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薇
探析降低臨床輸血風險和輸血誤差的應對措施
金薇
目的研究分析在為患者進行輸血時如何降低患者的風險性避免誤差的產(chǎn)生。方法對106例輸血病例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 尋找解決的對策。結(jié)果臨床中為患者進行輸血時的風險和失誤可以通過規(guī)范化管理盡量避免, 讓患者獲得較好的輸血效果, 防止各類經(jīng)血液傳播的疾病感染患者。結(jié)論研究分析臨床輸血風險以及誤差能夠有助于改善臨床輸血操作, 提升輸血效果, 減少輸血風險。
輸血風險;輸血誤差;應對措施
臨床治療中有時需要為患者進行輸血治療, 如果不采取輸血的方式, 患者的生命會受到威脅, 所以該方法也是關乎患者生命的搶救措施?,F(xiàn)在無償獻血的人越來越多, 所以臨床輸血時, 會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而產(chǎn)生風險性, 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輸血相關疾病和不良反應[1]。此次本院就部分輸血病例來進行探討分析, 為患者進行輸血誤差的研究, 尋找解決措施,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1~2013年本院共有106例輸血病例, 其中有男68例, 女38例, 年齡最小18歲, 最大74歲。
1.2 方法 根據(jù)本院接收的106例輸血患者臨床資料來進行探討分析, 對患者輸血的情況進行總結(jié), 尋找輸血誤差原因和風險情況, 尋找積極的解決對策。
臨床中為患者進行輸血時的風險和失誤可以通過規(guī)范化管理盡量避免, 讓患者獲得較好的輸血效果, 防止各類經(jīng)血液傳播的疾病感染患者。
3.1 臨床輸血風險
3.1.1 輸血不良反應 在輸血時或輸血后, 受血者出現(xiàn)原發(fā)性疾病所無法解釋的新體征、癥狀。輸血不良反應可分為遲發(fā)反應和即發(fā)反應, 根據(jù)發(fā)生因素可分為非免疫性反應和免疫性反應[2]。因免疫介導而引發(fā)的急性輸血反應有:過敏性反應、急性溶血反應、非溶血性發(fā)熱反應、輸血相關急性肺損傷、蕁麻疹等癥狀;免疫介導遲發(fā)型輸血反應有:輸血相關移植抗宿主病、遲發(fā)性溶血反應、輸血后紫癜;非免疫介導急性輸血反應有:循環(huán)超負荷引發(fā)充血性心力衰竭、細菌污染引發(fā)發(fā)熱反應、氣栓、體溫下降;非免疫介導遲發(fā)型性輸血反應有:長期輸血引發(fā)含鐵血黃素沉著癥、血栓性靜脈炎。
3.1.2 輸血相關疾病 輸血相關疾病在臨床上也倍受關注,成為輸血工作者的研究焦點[3]。目前, 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經(jīng)輸血傳播病毒有: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G型肝炎病毒、D型肝炎病毒、HIV病毒、巨細胞病毒、人類T淋巴細胞病毒、TT病毒、人細小病毒、人類皰疹病毒6型。會經(jīng)輸血傳播細菌有:耶爾森菌、梅毒螺旋體、鏈球菌、葡萄球菌,在目前已經(jīng)確定的血液傳播疾病中, 肝炎和艾滋病是危害最大、最為嚴重的疾病。
3.2 誤差情況
3.2.1 血型不正確 患者的血型和輸血的血型不同是比較多見的一種輸血誤差, 配血人員的疏忽導致了患者接受檢查時的血型錯誤或者是輸血流程沒有按照規(guī)定要求進行。血型不正確會給患者帶來非常大的危險, 導致患者凝血、休克、衰竭等嚴重癥狀, 危及患者生命。
3.2.2 輸入被污染的血液 血液被污染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比如操作不當、血液保存不當、運輸問題等。血液從采集到最終的使用每個過程都有可能會造成血液的污染。
