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飛,吳小輝,闕松林,張文昌
(福建省龍巖市第二醫(yī)院影像科,福建 龍巖 364000)
口服等滲甘露醇MSCT小腸、結腸雙對比造影檢查的臨床應用
陳學飛,吳小輝,闕松林,張文昌
(福建省龍巖市第二醫(yī)院影像科,福建 龍巖 364000)
目的:探討口服大劑量2.5%等滲甘露醇溶液MSCT小腸、結腸雙對比造影檢查臨床應用。方法:選擇我院腸道疾病患者102例,將250 mL等滲甘露醇與2 250 mL水混合,平均分成4份,囑患者每10 min口服1份。掃描前口服200~250 mL水后,立即行MSCT 3期增強掃描,并行MPR、MIP后處理。結果:102例中,圖像質(zhì)量優(yōu)79例,良21例,差2例。CT造影檢查的敏感性97.7%,特異性58.3%,陽性預測值92.6%。結論:口服大劑量2.5%等滲甘露醇溶液MSCT小腸、結腸雙對比造影是診斷胃腸道、闌尾疾病有價值的檢查技術。
小腸;結腸;甘露醇;體層攝影術,X線計算機
過去,CT小腸造影、結腸充氣檢查已取得良好的效果,但難以將二者統(tǒng)一檢查,筆者尋求一種既能減輕患者痛苦,又操作簡單,同時最大程度滿足臨床檢查需求的檢查方法?,F(xiàn)采用口服大劑量2.5%等滲甘露醇溶液擴張小腸、結腸后行CT掃描,以探討此方法的臨床應用價值[1]。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經(jīng)手術治療102例腸道疾病患者,其中男78例,女24例;年齡28~86歲,平均58.60歲。CT診斷胃腫瘤5例,小腸腫瘤10例,Crohn病9例,闌尾炎5例,潰瘍性結腸炎8例,結腸癌20例,結腸息肉12例,結腸癌合并息肉8例,結腸脂肪瘤合并腸套疊2例,肛管癌1例,胃腸道疾病術后10例,其余12例經(jīng)臨床隨訪證實均無器質(zhì)性病變。
1.2儀器與方法
1.2.1MSCT掃描使用GE Optima CT660 64排
128層CT掃描機。掃描范圍由劍突下緣至坐骨結節(jié)下緣,分別行平掃、門脈早期、門脈期和延遲期掃描。掃描參數(shù):120kV,180mAs,層厚、層距均為6mm。對比劑用300 mgI/mL碘海醇80~100 mL,注射流率2.5~3 mL/s,門脈早期延時28 s,門脈期延時60 s,延遲期延時180 s。利用薄層重建圖像在AW4.6分別對各期圖像行薄層重建,重建層厚1.25 mm。工作站行MPR和MIP后處理。
1.2.2清潔腸道檢查前晚口服250 mL等滲甘露醇加30 mL硫酸鎂清潔腸道,檢查當日禁食、禁飲。
1.2.3口服腸道對比劑先進行皮內(nèi)注射碘過敏試驗,確定無過敏反應后,將250 mL等滲甘露醇與2 250 mL水混合,對于腹瀉或甘露醇敏感患者,可適當減少甘露醇劑量。將2 500 mL混合液平均分成4份,囑患者每10 min口服1份。通??诜?0~50 min后有便意,口服期間可小便。為保證胃腔、直腸充盈,如40 min后無便意,可繼續(xù)盡量飲水。檢查前需口服200~250 mL水??诜葷B溶液過程中,少數(shù)患者自覺惡心,但均能通過自我調(diào)節(jié)克服癥狀?;颊邫z查后均無不良反應[2]。
1.3 圖像質(zhì)量評估由2位高年資影像科醫(yī)師,按腸管擴張程度、腸壁黏膜及結構和系膜血管、呼吸運動偽影來評估圖像質(zhì)量[3]。優(yōu):無呼吸運動偽影,腸管充盈良好,腸壁黏膜及結構清晰、系膜血管輪廓和走向顯示清楚;良:無呼吸運動偽影,腸管大部分充盈良好,黏膜分層大部分清晰顯示、系膜血管輪廓和走向基本顯示;差:呼吸運動偽影大,大部分腸管充盈欠佳,黏膜分層大部分不能清晰顯示、系膜血管顯示不佳。
2.1圖像質(zhì)量評估102例圖像中,優(yōu)79例,良21例,差2例。
2.2CT診斷102例中,腸道腫塊病變58例(胃癌3例、胃淋巴瘤2例、小腸癌6例、小腸間質(zhì)瘤4例、結腸癌28例、結腸脂肪瘤2例、結腸息肉12例、闌尾黏液囊腫1例),所有病例均經(jīng)術后病理證實,CT檢查正確診斷54例,2例結腸息肉漏診(圖1~6)。21例經(jīng)小腸上消化道鋇劑造影、結腸鋇劑灌腸和小腸鏡、結腸鏡診斷為腸道炎癥及闌尾炎,CT正確診斷21例,CT診斷符合率約100%。5例CT檢查疑有腸壁增厚、狹窄,診斷為腸道炎癥,但經(jīng)小腸鋇灌腸上消化道鋇劑造影、小腸、結腸鏡檢查及臨床隨訪最終診斷為陰性。胃腸道疾病術后10例,經(jīng)腸鏡、病理檢查均未見明顯復發(fā),CT正確診斷10例。另外12例結合其他檢查并臨床隨訪半年以上,最終診斷為陰性。腸道CT造影檢查的敏感度97.7%(88/90),特異度58.3%(7/12),陽性預測值92.6%(88/95)。
