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N秀
惡性淋巴瘤采用BEAM方案預處理行自體外周血干細胞移植治療的臨床療效觀察
張?zhí)N秀
目的探討惡性淋巴瘤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應用BEAM方案預處理行自體外周血干細胞移植治療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選取松原市中心醫(yī)院2011-01—2014-01收治的30例惡性淋巴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21例患者應用經(jīng)典的BEAM方案進行預處理,9例患者以此為基礎(chǔ)加用去甲氧柔紅霉素增強處理效果。結(jié)果30例患者中,1例患者在回輸外周血干細胞的1周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患者移植后均獲得造血功能重建。結(jié)論惡性淋巴瘤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應用BEAM方案預處理行自體外周血干細胞移植治療,具有較好效果。
惡性淋巴瘤;外周血干細胞移植;臨床療效;BEMA方案預處理
臨床醫(yī)學中,惡性淋巴瘤是一種常見的淋巴系統(tǒng)腫瘤,其對放療和化療比較敏感。給予患者常規(guī)治療時,可治愈患者長期無病生存60%的霍奇金病和30%~50%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但如患者的耐藥性、難治性和惡性度較高,治療效果較差。高度惡性淋巴瘤患者的治療過程中,主要的治療方法為自體外周血干細胞移植[1].。我院應用BEAM方案預處理行自體外周血干細胞移植治療惡性淋巴瘤患者30例,取得較好效果,整理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30例病例均為我院2011-01—2014-01收治的惡性淋巴瘤患者,男21例,女9例;年齡為12~61歲,平均年齡為(34.6±1.4)歲。所有患者均經(jīng)病理學檢查,確診為惡性淋巴瘤患者。21例為NHL,9例患者為HD。NHL患者移植前,多應用CHOPE或者CHOP方案進行化療,HD患者移植前多應用COPP或者ABVD方案進行化療。移植前,對所有患者進行肝腎功能、心臟彩超、肺部、腎部檢查,均正常;巨細胞病毒和肝炎病毒檢查均為陰性。
1.2 方法惡性淋巴瘤患者的治療主要應用BEAM方案預處理行自體外周血干細胞移植治療,具體的過程為,①外周血干細胞的動員、采集和保存:給予患者動員化療,化療后對其血常規(guī)變化進行監(jiān)測,至WBC降至最低點后可應用分離機采集外周血干細胞,采集后置低溫冰箱凍存,完成預處理后可解凍復溫,回輸給患者。②預處理方案:21例患者應用經(jīng)典BEAM方案:馬法蘭(Mel)140 mg/m2..d-1.×1 d(-1 d),卡莫司汀(BCNU)300 mg/m2.d-1.×1 d(-6 d),VP16 200 mg/m2.d-1.×4 d(-5 d~-6 d),阿糖胞苷(Ara-C)400 mg/m2.d-1.×1 d(-1 d)。9例患者以此為基礎(chǔ),加用20~40 mg去甲氧柔紅霉素,以增強預處理效果。③支持治療及并發(fā)癥的預防:所有患者移植前均進行全面體檢,進行移植前預處理,給予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等。④CMV的監(jiān)測與治療措施:實施移植后,每周對患者血漿中的CMV-DNA進行監(jiān)測,給予行尿CMV快速培養(yǎng),直至患者出院。陽性,需即刻給予抗CMV治療,同時繼續(xù)對血常規(guī)變化和CMV進行監(jiān)測,直至轉(zhuǎn)陰。⑤預處理毒性的判斷。⑥移植后的治療:給予患者白細胞介素,連續(xù)應用15~20 d,1個月后重復,連續(xù)3個月。
1.3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與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0例患者中,1例患者在回輸外周血干細胞的1周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患者移植后均獲得造血功能重建?;颊咭浦埠?,在(11.4±4.4)d和(15.6±3.8)d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絕對計數(shù)≥0.5×109./L,血小板≥20×109./L。移植后定期對患者進行胸部CT、血常規(guī)、腹部B超和肝腎功能檢查,對其臨床療效進行評定。隨訪2年發(fā)現(xiàn),22例患者無病生存,2年預計總生存率為73.3%,5例患者死亡,死于疾病本身復發(fā)或者進展者3例,重建過程中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者1例,顱內(nèi)出血死亡者1例。另外3例患者使用單克隆抗體,均無病生存。
目前,臨床醫(yī)學中對惡性淋巴瘤患者的治療,主要是應用以放療和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大劑量化療與腫瘤細胞反應之間具有明顯的量-效關(guān)系。如患者具有預后不良因素或者復發(fā),可應用高劑量放療、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和化療[2].。相關(guān)醫(yī)學研究顯示,給予患者DICEP或者CHOP治療,對不良預后的侵襲性序貫化療后,行BEAM方案預處理,患者具有較高的生存率。在AHSCT支持下,給予患者高劑量放療化療,是一項重要的惡性淋巴瘤患者治療方法[3].。AHSCT包括兩種方式,分別是自體骨髓移植和APBSCT。其中,APBSCT比較方便進行肝細胞采集,不需要實施麻醉,對患者造成的痛苦比較小,患者比較容易接受,移植后可快速恢復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基本已經(jīng)代替了ABMT[4].。APBSCT預處理是一項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可提高惡性淋巴瘤患者的治療效果。應用APBSCT預處理方案,可選擇CBV、CTX加或者不加VP-16聯(lián)合全身照射(TBI)、BEAC和BEAM。選擇BEAM具有良好的耐受性,移植后可對腫瘤野局部補充放療,可減少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具有較好效果,未發(fā)生相關(guān)移植死亡[5].。本組30例BEAM預處理患者,1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無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毒性較小,具有較好療效。
綜上所述,惡性淋巴瘤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應用BEAM方案預處理行自體外周血干細胞移植治療,具有較好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1]胡凱,王繼軍,趙偉,等.自體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惡性淋巴瘤患者長期隨訪及療效觀察[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13,21(6):1471-1476.
[2]王炳欽.原發(fā)性惡性淋巴瘤的臨床病理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7):117-118.
[4]王莉,范磊,繆扣榮,等.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81例惡性淋巴瘤患者臨床分析[J].中華血液學雜志,2014,35(4):328-331.
[5]石麗亞,王向陽,莫志峰.飛行員扁桃體惡性淋巴瘤Ⅱ期完全緩解放飛一例[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10,19(1):83.
2014-09-24)
1005-619X(2015)03-0245-02
10.13517/j.cnki.ccm.2015.03.009
138001松原市中心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