3.2.3 操作問題 為患者進行輸血的護理人員在進行操作的時候, 因為沒有將冷凍的血液進行加溫, 導致了患者出現(xiàn)低體溫癥狀或者是因為沒有為患者進行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補充, 引起了代謝紊亂癥狀等不良反應。
3.2.4 輸血耽誤 血庫人員不在崗位, 導致取血不及時, 耽誤了患者的輸血, 錯過了患者的搶救時機, 引起了患者的生命風險。
3.2.5 傳染源血液注輸 獻血人員在獻血的時候檢驗不嚴格, 工作人員因為同時顧及多個獻血者, 引起了標本送檢錯誤或者是獻血者自身存在疾病, 出現(xiàn)漏檢情況, 讓傳染血液應用到了臨床中。
3.3 提高輸血安全性措施 輸血的時候必須確保患者的安全, 保障輸血的效果。安全性要求能夠?qū)⒉涣挤磻档偷阶钚? 控制傳染病的影響, 護理人員和患者相互配合, 減少風險性, 提升準確率。
3.3.1 科學合理的為患者進行輸血 輸血本身就有一定的風險性, 所以患者是否需要接受輸血, 醫(yī)生應該對其進行判斷, 選擇最佳的輸血適應證。最好是以血液制品和血液成分作為輸血內(nèi)容[4];臨床中患者接受輸血時可以不輸血的就不要選擇輸血。成分輸血是現(xiàn)代輸血治療的一個重要發(fā)展方向,全血所含有的成分比較多, 所以產(chǎn)生不良反應的幾率也就比較大, 在治療的時候, 要結(jié)合患者的元素缺乏情況來對其進行補充。成分血液輸血則相對引起的不良反應幾率要小, 也能夠降低因輸血而引起的疾病傳播。自輸血是現(xiàn)在安全性最高的輸血方式, 化療以及手術前為患者進行儲血, 應用于手術和化療中, 安全可靠。
3.3.2 詳細了解受血者過敏史、輸血史 輸血前對患者的病史以及過敏史進行詢問, 患者如果存在其他的疾病, 如肝炎、腎功能異常等, 應該先對紅細胞進行洗滌, 防止輸血過程中產(chǎn)生不良反應, 輸血過程中對患者情況進行觀察, 有異常情況發(fā)生時, 應該及時的停止輸血[5]。
3.3.3 完善輸血制度 醫(yī)院在對患者進行輸血的時候, 應該要制定相應的輸血規(guī)范和條例, 在實際工作當中落實好,劃分責任制度, 出現(xiàn)問題能夠?qū)⒇熑巫肪康絺€人身上。醫(yī)院內(nèi)部要求加強交流, 開設講座等來提升各科室人員對于輸血適應證的了解, 讓臨床輸血工作可以安全有效, 對輸血流程進行管理。
3.3.4 完善血站管理流程 血站是采集血液的關鍵部門,需要加強血液質(zhì)量管理, 提升血液安全性, 保障血液的采集工作順利進行, 避免傳播疾病的風險;無償獻血者需要接受嚴格的篩選, 進行常規(guī)體檢, 特別是高危人群;根據(jù)血站的質(zhì)量管理條例和規(guī)范來執(zhí)行采集工作, 提升采集檢驗水平,將不合格的血液檢測出來, 避免臨床使用的血液存在問題。
總之, 臨床中的輸血存在一定的風險, 患者能不接受輸血, 盡量不選擇輸血, 以血液制品和自體血液為先, 做好血液采集檢驗工作, 輸血過程注意細節(jié), 避免污染血液進入臨床中, 控制輸血失誤, 提升輸血質(zhì)量和安全性。
[1]衣志杰.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在臨床輸血中的應用.國際輸血及血液學雜志, 2013, 36(4):404-405.
[2]苑瑞琴.290例血液標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對策.臨床輸血與檢驗, 2011, 13(2):175-176.
[3]董海偉.輸血差錯及其應對措施.臨床醫(yī)學, 2013, 33(8): 112-113.
[4]周建璽, 杜涓, 郭祥萍, 等.門診檢驗標本采集不當導致結(jié)果誤差的原因分析.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3, 11(9):533-534.
[5]鄧麗麗, 劉雪君.輸血安全護理單的臨床應用體會.全科護理, 2011, 9(10):869-87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4.172
2014-10-27]
150036 黑龍江省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