3.1臨床應用目前,MSCT腹腔胃腸道造影檢查主要應用于:①腫瘤。對腫瘤的定位、數(shù)目判定更精確,有助于顯示腫瘤大小、形態(tài)邊緣及周圍侵犯等影像特征,有效區(qū)分腫瘤良惡性,明確腫瘤生長轉(zhuǎn)移及血運情況,為外科手術提供幫助。②炎癥。炎性腸病主要有Crohn病、潰瘍性結腸炎、腸結核、嗜酸性胃腸炎等。不但能明確病變腸段范圍、有無腸腔狹窄梗阻及病變腸段周圍有無瘺管形成等,還能有效判斷其活動性。③腸梗阻。能明確梗阻部位、原因及梗阻程度,了解腸道血運情況,還可通過MIP技術觀察腸系膜動靜脈走行,有無扭轉(zhuǎn)、反折等表現(xiàn)。④出血性病變。當內(nèi)鏡檢查不能明確慢性出血的位置和原因時,MSCT能夠明確腫瘤性和血管性出血[7]。
3.2造影檢查的關鍵技術和優(yōu)勢該項檢查成功的先決條件是小腸、結腸充分擴張、充盈。首先,2.5%甘露醇溶液為等滲液,口服后不易被腸道吸收,不改變血漿滲透壓,幾乎無不良反應,可大劑量口服。且其CT值與水相似,有利于病灶的觀察,操作簡單。其次,無插管注射痛苦,其味微甜,患者易接受。口服甘露醇溶液過程中,對于腹瀉或甘露醇敏感患者,適當減少甘露醇劑量,延長口服時間,有利于完成大劑量口服對比劑的目標,也可使對比劑有足夠的時間充盈腸管,達到診斷要求[8]。
3.3造影檢查的圖像特點MSCT胃腸道造影檢查綜合了腸道造影、腹部CT和腸系膜血管造影的信息。首先,由于口服低密度對比劑,增強掃描腸腔黏膜顯示清楚,便于發(fā)現(xiàn)病灶。其次,MPR和MIP可大范圍、多角度觀察腸道,使病灶的定位更加準確。再次,對ROI行薄層多方位重建,可更細致、全面了解病變,有利于病灶定性診斷。同時可觀察腹腔實質(zhì)臟器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結情況。并可行腹腔血管薄層重建,直觀觀察下腔靜脈及分支、門靜脈、腹主動脈及分支的分布情況,對于血管性栓塞、缺血性腸病及腸扭轉(zhuǎn)性腸梗阻診斷有幫助,對于腫瘤血管也可行MIP、VR,為外科術前提供參考[9]。
通過本組研究表明,采用口服大劑量2.5%等滲甘露醇溶液擴張小腸、結腸后行CT掃描方法,除操作簡單、安全、痛苦少、患者易接受、無并發(fā)癥等優(yōu)點外,MPR的運用,使胃腸腔、壁、壁外系膜、腹腔內(nèi)血管、后腹膜及腹內(nèi)實質(zhì)臟器全景式多方位顯示出來,不僅能診斷胃腸道炎癥、腫瘤及缺血、出血病變,還可為腸道腫瘤臨床分期的判定、治療方式的選擇及預后的估價提供客觀依據(jù),可彌補腸鏡及鋇劑造影的不足。該方法對設備要求不高,具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應用[10]。
[1]耿麗莉,孫劃,田貴森,等.口服甘露醇CT低劑量結腸造影的臨床價值[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11,22(9):676.
[2]朱慶強,王中秋,陳文新,等.CT小腸造影對克羅恩病活動期與靜止期的診斷價值[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2,31(3):381.
[3]朱少軍,燕麗紅,朱宏,等.分次口服2.5%等滲甘露醇溶液胃腸道分段充盈后的MSCT成像[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3,29(4):569-572.
[4]魯觀春.口服等滲甘露醇螺旋CT腸造影對小腸腫瘤的診斷應用[J].實用醫(yī)學影像雜志,2011,12(5):292-293.
[5]岳文杰,董樂,劉懿.多層螺旋CT小腸增強造影在診斷炎癥性腸病中的價值研究[J].臨床消化病雜志,2011,23(5):263.
[6]于曉坤,孫浩緣,張立仁,等.能譜CT結腸成像探測結腸小息肉檢出率有效性的體模研究[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12,23(1):13.
[7]彭通略,徐銘,文明.MSCT與氣鋇雙重造影在小腸不明原因出血中的診斷價值[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4,24(3):407.
[8]龔紅霞,朱炯,殷焱,等.正常小腸的MSCT表現(xiàn)[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9,25(7):1225.
[9]Lai EJ,Calderwood AH,Doros G,et al.The Boston bowel preparation scale:avalid and reliable instrument for colonoscopy oriented research[J].Gastrointestinal Endose,2009,69:620-625.
[10]錢勝,李國華,陸紀元.口服等滲甘露醇溶液MSCT小腸、結腸雙對比造影的臨床價值[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雜志,2013,11(4):389.
10.3969/j.issn.1672-0512.2015.06.038
陳學飛,E-mail:cxfei2008.ok@163.com。