min固定, 在固定完成組織印片滴加使用1∶50熒光標記抗狂犬病病毒核蛋白單克隆抗體, 結果觀察采用熒光顯微鏡。
2.1 DFA檢測分析 通過熒光顯微鏡觀察14份暴露動物腦組織標本, 可以發(fā)現大量蘋果綠色熒光顆粒, 呈現為不同的大小以及形狀, 有著強烈熒光的大橢圓形或者是圓形即為內基氏小體, 也就是狂犬病毒抗原陽性。
2.2 RT-PCR檢測分析 電泳鑒定14份暴露動物腦組織標本RT-PCR擴增產物以后, 預期目的基因產物片段均擴增出,即為狂犬病毒核酸陽性。
2.3 RFFIT檢測分析 0.5 IU/ml為中和抗體滴度臨界值,血清≥0.5 IU/ml, 即為陽轉血清。本組24例患者, 在采取RFFIT檢測以后, 血清中和抗體滴度為14~42 IU/ml, 平均為25 IU/ml, 均能產生一定量中和抗體, 其維持水平較高。采取5針免疫法效果較好, 所有病例均治愈。
狂犬病主要是由狂犬病病毒所造成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傳染疾病, 在病毒入侵部位, 局部組織會發(fā)生短暫有限增殖, 然后轉為末梢神經細胞增殖, 沿著神經細胞通道, 并以3 mm/h速度傳播至中樞神經, 最后在大腦定位, 于腦組織中發(fā)生大量增殖。在神經細胞遭到病毒入侵以后, 通過細胞間傳播方式進入中樞神經, 屬于不可逆轉過程。對于狂犬咬傷者, 首先應該采取傷口處理, 同時行狂犬病疫苗接種, 并且注射免疫球蛋白。對于狂犬咬傷預防控制需要注意下列幾點內容:對傷口進行徹底外科清創(chuàng), 這能使局部病毒存留得到有效減少, 避免病毒入侵;應用免疫球蛋白或者是狂犬病免疫血清行肌內注射與局部浸潤, 能使傷口內殘留病毒得到快速中和;狂犬病疫苗的正確接種, 能使機體細胞免疫機制得以激活,形成一定的中和抗體。
最近幾年以來, 通過對狂犬病防治的宣傳教育, 人們預防意識明顯提升, 但仍有部分群眾對于狂犬病的預防意識較差, 再加上暴露后并未有效預防、傷口處理不正規(guī)、未及時接種狂犬病疫苗, 造成患者死亡。所以, 在暴露后, 有效免疫接種有著重要的作用。目前, 關于狂犬病主要控制措施為暴露后免疫, 但是其免疫效果并未得到及時確認, 這就難以及時加強免疫進行相應保護。預防免疫失敗所引發(fā)狂犬病重要手段為狂犬病毒中和抗體水平檢測并免疫補種。本組24例患者傷口規(guī)范處理后, 采取5針接種法進行疫苗接種, 其中傷口周邊狂犬免疫球蛋白侵潤注射4例, 免疫球蛋白未接種者20例, 研究結果顯示, 血清抗體水平>0.5 IU/ml, 免疫效果較好, 疫苗免疫原性良好, 免疫期具有一定保護作用。從監(jiān)測結果可以看出, 通常疫苗接種陽轉率可以達到100%, 并沒有免疫補種情況[3-5]。本組研究病例為2012年9月~2014年9月被狂犬咬傷24例患者, 暴露于狂犬病病毒陽性, 不及貓、犬等動物抓傷、咬傷, 以及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種患者,所以, 并不將狂犬病疫苗免疫保護作用評價列入到統(tǒng)計學的評價內。引發(fā)狂犬病危險因素主要為主動攻擊人類以及行為異常犬, 所以要對犬只加強規(guī)范管理, 并此對狂犬病暴露后的有關預防知識進行宣傳教育, 使人們對于狂犬病預防意識得到提高??袢”┞逗? 傷口要及時規(guī)范處理, 并接種狂犬病疫苗, 如果有需要可以注射免疫球蛋白, 同時免疫接種也是預防患者死亡的主要措施。
[1] 張麗文, 王海紅, 苑新海.一犬咬傷15人接種狂犬病疫苗的效果觀察.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 2011, 12(4):156-159.
[2] 黃海鋒, 陳偉玲.接種人用狂犬疫苗后抗體檢測結果分析.吉林醫(yī)學, 2012, 33(20):134-137.
[3] 段會恩.5200例狂犬疫苗接種者免疫效果觀察.中華疾病控制雜志, 2010, 7(10):167-169.
[4] 欒淑玉, 倪坤, 李莉.接種狂犬疫苗引起嚴重過敏反應1例報告.吉林醫(yī)學, 2013, 34(31):156-158.
[5] 向遠.559例人用純化狂犬疫苗(Vero細胞)免疫效果分析.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0, 10(17):144-14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2.178
2015-03-30]
516880 龍門縣龍?zhí)舵?zhèn)中心衛(wèi)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